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院士增選啟動,屠呦呦能否破格?

院士增選啟動,屠呦呦能否破格?


  2017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啟動。剛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屠呦呦此次能否當選院士?


  據了解,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而今,她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技獎「雙料」得主,但已86歲高齡,是否有可能趕上院士「末班車」呢?


院士增選啟動,屠呦呦能否破格?   1月9日,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屠呦呦研究員頒獎。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作為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工程科技領域的最高學術稱號,兩院院士歷來受各界關注,兩年一度的增選工作亦備受矚目。中科院相關人士表示:「本次增選延續了『去行政化、去利益化』的院士制度改革精神,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和學術團體推薦,不受理本人申請。」中國工程院則以黨組名義向全體院士發出公開信,希望共同守護這一稱號的榮譽性,在提名和評選時把好「入口關」。

院士增選啟動,屠呦呦能否破格?

  被推薦人「一般」不超過65歲


  去年12月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會議修訂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規定,每次增選名額基數為60名,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和學術團體推薦。為了「去行政化」,過去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推薦「通道」已關閉;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原則上不能成為院士候選人。


  為了適應新興和交叉學科、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發展需要,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將採取特別推薦機制,給這些領域的科技專家開闢通道。今年院士增選重點關注的新興和交叉學科為:數理與信息安全、化學生物學、藥物科學、環境科學、信息與數學、能源科學。院士受常委會委託推薦新興和交叉學科候選人,不佔院士個人推薦名額。


  院士群體年輕化,也是院士制度改革的一個重點。《實施細則》指出,要特別注意推選符合標準和條件的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被推薦人年齡(按增選年6月30日實足年齡計算)一般不超過65歲。在各學部正式候選人中,60歲(含)以下的一般不少於三分之一。

院士增選啟動,屠呦呦能否破格?

  65周歲以上需得到6名院士推薦


  業內人士表示,儘管《實施細則》規定「被推薦人年齡一般不超過65歲」,但也為65歲以上科研人員開了一條通道:「對65周歲以上的候選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這個推薦門檻是比較高的,因為對於65周歲以下科研人員來說,「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即可。


  也許有人會問:屠呦呦已是諾貝爾獎、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還有必要「追封」她為院士嗎?


  業內人士表示,兩院院士是榮譽稱號,與這兩個大獎沒有必然聯繫。如果屠呦呦得到至少6名中科院院士推薦,並提交了相關材料,就可進入院士評選流程。


院士增選啟動,屠呦呦能否破格?

  2015年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的大屏幕顯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

  研而優則「士」,真的是一種增選邏輯嗎?


  那麼,屠呦呦「研而優則『士』」,大獎之後當院士,真的是一種增選邏輯嗎?


  根據有關章程,院士既非職務,也非職稱,理論上也不帶來任何職權。有院士曾坦然表示:「院士出了『院子』,就不該是院士了。」其實,當院士也不是什麼獎勵,並沒有諾獎的數十萬美元獎金,也沒有國家最高科技獎的數百萬元獎金。


  然而,整個社會,對院士二字的「內涵」,理解過於寬泛。想到了學術榮譽之外的種種頭銜、種種地位、種種資源。


  院士抬頭與官員抬頭尤其不宜疊加,或產生潛在關聯。今年院士增選,在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原則上不作為候選人」方面,兩院均進一步明確公務員身份的認定、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身份的認定、軍隊系統行政幹部的認定等。

  有時,一個學校、一個院所、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地區,把院士奉為一座高高在上的「泰山」,賦予他們一長串的社會職務,同時也把重若泰山的額外負擔壓在院士頭上,想借著「院士光環」為本方帶來項目、帶來經費、帶來名聲。於是,有院士當然多多益善,沒有院士也要「爭」出一兩個來。


  為何如此熱衷搞「院士公關」?無非是把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視,變成對院士稱號的重視,簡單地認為本地區、本單位評上的院士越多,就說明科技創新工作搞得越好,自己的「政績」也越發顯著。


  如此異化的院士價值觀,讓院士在無形的社會壓力中應接不暇、應酬不及,不易正常發揮院士學術方面的本責本位。比如,會不會有人請「屠呦呦院士」作為某社會組織會長開評獎會,請「屠呦呦院士」作為某學術期刊主編掛名論文……這難免招致他人怨意,甚至連院士自己也怨起自己。假如真有「屠呦呦院士」,或許也會自嘆不希望成為這樣一名「怨士」。


  當下,不少人眼中的院士,其實負荷著不少並不屬於科研領域的重載。假如諾貝爾獎、國家最高獎得主屠喲喲,也有了崇高而沉重的「院士」身份,可能也免不了承載許多不該承載的內容。這位「85後」老教授如不當院士,也許更有利於科研大獎歸於本義,也有利於院士返其本真。

  正如屠呦呦教授自己就青蒿素研究所言,「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在院士退休制、打破終身制的院士制度改革背景下,她說「我希望能有青年科研工作者能把接力棒傳遞下去。」但願,這份現實而真實的夙願可以如願。


  不久的將來,屠呦呦這個名字會不會出現在「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選人」名單中?讓我們拭目以待。


院士增選啟動,屠呦呦能否破格?   20世紀80年代初,任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副研究員的屠呦呦在進行科研工作。 新華社記者 楊武敏 攝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院士增選,如何風清氣正?
顏寧入選院士增選候選名單,輿論該關注什麼?
院士韓啟德:我為何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篩查?很可能害了自己!
從出生就打,但你真的了解疫苗嗎?聽趙鎧院士講講疫苗的「三生三世」
誰能為國家解決這個問題,就有資格參評兩院院士
從出生就打,但你真的了解疫苗嗎?聽趙鎧院士講講疫苗的三生三世
不提倡健康人群進行癌症篩查?院士說法也不一定靠譜
陳君石院士:假如普洱茶檢出黃曲霉毒素,還能不能喝?
庄輝院士:還有人不知道乙肝是可控制的
院士提醒:這些營養誤區醫生也會犯,你呢?
發射衛星真的不需要火箭?工程院院士:只要給我電,就能保證完成
引發艦船動力革命,比電磁彈射更受關注,沒有理由質疑馬院士團隊巨大成就
梁啟超「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好的教育,就是得拼爹!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院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想長壽只能靠自己!
中國科學院院士: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篩查!很可能害了自己!
付小兵院士:人類平均能活到70歲,如果有生物治療,生命可以延續
慘!中國投入千億為何還是造不好發動機?院士表示技術不夠,底子還薄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院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想長壽只能靠自己
王隴德院士:你自以為是的這十大好習慣,正在摧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