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標普稱中國銀行業雖有債務風險但尚無全面危機

標普稱中國銀行業雖有債務風險但尚無全面危機

參考消息網1月20日報道外媒稱,標準普爾評級公司說,預計今年中國債務纏身的銀行不會爆發全面危機,儘管其不斷膨脹的貸款業務風險正在增加。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月18日報道,預測者們努力淡化人們對中國銀行業的擔憂。有觀點認為壞賬激增可能會使該國的銀行陷入即將到來的危機中。


標普指出,去年銀行對風險較高的公司的放貸有所減緩。

標普去年說,中國債務增長的步伐「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該評級機構維持對中國銀行業的負面展望。


標普全球評級信用分析師廖強表示:「考慮到2017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預計還將高於6%,並且信貸結構改變會緩解資產質量的壓力,因此,2017年中國可能會再次避免銀行業爆發危機。但是,目前的發展軌跡不可持續。」


標普說,中國的信貸增速已經連續數年超過其經濟增速,這給銀行的資產負債錶帶來負擔,使銀行應對危機的緩衝空間收窄。


目前為止,中國的家庭和企業仍能努力償還貸款。不過標普指出,國內小型貸款機構的風險仍在增長,這些貸款機構還在繼續積極擴張,它們可能面臨更多高風險的債務。

廖強說:「我們認為,民眾對國內小型銀行機構的信心要遠低於其對大型銀行和全國性銀行的信心。小型銀行能否抵禦擠兌等壓力事件,現在仍不清楚。」


2016年中國的銀行放貸達到創紀錄的12.56萬億元人民幣。標普在去年10月表示,如果企業債增加導致不良貸款暴增,到2020年中國的放貸機構可能需要籌集多達11.3萬億元的新資金。


據一些人估計,中國的債務相當於其年度經濟產出的2.5倍,一些借款人不得不支付越來越多的巨額貸款利息。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一些國際機構紛紛對中國的債務問題發出警告。


在標普的預測後中國將於20日發布最新的GDP數據。預計最新數據將顯示,中國經濟在2016年的最後一個季度里增長6.7%。



標普稱中國銀行業雖有債務風險但尚無全面危機


銀行機構雲集的上海浦東(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


【延伸閱讀】外媒:移動支付威脅中國銀行業獲取大數據的能力


參考消息網8月30日報道外媒稱,在中國商業銀行的傳統放貸業務正承受巨大壓力之際,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崛起對銀行向新業務線拓展的能力造成打擊。


據英國《金融時報》8月29日報道,在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正在崛起,而代價是信用卡和借記卡的使用量在減少,這對商業銀行獲取客戶數據的能力構成威脅。這些客戶數據被視為新興金融和消費業務模式的關鍵。

本月早些時候,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金融公司螞蟻金服的總裁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經由其支付寶完成的支付跳過了中國銀聯。銀聯是與中國央行關係密切的國有結算網路。


這種狀況導致銀聯以及發卡行、收單行從商戶那裡賺取的手續費收入大幅縮水。助長這一趨勢的不僅僅是電子商務的崛起,還包括超市和餐館等線下商戶移動支付量的迅猛增長。


報道稱,總部位於上海的金融科技諮詢公司Kapronasia的數據顯示,2015年有更多中國消費者從刷卡轉向通過移動錢包應用掃描二維碼,這令銀行損失了200億美元手續費收入。


在銀行的總體營收組合中,佔主導地位的是貸款的利息收入,結算手續費則只佔一部分。不過分析師表示,中國的銀行面臨的更大挑戰來自第三方支付提供商在銀行與客戶之間「插一杠子」的方式,這種方式令銀行無法獲得關於消費模式的寶貴數據。

Kapronasia創始人曾農·考普龍表示:「隨著第三方支付提供商超越支付業務、銷售約車、電影票和理財產品等多種產品和服務,數據在中國正日益成為人們首選的新貨幣。銀行急需會幫它們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的關鍵交易數據。」


支付寶及其競爭對手微信支付的大多數用戶,在支付時所用的錢都來自於與其移動錢包掛鉤的傳統銀行賬戶。這意味著,傳統銀行存款仍是資金的最終來源。然而,當消費者用支付寶或微信來支付時,銀行不會接收到關於商戶名稱和所在地的數據。銀行的記錄只會顯示收款方是支付寶或微信。


由於利率去監管化、違約增多以及信貸狂潮後需要抑制貸款增長,中國的銀行的傳統放貸業務正承受巨大壓力。在這樣一個時點,數據的流失為它們帶來了一大挑戰。對銀行向新業務線拓展的能力來說,大數據被認為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八六證券研究駐上海高級金融科技分析師王曉燕(音)表示:「過去,商業銀行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務大企業上,不太關注消費者。然而,隨著宏觀經濟遭遇麻煩,企業業務的增長空間面臨壓力。銀行無疑希望抓住零售銀行業務的機遇,但如果它們沒有支付和消費數據,將很難引起消費者的更多關注。」


