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五大職場秘訣
1、職場晉陞的兩個原則:不說錯話,不做錯事
晉陞之道就兩條,不說錯話,不做錯事。其實就一句:不犯錯。
說錯一句話,一百句對的話也挽回不了那影響。做錯一件事,也很難補救。對的收穫和錯的損失不對等。不犯錯就是對,比做對事重要。
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論語》
張居正講解說,你不要自己老想去謀職獲祿。若修養了自己的言行,人人都會喜歡你,名譽昭彰,必有人舉用你,何必自己成天惦記著呢!
程頤說:「修天爵則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謹,得祿之道也。」
說話最好慢半拍,做事之前多想一想。這樣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
2、什麼樣的人可以提拔?
答:果決能斷,通達事理,多才多藝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
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
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
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
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論語》
季康子,是魯國大夫,問孔子幾個弟子的才幹,能不能做官任事。推測這段對話發生的時間,是在前面說的孔子在陳國,魯使來召冉求回國做官。孔子說,「歸與!歸與!」我也不流浪了,放棄自己執政的夢想,回魯國一心傳道育人了。回去之後,季康子問他的弟子中還有什麼可用之材,與他的一段對話。
先問仲由,仲由能管理政事嗎?再問端木賜,再問冉求。孔子都給予了肯定的回答,「於從政乎何有」——從政有何不可呢?不過三個人的特點不一樣,孔子分別給予了「果」「達」「藝」的鑒定。朱熹註解說:果,是有決斷;達,是通事理;藝,是多才能。
什麼樣的人可以提拔?張居正對這一段的解讀最準確、最權威,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執政宰相之一。
張居正的觀點概括起來就是:果決能斷,通達事理,多才多藝——這就是可以提拔的三條標準。
如果一個人,這三條標準都具備,他做起工作來是個什麼狀態呢?史書上誇讚名臣能吏,經常有一個特別形象生動的詞,四個字:剖決如流。那種感覺,特好!
3、要領導客戶,不要搞定客戶。
要領導你的領導,而不要搞定領導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論語》
孔子說,事君之道,先當敬那職事,守那職責,把食祿的心放在後。
這句要好生體會,不是簡單地說,「先把活干好,再說拿錢的事」。不是幹事和拿錢的先後,這不是重點,也不解決問題,是心的先後。
我們平時工作中,這樣的情況很多很多。幹活,領導說怎麼干我就怎麼干;方案,客戶說怎麼改我就怎麼改。這就是把自己的原則、職責、價值都丟掉了,自己不尊重自己的專業,不尊重自己的職責,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領導、客戶的託付。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把求祿之心放在先了。
所以我常說,要領導客戶,不要搞定客戶,要領導你的領導,不要搞定領導。
話說回來,你以為你搞得定嗎?領導說這麼干,他以為可以這麼干;客戶說這麼改,他以為可以這麼改;改過去之後,他發現又不對了。你跟著他轉圈,最後把自己的價值也轉沒了。
公司裡面也是一樣,一個公司大了,就會有官僚,就會有各種業績指標、內控流程,指標和流程,都不一定合理。而且你雖然說他不合理,你也說不出一個更合理的來。任正非說,公司里分出兩種人,一種是工作的人,一種是製造工作的人。工作的人,除了要完成工作,還要對付製造工作的人給他製造的工作。
這時候,你會發現,公司的同事,又分出兩種人,一種是循規蹈矩保護自己。錯了,我也是按領導要求來的。這種人,就是敬祿之人,時刻把求祿之心放在前,公司怎麼樣,不是我的責任就行。喬布斯在被史考利攆出蘋果公司之後,評論他和史考利之爭說,他是為了公司的發展,但沒人聽得懂。史考利的所有言行,都是圍繞自己的權位,結果他取得了勝利。就是這種情況。
4、保持對上級的敬畏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
——《論語》
這是講孔子事君之禮。
孔子的兒子出生的時候,魯昭公送來一尾鯉魚,表示祝賀。孔子視為莫大榮耀,將兒子取名為孔鯉,以伯魚為字。這就是以君賜為尊、為榮了,到今天我們還知道這鯉魚之賜的故事。後世孔氏子孫諱鯉魚,稱為「紅魚」,祭祀也不殺鯉魚,用鯽魚,這就是仁君之賜了。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這裡就是講畏大人,對上級保持敬畏,保持害怕。敬畏的是什麼呢?是任務,是職責,是使命,而國君、上級,就是那任務、職責、使命的人格化。我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上級交辦的任務,不敢說過去事事都辦得讓他滿意,更不敢說下次一定能完成使命,怎麼能放鬆自己呢?
