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幾乎所有朝代在建立之始就已經埋下了滅亡之因

幾乎所有朝代在建立之始就已經埋下了滅亡之因

中國從秦開始,到清結束,2000多年各個朝代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真是應了那句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各種史書文獻對於各個朝代的興盛與滅亡都有過自己的註解。我們本期就來說說各個朝代導致它滅亡最本質的因。但是由於小編我這段時間比較忙,所以這一期不做詳細討論,直接說出結果,所以可能會比較沒說服力,如果感興趣的話,我以後會在頭條號更新,詳細討論我這期列出的結論。


秦朝。在說出秦帝國為什麼會毀滅之前,必須說說為什麼統一天下的會是秦國而不是其他六國。本質是因為秦帝國是七國中唯一一個消滅了本國貴族勢力的國家,而其他六國的貴族勢力太強大了,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就是典型的例子。中世紀的歐洲有句話叫做我的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雖然中世紀的歐洲和戰國的中國不完全一樣,但其實也差不多,六國的君主根本就沒有實力完全控制自己國家的所有資源,但是秦國可以做到,秦王可以控制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每一個資源,戰爭本質拼的就是資源,這方面秦國的優勢太大。



幾乎所有朝代在建立之始就已經埋下了滅亡之因


而且六國的貴族勢力盤雜,還有一個壞處,打個比方,某國一個貴族,他其實同時也兼任著另外一國的貴族之位。大家別覺得這個不可能,這個在戰國中實在太普遍了。所以六國永遠都不會想著滅亡另外的國家,攻城佔地也永遠都是某個貴族想擴充自己的領地,根本就不是為國家為君主考慮。但是秦國不一樣,由於本國沒有貴族勢力阻擾,秦國一門心思就是想滅亡他國,每個臣民都想著立軍功為君主效力。所以統一六國的能不是秦國嗎?


這個秦國為什麼崛起原因,也恰恰是他滅亡的原因。當秦國統一了全部可知的世界之後,他第一想到的是把自己秦國過去實行的郡縣制推廣到整個秦朝疆域,秦國想的是依賴自己的官僚去直接統治帝國的每一個地方,而不是依賴貴族去統治地方。這個時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秦朝中央派出去的基層官員,到任六國故地之後,他的統治力根本就不高,所以秦末六國故地的秦朝基層官員基本上就兩個結局,一種是輕易的被當地勢力取代,另外一種就是同流合污,秦末大量基層官員加入了推翻秦朝的隊伍之中。2000多年前那個時代,基礎條件並不能滿足秦皇直接控制帝國的每一個資源,這個的帝國還是必須依賴貴族來統治地方。


秦從秦國升級到秦朝之後,它的體格突增好多倍,


幾乎所有朝代在建立之始就已經埋下了滅亡之因



但是秦還是簡單粗暴的把原來用在秦國的制度複製黏貼到秦朝的六國故地。比方說,秦國還不是秦朝的時候,有一個法規,就是某個臣民如果不能在規定的一個月內趕到某地去服勞役,就會被殺頭。這個法規在秦國實施,沒有人會有意見,因為在秦國的疆域里,從一個地方趕到另外一個地方,一個月時間也夠了。但是當兩個楚國人陳勝吳廣也被規定從舊楚故地一個月時間趕到北方,他們怎麼可能趕的到,陳勝吳廣能有不反的道理嗎?



幾乎所有朝代在建立之始就已經埋下了滅亡之因


所以,秦朝簡單粗暴的把秦國制度複製粘帖到六國故地也對他的滅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西漢。西漢開國,劉邦吸取了秦朝滅亡是由於沒有諸侯貴族協助統治的結果,所以西漢是郡縣和諸侯同時兩套制度。


但是這樣,漢朝統治者就有一個天然的擔心,諸侯坐大,失去管控或者取代中央。


所以漢朝統治者就不得不更加依賴官僚,可是依賴官僚也有可能會造成權臣篡位。在百官與皇帝的戰鬥中,漢武帝開創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扶持外戚來控制百官控制朝廷。所以大家可以發現,西漢的歷史簡直就是各個外戚當政的歷史。從最開始的呂氏到後來的竇氏再到漢武帝時候的衛青,霍氏,直到西漢滅亡最後的外戚王氏。所以西漢簡直就是帝皇家和外戚家的戰爭,最後西漢還是被外戚取代了——王莽的新朝。



幾乎所有朝代在建立之始就已經埋下了滅亡之因


東漢。東漢以推翻新朝重建大漢起家。東漢劉秀靠的是誰推翻王莽?靠的是地主豪強。


所以東漢的歷史也是皇帝和地主豪強爭奪權利的歷史,最後東漢還是因為地主豪強而滅亡——東漢末年分三國,各個勢力本質上就是地主豪強。


西晉。經過東漢末年加三國的廝殺,漢人人口大量衰減,為了彌補勞動力的不足,也為了彌補兵力的不足,西晉遷移了大量蠻夷到華夏,漢族人口不再是絕對人口。加上八王之亂,漢族勢力大減,五胡趁機而起。

東晉。衣冠南渡,皇族司馬家靠的是當地的世家大族穩定統治。整個東晉的歷史也是皇帝和世家大族爭奪權利的歷史。東晉挺過了王謝兩家,卻沒挺過桓家桓玄叛亂。


隋朝。脫胎與北周,


北周成立八柱國。關隴集團正式全面登上權利舞台。關隴集團家族之一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為了打壓其他關隴家族勢力,隋朝開創科舉制度,最後因為沒有平衡好關隴集團內部權利之爭,被關隴集團另外家族李唐取代。


