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1876年-1923年),名衡恪,字師曾,以字行,號槐堂,又號朽道人,祖籍江西義寧縣,出生於湖南鳳凰縣,中國畫畫家,陳三立長子,陳寅恪長兄。梁啟超稱他為「現代美術界具有藝術天才、高人恪、不朽價值的第一人」。

陳師曾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在文人畫遭到「美術革命」衝擊之時,他高度肯定文人畫之價值,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其山水畫在承襲明代沈周、清代石濤技法的基礎之上,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宗明人徐渭、陳淳等大寫意筆法,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風俗畫多描繪底層人物,像收破爛者、吹鼓手、拉駱駝、說書、喇嘛、賣糖葫蘆的、磨刀人等等,斑斕多致。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讀畫圖軸 紙本設色 87.7cm×46.6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此圖的創作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1917年,國內發生水災,北京一批文化藝術界的知名人士大行義舉,在中央公園即現在的北京中山公園舉辦展覽,籌款賑災。展覽彙集作品六七百件,規模相當可觀。自題中提及的三人都是當時北京文藝界的領袖級人物。

畫家身臨現場,將自己看到的畫展場景從第一視覺的角度如實地記錄,真實生動,具有接近新聞照片一樣的寫實性。畫面上社會各階層人士彙集一堂,氣氛熱烈,有穿長袍馬褂的老少國人,也有西服革履、金髮碧眼的西洋人士,還有身著洋裝的時髦女郎,人群排列錯落有致,形成一定的空間層次。畫中人物的面部用筆簡潔隨意,帶有些漫畫色彩。作者省略了線條,直接用大塊墨色塑造人物的形體,短促細碎的線條只在局部作些勾勒,此外還用接近「飛白」的手法表現物象受光面的明亮部分。這種對線條的省略和對光線的感受及表現與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有著很大的不同,由此可以看出陳師曾的西畫造詣。

《讀畫圖》以傳統的命題,新鮮的內容,中西合璧的技法詮釋作品,體現了陳師曾富有創造性的繪畫實踐和探索。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設色山水圖軸 紙本設色 88.7×45.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畫高山幽谷,山谷中林木茂盛,若干屋舍臨流而建,更有泛舟揚帆者,如處世外桃源。此圖以水墨、花青、淺絳作淡設色山水,用筆粗率,略有沈周筆意,但筆風更為剛硬。筆劃或縱或橫,不求皴筆的細膩效果,突出筆劃的意味,用墨相對單純,體現了陳師曾山水畫的基本風格。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臘梅秀石圖軸 紙本設色 136.5cm×45.1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臘梅在隆冬時節盛開,因其色黃如臘而得名,多生於江南地方,北方較少見。陳師曾筆下的臘梅枝幹挺拔,花朵繽紛,將臘梅花清雅幽淡的特質表現得恰如其分,透過畫面宛若飄出陣陣幽香,沁人心脾。用大筆濃墨寫湖石,造型於樸拙中見靈秀。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梨花圖軸 紙本墨筆 56.8cm×31.4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這是陳師曾對景寫生的一幅作品,選取梨花一枝,純用水墨描繪,潔白剔透,出塵脫俗。花朵以纖巧的墨線勾圈,葉片用沒骨法,濃淡相間,片片分明。陳師曾的花鳥畫多筆姿剛健,而此幅則柔媚清秀,頗有華嵒的風神。自題中的詩句平淡天真,婉約動人,字裡行間透露出畫家關愛自然與生命的情懷。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山水花卉圖冊 紙本設色 每開17.9cm×31.5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這是陳師曾的早期畫作。從畫法來看尚未形成個人面貌,主要是仿摹諸家,如金農的梅花,羅聘的竹,倪瓚的渴筆等等。筆墨鬆弛率意,體現出畫家處於技法探索階段時的多樣性嘗試。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梅花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繪梅花一枝斜出,骨秀神清,孤峭挺拔。花朵用圈花點蕊之法繪就。畫面有陳師曾長題一段,先簡單敘述了自古畫梅的淵源以及畫法的變遷(其敘述與史實略有出入),之後談到文人畫梅的弊病和自己畫梅的方法。他認為畫的太過粗野則不能表現梅花的高潔清雅,而太過柔媚又不能展現梅花沖寒傲雪的風神,兩者都背離了梅花的品格,只有「奇不傷正,怪不傷雅」才能算是佳作。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芭蕉山茶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畫面雖然沒有陳師曾本人的題識,但通過姚華與釋戡二人的題記得知此圖為澤民女士收藏的陳師曾之舊作,原是澤民托釋戡請師曾補題,但未想師曾去世倉促,釋戡於是請姚華代為補題,而姚華誤以為畫主即釋戡,所以題為「散釋」作,個中經過頗為曲折。圖中畫芭蕉與山茶,蕉葉已呈枯黃凋敗之勢,而一旁的山茶花開正盛。芭蕉樹縱貫畫面,剛健挺拔,布局大膽,甚有氣勢。山茶以紅花配墨葉,與蕉葉穿插掩映,疏密得當。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溪山雲雨圖軸 紙本墨筆 141cm×38.2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陳師曾在其《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提出:「文人畫首重精神,不貴形似。」此圖即是這一論點的極好的體現。圖畫山谷幽澗,板橋茅舍,雲煙繚繞,雜樹成林。