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高福院士喜獲第三屆樹蘭醫學獎

高福院士喜獲第三屆樹蘭醫學獎

高福院士喜獲第三屆樹蘭醫學獎



誠實做人,踏實做事

敢於擔當,勇往直前

高福院士喜獲第三屆樹蘭醫學獎



教育和科研經歷

高福(1961.11.15 — ), 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專家。生於山西省應縣。1995年獲得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博士。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5年當選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外籍院士和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現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醫學院院長,曾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他是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傳播、感染機制與宿主細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衛生政策與全球健康策略研究。在SCI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獲得多項國內外專利。目前還兼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亞洲生物技術聯盟主席等職務。

高福院士喜獲第三屆樹蘭醫學獎



主要科研成就


高福研究員是國際知名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家。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傳播、感染機制與宿主細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衛生政策與全球健康策略研究。200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05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曾先後主持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負責人。在SCI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包括Cell, Nature, Science, Lancet, NEJM, NSMB, PNAS, PLoS Pathogens, Immunity等)。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和成就獎、第19屆日本日經亞洲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吳楊獎、日本外務大臣表彰獎等多項獎項。

其領導的研究組在流感病毒流行病學、跨種傳播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建樹頗多,首次證實野生遷徙鳥能夠群體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改變了野生遷徙鳥只是流感病毒貯存宿主的結論;發現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種新型的重配病毒,與長江三角地區遷徙鳥和家禽有關,呼籲關閉活禽市場以預防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和可能的全球大流行,為國家制定禽流感防控政策提供了重要基礎。率領首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移動實驗室檢測隊赴獅子山抗擊埃博拉,描繪出埃博拉病毒的進化圖,在抗擊埃博拉病毒的國際援助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對流感病毒、埃博拉、MERS-CoV和寨卡等多種囊膜病毒的入侵機制進行研究,闡明其分子機制,並研發抗體、藥物等抗病毒手段,為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提供重要支撐。是病原微生物與免疫領域的領軍人物。

高福院士喜獲第三屆樹蘭醫學獎



心路歷程


我選擇科學主要是源於自己對未知科學問題的濃厚興趣。科學求異、技術求同,做科學保持自己永遠在求新的路上。我認為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始終要由興趣來驅使,才有堅持不懈的動力。一個科學問題的解決往往伴隨著另一個問題的出現,科學就是不斷追求未知的過程,需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多年來我一直致力於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方向,特別是在傳染性病原與宿主的相互作用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病原在侵染過程中涉及兩個界面:病毒侵入細胞產生的界面,和被病毒感染的細胞與免疫細胞之間的界面。這兩個界面目前仍有許多未回答的科學問題,可謂大有文章。我把這稱為「表面文章」,即深入研究細胞的表面,探索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新發、突發病原是如何識別、結合及入侵細胞。這其中的科學問題包括病毒與細胞之間、免疫細胞與被感染細胞之間的界面上發生了哪些相互作用,它們是如何互相識別的,又是怎樣進行『對話』的,如何從中找到新的防治靶點與措施。然而,做好「表面文章」並非易事,首先要對關鍵科學問題高度敏感。所以我的研究方向一直貫穿病原疾病與宿主免疫兩個方面。

2013年3月底,上海市和安徽省發現新型流感病毒H7N9感染病例。我迅速反應,組織應急攻關團隊分析病毒序列,發現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種新型的重配病毒,來源於不同來源的野鳥與本地家禽H9N2禽流感病毒內部基因的重排。進一步比較近年來在國內流行的各種亞型禽流感病毒序列,提出攜帶H9N2禽流感病毒的家禽是新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孵化器」。我因此受邀為《Science》雜誌撰寫社論「Influenza and the Live Poultry Trade」,強調關閉活禽市場對於防控禽流感的作用,為政府相關部門實施全國範圍內關閉活禽市場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此外圍繞「禽流感病毒為什麼和如何感染人」的問題,我們研究了多種人感染禽流感病毒與禽類受體及人類受體間的相互作用,第一時間闡明了H5N1、H7N9、H6N1及H10N8等對受體的偏好性結合特徵,系統揭示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機制,同時預測了這些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能力。這些工作為正確評估病毒暴發的潛在風險提供了科學指導。


為了集中優勢力量,在我國建立常態化的疫情防控長效機制,我牽頭組織中國科學院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2014年底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流感研究與預警中心(簡稱為流感中心)。流感中心自成立以來積极參加地方野生動物突發疫情防控工作,多渠道建設防控長效機制,並在野生禽鳥遷徙路線上重點布局,兩年來工作卓有成效。2015年初,對三門峽庫區死亡的大天鵝進行了鑒定和分析,確認為我國首次大天鵝H5N1禽流感疫情,並向當地相關部門提供了有效的防控建議,遏制了疫情發展。同年5月,內蒙古烏審旗暴發黑頸??集中死亡事件,流感中心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團隊趕赴疫區鑒定病因。三天時間即鎖定疫情元兇--H5N1禽流感病毒,為應對和控制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流感中心還從2014年起對我國16個省份和地區39個市縣的禽流感流病毒流行狀況開展了持續監測,通過對監測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我國北方地區主要以H9N2為主,而在長三角地區以南H5N6逐漸取代H5N1成為優勢流行毒株。鴨群在H5N6的產生和傳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工作突顯了流感中心的科研優勢,對新型H5N6病毒的進化規律和流行趨勢研究,對我國乃至世界的禽流感防控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高福院士喜獲第三屆樹蘭醫學獎


