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的騎士時代:北魏鮮卑的甲騎制度

中國古代的騎士時代:北魏鮮卑的甲騎制度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情況與中世紀早期的歐洲更為接近:原來的「蠻族」(相對中原,鮮卑等游牧民族算是蠻夷。相對羅馬,日耳曼、高盧算是蠻族)進入了文明核心區,迅速的吸收了文明地區先進的技術。在戰場上取得了對「文明國家」的勝利後,在政治上則出於自身的慣性,沒有直接採用國家官僚體系制度,繼續沿用了自身的「貴族政治」體系。蠻族剛從部落社會的時代走出來——酋長和勇士們用武力建構了政治的權威、壟斷了資源的分配。這也就是貴族的起源,沒有那麼高貴,也沒有什麼神聖性,更沒有美麗的童話故事,有的只是冰冷的武力。

中國古代的騎士時代:北魏鮮卑的甲騎制度

北朝的貴族政治體現,在其官職架構上已經透露出了底細——領民酋長、第一領民酋長這樣的官職屢屢出現於史冊。相對於南朝由士族門閥建立的統治體系,北朝的統治根基是各個游牧部落的聯合體,與未南遷的漢族門閥之間時而對立,時而合作。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經常如流星般崛起一個國家,而後也如同流星一般隕落。羯族的石趙、慕容鮮卑的燕國,短暫統一北方的前秦。這些國家崩潰時總是那麼迅速,只需要一次失敗。比如淝水之戰中,前秦損失掉了苻堅家族直屬最為核心的兵力,無力壓服被征服民族;而其他氐族貴族早已不滿苻堅,自然會坐視前秦的崩潰。與前秦一樣,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也僅僅依靠一個強大的部族以實力籠絡同民族的小部族建立國家,征服其他的民族。可以說,十六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在嚴格意義上而言並不是國家,只能說是一個簡單的軍事集團,或者說得更難聽一點——有組織的強盜集團。

中國古代的騎士時代:北魏鮮卑的甲騎制度

▲造型頗為奇特的鮮卑鐵劍

直到北魏王朝建立後,北方勢力中才真正的建立了一套完整軍政體系,以穩固統治,消除本族內部的部落關係,凝聚力量。同時,北魏也聯合了未南遷的漢族塢堡勢力,擴大了統治階層的範圍,保證了根據地的穩固。早期的北魏政府實質是拓跋鮮卑貴族與其他民族貴族的聯合,其中鮮卑貴族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北魏軍隊初期實行的是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軍隊以拓跋部鮮卑人為主體,吸收其他部族。平時軍隊分部別居,由各部落酋長率領,戰事則被動員一同在拓跋氏的旗幟下作戰。比如爾朱榮曾經就任第一領民酋長的職務。戰爭中,部族自然要為最勇敢的戰士提供最好的裝備,胡漢貴族們由於經濟優勢,自然其家族擁有最多的戰士。這些人也就是甲騎具裝的天然兵員。

中國古代的騎士時代:北魏鮮卑的甲騎制度

北魏統治擴大到中原以後,軍隊分為中兵、鎮戍兵和州郡兵。中兵亦稱台軍,主要擔任宮廷及京城的宿衛,也是對外作戰的主力。有羽林、虎賁、宗子、庶子、望士等名號。以領軍將軍為最高長官,下有幢將、羽林中郎將等。鎮戍兵是為保衛邊防而設置的,初時僅設置在北部邊境(比如最後覆滅了北魏王朝的六鎮兵),後來擴展到南部邊境。鎮相當於州,設鎮都大將、都副將、大將、將等軍官;戍相當於郡,設戍主領兵,一般由郡守兼任。各鎮、戍大小不一,兵額不等,多達數萬,少則千人。在鎮、戍之間,有的還設防一級組織。州郡兵,置都尉統領,是諸州所轄的、維持地方治安的部隊,有時也奉皇帝調遣出征或充作鎮戍兵。從行政的角度上來看鎮-戍體系是一套軍管體制,州-郡體系是一套民政體系,兩者並行。

中國古代的騎士時代:北魏鮮卑的甲騎制度

北魏後期出現兵戶,它包括:充當中兵羽林、虎賁的鮮卑族人;鎮戍邊防的鮮卑族人;中原強宗子弟和遷配為兵的罪人及其家屬(比如高歡的先祖「坐法徙居懷朔鎮」);叛逃被追回後遷至內地的北方少數民族人;一部分被征服的南齊地民戶。兵戶丁男終身為兵,世代相襲,社會地位低於民戶,生活艱難,「役同廝養」。同時,漢族民戶也要定期輪番服役,最初主要充當諸戍的戍卒和諸防的防人,後來也常併入中兵。

