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督脈穴位一覽表,難得好文,不可不讀!

督脈穴位一覽表,難得好文,不可不讀!

小編導讀


督脈是人體14條經脈之一,屬於奇經八脈,有著「陽脈之海」的稱號。督脈起於長強穴、止於齦交穴,單28穴,督脈俞穴,具有補中益氣、回陽救逆、寧心安神、調理脾胃、調經止帶、通經活絡等功用。但每個穴位各自的功能主治是怎樣的?具體這28個穴位該如何取穴、如何施治,又能分治哪些疾病呢?且看正文!


一、長強(《靈樞·經脈》)

【別名】陰郄(《針灸甲乙經》);蹶骨(《針灸大成》);窮骨,骨骶(《類經圖翼》)。


【部位】在脊骶端。(《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尾骨尖端與肛門之中點,俯卧取穴。


【主治】胃痛、泄瀉、便秘、痢疾、脫肛、便血、痔瘡、癲狂、癲癇、半身不遂、腰脊強痛、驚風瘈瘲。

【治法】針1~2寸。


【附註】


1.長強為督脈、足少陰經交會穴。


2.本穴為督脈絡穴。


二、腰俞(《針灸甲乙經》)

【別名】背解,腰戶,髓空(《針灸甲乙經》);腰柱(《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髓孔(《針灸大成》)。


【部位】在第二十一椎節下間。(《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第四骶椎下,骶管裂孔中,俯卧取穴。


【主治】月經不調、經閉、帶下、腰脊強痛、痔疾、脫肛、下肢痿痹、狂證。


【治法】針0.5~1.0寸。

三、腰陽關(《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十六椎節下間,伏而取之(《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


【治法】針0.5~1.0寸。


四、命門(《針灸甲乙經》)

【別名】屬累。(《針灸甲乙經》)


【部位】存第十四椎下間。(《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第二腰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


【治法】針0.5~1.0寸,寒濕腰痛可配合大面積灸。


五、懸樞(《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第十三椎節下間。(《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


【主治】腹痛、腹瀉、脾胃虛弱、食少、完谷不化、老年便秘、腰脊疼痛、屈伸不利、痢疾。


【治法】針0.5~1.0寸。督脈從懸樞開始,上至風府諸穴均不宜深刺。


六、脊中(《針灸甲乙經》)


【別名】神宗(《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脊俞(《針灸大成》)。


【部位】在第十一椎節下間。(《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


【主治】泄瀉、痢疾、黃疸、痔瘡、便血、脫肛、癲癇、便秘、腹滿不能食、腰脊疼、痿證。


【治法】針0.5~1.0寸。


七、中樞(《醫宗金鑒》)


【部位】在第十椎節下間。(《醫宗金鑒》)


【取法】在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


【主治】腰痛、脊強、俯仰不利、腹滿、胃痛、食慾不佳。


【治法】針0.5~1.0寸。


八、筋縮(《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第九椎節下間。(《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


【主治】癲癇、發狂、胃痛、脊強、腰背痛、癔病、瘈瘲、驚風。


【治法】針0.5~1.0寸,灸3~5分鐘。


九、至陽(《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第七節椎下間。(《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肩胛下角相平,俯卧取穴。


【主治】咳嗽、氣喘、黃疸、背心痛、脊強、四肢重痛、胃脘痛、脅痛、少氣難言。


【治法】針0.5~1.0寸。


十、靈台(《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部位】在第六椎節下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取法】在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取穴。


【主治】咳嗽、氣喘、疔瘡、胸背痛、項強、胃痛、心悸、失眠。


【治法】針0.5~1.0寸。


十一、神道(《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第五椎節下間。(《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取穴。


【主治】咳嗽、氣喘、健忘、驚悸、瘧疾、胸脅痛、脊背強痛、頭痛。


【治法】針0.5~1.0寸。


十二、身柱(《針灸甲乙經》)


【別名】百勞。(《類經圖翼》)


【部位】在第三椎節下間。(《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取穴。


【主治】瘧疾、熱病、頭痛、氣喘、癲癇、驚風、癲狂、疔瘡、腰痛、胸背痛、瘈瘲。


【治法】針0.5~1.0寸。實證可刺血拔罐。


十三、陶道(《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大椎節下間。(《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取穴。


【主治】瘧疾、熱病、咳嗽、癲癇、頭痛、落枕、心煩、目眩、目不明、胸背痛。


【治法】針0.5~1.0寸,灸5~10分鐘。


十四、大椎(《素問·骨空論》)


【別名】百勞。(《類經圖翼》)


【部位】在第一椎陷者中。(《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俯伏取穴。簡便取法:在兩肩峰連線的中點取穴。