唐朝。繼承隋朝繼續打壓關隴集團其他家族,繼續完善科舉制度。李治時期,和武則天達成了奇特的聯盟,依靠武則天打壓關隴。武周代唐,關隴徹底失勢。李唐終於戰勝它面對的第一個滅亡之因,但是可惜的是,盛唐無限制的擴張之後,中央為了管理廣闊的國土,權利下放,形成了藩鎮制度。(參考本頭條號上一期藩鎮割據對於唐朝來說既是不可治癒的癌症也是續命的良藥)


宋。宋的建立吸取了唐的教訓,地方勢力過大,武將權利過大,宋之後的地方權利都非常小,限制武將,軍隊沒有靈活性,只能被動的等待中央的命令,不夠靈活的地方權利和軍隊造成不能有效快速的應付宋的各種外部壓力。


元。蒙元王朝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王朝,它的特別並不是因為它是第一個統治全中國的外族王朝,而是因為蒙元統治者的統治經驗基本為零,毫無統治技術。打個比方蒙元有一個包稅制度,為什麼會有這一個制度,因為蒙元統治者根本就沒有能力沒有技術去徵收稅收,索性把徵稅權利下放給商人,商人每年提供給政府一定額度的錢款,之後商人就有權利代為行使徵稅權利。這是多麼奇葩的一個制度啊!但是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蒙元統治者雖然歧視漢族人,蒙古人色目人雖然經常也欺負漢族人,但是因為蒙古統治者沒有行政經驗,所以他不會像滿清一樣去改造漢文化,在蒙元統治期間,漢族人該做生意還是做生意,該發明創造還是發明創造,該詩詞歌賦還是詩詞歌賦,該穿漢服還是穿漢服。漢族人生活在一個類似與一個無政府狀態,雖然偶爾也被蒙古人欺負,但是總的來說漢族文化未斷,一當時機成熟,漢族有能力趁勢而起。


明。作為漢族人最後一個王朝,說到大明的滅亡總是讓人惋惜,而且大明的滅亡實在是有太多偶然因素,一小段文字根本不足以全部說透。(參考本頭條號前三期)不過如果一定要找出從它誕生那一刻就已經埋下滅亡之因的話,我認為朱元璋和朱棣親手埋下了明朝滅亡的因。明朝後世皇帝與官僚之間權利鬥爭的一系列惡果,從朱元璋開始廢除宰相制度開始。宰相最大的好處其實是百官和皇帝之間的緩衝地帶。後來的內閣雖然或多或少充當了宰相之職,但是畢竟還是有區別的。另外一個因是朱棣埋下的,朱元璋大封朱家子孫為王,


本來也沒什麼大問題,因為漢晉不也有很多同姓諸侯王嗎?但是因為朱棣以藩王入主京城,他怕別人學他再來一邊,又不敢廢除老爸朱元璋的藩王制度,只能把藩王制度改的面目全非,朱元璋本意是以藩王保衛皇權,但是朱棣以後的藩王實在是太可憐了,一輩子只能呆在封地這個城市裡,不能做生意,不能從軍,不能做任何行業,供養藩王的錢哪裡來呢?國家規定藩王供養費多少取決於藩王有幾個兒子,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毫無自由的藩王,毫無收入的藩王,整天能幹什麼呢?只能多生兒子多收入。所以皇族到明朝滅亡時候竟然有300萬,而這300萬人被朱棣的政策圈養成待宰的豬。



幾乎所有朝代在建立之始就已經埋下了滅亡之因



滿清。滿清的滅亡在於它對漢民族種下的種種惡果,最後都回饋到自己身上。打個比方,滿清在東北地區和外東北地區因為不信任漢族人,這些地方一直不允許漢族人遷入,導致外東北地區和東北地區人口非常少,最後被沙俄侵蝕。這樣的例子太多,不再做討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漲資勢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泰山」獨孤信就是會選女婿:三個女兒成皇后
此人是千古明君,對付貪官卻有一個搞笑辦法:你貪多少我就獎多少
包拯沒做過宰相,卻為何被稱為相爺?

TAG:漲資勢 |

您可能感興趣

几乎所有朝代在建立之始就已经埋下了灭亡之因
中國為何幾千年始終屹立不倒,因這個朝代已經把基本的骨架搭起
這兩個朝代先後滅亡,竟然是因為他們互相挖祖墳?
在位不到一年就毀掉了幾代人辛苦打下的天下,成就了另一個朝代
歷史上竟然還有因為私房錢而被滅國的朝代
這個朝代比起「盛唐」有過之而不及,滅亡全是由於外敵來犯
這個朝代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卻留下了兩大創舉,至今仍造福國人
為何說其它朝代的滅亡是自亡,而宋朝的滅亡是亡天下
此朝代黃金儲備上千噸,但幾乎一夜之間,卻消失的無影無蹤
中國唯一一個沒有昏君卻慘遭滅亡的朝代
這個朝代雖然沒有大昏君——但「滅亡」的原因,卻也是「很簡單」
中國有一個朝代,即便國內四分五裂了,對外打仗依然是無敵的存在
古代不是處女就應該被嫌棄?古代思想封建,但這個朝代沒有貞操觀念,因為根本就不在乎
這個朝代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卻留下了4個偉大建築,至今仍在使用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朝代最後滅亡時刻竟如此悲壯!讀這段歷史的人無不淚流滿面。
她因相思而死,卻導致了一個朝代的終結
各個朝代名將輩出,但為什麼清朝一個名將也沒有?清滅亡的原因在這
一塊帶有詛咒的死人骨頭,這個朝代五個皇帝因它而死,最後整個朝代因它而亡
你們為了明朝和清朝爭來爭去,晉朝才是最爛的朝代,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