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立民的水墨評說:酣暢靈氣韻味厚重 乃中國畫壇「白居易」

吳立民的水墨評說:酣暢靈氣韻味厚重 乃中國畫壇「白居易」

吳立民的水墨評說:酣暢靈氣韻味厚重 乃中國畫壇「白居易」



圖:吳立民

吳立民,中國水墨畫泰斗,自號頑石、頑翁、別署耕月齋主。1939年生於浙江台州,國家一級美術師,曾師從西泠印社執事阮性山。吳立民人生經歷曲折,但生性樂觀豁達,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幾十年如一日痴迷於書畫,繼承傳統並不斷探索創造新筆墨,表現新意韻,厚積薄發。其作品技法精湛、題材豐富、恢弘大氣、尤善用水;風格野逸雄強、自由率性、典雅渾厚、充滿生命情懷和音樂律動。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浙江省生態辦與浙江省委宣傳部等都曾為其在北大百年大講堂、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等地舉辦個人畫展,12米長卷《楠溪江景圖》被選入中法建交50周年法國盧浮宮中國藝術作品展,曾參加全國政協舉辦的當代美術經典作品觀摩展以及世博會虎年畫虎作品邀請展。


吳立民認為,藝術是矛盾的統一,藝術是自我同環境、同歷史、同生活的時代的一種交流與對抗,而後達成的和諧統一。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其實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過程。第一個「看山是山」是「照相機」式的看山,這山其實與你沒有多大關係;到「看山不是山」,你就進入了與山的對抗與交流;再到「看山是山」,你才真正把山融會於心,達到與山的和諧統一。我們經常說畫面要有取有舍,不能太臟,也不能太乾淨。這都是為了表達我們心裡的最後那個「山」。畫面太臟,讓人產生厭惡;畫面太乾淨,又使人覺得可怕。風格,就是在這樣的不斷探索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只有這樣的風格,才反映你的真風格,體現你的真面貌。過於講師承,流派,反倒把自己給局限了。

吳立民的水墨評說:酣暢靈氣韻味厚重 乃中國畫壇「白居易」


專家評論:


王伯敏(1924--2013浙江台州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博士生導師。為我國著名的美術史論家、山水畫大家、詩人、中國美術史學泰斗、當代文人畫大師。)——立民的山水,可以用社甫的一句詩來形容: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孔仲起(1934—2015原籍浙江慈溪,1934年出生於上海,歷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學位委員、浙江省文化廳高評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東方博雅社執行社長、西泠印社社員、聯合國國際美育學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如其名,他的畫能真正「立足民意」,能自立,有民風,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氣勢和氣魄,體現了中國畫的博大精深,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童中燾(1939年出生於浙江省鄞縣曾為陸儼少的助教,後任中國畫系主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李可染基金會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畫面要有「撞」有「讓」,這方面吳立民處理得好。


吳山明(1941生於浙江省浦江縣,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會員,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吳立民對筆墨的探索著實可嘉。畫得有點野,但野而有度,野出了境界。他是在中國傳統筆墨的基礎上,融入了個人對筆墨的獨特理解,在中國傳統筆墨里求得了自己的個性,這是許多學院派畫家所達不到的。

王 贊(1959生於江蘇揚州,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吳立民的山水,來源於生活的感悟,來源於自然而然的表現,讓人感覺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傳統底蘊。


何水法(1946年8月生於杭州,現為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畫家中有兩種人:一種是名氣很大,但畫作實在成問題;一種是名氣不大,但畫的非常好。我欣賞後者,吳立民就是這樣的畫家。他並非赫赫有名,但國畫的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這樣的畫家,表現了中華文化,體現了人格魅力。