【主治】熱病、瘧疾、感冒、骨蒸潮熱、咳嗽、氣喘、癲癇、癲狂、呃逆、嘔吐、聾啞、喉痹、驚風、角弓反張、鼻衄、落枕、頭痛、胸脅疼痛、盜汗、自汗。


【治法】針0.5~1.0寸,灸10~15分鐘,實證刺血拔罐。


【附註】本穴為手足三陽與督脈之會。(《針灸甲乙經》)


十五、啞門(《素問·氣穴論》)


【別名】舌厭,舌橫(《針灸甲乙經》);喑門(《備急千金要方》)。


【部位】在後髮際宛宛中。(《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後髮際正中直上5分,俯伏取穴。


【主治】癲狂、癲癇、聾啞、暴喑、中風舌強不語、頭痛、項強、角弓反張、鼻衄、感冒、瘈瘲、痙、落枕。


【治法】針0.5~1.0寸,採用俯伏位,向結喉方向刺。


【附註】啞門為督脈、陽維脈之交會穴。(《針灸甲乙經》)


十六、風府(《靈樞·本輸》)


【別名】舌本(《針灸甲乙經》);鬼穴(《備急千金要方》)。


【部位】在項上入髮際1寸,大筋內宛宛中。(《針灸甲乙經》)


【取法】以前髮際至後髮際作一尺二寸做標準,風府在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俯伏位取穴。


【主治】頭痛、項強、半身不遂、眩暈、癲狂、中風不語、咽喉疼痛、感冒、氣喘、暴喑、不能言、落枕。


【治法】針3~5分,向結喉方向進針,不能斜向上刺。


【附註】本穴為督脈、陽維脈交會穴。(《針灸甲乙經》)


十七、腦戶(《針灸甲乙經》)


【別名】匝風,會額(《針灸甲乙經》);會顱(《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部位】從風府上行1寸5分。(《醫宗金鑒》)


【取法】在頭部正中線上,風府上1寸5分。當枕骨粗隆上緣取穴。


【主治】癲癇、頭暈、喑不能言、目赤目痛、頭腫頭痛、頸項強痛、瘈瘲。


【治法】沿皮針5~8分。


【附註】本穴為督脈,足太陽之會。(《針灸甲乙經》)


十八、強間(《針灸甲乙經》)


【別名】大羽。(《針灸甲乙經》)


【部位】從腦戶上行1寸5分,強間穴也。(《醫宗金鑒》)


【取法】在頭部正中線上,當風府與百會弧線之中點取穴。


【主治】癲狂癇、眩暈、嘔吐、頭痛、口。


【治法】沿皮針5~8分。


十九、後頂(《針灸甲乙經》)


【別名】交沖。(《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百會後1寸5分,枕骨上。(《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頭部正中線上,百會後1寸5分取穴。


【主治】癲狂、癲癇、頭痛、眩暈、瘈瘲。


【治法】沿皮針5~8分。


二十、百會(《針灸甲乙經》)


【別名】三陽五會(《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顛上,天滿(《針灸大成》)。


【部位】從後頂上行1寸5分,直兩耳尖頂陷中,百會穴也。(《醫宗金鑒》)。


【取法】在頭正中線後髮際直上7寸取穴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取穴。


【主治】癲狂、癲癇、癔病、中風、中暑、眩暈、暴喑、耳鳴、耳聾、感冒、脫肛、陰挺腰痛、不省人事、虛脫、鼻衄、遺尿、瘧疾、失音不語、嘔吐、呃逆、風丹、頭風、健忘、失眠、屍厥、驚風、痢疾、角弓反張。


【治法】針0.5~1.0寸。可透四種聰,灸10分鐘。


【附註】本穴為督脈、足太陽經交會穴。(《針灸甲乙經》)


二十一、前頂(《針灸甲乙經》)


【部位】從百會前行1寸5分,前頂穴也。(《醫宗金鑒》)


【取法】在頭正中線上,百會前1寸5分處取穴。


【主治】癲癇、頭痛、眩暈、目不明、鼻淵、頭面紅腫、驚風。


【治法】沿皮針5~8分,灸5分鐘。小兒囟門未合者禁針。


二十二、囟會(《針灸甲乙經》)


【部位】從前頂前行1寸5分,囟會穴也。(《醫宗金鑒》)


【取法】在頭正中線上,百會前3寸取穴。


【主治】頭痛、目眩、眩暈、小兒驚風、癲癇、鼻淵、鼻衄、鼻塞、不聞香臭、清涕。


【治法】沿皮針5~8分。小兒囟門未合者禁針。


二十三、上星(《針灸甲乙經》)


