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神奇的中醫「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脈診

神奇的中醫「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脈診

文章啟迪靈魂,音樂使靈魂升華,一起來聆聽閱讀吧!



神奇的中醫「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脈診







脈 診:

脈診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長期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


《史記》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便是以精於望、聞、問、切的方法特別是以脈診著名的。要有效地治療疾病,首先必須有正確的診斷。


現代醫學利用科學技術的有關成就,診斷疾病的手段越來越多了。但在古代,醫生診病主要靠眼望、口問、耳聽、鼻聞、手摸等方法。


這在古代世界許多國家幾乎都是這樣,而且各國都有自己豐富的經驗。我國古代醫學在診斷疾病方面採用的脈診,是一項獨特診法。


脈診又叫切脈,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之一,也是辨證論治的一種不可少的客觀依據。

神奇的中醫「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脈診



望診


簡單來說,望診包括一般望診舌診兩部分內容,一般望診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態望五官等,舌診包括望舌質望舌苔。

望診首先是望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如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稱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輕淺的表現。


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稱為無神,表示病情較重。通過望神可以對病人的病情和預後,做一個估計,做到心中有數。


察色主要觀察面部的顏色和光澤,根據不同的色澤可以看出氣血盛衰和疾病發展變化。


正常中國人面色微黃,紅潤光澤,若出現異常色澤稱為病色,常見的有:


白色,主虛主寒主失血;


黃色,主虛主濕;


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兒驚風;紅色,主熱;


黑色,主腎虛。


望形態是指望形體和動態,如形肥食少為脾虛有痰。形瘦善飢,為胃中有火。躑卧喜靜,多屬寒證。煩躁喜動,多屬熱症。張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項背強急,角弓反張是痙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是危重證候。


望舌診病是中醫長期實踐積累的獨特察病手段,舌象能比較準確及時反映機體生理病理狀況。主要觀察舌質和舌苔,舌苔是舌面附著的苔狀物,舌質可以反映五髒的虛實,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體的深淺,正常人是淡紅舌,薄白苔。


若舌質淡白主虛,主寒,舌質紅主熱,紫舌主瘀血,白苔主表證寒證,黃苔主黑證熱證,黃而厚膩是濕熱或痰熱,苔薄病情輕,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進,由厚變薄表示病退。


中醫經驗認為五臟開竅於五官,五官內應於五臟,通過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內臟病變,熟練運用望診,對疾病的診斷既快又准,所以中醫說「望而知之謂之神」。


聞診

神奇的中醫「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脈診



聞診包括聞聲音嗅氣味,如病人語聲低弱,少氣懶言,多為虛證,語聲響亮,煩躁多言,為實證,喘息氣粗,喉中痰鳴為哮證,乾咳無痰是肺燥,咳聲低弱為肺虛。


口臭多屬胃熱,口出酸臭氣味是有宿食,大便臭穢主熱證,氣腥為寒證,小便臊臭或混濁多屬濕熱,白帶臭穢屬濕熱,量多氣腥屬虛寒。


問診

神奇的中醫「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脈診



問診內容涉及範圍很廣,是獲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徑,很多名老中醫非常重視問候,問診包括問一般情況,問生活史,問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問起病,問現在症。


明朝張景岳曾編有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謁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眼藥叄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對需問內容做了一個概括。


脈/切診

神奇的中醫「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脈診



切脈最常見的,甚至成為中醫的特徵形象,中醫通過診脈也可以了解全身氣血的情況。


清朝江筆華有診脈歌:


「病人雙腕,高骨定為關,寸脈量虎口,尺脈准臂彎,左寸心包絡,左關膽與肝,左尺司何職,膀胱腎余焉,右寸胸中肺,胃脾屬右關,要知大腸腎,右尺自昭然。」


明朝李時珍著有《瀕湖脈學》,詳細介紹了二十七種脈象及主病,但脈理幽微,其體難辨,心中易了,指下難明,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故有「切而知之謂之巧」之說,初學不易掌握,臨症日久自有心得。


總之,在病中各有其獨特作用,相輔相成,要想對疾病作出全面正確的判斷必須做到四診合參,將四者有機結合起來,聯合運用。


有人認為,中醫看病,只是摸脈看舌這種說法是不夠全面的。中醫對四診所收集的疾病有關資料,和中醫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相結合,然後得出結論,但疾病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癥狀,體征表現得複雜,有時還會出現假象。


如:「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 「真寒假熱 真熱假寒」,這就要求醫生積極思考、客觀分析、認真甄別,或「舍脈從症」 或「舍症從脈」,透過現象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準確論斷,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中醫養生決定你自己和你的家庭的命運,都握在你的手裡!健康,是一種責任!


中醫建議:哪怕一個星期或一個月抽一天來學習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自我保健、家庭保健都是更好選擇,也是一種責任態度。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之家 的精彩文章:

百年滄桑話中醫
教你如何正確保暖!
冬天手乾裂了怎麼辦?
你知道針灸中的「十三鬼穴」嗎?圖解給你全面解析!
常揉腹部的好處多!感覺好就分享給朋友哦!

TAG:道醫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望診,十種鬍鬚診病法
中康學堂:中醫望診之舌診
《兒推望診三》中醫四診之一望診耳部來斷定健康
中醫傳承人免費學習,中醫四診之望診
中醫望診法:如何通過指甲變化看健康
道醫學堂丨道醫望診診斷
中醫劉銘義:中醫望診從舌頭中看疾病
中醫望診精華圖解
國醫大師孫光榮論「觀其脈證」:望診本是第一診,觀其精、氣、神
中醫望診精華:望面色,知健康!
中醫 | 望而知之謂之神——中醫望診學起來!
中醫給兒童看病應以望診為主
中醫望診治病 最應該知道的五大常識
「顏面望診」知健康!
專註鑽研「望診」之法 致力「病無疾痛」之願
中醫望診,有病早知道,詳解手掌中的「十」字紋
中醫望診,有病早知道,詳解手掌中的「井」字紋
望而知之謂之神——中醫望診學起來!
中醫望診,幫你識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