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上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上

(作者:孫亞飛,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科普作者,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1931年9月18日,東北三省一夜之間淪入日寇之手,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大的災難即將來臨。儘管全面抗戰尚未開始,但南方諸省的手工業已經遭受了滅頂之災。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上


(圖片來自網路)


作為毛竹的主產地,浙贛閩三省長期以來都是中國造紙業最發達的地區。二十世紀初,中國的造紙業正處於手工向機械化轉型的階段,但直到九一八事變前夕,手工造紙的產量仍然高達七成。雖然這些紙的品質一般,連報紙都印刷不了,但農村地區對廁紙以及祭祀用紙的大量需求,還是勉強可以讓從業者維持生計,而東北地區正是重要的目標市場。


然而東北淪陷之後,日本很快就在這裡建立了造紙廠,工業紙逐步驅離了本地市面上的南方竹紙,並進一步南下闖入華北,傳統手工紙的市場急劇萎縮,從業者很快便陷入虧損,數十萬人因此從小資產階級被迫轉成了無產階級。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上



在造紙術這個領域,中國古代的手工業者可謂是全世界同行的老師。史料記載,東漢的蔡倫是紙的發明人,但實際上,不少證據也表明,西漢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紙,袁翰青先生經過考證,認為合理的誕生的過程是漂絲工藝啟迪了造紙之術。


最早的紙張其實是蠶絲,是動物蛋白纖維,而非是植物纖維,這也能很好的解釋為什麼紙的部首會是「糹」。當然,蔡倫對於造紙而言也是功不可沒,其最偉大的貢獻也許就是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讓紙張成了一種可以流行起來的「商品」。


漢朝衰落之後,朝鮮、日本這些近鄰最先取經中原,學會了造紙術;唐朝時期,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吐蕃及東南亞地區也先後學會了造紙術。相傳在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之後,阿拉伯人從幾名戰俘那裡學會了造紙術,從此這一技術一路西去,12世紀時經由伊比利亞半島進入歐洲大陸,而到了16世紀,又隨著新大陸的殖民者們流傳到了美洲。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上



(圖片來自網路)


然而,地球是圓的,在經歷了文藝復興與工業革命之後,歐洲人在19世紀來到了中國,帶來先進的造紙機與造紙理論,與曾經的老師「切磋」造紙之術。


毫無懸念,在造紙方面固步自封了千餘年的老師,這一次敗下陣來,除了宣紙等少數紙品更適合毛筆書寫之外,其他方面劣勢明顯。於是,在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中,一些開明的地方總督大人們便引進了造紙機,學習西方技藝開始生產紙張。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上



然而,對於近代化學幾乎一竅不通的晚清工匠們,即便學會了如何操作造紙機,也並不能造出質量優異的紙張來。傳統造紙業所使用的竹漿與石灰,並不怎麼適用於這些機械,所以為了能將這些機器開動起來,這些洋務工廠只好從歐洲國家進口木漿、燒鹼還有漂白劑等各種化學品。


說起來,紙的化學成分並不算複雜,主要其實就是纖維素,一種由葡萄糖串聯起來的鏈狀高分子。

在自然界中,纖維素可謂是最高產的有機物,粗粗估算下來,各類農作物、花草、海藻以及森林每年可以產生上百億噸纖維素,稱其為人類取之不盡的原材料庫,怕是也不為過。


不過,各類植物生產出的纖維素並不純凈,而是和其他一些物質雜糅在一起,形成秸稈或是樹榦。對於植物而言,鏈狀的纖維素就如同是鋼筋一般,將它們支撐起來,屹立於風雨之中,高聳在岩石之上。不過,柔韌的纖維素也需要幾個幫手提供剛性才能勝任,其中最主要的兩種叫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如果說纖維素是直鋼筋,那麼半纖維素就好比是各種鋼筋彎頭,至於木質素,就是富有粘合力的混凝土了,這樣混合形成的秸稈,才像是構建高樓大廈的鋼筋混凝土。


所以說,造紙的過程就如同是從堅硬的鋼筋混凝土中剝離出直鋼筋,再將它們堆積排列起來,紮成一塊塊鋼筋網。顯然,這並不那麼容易實現。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上