最近幾年,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電商平台,這一跡象說明銀行已認識到了數據的重要性。去年,中國資產最多的中國工商銀行運營的平台「融e購」擁有3000萬用戶,交易額達8700億元人民幣。


(2016-08-30 00:26:01)


【延伸閱讀】德媒看好中國銀行業實力:資金充足 中國不是美國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道德媒稱,中國銀行業貸款額是十年前的十倍,這產生了人們不希望看到的副作用——壞賬。這恰恰是中國目前的局面。這是貸款推動的經濟繁榮的另一面。2005至2015年間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膨脹至34.5萬億美元。


德國電視二台網站7月30日的文章稱,只要經濟強勁增長,債務人就有償還能力。但是眼下因為增長顯著放慢,一些客戶陷入困境。此外貸款發放往往看個人喜好並且受政策影響嚴重。地下錢莊的資金流高度不透明: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估計金額在7.5萬億美元。銀行也參與其中——在自身資產負債表之外並且繞開了自有資金的規定。


文章稱,眼下五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真正規模成為一場討論的核心:中國是否能夠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還是說會像日本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前貸款泡沫破滅後那樣陷入停滯。


曾任上海國際銀行金融學院副院長、現為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教授的經濟學家霍斯特·勒歇爾在中國待了很長時間,並對當地銀行業有深入的研究。他認為關於不良貸款總額的官方數據沒有意義。官方稱不良貸款率為1.75%,但這樣的話也有2100億美元。


勒歇爾認為,對沖基金經理凱爾·巴斯的末世論預測完全是過於誇大了。他在幾個月前的預測引發了轟動,他稱「中國金融體系會在3.5萬億美元不良貸款下崩潰」。


勒歇爾說,「中國不可能發生系統性的銀行危機」。這裡不可能發生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體系崩潰那樣的情景。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樣,勒歇爾也指出,中國銀行自有資金配置良好,這與不良債務高達3600億歐元的義大利銀行不同。此外,勒歇爾強調,中國銀行主要靠儲戶的存款獲得資金,這與主要靠資本市場(也就是說相互借錢)的西方銀行不同。因此他認為,系統性的休克在長時間內都不會發生,儲戶不會因為恐慌而搶提現金。在必要情況下北京知道如何避免。「中國」,勒歇爾說,「不是美國」。


文章稱,真正的威脅來自網上——非銀行的「銀行」發現了銀行業務。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騰訊公司的聊天門戶微信目前可以進行轉賬。據騰訊稱,微信有8.77億活躍用戶(2016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它的大競爭對手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提供信用卡和其他金融服務。此外,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所謂的金融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並通過程序搶奪銀行客戶。智能手機成為銀行。


勒歇爾說,國家領導下的中國大銀行必須徹底打造自己。只是:「中國金融業是最守舊的。」到目前為止中國銀行業優先向大國有企業(基礎設施、鋼鐵、能源)、省政府或者是地方企業貸款。將推動全面結構轉變並向高科技國家發展的新代表是創新的私營中小企業。到目前為止中國銀行業一直迴避對它們的融資。


勒歇爾認為,在當前形式下中國大銀行是「無法改革」的。對於在他看來出路在哪裡的問題,他用一個激進的實驗進行了回答:「必須拆分一個大銀行將其分別上市。」(編譯/趙漣)


(2016-08-07 00:13:02)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浙江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閉幕

TAG:參考消息 |

您可能感興趣

卦象測業務有無風險
中國金融風險是全球負債最高的
當風險資本遇上慈善——中國的公益風投家門正在行動
「中國企業法律風險管理論壇之首屆全國企業刑事風險防範實務操作論壇」在京召開
減少擔憂,中國的債務風險在可控範圍之內
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府債務風險防範
美妝行業的發展與風險
美國債務上限風險歷史演變
債務危機未除 樂視存斷糧風險
農業轉型風險猶存,糧食安全是中亞五國的共同訴求
企業辦公室八大安全風險
英國ILO失業率持穩 顯示勞動力市場無懼脫歐風險
欒雪:提高債務上限備受關注 美國政府關門風險猶存
不良實務前沿: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下的押品管理實踐
公益漫畫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廉政風險領域(三)
美國債務上限逼近黃金或成規避風險的最佳選項
英國經濟下行風險顯著 標普預計英央行或重啟QE
新疆「高風險行業企業」將強制買「綠色保險」
完善我國農業風險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