畫面構圖飽滿,景物豐富,與傳統程式化的「四王」山水截然不同,皴擦點染間不刻意追求章法技巧,布局和用筆隨意疏放,渾然天成,但又不失中國畫的筆墨功力。畫家用筆墨來塑造物象的形態,而不是以形態去附就筆墨,與單純為了突出筆墨形式的繪畫相比,陳師曾這種尊重自然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這一時期畫家創作心態的轉變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墨筆山水圖軸 絹本墨筆 67cm×27.3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此幅作於1916年的山水畫在陳師曾的繪畫中屬較早年的作品。作品構圖穩健,筆墨深厚,反覆的皴擦點染與他後期空勾無皴的山水畫法有很大的不同,明顯帶有「金陵八家」之首——龔賢的筆墨意味。陳師曾畫山水直接從師法古人入手,尤其是師從與「四王」對立的畫派畫家,龔賢即其中之一。陳師曾在學習參用古人的畫法時抱著取古人為己用而並不屈從古人的態度,將古人的筆法融會貫通,因此下筆揮灑自如。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仿沈周山水圖軸 紙本設色 140.5cm×40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此為陳師曾對臨沈周山水之作。畫疏柳遠山,漠漠湖水中一葉扁舟橫渡,空中鷗鳥飛翔,極盡空曠淡遠之致。這幅作品是畫家於倉促間臨寫而就,因此筆墨粗放有餘而厚重不足,尤其是柳岸部分,師曾自己也不禁感嘆「幽閑之趣蓋已離之遠矣」。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佛手圖軸 紙本設色94.9cm×41.5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中畫佛手果,造型準確,形態逼真。陳師曾於詩文典故方面的文化修養頗為深厚,此圖中的題文出自清代龔自珍的《露華》,內容頗多涉及佛家典故。圖文相合,使簡單的畫面更具深刻的內涵。陳師曾晚年得到一塊安陽出土的唐代鋕石,出於對金石書法的喜愛,所以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安陽石室」。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藤蘿鴝鵒圖軸 紙本設色 97.5cm×49.2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中畫紫藤花與鴝鵒(即八哥鳥)。花繁葉茂,點染間不甚講求筆法,墨、色交融,渾然一體。八哥鳥形體準確,神態生動自然。陳師曾作畫關注寫生,認為不可脫離實物,但也不可拘泥於實物,追求的是「不即不離」,「不似之似」,「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的境界。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桃花圖軸 紙本設色 132.9cm×33.5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畫虯枝枯乾,桃花盛開。用筆較干,墨色中多有飛白之處,表現老樹粗糙的質感。花朵直接以純色點染,筆法圓熟老練。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拄笏拜梅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中以墨筆圈花法畫梅花,畫石則全用淺絳色。梅與石相互襯托,使梅花的峭拔與石塊的樸拙對比得格外鮮明。構圖別出新意,行筆頗見力度。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斑鳩圖軸 紙本設色 122.8cm×32.5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本幅作品畫石著墨不多,筆畫草草而成,簡單地表現出石面凹凸的肌理;花葉運筆靈活飛動,色墨相參;鳥雀非師曾所長,圖中二鳥形態樸拙,用筆較為拘謹。畫中斑鳩的「鳩」與「九」諧音,一方面暗示作畫於九月的時間,另一方面國人歷來視「九」為吉祥數字,有寓意吉祥的含義。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紫藤圖軸 紙本設色 137cm×32.7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此圖屬「紅花墨葉」畫法。藤蘿花是中國傳統民居中常見的庭院植物,它既有繁花密葉供人欣賞,又有濃蔭匝地讓人納涼。花開時節,一串串淡紫色的花朵自葉間垂下,色彩幽淡,香氣襲人。陳師曾此幅紫藤花最大的特點在於他的構圖。繪畫作品表現藤蘿通常突出其下垂感,故而多將花枝置於畫幅上端,下部虛空。陳師曾則反其道而行之,構圖集中在下方,上端以少量花枝相呼應,取得畫面的平衡。頓挫有力的筆法表現出老藤的遒勁剛健。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桃榴枇杷圖軸 紙本設色 87.5cm×44.8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繪桃、石榴、枇杷各一枝,參差有序,果實累累。畫中以花青色配以濃淡不同的墨色畫桃葉,再以重墨勾勒筋脈。桃實紅綠相間,色澤自然。石榴的枝條硬朗秀挺,小葉片片看似隨意,然點畫得輕靈活潑,與較濃重的桃葉、枇杷葉相映襯,使畫面輕重有別,富有韻律感。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薔薇圖軸 紙本設色 142.2cm×34.4 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繪桃、石榴、枇杷各一枝,參差有序,果實累累。畫中以花青色配以濃淡不同的墨色畫桃葉,再以重墨勾勒筋脈。桃實紅綠相間,色澤自然。石榴的枝條硬朗秀挺,小葉片片看似隨意,然點畫得輕靈活潑,與較濃重的桃葉、枇杷葉相映襯,使畫面輕重有別,富有韻律感。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王雲繪 鸚鵡圖軸 紙本設色 92.7cm×33.5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繪兩隻虎皮鸚鵡並立於花枝之上,一隻正面,一隻側面。作品設色精雅,明快清麗。