中國古代的騎士時代:北魏鮮卑的甲騎制度

北魏軍隊中,部族兵的給養由各部自行掠取。中期以後,中兵、鎮戍兵靠朝廷向州郡徵收軍糧,統一供給,同時實行屯田積穀。編製上,北魏軍隊最大的編製是軍,設軍主一人,下轄兵力千人左右;每軍下設兩到三幢,每幢數百人;幢下為隊,每隊百人上下。高歡就在迎娶婁昭君後「始有馬,得給鎮為隊主……自隊主轉為函使」,可見最基層的步兵軍官隊主和函使級別相差不大,而且都要自備馬匹。這一點在木蘭辭中也有反映,更反映出了北朝軍隊保留了大量游牧民族的軍事習慣。讀過《戰場決勝者·冷兵器時代》讀者們可能還記得書中,關於古代軍隊編製情況的相關內容。可以看到,北朝軍隊的編製方式,並沒有偏離古代戰爭的一般規律,還可以看出另一個情況,北魏在建立穩固統治後,軍隊中步兵的比例佔據了多數。

中國古代的騎士時代:北魏鮮卑的甲騎制度

每名甲騎武士會被配屬數名「蒼頭」騎兵作為輔助,而這些蒼頭騎兵則同時還可以充當步兵隊主的角色。那麼在最理想的狀態下,一名甲騎具裝武士可以直接統領數名騎兵,還能間接地統領為數可觀的步兵。在戰場上,甲騎不但是最精銳的戰士,更是最重要的中低層軍官。如同西方的騎士,甲騎武士是整個軍隊中最核心所在。史冊只記住了甲騎的數量,而忽略了塵土飛揚下默默無聞的步兵們。實際上這也是封建時代戰場上的慣例。

中國古代的騎士時代:北魏鮮卑的甲騎制度

北齊軍制直接沿襲北魏,軍隊同樣沒有固定軍餉,戰爭結束後皇帝給予賞賜,平時也需要自主經營產業。總之,北魏的府戶兵與後來的府兵制,看似繼承了西漢的全民徵兵制,但在根子上還是部落社會的部族兵制。這一點主要繼承自北魏的「府戶制」,其特點是兵農分離,鮮卑人當兵打仗,漢民從事農業為朝廷提供稅賦。高歡進一步繼承了這種思想——「其語鮮卑,則曰:『漢民是汝奴,夫為汝耕,婦為汝織,輸汝粟帛,令汝溫飽,汝何為陵之?』其語華人,則曰:『鮮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絹,為汝擊賊,令汝安寧,汝何為疾之?』」當然,這種簡單的說辭無法掩蓋這種制度所帶來的民族壓迫和矛盾。

在北朝當兵,尤其是當騎兵,需要自備馬匹這點我們在隋唐的府兵制中也可以看到。士兵需要自備一定的裝備,這也都是游牧民族部族兵制的遺留。在舊部族中,戰士需要自備武器,盔甲也是家傳的,只有部分消耗品可能會由部族組織一起生產、儲存與配發。

中國古代的騎士時代:北魏鮮卑的甲騎制度

據《北齊書》記載,名將斛律光在宜陽之戰得勝歸來時,這樣的情況:「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光以為軍人多有勛功,未得慰勞,若即便散,恩澤不施,乃密通表請使宣旨,軍仍且進。」顯然,北齊軍制也保留了相當多的游牧民族部族兵制的遺存。戰爭結束皇帝頒發賞賜之後,軍隊會就被解散。甚至戰鬥還沒結束時也會如此,例如唐初統一戰爭中,消滅王世充的戰役中,唐將尋相因嫌戰事艱難而私自退兵。他兵之際,其對自己統領的府兵說:我是你等衣食父母,你們都要聽我的命令。這仗打不完了,我們回家去。可見此時的國家對府兵的控制力,還必須依託開府將軍。這也是古代貴族社會的通例——「我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這可能是保障甲騎具裝強大戰鬥力的經濟基礎所帶來的弊病吧。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天字第一號宅男」明萬曆皇帝還是個大酒蒙子?
廚刀也有這麼多學問?戲說中外那些知名廚刀
陌刀竟然決定了大唐帝國氣運?
大名鼎鼎的北府軍竟是為政斗而建的私軍?
為了吃不吃豬肉也得打一仗?塞琉古王朝時代的猶太大起義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時代需要這樣的血性!7位中國鎧甲武士決鬥歐洲中世紀騎士
最具歐洲中世紀騎士范的中國南北朝軍制
古代世界騎兵剋星:英國三百米內要騎士命,中國下斬馬腿上割敵頭
男色時代降臨《王與異界騎士》今日渠道首發
代表帝國騎士無上榮耀的騎士鐵十字勳章
跨國小騎手匯聚中國詮釋當代騎士精神:聚焦浪琴錶世界馬術學院2017北京國際夏令營
歐洲武夫的晉陞之路——貧乏神保佑的中世紀騎士
歐洲騎士團的覆滅,蒙古西征
中世紀騎士的雷霆—騎槍
鎖子甲采邑:中世紀諾曼騎士制度
《鋼鐵騎士》:跳樑小丑般的英雄
十字軍東征及騎士團制度對德國皇權的影響
杜蘭特時代開端?絕殺騎士後,眾球星無視詹皇向他發來賀電
「金馬刺之戰」中佛蘭芒平民毆打法國騎士的專用破甲武器:刺槌
還原西歐中世紀的騎士
探秘喇嘛鮮卑武士墓!中國最完備的重裝騎士!
遊走在盔甲上的藝術:中世紀的歐洲騎士都是外貌協會?
源自西亞、比歐洲騎士更重裝的中國甲騎具裝
東南亞四騎士:為什麼說東南亞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下一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