(圖片來自網路)


扮演「混凝土」的木質素,是造紙術中極難對付的大敵,在手工造紙時代,無論是抄紙法還是澆紙法,都必須通過浸泡、蒸煮、捶打的工藝,一點點地將木質素去除。


然而,木質素呈現黏膠狀,僅通過水洗搓揉的方式,還是很難脫除乾淨,於是經過長期實踐,古代中國人終於發現鍋灰是個不錯的清洗劑,只不過沒人可以說清楚這其中的原理。


其實從化學的角度來說,這也很好理解。木質素主要是些多酚類物質,呈現酸性,而鍋灰中含有不少碳酸鉀,恰是鹼性,可以將木質素中和,膠狀的分子也就更容易溶到水中。


後來,隨著石灰開採技術逐漸成熟,鹼性更強的石灰粉取代了鍋灰,成為造紙過程中更為常用的一種中和劑。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上



(圖片來自網路)


不過,到了19世紀,西方的鍊金術已成明日黃花,元素周期表出現了雛形,而經典酸鹼理論也在這段時期建立了起來。歐洲人學會了生產氫氧化鈉,這種被翻譯為「燒鹼」的物質,比起石灰中氫氧化鈣而言,不僅鹼性強,而且中和之後還不會產生沉澱,也就不會在紙張上形成污點。


然而近代化學對於造紙術的推動作用還不止於此。包括木質素在內的很多有機物都有顏色,這對於成品紙張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書寫用紙,如果不夠白,看起來可就不那麼舒心了。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上



古代人為了造出白紙,只好將造好的紙放在太陽下曝晒,利用紫外線的威力實現漂白。然而藉助於化學知識,漂白就不那麼困難了,只需要一點氯氣,土黃色的紙張便可以很快就呈現雪白色。


不過氯氣使用和運輸都不怎麼方便,因此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而來的次氯酸鈉就派上了大用場,只是有一點,在使用次氯酸鈉時,還需要來點硫酸進行酸化,這樣漂白作用才更有效。當然,這背後的化學知識也並不難解釋,次氯酸鹽的漂白作用源於其強氧化性,而酸化過程正可以對此進行加強。


不過,即便有了這些新鮮的洋玩意兒,這些洋機器也只有吃下洋木漿,才能吐出「本土」的機製紙,這也令當時的紙工們頗為不解。其實,每一種植物打出的漿液,儘管主要成分類似,都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的混合物,但纖維的長度等參數,對於造紙機的設計來說,就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了。


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對於當時國弱民貧的晚清政府來說,雖有能工巧匠也不能奈何分毫。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出現了針對竹漿設計的造紙機。


編輯:劉偉瓊


本文系原創作品,商業合作及轉載請聯繫jiangq@cast.org.cn 投稿請聯繫 zhaocui@cast.org.cn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下
蠟梅和梅花,還傻傻分不清嗎?
高萌預警!冬眠技術哪家強?
這些純果汁、果汁飲料、水果飲料、果味飲料,你搞清楚了嗎?
冬季趣玩!2月刊新鮮上市啦!

TAG:知識就是力量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張紙中的歷史和化學奧秘!下
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王朝,總被歷史學家所忽悠
閻照祥:歷史學家眼中《大憲章》的「奧秘」
歷史上的郭靖
歷史上的美男龍陽君:謎一樣的美貌與智慧
歷史上泰山封禪的帝王
被歷史雪藏了的老照片,二戰中的中美友誼!
世界上歷史上最兇殘的史前巨獸:龍王鯨!
中國歷史上十大皇帝的特殊嗜好:雍正蕭衍上榜!
中國歷史上的兩顆「佛學彗星」,名垂青史
中國古代歷史上神秘的十大商幫
中國文化歷史上的十五位聖學者
中國歷史上最淫亂的十大帝王 歷史上的淫亂帝皇
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集男皇后、皇帝、太上皇於一身的帝王
中國歷史上最淫亂的十大帝王!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 「木乃伊皇帝」
歷史上的今天:一代科學怪人去世,他開創的學科,上中學就得學
馬德斌:量化史學展示更立體的歷史影像
讀史│承受千古奇冤,揭秘歷史上真實的潘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