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在航空母艦統治海洋之前,大海的霸主是真正的超級鋼鐵怪獸——戰列艦,從海戰的角度來說,如果一艘戰列艦如果和航空母艦拉近了距離,再強大的航空母艦也逃不過沉沒的結局。

自戰列艦出現以後,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稱為主力艦。戰列艦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攻擊與厚重裝甲防護為主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是能執行遠洋作戰任務的大型水面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若干世紀里,戰列艦曾經雄霸海洋世界,獨領一代藍色風騷,是近代海軍艦隊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後期航空母艦逐漸興起,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海軍戰鬥的真正主力,依舊是戰列艦,戰列艦的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也達到了最巔峰,是最能詮釋一個國家綜合海上軍事實力的招牌。

現在列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排名前六的戰列艦:

TOP、6 黎塞留級戰列艦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黎塞留級戰列艦是二戰時期屬於法國的超級戰列艦,亦為法國海軍史上最強大、也是最後一級戰列艦。本級艦計劃建造四艘,實際建成兩艘,首艦黎塞留號,次艦讓·巴爾號,三號艦克萊蒙梭號,末艦加斯科因號。在本級艦命運多舛的建造和服役生涯中,見證了法國的被入侵和解放。

黎塞留級戰列艦誕生自1934年6月25日法國海軍最高會議關於法國海軍新形勢下的造艦計劃,以抗衡新時期法國海軍最大的威脅——義大利海軍維內托級戰列艦,新艦以PN-196為設計代號,以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為設計基礎,1935年10月22日開始建造,1939年1月17日命名為黎塞留號,1940年5月德國入侵法國,法國投降,1940年6月黎賽留號在維希法國海軍服役。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次艦讓·巴爾號1936年12月12日開工,1940年5月6日強制下水拖往卡薩布蘭卡,法國解放後繼續建造,1949年8月1日服役於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海軍,三四號艦均未完工即被戰火摧毀於船台。

本級艦標準排水量38500噸,滿載排水量47548噸,裝備新型四聯裝1935年式45倍徑380毫米主炮塔兩座,並列布置於前甲板;後甲板分列三點式布制三座三聯裝152毫米高平炮,艦體兩舷布制六座雙聯裝100毫米口徑高射炮。艦首兩座四聯裝主炮雖然在數量上遜於維內托級戰列艦(3×三聯裝9門),但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較為密集的火力輸出。

TOP、5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北卡羅來納」號與「華盛頓」號相繼加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1942年8月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北卡羅來納」號成為當時為航空母艦護航的唯一的一艘快速戰列艦。在這次戰鬥中卓有成效的表現,為美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奠定了它們的主要任務:為航空母艦編隊提供對空掩護。

1942年11月14日「華盛頓」號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的夜戰中,利用雷達的引導擊沉日本海軍「霧島」號戰列艦。1944年「華盛頓」號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艦艏撞毀並更換了新艦艏。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北卡羅來納級兩艦參加了大部分重大戰鬥活動,主要為航空母艦提供掩護與支援兩棲登陸作戰,參加了進攻吉爾貝特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關島、硫磺島、日本本土諸島的戰役。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1947年退役。1961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費爾角河作為一艘戰爭紀念艦供人參觀。「華盛頓」號於1960年拆毀。

「北卡羅來納」號在太平洋戰場長達3年的戰爭歲月里,共航行30餘萬海里,參加過15次戰役和重大戰鬥活動,榮獲多枚戰役銅星紀念章。戰爭期間,它進行過9次對岸炮擊,擊沉1艘運兵船,擊落擊毀24架敵機,營救過墜落在海上的美國飛行員,而它自己僅有10艦員陣亡,67人負傷,可謂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巨大戰績。

TOP、4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由於北卡羅來納級的裝甲僅僅能夠抵禦14英寸口徑炮彈的攻擊,顯得攻強守弱,因此該級艦在設計時被要求在噸位、火力不變的情況下加強防護力,因此儘可能的減輕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點優化裝甲防護。