國畫,水墨為上,墨分五色,淡墨最難用,吳立民的淡墨用得非常好。立民的淡墨里,有一股清氣,清才雅,拋棄了俗氣和邪氣,在清氣中體現了大氣。


鄭竹三(1943年出生,浙江金華人。中國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作家,詩人,擅長美術評論,書法,山水畫兼散文、傳統詩歌。)—— 吳立民的成功元素在於:一、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大脈,是純正的中國意義的中國畫;二、是綜合運用學院以內和學院以外多種元素的成功的代表;三、在筆與墨的創造上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陳傳席(1950年9月生於山東,江蘇徐州人,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兼任中國佛教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宣部評閱員、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理事等)——浙江畫家吳立民作畫善用筆,善用墨,尤善用水,且尤喜用水。善用水者,干筆則用水少,濕筆則用水多,控制水之多少,是一種功力;喜用水者,則筆與墨會,水沖融之,暈化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靈動清新,所謂水墨淋漓者也。杜甫詩云「水墨淋漓幛尤濕」,畫早已干,然尤有濕的感覺,此則善用水之功也,亦喜用水之效果也。立民做人有骨氣,畫如之。唐張彥遠雲「形似須全其骨氣」。畫無骨則不立,然用水多而能見其骨,尤難也。立民能之,難能而能之,可貴也!

郝青松(藝術批評家,任教於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清華大學藝術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整體來看,在中國山水畫領域,像吳立民先生這樣筆墨的運用和風格隨心而發,不是刻意的設計,能畫到這樣的藝術家是很少的。從現當代藝術形式的視角來看,他作品的局部感覺很現代,但是從整體構圖上看還是受到傳統的一些束縛。由此可以窺見吳先生這一代山水畫家在古今之變道路上行走跋涉的艱辛。


方書華(央視尋寶鑒寶欄目策劃人)——如何從傳統中來,又超越傳統;如何基於自身特點形成自身風格,很多人都在追求但都沒有成功。吳先生的我行我素也是在傳統上如何突破,這是他一直追求的。另一個,全國不少畫家在炒作吹捧時,他在畫畫,都說很少看到吳先生的畫,說明吳先生很專註,這是畫家的最高境界。第二是「自破」。與第一枚印章有關係,自破是境界。自破很重要,但很艱難。吳老師的水墨畫讓我吃一驚,用水和用墨的技巧可以形成各種複雜的層次。


金申(著名文物鑒定家、教授)——吳先生作為非科班出身的畫家,自己堅持不輟,畫到這種程度很難能可貴。看他的畫,第一眼感覺是從寫生來的,不是亦步亦趨的傳統山水畫。吳先生的構圖技法是從寫生來的,讓人想起李可染先生。技法當隨時代進步,只要技法能充分表達自己感受就成功了。但國畫沒有傳統、沒有根也不行,那樣就會顯得飄。既要有傳統又要有創新,很難!我看很多山水畫,都是千人一面,反反覆復,一看就知道是模仿別人的,所以還是要立足於寫生。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剛剛大公報總裁和我在看畫,認為吳先生的畫是在寫生回來後根據回憶創作的。真正實地寫生往往雜亂無章,需要提煉。吳先生的畫既可遠觀又可近賞,很新,比自己的歲數年輕。 吳先生的作品小品分量太重,如果除了小品以外,再多一些鴻篇巨製更好,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的作品再多一些更好。有一些畫家因為有大作品奠定著,其他作品再怎麼樣,但別人知道他的水平了。吳先生捐給北大的畫很好,新建築入畫很難。浙江的天台山不錯,紹興柯橋大佛也很好,適合創作。吳先生精力旺盛時,要全力以赴畫一些壓陣的大畫傳給後世,那就更好了。


葉星千(法國當代藝術家協會主席)——看了吳老師的畫,可以看到中國的文化未來,看到他的人格,最起碼能在畫裡頭隱約地看出當代的感覺,特別是大畫(浙南風情)和這幅《江南四月》,很厚重。國畫和油畫的區別就是油畫厚重,但我們國畫也能做到這點,這是吳老師的一種很大的修養吧!畫家很重要的是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我看吳先生的畫很舒服,這對於藝術家很重要。藝術就是給人美的感覺,吳老師的畫給人以生命的感覺,不需要技法。像我們這些畫家都堅持幾十年作畫,幾十年下來沒有必要再談技法。我老家是溫州,那種生活的氣息讓我感覺回到我的童年,藝術就是要多畫,不要搞理論,它的畫有油畫的影子,不單薄,有東方的筆墨、西方的精神。吳老師走的這條藝術家發展的路給我很大啟發。

