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血虛怎麼辦?神秘的妙方想不想知道?

血虛怎麼辦?神秘的妙方想不想知道?

小編導讀


現在社會的工作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很難去真正注意一日三餐的飲食,也沒有時間去關心或是調理自己的身體,工作的繁忙,讓不少人的身體健康受到挑戰,比如血虛,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方面的問題。當然,也有部分血虛是因為疾病所致,比如溺毒證中後期,血虛就是其中的一個癥狀,如何治療血虛呢?且看正文!


血虛是指體內血液不足,肢體、臟腑、五官、百脈失於濡養而出現的全身性衰弱的證候。由於氣與血有密切關係,故血虛每易引起氣虛,而氣虛不能化生血液,又為形成血虛的一個因素。溺毒證後期,由於脾腎氣虛,氣血化生不足,為主要因素之一。血虛主症為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脈虛細等。《素問·舉痛論篇》曰:「脈澀則血虛,血虛則痛。」《經歷雜論》曰:「風痛者,善走竄,痛無定處,血虛人多患此。其脈浮大而緩……當填補血液。」血虛乃溺毒證中後期的癥狀之一。病因病機多因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脾胃虛弱,生化乏源,或各種急慢性出血,或思慮過度,暗耗陰血,或瘀血阻絡,新血不生等所致。血虛的治療原則為補脾腎、益氣血。

一、氣虛血虛


主症:乏力,頭暈眼花,自汗,氣短,懶言,面色無華,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


分析:溺毒病久,脾腎衰敗,氣血生化無力,以至氣血兩虛。氣虛,鼓動無力,故乏力;氣虛導致血虛,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清竅,故頭暈眼花;氣虛,衛外不固,故自汗;血虛,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無華;氣血虛少,故氣短;言多耗氣,氣血虧少,故懶言;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是氣虛血虛之象。


治法:補氣生血。

方劑:八珍湯加減。


常用藥物:人蔘、黃芪、白朮、茯苓、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升麻、炙甘草、補骨脂、菟絲子。


方解:人蔘大補元氣,健脾益氣;黃芪健脾益氣,為補氣之聖葯;白朮補氣、健脾、益氣、除濕;茯苓健脾除濕;當歸補血、活血;白芍養陰血;升麻升輕、舉陷,使清氣上升至全身;川芎為血中之氣葯,加強活血理氣作用,使補血不留瘀;炙甘草健脾補氣、調和諸葯、補養心氣;補骨脂、菟絲子補腎生髓以養血。諸葯合用,溫腎健脾,益氣養血。


加減:兼怕冷,加淫羊藿、肉桂,溫陽化氣;兼腹脹,加砂仁、枳實,化濕理氣,消積化食;兼口乾、口渴,加沙參、麥冬,養陰生津。


二、脾虛血虛

主症:疲乏無力,頭暈眼花,失眠健忘,面色蒼白,或有心悸,月經量少、色淡等,納差腹脹,舌淡胖或有齒痕,苔薄白,脈尤其右關脈細弱。


分析:脾主運化而為氣血生化之源,蓋腎病日久,脾運不足,氣血生化乏源,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清竅,故頭暈眼花;脾氣虛導致血虛,血虛不能養心,故失眠健忘;血虛,沖任失養,故月經量少,色淡;血虛,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蒼白,舌淡胖或有齒痕,苔薄白;脾氣虛,清氣不達四末,故疲乏無力;脾氣虛,健運失職,故納差腹脹;脈尤其右關脈細弱是脾虛血虛之象。


治法: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方劑:歸脾湯加減。


常用藥物:人蔘、白朮、茯苓、酸棗仁、黃芪、龍眼肉、遠志、木香、何首烏、阿膠、白芍、川芎、當歸、熟地黃、炙甘草。

方解:「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補血同時需補氣,補氣主要需健脾。人蔘大補元氣、健脾益氣,白朮健脾益氣,茯苓健脾除濕,棗仁養心安神,黃芪健脾益氣,龍眼肉養血、安神,遠志安神定志,木香理氣理郁,何首烏補血、養腎陰,阿膠補血養陰,白芍補血、養肝、柔肝,川芎養血、活血,當歸補血、活血,熟地黃養血、補腎。


加減:若兼食欲不振,可去熟地黃、何首烏,加神曲、麥芽以助運啟中;兼腹脹,加佛手、枳實,理氣化滯;兼心煩、手足心熱,將熟地黃改生地黃,加地骨皮、知母、蓮子;心悸明顯者,炙甘草加量,加強益氣養心的作用。


三、腎虛血虛


1.腎陰虛血虛

主症: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疲乏無力,五心煩熱,盜汗,午後發熱,舌紅,苔少,脈沉細。


分析:腎病日久,腎陰不足,腎精虧損,髓海空虛,不能上充腦海,故而頭暈;腎開竅於耳,腎陰虛,故耳鳴;腰為腎之外府,腎陰虛,腰府失養,故腰膝酸軟;陰虛生內熱,故五心煩熱、盜汗、午後發熱;舌紅,苔少,脈沉細為腎陰虛之象。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和血。


方劑:六味地黃丸加減。


常用藥物: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當歸、白芍、人蔘、白朮、黃芪、知母、地骨皮、炙甘草。


