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瘋狂動物城」的秘密:「獵食」本能受大腦中央杏仁核控制
新華社上海1月15日電(記者仇逸)科研人員直接激活小鼠前腦的中央杏仁核,小鼠竟然對原本並無興趣的小木棍、對原本害怕的機器蟲子產生攻擊和啃咬的行為。由此,「獵食」這一本能行為的神經調控機製得以被首次揭示。
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教師、美國耶魯大學在站博士後韓雯斐作為第一作者,日前與耶魯大學伊凡教授共同在國際頂尖期刊《細胞》雜誌新年第一期上,發表題為《中央杏仁核對獵食行為的整合調控》的封面論文,首次清晰闡釋了前腦對腦幹以及頭頸顱面運動的調控。
韓雯斐介紹,作為生物體重要本能行為的「獵食」行為一直沒有得到深入研究,特別是關於動物如何在自然環境中攝取食物的研究極少。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有文章提及中央杏仁核可能與主動「獵食」有關,而簡單攝入食物顆粒的「攝食」行為,並不會引發中央杏仁核的神經反應。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假說,課題組採用光遺傳、藥物遺傳手段,直接激活小鼠的中央杏仁核,結果令人驚奇:小鼠竟然對本來沒有興趣的小木棍、本來害怕的機器蟲子產生了攻擊和啃咬的行為。在體腦電記錄也顯示,中央杏仁核直接誘發肌肉的收縮,積极參与了「獵食」行為,而非沒有難度的「攝食」行為。
中央杏仁核原本是感覺信息和情緒調節的中心,一般認為與恐懼和焦慮有關,研究發現中央杏仁核竟然在獵食行為中起著重要調控作用,這一結果非常出人意料。研究者表示,中央杏仁核接受大量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的神經投射,同時廣泛分布著各種調節激素的受體,包括腎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等,因此這一研究提示,中央杏仁核很可能扮演了運動輸出的「閘門」功能,將上游的覺與情緒信息進行整合,並輸出到中腦和腦幹的運動中樞,這有助於深入了解情感環路與運動表現之間的精密聯繫。
研究完整揭示了中央杏仁核對腦幹頭頸部運動中樞的精細調控環路,這一發現還有助於了解頭頸部運動失常、比如夜磨牙與情緒調節之間的聯繫。

※塔吉克舉辦「歡樂春節」音樂會
※日成功試射一微型運載火箭 將超小型衛星送入太空
※「海洋六號」打響南極海底地質取樣「攻堅戰」
※美造iPhone版雙筒手槍:已預售上萬把
※土耳其凡湖發現百年前俄羅斯沉船
TAG:新華網 |
※科學家發現了控制老化的大腦細胞
※中科院研究:動作遊戲能強化你的大腦
※科學家發現:這種抗焦慮葯能抑制巨細胞病毒感染髮育中的大腦
※科學家發現飲食能夠影響生物大腦大小
※入侵大腦?科學家稱可通過大腦控制肢體動作
※科學家遠程入侵大腦 控制機體運動
※科學家正在研究遠程入侵大腦 控制機體運動
※科幻電影中的橋段被實現,新型腦電波武器能控制人的大腦
※科學家鑒定了控制大腦生物鐘的神經元
※研究證實:使用鋁箔料理食物會造成大腦和肺等致命的風險
※科學家用AI開發「讀心術」:已能重構大腦中的文字
※科學家發現腸道細菌與大腦血管畸形相關,可誘發腦卒中和癲癇!
※大腦控制平板電腦操作 科學家嘗試了
※醫學科研現「殭屍」小鼠,或是啟動了大腦的殺手模式
※我國科學家研究靈長類動物大腦發育和老化過程獲突破
※腸道細菌還會影響人的情緒,科學家發現強大的「第二大腦」
※「入侵」大腦的新工具出現了!科學家成功利用磁場實現對小鼠大腦控制
※英媒:植物「大腦」 可控制種子發芽
※杏仁核:大腦的「恐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