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互聯網+科普」新特徵

「互聯網+科普」新特徵

【灼見】


作者:黃慶橋(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


「互聯網+科普」並非互聯網和傳統科普模式的簡單組合,而是互聯網與新時期科普規律加成後的升級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互聯網+科普」新特徵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一是載體新。科普的主要傳播載體是網站、微博、微信公眾平台、手機等新媒體,更符合新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了解和閱讀,且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

二是形式新。「形式新」意味著新科普採取更多、更豐富有趣的形式推介科學知識,如漫畫、視頻、網路直播、電影評論、時事評論、科學趣聞、專家辯論、線下課程與互動等。


三是內容新。科普不再局限於類似《十萬個為什麼》中的內容,而是具有更廣闊的容納度和更前沿的敏感度:從《三體》中的物理知識到美國航空航天局最新發回的照片,從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辯論到基因編輯引發的倫理之爭,更能引發民眾的思考與共鳴。此外,傳統科普的形式以「宣講」為主,默認是由「專家」向「群眾」普及,而「新內容」的出現則讓「受眾」不再被動接受,而是可以通過留言、評論等方式發表意見。這使得科普不再自上而下,而是平等的交流。


四是作者新。以往我國科普從業人員比較固定,不少人脫離研究一線,而科學家反而比較少進行科普。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已經開始在科普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一些研究院所也創辦了自己的公眾號,讓一線科技工作者真正參與到科普事業中來。


五是受眾新。我國早期科普讀物的目標對象是中小學生以及廣大農民、市民等,新科普的受眾則大大拓展,如白領、大學生、企業管理者、人文學者等,2016年年初發生的「引力波」刷爆朋友圈事件正說明了網路科普受眾的變化。我國網民的數量已經突破7億,與傳統科普相比,「互聯網+科普」正以更迅疾的速度普惠更廣闊的人群。


六是模式新。我國的科普事業長期以來由國家投入,基本上是不盈利的。而「互聯網+科普」則具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雖然目前還不能實現長期、穩定的贏利,但是一些優秀的網路科普平台卻已經摸索並實踐了一些短期贏利的方法。比如,採取品牌推介、打賞等方式。一方面,讀者不必像買紙質書籍一樣為閱讀付費,但可以自願打賞心儀的科普作品;另一方面,科普平台能從贊助商處獲得收入,擁有更靈活的發展空間。除此之外,一些科技新媒體在擁有了大量的讀者和粉絲後,可以憑藉其影響力獲得融資,以影響力換取商業價值,這不失為「互聯網+科普」繁榮發展的一條途徑。

《光明日報》( 2017年01月12日 13版)


[責任編輯:白麗克孜·帕哈丁]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誰是人——也談「人」或「人類」的界定與誤區
屠呦呦:實至名歸的最高科技獎得主
「哈勃」繪製「旅行者」地圖
中國已搶到大科學領跑位置
環境史前沿問題研究

TAG:光明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互聯網+科普」關鍵是啥 讓科學「跑」在網路謠言前面
「中國互聯網電視生態論壇」聚焦互聯網新風口
全球互聯網科技要聞
「中國互聯網電視生態論壇」在京舉辦 聚焦互聯網新風口
傳統金融互聯網化之「互聯網保險」
奧斯卡與互聯網
互聯網影業探索新玩法
中國互聯網經濟白皮書發布 解讀互聯網中國特色
互聯網媒體特點
「互聯網+科研」讓科研不再「孤單」
聯手騰訊TCL雷鳥重塑互聯網電視市場新格局
眾圖互聯牽手廣州白雲建築,共築互聯網設計院聯盟!
互聯網新趨勢
中國互聯網大會互動百科簽約戰略合作 助力產業互聯網
「互聯網+科普」需多元主體參與 讓科學「跑」在謠言前
傳銷也互聯網+高科技了?
藝術品電商:借力「互聯網+」探索市場藍海
互聯網大佬為什麼都愛讀科幻?
谷川聯行助力互聯網百強企業北京億起聯科技落戶新城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