從筆法來看,花卉似師曾手筆,而鸚鵡應該是王雲所繪。王雲的花鳥學華喦的小寫意畫風,用筆輕快,風格俊逸,注重色彩與寫實。本圖中鸚鵡的畫法甚為工緻,結構準確,造型優美,而師曾的花卉也較平常豪放的大寫意不同,法度嚴謹,秀逸明朗。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菊花圖軸 紙本設色 133.5cm×32.6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圖繪懸崖立壁,石縫中的幾叢菊花俏然開放。陳師曾以大寫意法畫菊,一方面得吳昌碩渾厚之趣,另一方面博習古人,富瀟洒之致。此圖中山石的畫法較菊花更富特色,用大筆粗略地勾勒出輪廓,形態幾近抽象,顯示出畫家獨具特色的藝術個性。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榴石圖軸 紙本設色 133.2cm×32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圖中畫秋季花果,有石榴、秋葵等。用筆相當飽滿,筆勢靈動。敷色時融入淡墨,以緩解色彩的濃度和鮮亮,從而達到雅緻的色彩效果。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張大千 墨荷圖軸 紙本墨筆 178.5cm×47.4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圖中陳師曾畫荷用筆粗放,富有拙趣,而張大千畫的水草筆觸伶俐瀟洒,英氣勃勃,二人之畫風差異明顯,但相互補充,配合頗為默契。畫面突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令人觀之似覺暗香浮動。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秋花圖軸 紙本設色 177.8cm×89.8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圖中畫秋葵、雁來紅、菊花等秋季花卉,構圖隨意,筆勢揮灑自如。陳師曾的大寫意花卉看似橫塗縱抹,不究章法,實際上他所畫花卉形態結構嚴謹,全然符合植物的自然生長狀態,這與他留學日本學習博物學不無關係。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墨荷圖軸 紙本墨筆 62.7cm×26.5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此圖布景用筆都極其簡省,以少勝多。「簡筆」(或稱「減筆」)畫法早已有之,宋時梁楷即以此法著稱。畫家用高度概括精鍊的線條或筆劃塑造物態,寥寥數筆卻形神兼備。陳師曾此作筆力似徐渭之狂縱,風格如八大(朱耷)之孤傲,所畫墨荷昂然向上,剛強不屈,抒發出畫家胸中鬱勃之氣。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蕉石幽鳥圖軸 紙本設色 137cm×32.9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圖中畫芭蕉、湖石、薔薇花和小鳥等景物。其中芭蕉和湖石用大寫意筆法,筆勢粗放不羈,色墨結合,水分充沛。薔薇花枝與小鳥的刻畫相對細膩,在構圖時布置在畫面的黃金分割點上,既增添了畫面的生趣又平衡了構圖。畫中作者的自題詩句內容幽默俏皮,詩畫情景交融,相得益彰。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花卉圖軸 紙本設色 123cm×29.4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圖中以寫意筆法畫菊花、玉蘭、牡丹、萱草四種,參差排列,隨意布局,與題畫詩句相互穿插,好像將雜畫長卷改為縱向構圖,別有新意。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陳師曾 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南宋-趙孟堅繪畫作品欣賞
南宋 陳居中 桃源仙居圖卷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師趛鬲
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晉唐書法精選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週伯懋父鼎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清蔣廷錫《鵓鴿譜》
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徽宗 汝窯瓷器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流雲木槎
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珍寶藏品欣賞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洪綬《雜畫圖冊》!
故宮博物院藏—吳鎮《墨竹譜》
周維新: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藏沈銓作品之研究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宋拓九成宮醴泉銘冊
「故宮博物院藏品」古陶瓷中的雞文化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威德吉祥天母唐卡
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那些名畫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彩織極樂世界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錢選《西湖吟趣圖》卷
顏真卿《竹山堂連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人臨墨跡本
唐褚遂良書《倪寬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宋拓九成宮醴泉銘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