堯曉峰(新華社《收藏投資導報》主編)——我在這行裡面有一些年了,很高興參加吳老的畫展,水墨在拍賣市場現在是高峰狀態。吳老把毛筆用活了,這是傳統藝術的核心問題,用活以後他用來表達很多的日常生活情趣,把生活化的東西通過毛筆的種種特性表達得很豐富,既有情緒化的東西,也有鴻篇巨製,大畫很震撼,小品很生動,對毛筆和紙的應用把所有各個方面都結合起來了,但還有一些油畫的影子。現在大家都在關心水墨,對中國是好事,書畫價格堅挺,畫廊眼光越來越高,尋找好的藝術家說難也難,說易也易,畫廊會到八大美院周邊工作室尋找藝術家,普遍覺得很多畫家在傳統的創新方面有些不足,比如前段時間探討吳冠中在東西方結合上有很多創新。吳冠中說「沒有內容的筆墨等於零」,如果吳冠中筆墨功夫更強,作品就非常完美了。很多人說吳冠中走中西結合路子可以不在乎筆墨功夫,我想既然他也用毛筆為何不修鍊筆墨功夫?吳立民先生在筆墨功夫上很深。在筆墨裡面既看到深厚功夫,又看到古人的瀟洒。一方面是筆墨一方面是形式,吳冠中在形式很好,筆墨稍顯單薄,吳立民先生是否能在筆墨功夫很深的情況下修鍊形式,探索新的形式?一出來既在筆墨上耐人尋味,另一方面形式上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吳先生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參觀他的作品有很多感受。只有把生活理解透了,藝術才能立住腳。現在市場越來越成熟,對水墨的眼光越來越高,但只要是好的藝術家,是埋沒不了的。


袁雪珍(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主任)——吳立民先生的畫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氣魄,讓人感覺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傳統底蘊,他在中國傳統筆墨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對筆墨的獨特理解,展示了自己獨特的個性。他以靈動的繪畫語言將畫面營造得異常豐富。我曾經跟吳老先生一起喝茶聊天,談到家庭的美好,談到社會的進步,他給我的感覺非常樂觀向上,看不出是一個歷經磨難的老人,使我非常感動。特別是我今天又非常仔細地看了一下我們吳老師的作品,我覺得他一直追求這種雅俗共賞,既能讓普通老百姓看得懂,又讓專業人員折服,這與他自己心胸開闊,以誠待人,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


林學飛(大公報董事、大公網總裁)——吳立民先生不僅是一位水利工程師,更是一位構建人類靈魂家園的工程師。他的作品恢弘大氣,有天然氣象。他的創作獨闢蹊徑,技法獨特,擅於用水。這正是觸到了中國水墨畫的本源在藝術上,他追求雅俗共賞,既讓老百姓看得懂,又讓專業人士覺得深刻有意思,實際上,他的作品已經達到了這樣一個高度,他堪稱中國畫壇的「白居易」。他不僅自己在藝術的殿堂上取得了極深厚的造詣,更是對於後進藝術家有了重要的啟發,使他們少走了許多彎路。今年是大公報創刊111周年。作為百年老報,近年來大公報積極向新媒體轉型,集全社之力打造新媒體平台大公網。對於像吳立民先生這樣優秀的藝術家,我們定會竭力搭建一個廣闊的國際性平台,貢獻我們媒體的力量。


趙崢(中國老年報書畫專刊主編)——我是第一次看到吳老的作品,很激動。我覺得中國畫就應該是水墨淋漓的感覺。現在好多畫家畫得很乾,吳老很隨性,用水用墨表現心中的東西,他的作品生活很多,看得出他是熱愛生活的人。至於大畫和小畫,作為藝術家,只要有靈氣來表達此時感覺的,哪怕寥寥數筆也是佳作。吳老作品每一幅我都認真拜讀了,簡單幾筆也很美。