【部位】入髮際1寸陷者中,可容豆。(《針灸甲乙經》)


【取法】頭正中線上,前髮際入發1寸,百會前4寸取穴。


【主治】鼻衄、目痛、清涕、鼻塞、不聞香臭、痎瘧、頭皮腫、中風、熱病無汗。


【治法】向後沿皮針5~8分,小兒囟門未合者禁針。


二十四、神庭(《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髮際直鼻。


【取法】在頭部正中線,前髮際入發5分取穴。


【主治】癲癇、驚悸、失眠、眩暈、鼻塞、清涕、鼻衄、鼻淵、流淚、頭痛、前額痛。


【治法】向上沿皮刺5~8分,小兒囟門未合者禁針。


【附註】本穴為督脈,足太陰陽明之會。(《針灸甲乙經》)


二十五、素髎(《針灸甲乙經》)


【別名】面王。(《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鼻柱上端。(《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鼻尖端中央取穴。


【主治】昏厥、屍厥、不省人事、鼻塞、鼻衄、鼻淵、酒渣鼻、氣喘。


【治法】直刺1~2分。


二十六、水溝(《針灸甲乙經》)


【別名】水溝(《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鬼客廳,卒死(《備急千金要方》)。


【部位】在鼻柱下水溝。(《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水溝溝上1/3與中1/3交點處取穴。


【主治】中風不省人事、驚風抽搐、癲癇發作、昏厥、虛脫、癲狂、口眼斜、牙關緊閉、牙痛、面腫、面痛、中暑、消渴、暈車、感冒、鼻塞、不聞香臭、清涕、暴喑、前頭痛、鼻孔生瘡、衄血、水腫、頭面腫、痿證。


【治法】斜向上針3~5分,亦可採用指針,不宜灸。


【附註】根據臨床報道,水溝有回陽固脫,醒腦開竅的作用,為全身強壯穴之一。


二十七、兌端(《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唇上端。(《針灸甲乙經》)


【取法】上唇尖端,水溝溝下端赤白肉際取穴。


【主治】口舌生瘡、牙痛、口臭、癲癇、口、唇動、衄血、口噤、鼻塞清涕、消渴。


【治法】針2~3分。


二十八、齦交(《針灸甲乙經》)


【部位】在唇內齒上齦縫中。(《針灸甲乙經》)


【取法】在上唇系帶與齒齦相結合處仰卧取穴。


【主治】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癲狂、鼻淵、鼻塞不利、鼻中息肉、鼻衄、口僻、鼻孔生瘡、目痛、目不明、目翳。


【治法】針3分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附註】本穴為任督二脈之會。(《素問·王注》)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余仲權經穴辨證運用精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余仲權,林建華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女人這三個穴位千萬別亂摸,碰幾下就高潮欲仙欲死
你的細節出賣了你的內心——破譯八大肢體語言
「房事」不給力?4個穴位讓男人性能力更強勁
小孩子必灸的一個穴位!不懂就太可惜了~
防虛補腎氣,男人常按三穴位

TAG:穴位 |

您可能感興趣

穴位 | 腸不好,胃也不好,一個穴通治!
心臟不好,脾胃不好,心情也不好,一個穴位全管!
眼睛疲勞,頸椎痛,上班族不可錯過的穴位,不會用太浪費
出汗頻繁,睡不安穩,用好這些穴位,工作養生兩不誤
胃不好,可能是胃氣不足,常喝三種湯,按兩處穴位,更健康!
想要穴位埋線療效好,不可不知這6個「度」
秋季艾灸到位,不愁不美!這些穴位,還真得好好灸!
腸胃不適睡不著?一個穴位就可讓你安然入睡,對心臟也大有裨益
經常出汗,睡眠不穩定,使用這些穴位好,工作健康兩不誤
胃痛不知怎麼辦?想要胃健康,可以常按壓這幾個穴位,胃好,人才好!
揉揉這些穴位,想要長壽不難
中醫講不通則痛,長按這個穴位可以緩解疼痛,真是太神了!
肝膽二經垃圾多,身體就不會好!你需要這倆穴位!
經絡穴位不懂,不要隨意按敲!
眼睛感覺有異物乾澀不舒服怎麼辦?別擔心,按摩這個穴位就可以緩解眼睛的不適
一箭雙鵰的穴位,除口臭,助睡眠,不擔心便秘……厲害了
人體有一個不起眼的穴位,灸一灸,好處不少!
膽經不「轉」,全身不爽!轉通膽經,這個穴位不得不用
掌握腰間一穴位,常對著牆壁做這個動作,腎想不好都難!
女人想要美麗一生,這個穴位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