南達科他級的設計方案被定為「1939式戰列艦」。南達科他級保持與北卡羅來納級相同的最大艦寬,減少艦體水線長度,以節省結構重量。精心設計了船型,採用球鼻型艦艏降低了阻力。提高主機功率以保持27節的航速。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增加甲板裝甲厚度以及加大側舷裝甲帶的傾斜角度(傾斜角19度),提高裝甲區抗攻擊能力。將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擁有單個煙囪是在外形上與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最明顯的區別。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被公認是攻防平衡的優秀的條約型戰列艦。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戰爭中多用做為航空母艦編隊護航和對岸火力支援使用,南達科他級被編入航空母艦編隊,利用其強大的防空火力網為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提供空中保護與支援兩棲作戰。相繼參加了進攻吉爾伯特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的戰役,萊特灣海戰,攻佔硫黃島和沖繩島的戰役以及對日本本土的炮擊作戰。

TOP、3 俾斯麥級戰列艦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或許俾斯麥級戰列艦不是最強大的戰列艦,但是俾斯麥級戰列艦絕對是最完美的戰列艦,高速、強大火炮、超強防護能力、不俗的續航能力。

「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各個性能數據基本上和設計計劃差不多,只是排水量大了很多。艦長250.5米,水線長241.5米,艦寬36米,最大吃水9.99米,標準排水量為:「俾斯麥」號41700噸,「提爾皮茨」號42300噸。滿載排水量為:「俾斯麥」號49400噸,「提爾皮茨」號52900噸。最高航速:「俾斯麥」號30.12節,「提爾皮茨」號30.8節。最大續航力:「俾斯麥」號8500海里,「提爾皮茨」號9125海里。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俾斯麥」級戰列艦吸取了「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經驗,特別是製造工藝上,船體結構的焊接量有很大的增加,達到了95%。「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適航性差的問題在「俾斯麥」級上完全消除,並且有了很多改進,如非常適合在大西洋惡劣海況使用的大西洋艦艏和至今一直非常廣泛使用的外張干舷等。

俾斯麥級戰列艦一共建造過兩艘,分別命名為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這兩艘超級戰列艦的沉沒都是因為承受了超級巨大的圍攻致使的,如果換成其他戰列艦,哪怕是大和級也早就沉沒了。

TOP、2 依阿華級戰列艦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晚服役的戰列艦了。

1938年5月,美國海軍確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後續的4.5萬噸級新型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依阿華級的設計方案。美國海軍對之前建造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性能並不滿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

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依阿華級戰列艦重點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機功率,依阿華級的動力裝置的主機功率是當時輸出功率最大的艦船動力裝置,設計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相繼參加了進攻日本的海上作戰,其中包括菲律賓海海戰、萊特灣海戰,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以及炮擊日本本土的戰鬥。

1951年9月,依阿華號、新澤西號、威斯康星號重新加入現役,與密蘇里號共同參加朝鮮戰爭,擔負炮擊朝鮮岸防目標的任務,戰後作為訓練艦使用。

1968年4月,越南戰爭爆發後,美國海軍迫切需要一種火力強大、能夠摧毀敵人岸上目標的軍艦。新澤西號進行現代化改裝後重返現役,為陸軍提供火力支援,新澤西號被重新啟用並參加越南戰爭。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為了對抗70年代末期蘇聯海軍的挑戰,1981年至1989年間,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提出「600艘艦艇海軍」計劃,大規模擴充海軍。在他的支持下,四艘依阿華級經過大規模現代化改裝後,再次重返現役。從1981年10月新澤西號進入長灘海軍船廠開始,到最後一艘威斯康星號1989年2月改裝完畢,共花費了7年半時間,每艘艦改裝費用約3億——4億美元。此次改裝的重點是加強對地對艦攻擊能力,增強反潛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電子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和改善艦員的生活條件。

依阿華級戰列艦浮浮沉沉,一直到1991年,才真正正式退役,也算是服役最長的超級戰列艦了。

TOP、1 大和級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設計建造的的戰列艦,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四艘,建成了兩艘。1934年日本以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為假想敵制定了新的國防方針。1936年日本退出倫敦海軍限制軍備的談判,日本海軍明確提出在西太平洋海上截擊假想敵美國海軍艦艇編隊的戰略。日本海軍在主力艦的數量方面無法同美國海軍抗衡,決心以單艦的威力來抵消對方在數量上的優勢。新型戰列艦的設計任務開始於1934年。