方解:生地黃補腎陰,清虛火,補血;山藥健脾益氣,補腎養陰;山茱萸補腎養陰;牡丹皮清虛熱;茯苓、澤瀉利水;當歸養血、活血;白芍補血,養肝,柔肝;人蔘大補元氣,健脾益氣;白朮補氣,健脾除濕;黃芪健脾益氣,培補氣血之源;知母清少陰虛火;地骨皮清虛熱;炙甘草健脾補氣,調和諸葯。


加減:如手足心熱、心煩重,加黃柏,清虛熱;如食欲不振、腹脹,加萊菔子、神曲、山楂、厚朴、枳實,理氣消食;如兼心煩、失眠者,加生龍骨、生牡蠣、煅磁石,重鎮安神,潛陽定志。


2.腎陽虛血虛


主症: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疲乏無力,怕冷,手足冰涼,腹瀉,便溏,舌質暗,苔白膩,脈沉弱,兩尺脈為甚。


分析:氣能生血,腎主骨生髓,為先天之本,藏先天陰陽,溺毒既久,腎陽虧虛,髓海失充,加之精血虧虛,不能上榮頭面,故頭暈;腎開竅於耳,腎陰虛,故耳鳴;腰為腎之外府,腎陽虛,腰府失養,故腰膝酸軟;陽虛生內寒,故怕冷、手足冰涼;脾腎陽虛,寒濕內生,下注腸道,故腹瀉、便溏;舌質暗,苔白膩,脈沉弱,兩尺脈為甚為腎陰陽虛之象。


治法:補腎助陽,益氣養血。


方劑:腎氣丸加減。


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肉桂、附子、當歸、巴戟天、枸杞子、人蔘、白朮、炙黃芪、炙甘草。


方解:熟地黃補血養陰,填精益髓;山藥健脾益氣、補腎養陰;山茱萸補腎養陰;牡丹皮清虛熱;茯苓、澤瀉利尿;肉桂補腎陽、補命門火、散寒;附子補腎陽、溫化寒濕、止痛;當歸養血、活血;巴戟天補腎壯陽;枸杞子補腎陰;人蔘大補元氣、健脾益氣;白朮補氣、健脾除濕;炙黃芪補中益氣;炙甘草健脾補氣、調和諸葯。


加減:若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甚者,去熟地黃、牡丹皮,加砂仁、厚朴、神曲、山楂,以健脾行滯,化濕厚中;兼眩暈、頭痛,加防風、升麻,升清止痛;兼自汗而怯冷者,加桂枝、白芍以溫陽和營。


四、瘀血血虛


主症:疲乏無力,頭暈眼花,失眠健忘,面色蒼白,或有心悸,或出血,加有紫塊,或疼痛多為刺痛,痛處固定不移,拒按,夜間痛甚,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唇、甲青紫,舌質暗紫,或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曲張等徵象。脈象多見細澀、沉弦或結代等。


分析:經謂,病久無不入絡成瘀。溺毒病久,瘀滯在所難免,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久之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清竅,故頭暈眼花;脾氣虛導致血虛,血虛不能養心,故失眠健忘;血虛,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蒼白;瘀血阻滯氣機,氣機不暢,不通則痛,故痛處固定不移,拒按,夜間痛甚;瘀血內阻,故舌紫暗,瘀斑,舌脈均是瘀阻之徵。


治法:養血活血。


方劑:桃紅四物湯加味。


常用藥物:桃仁、紅花、當歸、熟地黃、黃芪、党參、白朮、阿膠(烊化)、川芎、丹參、赤芍、甘草。


方解:熟地黃、當歸、川芎、赤芍四物湯養血活血,桃仁、紅花加強活血消瘀之功,黃芪、党參、白朮益氣活血,又可益氣生血,阿膠為血肉有情之品,加強養血之力。


加減:怕冷者加附子、桂枝,助陽散寒,溫通經脈;氣虛者党參改為人蔘,加強補氣健脾作用;兼胸痛、心悸者加瓜蔞、薤白,理氣通陽;若某一局部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莪術等,以活血止痛;肌膚甲錯明顯,或伴有瘀點、瘀斑者,加三棱、穿山甲(代)片及三七等,以化瘀、寧絡;兼陰虛,五心煩熱者加知母、黃柏、地骨皮,清瀉虛火。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溺毒證治概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周富明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慢性膽囊炎別驚慌,民間中醫送來妙方!
抽絲剝繭:妊娠如何用藥?
臨床常用對穴解析,難得此文,必須看!
極限解讀:陰陽九針第二層境界——飛龍在天!
2017第一份獲獎名單,猜猜都有誰?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真的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嗎?
冤魂為什麼不能罵?為什麼不能亂請神?這些靈異事情你知道嗎?
最神秘的懷孕方法,你知道嗎?
蜂蜜治病的4個秘方,難道你不想知道么?
想生女兒吃什麼食物的秘密,你知道嗎?
罕見的仙人掌果實 想知道什麼味嗎?
為何我們總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怎麼辦
中醫講久虛成癌,你知道怎麼辦嗎?
你知道」新想法「是如何產生的嗎?
獵奇:螞蟻為什麼不停地搬運食物?想知道嗎?
文玩手串的發跡史,想不想知道?
你不是不知道怎麼辦,你只是不想那麼辦
想不想知道一個人是否真的愛你?
你知道佛法是怎麼定義「魔」的嗎?
婆婆想順產,老婆想剖腹產,老公不知道怎麼辦!
四川方言里的那些字到底怎麼寫?你肯定不知道!
冤魂不能罵!這些靈異事情你知道嗎?
肩膀疼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沒想到好多人不知道
想不想知道娛樂圈的攝影大神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