2014年西非暴發埃博拉疫情,並迅速傳播到了北美、西歐和南亞等,成為波及全球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為幫助西非國家並在源頭上防控埃博拉病毒,我主動請纓加入中國第一批移動實驗室檢測隊,趕赴疫情最嚴重的西非國家獅子山開展埃博拉防控與檢測工作。抵達不久我就發高燒一周,當時防疫任務艱巨,我並沒有向國內的領導和家屬報告。深知自己做為最年長的隊員,對於穩定團隊順利完成任務十分重要。我堅持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還給隊員及留守塞拉里昂的其他中國工作人員做思想工作,使團隊以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我們在西非建立了P3移動實驗室,即塞中友好生物安全實驗室,目前該實驗室已成為中塞兩國衛生領域合作的重要紐帶。在援非抗埃博拉我國疾病防控關口前移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成功地將埃博拉疫情阻擋在國門之外,還獲得了珍貴的第一手的科研資料。通過分析獅子山地區埃博拉病毒基因組序列,發現埃博拉病毒的進化速率與以往疫情暴發時相似,同時指出埃博拉病毒基因組在疫情後期發生較多變異,為疫苗和藥物等抗病毒手段研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這一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上(Nature,2015),併入選2015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一。非洲之行使我更加關注公共衛生政策與全球衛生策略研究,提出「一帶一路」、「非洲戰略」中公共先行、防病在先的發展策略。


在我的科研道路上,經歷的失敗比成功多。科學本來就是無數次的失敗換來一次成功。做科研如同打仗一般,一個山頭沒攻下,調整策略繼續攻,只有這樣心態才能搞好科研。不然丟一個山頭就一蹶不振,那下一個山頭也肯定攻不下來。堅持不放棄,才能攀上科學的頂峰。

高福院士喜獲第三屆樹蘭醫學獎



為了探索埃博拉病毒的入侵機制,我的課題組嘗試解析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與其受體的結構。這個課題讓我深有感觸,一共歷時四年,過程曲折,幾度調整實驗設計及策略。其間由於不能克服技術上的瓶頸,被擱置了約半年時間。但我們依然沒有放棄,繼續嘗試並優化條件,最終成功解析了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與其內吞體膜上受體NPC1分子C結構域的複合物,從分子水平闡釋了一種新的病毒膜融合激發機制。之後我們再接再勵,與清華大學顏寧課題組合作,報導了全長NPC1與埃博拉病毒表面融合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兩項成果先後發表在《細胞》雜誌上,不僅在國際上率先揭示埃博拉病毒入侵人體細胞模式,而且為防控埃博拉疫情及抗埃博拉藥物的設計與研發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是近年來國際病毒學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被評為2016年中國十大醫學科技新聞之一,併入選中國科學院2016年月度重大科技成果(2017年5月月曆上)。


我曾多次強調:科研貴在『頂天立地』。頂天就是勇於鑽研、承擔國際上最關鍵的、最難回答的科學問題;立地就是要解決國民經濟主戰場需要的問題。要做與國家需求匹配,與應用接軌的的研究,而不僅僅是發表幾篇學術論文。實踐證明,基礎科研也可以延伸到社會,服務於國民。比如之前提到我和我的的團隊以流感病毒為主要研究對象,揭示了多種亞型禽流感病毒突破種間屏障跨種傳播的機制。這屬於基礎研究的範疇,其成果的積累也可以幫助指導疾病的預防與控制,這才能真正「接地氣」。我們還研發了若干T細胞反應的結核診斷試劑盒,在許多醫院應用。


關於"樹蘭醫學獎"


「樹蘭醫學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李蘭娟兩位院士共同發起設立的」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理事會設立,並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旨在發展我國醫學教育、扶植新秀、獎掖群賢,進一步推動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促使我國醫學科學技術早日躋身世界一流行列。樹蘭醫學獎的評選對象是在醫藥衛生領域中取得原始性突破創新成果並經實踐檢驗證實科學有效的中國國籍(含港、澳、台地區)傑出科技人才。


本文來源:樹蘭基金


本期編輯:jianbo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病毒學論壇 的精彩文章:

中科院與牛津大學合作解析甲肝病毒與中和性抗體複合物三維結構
老科學家手稿:傳遞嚴謹的治學之風
回顧2016年國內病毒學界那些令人振奮的重大發現
艾滋病,你站住!CRISPR/Cas9給你點顏色看看
Nature:噬病毒體mavirus讓單細胞生物對巨病毒產生適應性免疫

TAG:中國病毒學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樹蘭醫學獎獲獎者-高福院士
曾慶存院士獲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獎
醫學院陳竺教授獲得第10個院士頭銜!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第三屆諾獎醫學峰會暨中美院士論壇即將舉行
高福院士當選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聞玉梅院士獲2016年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稱號
謝曉亮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中國第一位遺傳學家——陳楨院士 科學春秋
中國第一位遺傳學家——陳楨院士|科學春秋
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 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最新諾獎預測出爐:華裔女科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張遠成熱門
忠誠超導終成賢——記趙忠賢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吳文俊院士逝世 享年98歲
浙大一院口腔醫學中心顧新華主任醫師當選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
王國棟院士榮獲「瀋陽市科技創新功勛科學家」稱號
中科院院士陳學俊逝世
華人針灸師榮獲拉丁美洲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稱號
復旦大學77級生科院校友袁鈞瑛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