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進步—鄧小平的改革智慧

中國進步—鄧小平的改革智慧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帶領中國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使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跨越。回過頭看,在那種矛盾錯綜複雜、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凝聚改革共識,抓住關鍵環節,迅速擺脫困境,沒有高超的領導藝術和改革智慧是不可能實現的。在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之時,學習研究鄧小平的改革智慧,對於全面深化改革頗有裨益。



中國進步—鄧小平的改革智慧


從決定性環節入手。「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國內遺留問題多,事情千頭萬緒,人們思想不統一,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思想指導行動。鄧小平十分看重思想路線,果斷把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作為突破口。他一重新出來工作就明確反對「兩個凡是」。1978年6月2日,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旗幟鮮明地支持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隨後在12月13日舉行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通篇貫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明確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在他的率先垂範下,黨內外形成一種強大思想解放潮流,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奠定紮實基礎。如果不從思想上進行撥亂反正,就很難開出新路。而30多年前的思想解放恰恰是推進改革、闖出新路的關鍵環節。鄧小平以高超的政治智慧緊緊抓住了這個環節,極大推進了中國改革。鄧小平善於抓關鍵環節還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他重新出來工作首先就要求分管教育、科技,實際上是抓住了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發展主要靠人、靠科技,沒有人才、沒有科技創新,哪有中國改革的突飛猛進?毛澤東讚揚鄧小平「人才難得」,關鍵時刻,鄧小平的改革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


對的就堅持,不對的抓緊改。改革過程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既然沒有經驗,就難免在改革中闖「紅燈」、犯錯誤。對此,鄧小平多次強調,改革不能像小腳女人,邁不開步子。要敢於試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抓緊改。中國改革初期確實由於缺乏經驗,在某些方面存在失誤。但就是因為敢堅持、儘快改,所以沒犯大的錯誤。這實際上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事物發展沒有一帆風順,而是曲折向前、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摸著石頭過河」,總是有摸不著、有失足的時候。關鍵是不斷總結經驗,少犯錯誤。我們定下來的好政策,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不能一有風吹草動就動搖。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鄧小平多次強調改革開放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能動」「不能變」。1989年6月6日,他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要認真總結經驗,對的要繼續堅持,失誤的要糾正,不足的要加點勁。」在1992年初南方談話時又強調,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相比1956年黨的八大制定了好政策,遇到一些情況就變了,結果給黨和國家事業帶來損失,就會理解「對的就堅持」蘊含的大智慧。


善於運用辯證法。鄧小平是善於運用辯證法的大師。毛澤東曾稱讚道:「要照辯證法辦事,這是鄧小平同志講的。」通讀《鄧小平文選》《鄧小平文集》等著作,發現很多語句都閃耀著辯證法的光芒。在真理標準大討論中,有的雜誌表示「不捲入」。鄧小平一針見血地指出「看來不捲入本身可能就是捲入」。1979年3月,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中的階級鬥爭是一個客觀存在,不應該縮小,也不應該誇大。縮小了或誇大了,都要犯嚴重的錯誤。」1984年2月,鄧小平從深圳、珠海等地考察回京後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在分析國內政治風波發生的原因時,鄧小平說,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主要講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從而提出「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著名口號。在南方談話中,富有辯證智慧的語句更是比比皆是,如:「現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我國的經濟發展,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台階。當然,不是鼓勵不切實際的高速度,還要扎紮實實,講求效益,穩步協調地發展。」1993年,鄧小平在同弟弟鄧墾聊天時還指出:「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這些富有辯證智慧的話語至今讀起來都很受啟發,很值得琢磨。



中國進步—鄧小平的改革智慧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鄧小平指出,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過去搞革命,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高度重視群眾的力量、群眾的智慧,善於把群眾的智慧轉化為國家層面的政策。他說過,「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的,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農村社隊企業也是中國基層的一大創造。國有企業在改革初期曾經試過的承包制,就是受到農民承包土地的啟發。這些例子都表明,蘊藏在群眾中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群眾路線。同時,鄧小平還反覆強調,應當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顯示出了他的深沉為民情懷。只有站穩了人民立場,才能真正推進改革,讓人民共享改革果實。


鼓勵試鼓勵闖。1978年以來的中國改革開放很大程度上是「摸著石頭過河」試出來、闖出來的。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說到,「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不冒風險,辦什麼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萬無一失,誰敢說這樣的話?一開始就自以為是,認為百分之百正確,沒那回事,我就從來沒有那麼認為。」從包產到戶到設立經濟特區,從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到提出搞市場經濟,都是鄧小平時代中國人敢闖敢試的大膽之舉。鼓勵探索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我們必須繼續鼓勵大膽探索、勇於開拓。



中國進步—鄧小平的改革智慧


不爭論。鄧小平說過,不爭論是他的一大發明。但從實際上看,將近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是在爭論中開始也是在爭論中不斷得以前進的。不爭論不是不允許爭論,而是不要因為爭論浪費寶貴時間、耽誤國家事業發展。真理標準討論期間,他就說爭得好,爭論的根子在「兩個凡是」。後來,爭論在一定範圍內還存在,但沒有危及中國改革開放大局。這體現了中國領導人推進改革開放的政治智慧。


大處著眼。有人曾經描述鄧小平的行事風格是舉重若輕。確實,鄧小平善於觀大勢、謀大事、抓大事。據著名史學家金沖及回憶說,當《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編輯工作完成時,鄧小平曾語重心長地說,這本書有針對性,教育人民,現在正用得著。不管對現在還是對未來,我講的東西都不是從小角度講的,而是從大局講的。無論是在1978年9月東北之行中號召大家集中精力解放生產力,還是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呼籲「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鄧小平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講的。今天學習鄧小平,也應該從大局的高度來領會他的領導藝術和改革智慧。鄧小平的改革智慧還有很多,比如他說過抓工作的辦法就是「抓頭頭、抓方針」「辦事要快,不要拖」,等等。


鄧小平離開我們快20年了。認真學習他留給我們的豐富精神遺產和改革智慧,堅定不移地努力實現他的遺願,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百家 的精彩文章:

蘇聯企圖核打擊中國 尼克松巧妙透機密
真實揭秘:1969年珍寶島中國鎮住了蘇聯的內幕!
外蒙古是怎樣被分裂出去 和蘇聯啥關係
蘇聯援華專家撤離中國的真相

TAG:健康百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彥宏的科幻范兒:中國互聯網進入人工智慧「第三幕」
中國最先進救助直升機美國造
中國實踐美先進概念造出創新性無人機:誰說中國山寨
李孝遷:進化論與中國史家的思維方式
努力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中國特色的最高軍事學府
文化中國專訪李守力:中國崛起離不開國學
周建平:中國空間站工程研製進展
傅抱石先生談:中國畫思想之進展
這些國家加強軍力防範中國:中國卻不計前嫌拿最大誠意賣先進武器
進攻、進攻,再進攻:進攻才是中國空軍核心目標
美媒:中國軍工發展水平遠超印度 先進國產武器增多
英國亨利王子的中國玉馬
中國創造力的開端 商代陶器
與美國關係微妙,中國戰機或進入全球最土豪市場
中國智商最高的人物 孔明竟未進前三
中國國防改革及對美國的影響
中國古建築文化逐漸消失
科幻成真:中國造出新型穿牆雷達 國際先進
樓宇烈: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
進步的功臣!中國海軍的四大技術驗證功臣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