大和級全艦重量分配如下:船殼20,212噸,裝甲21,266噸,防禦板1,629噸,武器系統11,611噸,主機設備5,300噸,舾裝1,756噸,固定設備417噸,非固定設備641噸,魚雷75噸,導航,光學設備95噸,電力設備1,108噸,飛機111噸,鍋爐水297噸,預備食用水212噸,重油4,210噸,潤滑油61噸,輕質油48噸,合計重量69,100噸(正常排水量)。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真正位居二戰戰列艦性能王座之上的是大和級戰列艦,它擁有最強的火炮,最強的炮塔、炮座、指揮塔裝甲防護,最強的艦體水平防護,最厚的舷側裝甲,最厚的彈藥庫艦底裝甲,雙層防雷過濾艙,比俾斯麥還多的水密隔艙,這一切都來源於它高達6.4萬噸的標準排水量和日本設計師的不懈努力。

唯一的遺憾是它誕生在一個二流的工業國家——日本,工業基礎上的劣勢消耗了大和級很多排水量。例如沉重的460mm主炮系統,西方列強國家可以用口徑更小重量更輕的火炮達到相近的性能;MNC勻質裝甲的性能如果能夠達到德國Wh的水平,也就不用鋪設厚達200-230mm的主水平裝甲板;VH裝甲如果擁有英國P1935CA的性能,艦體側面防彈能力還將大幅度提升。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而缺乏尾部主水平裝甲和首尾水線裝甲帶等設計缺陷,歸根結底也是由於工業基礎的劣勢造成的,安裝9門460mm大炮的日本戰列艦即使擁有高達6.4萬噸的標排,重量分配依然捉襟見肘。但需要明確的是,種種缺憾也許讓它的性能降低到西方列強國家5萬噸級戰列艦的水平,卻沒有降低到4萬噸級戰列艦的水平,蒙大拿和興登堡級並沒有完成,所以大和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

1941年12月16日大和號戰列艦竣工並被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1942年2月接替長門號戰列艦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1942年6月參加了中途島海戰。1942年8月5日武藏號戰列艦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

二戰時期那些鋼鐵巨獸——戰列艦,卑斯麥也只能第三,第二在美國

大和級戰列艦雖然威力巨大但生不逢時,恰逢戰列艦的主力艦地位開始被航空母艦所取代的時代,並且日本海軍將其當作最後決戰的王牌未經許可聯合艦隊不得輕易動用而很少出戰。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中,「大和」與「武藏」編入機動部隊掩護航空母艦,但是面對美國海空軍的優勢無所作為。

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武藏號在菲律賓錫布延海域遭到美軍飛機攻擊,被19枚魚雷和17枚炸彈擊中後沉沒,「大和」號被多枚炸彈擊中受傷。1945年4月7日「大和」號作為第二艦隊旗艦開赴沖繩群島海區,企圖對登陸盟軍進行自殺性特攻,途中在日本九州島鹿兒島西南海域遭到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群集中攻擊,被10枚魚雷以及24枚炸彈命中,傾覆過程中發生爆炸沉沒。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鴛鴦陣,讓倭寇聞風散膽的超級神器,百戰百勝無往不利
此人在抗倭之事上,功績還在戚繼光之上,令倭寇聞風喪膽,謚武襄
在林則徐虎門銷煙前,明朝末年之時,在虎門發生了第一次中英海戰
曹操手下「五子良將」死後皆封侯,于禁投降是一大污點,受辱而死

TAG:黑白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六大超級戰列艦排名,德國卑斯麥也僅排第三,第一竟然在日本
二戰排前六的超級戰列艦,卑斯麥屈居第三,大和是戰列艦末代之王
二戰最強戰列艦之一:英國巨艦炸了幾個月也沒炸沉
強勁的十大戰列艦之一:大艦巨炮時代的霸主,還證過二戰日本投降
亞利桑那號戰列艦是美國在珍珠港最大的一艘戰艦
武藏號戰列艦:二戰日本製造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之一!
戰列艦如何建造?法國第一艘無畏艦的坎坷一生
日不落的餘暉,二戰中的英國戰列艦
為什麼日本在二戰時會搞出航空戰列艦這種東西?
二戰蘇聯海軍中最大的戰艦竟然是艘英國戰列艦
日本二戰時的各種戰列艦:真的不可小覷
二戰蘇聯租借的最大武器 一艘英國戰列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戰列艦交出了海戰霸主地位的寶座
盤點:一戰期間,德國海軍主要戰列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戰列艦交出了海戰霸主地位的寶座
戰列艦之最,卻長眠深海,德軍二戰的戰艦殘骸
在一級戰列艦之上,還有更強大的戰艦存在
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列艦,為新墨西哥級戰列艦的三號艦
第一艘電動戰船,新墨西哥級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