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宏觀經濟學強調微觀基礎?

為什麼宏觀經濟學強調微觀基礎?

謝邀。@魔凌劍影


這個問題我準備用Kevin Hoover在論文集「The Philosophy of Economics: An Anthology」中的一個章節「What Macroeconomics Needs Microfoundations」來回答你。雖然這篇文章的題目應該直譯作「為什麼宏觀經濟學需要一個微觀基礎?」看起來是直面回答題主問題的。但是我倒覺得這篇文章通讀下來題目應該是「憑什麼宏觀經濟學需要一個微觀基礎?」所以作者的終極觀點是一個紮實的微觀基礎並不是那麼必要,所以我只能把他攻擊的那些「風車」拿出來解答這個問題。


選這篇文章的一個理由是文章中也提到了一個來自物理學的例子,與題主你在問題中說的物理學的微觀基礎問題非常類似。這個例子就是「Boyle-Charles法則」:壓力×容積=原子數量×通用氣體常量×溫度。這個熱力學理論就沒有任何的微觀基礎,它不是一個根據原子運動建立的模型,但是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有用的。

作者的論述大概是這樣的:


1. 所謂的科學解釋的一個主流的觀點是還原論。


學哲學的人應該會在讀到這裡的時候有跳出來勸告讀者「還原論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學哲學的也不完全清楚」的衝動,此處所指的還原論應該嚴格說叫做methodological reductionism,即「provide explanation in terms of ever smaller entities」。維基百科說:


In the sciences, application of methodological reductionism attempts explanation of entire systems in terms of their individual, constituent part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牛頓力學裡面的還原論就是以原子運動解釋宏觀現象,所以Boyle-Charles法則也就不是一個還原論的產物,它與題主所說的IS-LM模型的定位是高度一致的。


這種方法論上的還原論的好處是,它能夠用一組數量較少的原則解釋複雜的現象。根據Gabaix & Laibson(2008)那篇叫做「好模型的七個性質」,第一條就是一個好的模型必須要parsimonious,我們要用一個m維的向量去解釋一個複雜程度是n維的現象,那麼m必須要小於n才算真的做出了「解釋」。物理學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就是麥克斯韋用電磁輻射解釋了光、熱輻射、x射線、紫外線和無線電等等問題,為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現象找到了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這一類工作實際上是找到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現象之間的共性,而找共性本身就是一種從宏觀到微觀的解構。


但是同時,這麼做的壞處也有很多。比如,按照不同學科研究對象的層級不同,就存在著一個把生物問題還原成化學問題,把化學問題還原成物理問題的傾向。但是事實上這種把所有問題還原成物理問題來研究的方法並不常見,Hoover在文章中也提到了這樣一句話:


the only way to reduce biology to chemistry is through death.


而即使是物理學本身,也不能夠所有事情都有微觀基礎,否則也就不會有統計物理的存在了。這也就有了盧瑟福那句著名的話:「一切科學,若不是物理,就必然是集郵(堆砌事實)。」

2. 經濟學的官方定義決定了經濟學必須採取一種扭曲過的還原論立場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拋開還原論本身的問題不談(後面會談),其實對還原論的反抗,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獨有的理由。而每個學科的研究主題被還原到什麼位置、什麼層次,也受到一些本學科自身情況的限制。


經濟學是研究社會的,人在心理學中是一個研究對象,但對經濟學來說不是——人只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所以要在經濟學中動用最激進的還原論立場,也會遇到自己獨有的問題,那就是經濟學與目的論(teleology)或者說意向性之間的關係。


根據萊昂內爾·羅賓斯說過的那個我在其他很多答案中都說過的對經濟學的標準定義:「經濟學是以目的與手段之間的關係來研究行為的科學」,用Hoover自己的話說,就是「Economics is a science of choice」。這個定義被絕大多數學院派經濟學家認可,也都主動按照這個定義約束自己的研究。而這個定義本身就是目的論的,也就是說人可以為了某個目標去採取相應的行動,但是所有以人及以下層次為研究對象的硬自然科學,都是以「取消主義唯物論」,即否認自由意志在決定物理世界走向方面的作用。


