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殺了呂伯奢,為何還喊冤?

曹操殺了呂伯奢,為何還喊冤?


曹操殺了呂伯奢,為何還喊冤?



文/不敢枉言

曹操殺呂伯奢是《三國演義》中極有意味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說,曹操與陳宮路過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的家,受到呂伯奢的熱情款待,殺雞宰豬的設置晚宴,由於家中無好酒,呂伯奢出門沽酒,結果曹操就起了疑心,來到草堂觀察動靜,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曹操嚇出一身冷汗說,「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接著與陳宮一起二話不說拔劍殺了呂家八口人,當看到廚房裡綁著一頭豬時才知道錯怪了好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買酒回來的呂伯奢也一起殺掉,並說出了一句奸詐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這個故事給我們印象很深,也凸顯了曹操奸詐多疑的性格及形象,通過這個故事及其以後的演繹情節,使曹操這個「亂世之奸雄」予以了定格,也使他陰險惡毒的形象更加臉譜化。


但是,根據史實記載,曹操殺呂伯奢其實並不存在。


一、《魏書》的記載:

太祖(曹操)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意思是說,曹操為了躲避董卓的追殺,與隨從路過呂伯奢家,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夥同賓客盜取曹操的馬和物品,曹操才下手殺了人。


二、《世語》的記載: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三、孫盛《雜記》的記載: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世語》和《雜記》的記述已經很直白,易於理解,無需註解)


綜合以上三種史書的記載可以概括為兩種說法:一是曹操在呂家殺人是因為呂伯奢的兒子劫奪了他的馬匹和財物,曹操正當防衛並無過錯。但此說難以成立,因為,曹操路過呂伯奢家的時候,有很多隨從,呂伯奢即使有五個兒子加上賓客,也不敢輕易對曹操一群人動手。二是呂家對曹操待以上賓,好酒好菜相待,曹操卻因疑心太重而殺人。此說也難以服眾,曹操在亡命之中,呂伯奢又是他父親的結義兄弟,曹操沒有任何理由濫殺無辜。如果是怕呂伯奢「報警」,就沒有必要投宿呂家,再說,那個時候又沒有「網上追逃」「AAAA級通緝令」,殺人不是更留下蹤跡嗎。所以,無論哪種說法正確,都絕沒有殺呂伯奢一說,因為呂伯奢不在家。


《三國志》根本就沒有相關記載,而且,曹操與陳宮投宿呂伯奢家純粹是子虛烏有,是小說的虛構。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三國演義》中曹操殺呂伯奢是採用《世語》和《雜記》的資料改編而成,再加上作者尊劉抑曹思想作祟,便導演了曹操殘忍的殺害善良好客的呂伯奢及其一家八口的情節,從而塑造了曹操奸惡的形象。

一部《三國演義》使曹操蒙冤近2000年,曹操真的成了歷史上最冤屈的人,他若在天有靈,不知作何感想。


不過曹操似乎早有預料,故作《短歌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歷史 的精彩文章:

花蕊夫人為什麼偷偷供奉前夫畫像

TAG:唐朝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陳宮為什麼背叛曹操?並不是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
陳宮為什麼痛恨曹操?真正原因並非呂伯奢一家被殺
人性的考驗:如果你是曹操,你會殺呂伯奢嗎?曹操此舉該貶該贊?
曹操當初該不該殺呂伯奢?究竟是陳宮固執,還是曹操殘忍?
曹操殺呂伯奢全家謎案:曹操為什麼要殺呂伯奢
曹操真夠狠,不僅殺了恩人呂伯奢,還殺了他一家婦女老少
殺呂伯奢算什麼,曹操連他叔叔都算計
曹操到底有沒有殺呂伯奢?原來我們被騙了
曹操錯殺恩人呂伯奢一家,陳宮忠義慷慨赴死,兩人道不同不相為謀
曹操殺呂伯奢,其實是源於一種常人的心態!
三國演義漏洞百出,曹操被羅貫中嚴重詆毀,其實並未殺呂伯奢一家
十八路諸侯28:拒絕董卓徵召曹操開啟亡命之旅,過成皋殺呂伯奢一家成驚弓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