汪國新(著名畫家、文化部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委員、三峽畫院院長)——參觀吳先生畫展,看了以後非常高興,因為從他的畫里,可以看出他就把中國的積墨法和宿墨法運用得非常到位。無論是李可染還是黃賓虹,他們早期就用這種方法寫生的,這種方法很難掌握,弄不好容易臟。但他把線和面、枯和濃結合得非常好。你看他的遠處山的形狀或村落、這個小橋流水,這種地方都是比較乾的宿墨,但是他的遠處丘壑、山或樹林,由近而遠,他用淡墨濃墨這樣渾染過去,這樣他的枯濕濃淡處理得很好,可惜這種方法學校都教得很少了。現在我們看的話,覺得非常懷舊了。想著我們無數老前輩都用這種方法畫的,我們希望老先生今後還能在其他地方展出,讓我們莘莘學子、後起的,一定要看看老先生怎麼從中國真正的傳統裡邊,結合現代審美觀、審美方式來創作的,希望他的作品能更好地傳播。我們現在中國教學方法不紮實,像老先生這樣的畫法,人家有很深的中國畫的元素在裡面,你看他的用線,他的屋漏痕用得很好。積墨法、宿墨法這些根本的方法現在教學有很大的疏忽。


薛夫彬(北京市書法協會副主席)——看了吳老師的水墨畫,我覺得很有特色,尤其是他的水與墨的結合運用,非常有獨到之處。中國畫最主要的是筆墨,筆墨中最主要的是水墨,中國畫中的煙雲,山的繚繞、雲的濃淡和樹的種種變化都是靠水墨的。吳老師的這種水墨運用非常有特色,而且畫得很洒脫。他也是70多歲的人的,但思想並不遲鈍,並不滯後,很前衛很先進。要用這枝毛筆完成水墨的變化、水墨的渾厚,這是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章節。我們今天要復興中華文化,讓世界認知中國畫中國書法是很有必要的。


秦學(央視一錘定音主編)——吳老的畫,水的感覺特別酣暢,水墨中有水就有了靈氣,所以特別美。吳老在畫裡面最大的語言符號就是水。現在很多畫家只能看到造型功夫好,水用得不夠,吳老在這個方面有所突破,高人一籌。吳老師今天很多畫用西方觀點看也很好。好多畫的提款都很有新意。


張宏(宏寶齋董事長)——我認識吳老師的畫有7年,但不認識吳老師的人,我在山東看到不少他的畫。看了吳老師的畫展以後,我說6個字,第一是「敢畫」。吳老師不是科班出身,他是憑著寫生、憑著自己的性情、自己的筆性,想怎麼畫就怎麼畫,非常自由,無法可循。我覺得到吳老師這個年齡敢畫就行。第二是「墨重」,用墨很厚重,尤其是大畫,用墨很重,但又很透潤。重而不潤,就變成畫匠了。第三是「靈秀」,吳老師生性童真,好學聰慧,集各家技法,又有自己的面貌。尤其是水的運用,使得作品滋潤氤氳。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網事 的精彩文章:

TAG:海峽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激動評說千古一醉,蒙曼埋怨他把黃河裝進酒杯
奇崛雄峭 力辟新天——張瑞圖書法評說
優劣任評說-國展高手馬永林書法
評說《紅樓夢》這一句玩笑話,註定惜春的結局和榮國府最終的悲劇
蜀漢敗亡之際諸葛亮關羽趙雲後人悲壯謝幕 張飛之子讓人難以評說
最精準的雙子座評說!
「希望之星」評委會主席評說英語新教育
評說《紅樓夢》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是由一個丫鬟策划出來的
從正反兩面評說劉炳森
單霽翔鄭欣淼楊曉陽等20位專家,怎樣評說故宮「韓美林生肖藝術大展」?
明末干臣楊嗣昌:千秋功罪任評說
閱讀與欣賞 《鴻門宴》有待評說的話題(下)
評說《紅樓夢》林黛玉為什麼會成為十二釵之冠,而且評價極高?
閱讀與欣賞 《鴻門宴》有待評說的話題(上)
萬里西遊歸帝鄉之二:為道而忘身,留一段佳話任後人評說
剛剛,三位重量級人物評說:馮小剛,范冰冰,劉震雲,力挺崔永元,說的實在太好了!
評說《紅樓夢》秦可卿身份神秘高貴,與皇族有關,極有可能是公主
眾人評說,畫里有話,褒貶不一「新文人畫」!
北京媒體怒懟王迪 是否公正自有評說
劉曉慶國外出席國宴,近距離看是裝嫩還是真嫩還是像蠟像大家來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