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點擊關注


十萬古玩愛好者一起交流!


中國陶瓷發展,經歷了從陶器、原始瓷到瓷器的漫長過程,時序發展到元代,已經完備了制瓷業的所有工序,傳統和創新時時在陶瓷舞台上重現。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青花 魚藻紋罐


高28.2厘米

日本大阪東洋陶瓷館藏


元青花便是元代文化舞台上的一朵璀璨奇葩。這個王朝雖然在蒙古政權的統治之下,短短不到一個世紀,但的確是中國陶瓷史上驚心動魄的時刻。主要的貢獻便是元代的青花瓷器。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只要我們漫步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托普卡普博物館時,無不為之震驚。這裡潛藏了40餘件元青花瓷器,且件件精湛和典雅。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青花 纏枝花卉紋菱口盤

口徑45.8厘米


大英博物館藏


元代的青花瓷器我們可以用一句很詩意的話來概括,那就是「百年風雅一峰青」,但面對今天的中國瓷器,我們要思考的東西的確很多。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景德鎮窯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 青花龍鳳紋帶蓋梅瓶


除了胎坯、釉色和青花料,燒造工藝也是瓷器製造業很重要的一環。景德鎮元代以後的制瓷業就像來過景德鎮的法國傳教士形容的那樣:「白天濃煙遮蔽了雲彩,晚上窯火映紅了夜空」。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代蔣祈《陶記》開篇云:「景德陶,昔三百餘座。」元青花瓷燒造的成功,除了取決於胎體、釉料、青花料等,燒造工藝的窯制、窯火、置燒方式等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 青花蒙括點兵紋玉壺春瓶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饅頭窯模型


從目前考古發現,景德鎮元代青花瓷器燒造的瓷窯主要是饅頭窯和龍窯。饅頭窯又名「圓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開始採用,北方地區比較流行。


饅頭窯是宋元時期景德鎮普遍使用的瓷窯,窯制似饅頭而得名。有些窯床的平面成馬蹄形,或稱馬蹄形窯。饅頭窯屬於半倒焰式窯爐,火焰從火膛噴向窯的頂部,再回到窯床,煙氣從排煙口、煙道經煙囪排出。它的特點是可以在窯內形成還原氣氛。


在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和湖田窯遺址陸續發現了較多饅頭窯,其中珠山御窯窯址竟有15座饅頭窯之多。1965年江西景德鎮劉新園先生就在湖田窯發現了元青花大盤的殘片。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龍窯模型


龍窯是元青花燒造的又一窯制,多依山勢而建,目前發現最早的是浙江上虞一帶,商代便開始使用。龍窯形制大,可控制還原焰。2008年在景德鎮麗陽鄉瓷器山瓷窯址發現了元代窯址,其中有元代晚期的龍窯窯爐,長度24.3米,最寬處4米,窯內發現很多匣缽,同時發現的還有明代初期的葫蘆窯。從出土的元青花瓷器和釉里紅瓷器,證明這裡燒造過元代青花瓷器。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匣缽裝燒是元青花瓷器的置燒方式,裝匣前,在缽底鋪上墊渣,墊渣一般用早稻穀殼灰拌匣土渣或高嶺土渣。元代蔣祈《陶記》記載了匣、模原料的產地:「……僅可為匣、模,工而雜之以成器。」元代青花大器裝入漏斗式匣,稱為「大器匣」。小器匣稱為平底匣。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景德鎮窯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 青花獅子滾球紋玉壺春瓶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 青花松竹梅紋六方大罐


清代督陶官唐英說:「瓷器之成,窯火是賴」。如果說窯製為瓷器燒造準備了空間硬體,那窯溫便是至關重要的軟體。窯溫對元青花瓷器的燒成有很重要的作用。為了檢測窯溫和燒制效果,古人發明了「火照」(即瓷窯爐膛內火候、溫度的照子或標樣試片)。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根據1978年陳堯成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得知宋代青花的燒成溫度在1270°C左右。元代景德鎮青花瓷器的燒成溫度在1200-1300°C之間。黃雲鵬、黃濱先生在《元代景德鎮青花瓷的燒制工藝》中談到:如果用單純的「二元配方」法配製胎料,瓷坯經過還原焰1280°C的燒造後明顯生燒,只有增加適量的鉀、鈉來降低燒成溫度,才能燒出優質的瓷胎。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 青花雲龍趕珠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 青花雲龍趕珠紋大罐


伊朗國家博物館高級研究員蕾拉·哈摩西分析元青花的制瓷工藝時說:高嶺土在1500°C時可以燒熟,通過適量添加長石,可以讓這溫度降到1140至1250°C之間。在這一溫度下,泥料中的石英熔化,與高嶺土化合形成一種極其白凈堅固的瓷。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元 青花折枝花卉紋玉壺春瓶


李家治先生在《中國科技史·陶瓷卷》中認為:景德鎮元樞府窯的青花瓷燒成溫度在1280°C,燒結度好,而且青花發色藍艷鮮明。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一件元青花瓷器的燒成,要暗合天時地利和人巧,其工藝製作、材料選取、燒造技巧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機整體。精美的元青花瓷器燒成後,開始沿著「絲綢之路」走出國門,成為元世祖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正合蔣祈《陶記》中言:「窯火既歇,商爭取售。交易之際,牙儈主之。」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上的豐碑



>>>如果喜歡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來源


—— 中華古玩——


編輯:中華古玩


提供:藝術品鑒定 拍賣 評估 曬寶 交易


合作諮詢:范先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古玩藝術 的精彩文章:

即將消失的潘家園,北京人的另一個噩夢!
全球「最不正經」的博物館,你最喜歡那一座?
精品藏品賞析 「傳承中華古玩收藏」2017年第四期曬寶
精品藏品賞析 「傳承中華古玩收藏」2017年第三期曬寶
為什麼這幾種木材在中國最貴?

TAG:中華古玩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元青花:中國陶瓷史的輝煌見證
中國陶瓷藝術的「瑰寶」
陶瓷上的「新中國記憶」
中國之隋唐陶瓷
陶瓷史背後的中國文化
中國古代陶瓷中的「藍色美」
半部浙江陶瓷史:龍泉青瓷 翠色美景
世界遺產:中國古陶瓷鑒定口訣之大明瓷(九)!
世界遺產:中國古陶瓷鑒定口訣之影青!
世界遺產:中國古陶瓷鑒定口訣之大明瓷(七)!
中國陶瓷的巔峰之作
世界遺產:中國古陶瓷鑒定口訣之大明瓷(五)!
世界遺產:中國古陶瓷鑒定口訣之大明瓷(二)!
閻焰:我看拍賣——蘇富比香港秋拍「樂從堂」珍藏中國古陶瓷
世界遺產:中國古陶瓷鑒定口訣之元代瓷器(下)!
看外國人的陶瓷藝術品,中國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又被糟蹋了
中國歷代陶瓷 精美紋飾
首屆中原國際陶瓷雙年展匯聚全球近20國「陶寶」
流失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陶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