5、努力工作,等待被開除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論語》
子張問孔子:楚國執政,令尹子文,三次被進用為令尹,別人都羨慕他的尊榮,他卻並沒有沾沾自喜。同樣,三次被罷官,別人都替他惋惜,他卻毫無慍怒之色。而且每次都認認真真搞好工作交接,把舊日自己所安排的政事,一一仔細地告訴接任的新令尹。您怎麼評價他這個人呢?
孔子說,這個人哪,可以算是一個忠臣!一般人,都為自己升官發財,患得患失,嫉賢妒能。子文呢,真是實心為國,不貪念自己的名爵,只要有利於國家的政事。國君用我,我就認真干,國君不用我,我就認真交接,幫助繼任者順利接手,總之不能因為我,把工作耽誤了。
子張問,那這子文,他夠得上您說的仁的標準嗎?
孔子說:「未知,焉得仁。」
孔子說,那可不曉得,不能這樣就算仁吧!
「仁」是全德,是最高道德標準,孔子不肯輕易把這個鑒定給人的。就像前面孟武伯問仁,問孔子自己的弟子,子路、冉求、公西華,孔子一律給了「不知其仁也」的鑒定。
這子文的態度,其實在我們今天各個公司裡面很普遍,老闆要求高,變化快,還有各種公司政治。有的人,或為自己的待遇位置患得患失,或為怕擔責任不敢任事。而另一些人呢,你用我,我就給你干,不留一點餘力;你不用我,你一揮手,我就走,認真交接,不給你添一點麻煩。內心強大,實心辦事,勇於擔責。
他們的口號是:「努力工作,等待被開除!」
這是有人親口跟我說過的話,不同公司的、相互並不認識的兩個人,都是棟樑之才、柱石之臣,面對老闆要求高、變化快,分別說了同樣的話,所以我印象深刻。今天讀到子文,便想起這句話來。
最好的員工,是始終站在老闆的立場。當然,最好的老闆,是首先站在員工的立場。這就是儒家的君臣之道:「君待臣以義,臣待君以忠。」
選自:《華杉講透〈論語〉》
END

※中國古代至理名言25句,讓孩子背誦受益終身!
※這25個成語源於《孟子》,你都知道嗎?
※馮友蘭:人這一生真的有命運嗎?
※曾國藩修身養性之道:靜坐,平淡,改過
※五福臨門,指的是哪「五福」
TAG:曾國藩讀書會 |
※《論語》中的五大職場秘訣:什麼樣的人可以提拔?
※從《論語》中領悟職場智慧
※從《中餐廳》看職場中「團隊」的奧秘
※英國職場秘聞:與老闆爭論的下場
※盤點《歡樂頌2》十大職場經典語錄
※職場中的九大定律
※職場中關於喝酒的五大謊言
※《論語》解讀職場法則!這篇文章有福利!
※職場文化《我的前半生》職場「霸道」女總裁
※初涉職場四秘訣
※職場經典勵志語錄
※職場中與指導交往的四大忌諱
※揭秘:在職場中,那些內心強大的星座
※從「左宗棠弈棋」論職場中的包容
※《中國HR職場進階報告》解讀
※《人民的名義》暴露職場六大潛規則,你踩中幾條?
※《人民的名義》是一部職場語言教科書,五種話要謹慎,尤其第五種
※《楚喬傳》一部職場逆襲的史書
※華爾街英語:PTE協助打造職場英語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