所以,經濟學的還原論至多只能夠還原到擁有自由意志的最小單位,即人這個層面而無法繼續還原下去了,否則經濟學家就要面對關於自由意志和決定論之間的關係這個扯不清楚的問題當中去了。這樣,唯一合法的經濟學模型其實就只有博弈論這一個。一些新的學科,比如行為經濟學、神經經濟學,就要面對這個問題,而且困惑於這其中兩個概念究竟應該怎樣取捨的緊張關係當中。而且,據我觀察,即使這些新興的經濟學學科,還原的極限也就是到生物學這一層,而這一層藉助著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是能夠保留目的論的最低一層。

但無論如何,只要我們認可羅賓斯的這個定義,那麼我們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微觀經濟學是合法的經濟學,而宏觀經濟學(which studies the economy as a whole)是合法的經濟學當且僅當它和微觀經濟學之間沒有根本的不同。作者Hoover說,這也是盧卡斯畢生研究的目標:把宏觀經濟學前面的「宏觀」二字拿掉。


這是宏觀經濟學需要微觀基礎的第一個原因。


3. 經濟學需要微觀基礎的直接原因是「盧卡斯批判」


第一個原因並不充分,因為它是適應一個基於目的論的經濟學定義而產生的,而這麼做多少有些削足適履的嫌疑。一個經濟學的定義其實能夠起到的作用真的不是那麼大,因為歷史永遠不是學院派老學究們創造的,我們不可能阻擋人們朝一切無論多離經叛道的方向嘗試的浪潮,這是現代科學的後現代思潮。

其實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就是盧卡斯批判,但是說到這裡,我想很多人能夠對為什麼我們應該接納盧卡斯批判有了新的認識。因為經濟學「必須」接受目的論,所以,人們具有理性地、主觀能動地去理解這個世界並且做出決策的能力。那麼,諸如IS-LM模型以及它的等價物「不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這樣的統計模型,如果政府承諾按照這樣的模型去制定政策,比如為了消除失業而使用寬鬆的貨幣政策,那麼經濟中的個人就有一定能力通過預期來去提前適應這種變化以使得這種政策無效。而所有這樣的適應加總起來,得到的結果可能就與得出政策所依據的模型不同。


而這一切,都與人的主動性有關。在我心中,經濟學真正的核心以及最有趣的部分是人的高階預期,但這也是依賴於人的目的性和理性。


所以,如果宏觀經濟學模型中沒有「人」以及人的預期的存在,我們能夠得到的是一個「規律」,而人們對這個規律的反應本身就是這個規律的一部分。所以拿出經濟學的看家本領,也就是均衡的思想:人們對規律的反應同時創造出了規律,而一個規律是穩定的,肯定是因為人們對規律的反應所創造出來的規律,就是這個規律本身。


在目的論存在的情況下,只有這樣的結論是穩定的。我的一位宏觀老師曾經批評過我的一個想法:一切經濟周期都是從非均衡到均衡的調整過程,(以微分方程作為看家本領的)他說,均衡本身有時候也是一個「周期解」(數學裡叫極限環)。這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的世界可能就不是穩定的,但是至少我們要知道它穩定的變化規律,而穩定性本身就是由均衡,即所有人都不再有動機改變行為的狀態所決定的。


這是宏觀經濟學需要微觀基礎的第二個原因。


4. 古諾問題:什麼是真的微觀基礎


按理說題主的問題我已經回答完了,但是為了保持文章的完整性,我不要臉地返個場。


我們已經知道,經濟學模型中必須有人。但在同時,Hoover的文章試圖論證:用「代表性消費者」做出來的宏觀經濟學模型,包括現在大量的DSGE模型,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微觀基礎」。


我們還說過,即使是物理學自己,也經常遇到找不到合適的微觀基礎的情況。因為我們能夠找到一個微觀基礎,需要以下兩個條件:


a) 宏觀現象的所有性質真的能夠拆解為微觀主體的互動,換言之,宏觀層面上沒有不能夠被微觀層面捕捉到的信息;


b) 如果a)成立,那麼這種微觀主體的互動是能夠被我們理解的,這裡的理解我覺得最好被理解為「能夠在一個我們的計算能力範圍內找到支撐這個結果的全部條件」。


對於a),馬克思主義者肯定不會同意,對於他們來說,人所處的階級,人所擁有的社會關係,本身就定義了人。對於b)研究複雜系統和統計物理的人肯定不會同意,因為大量的「湧現性」已經表明我們的世界存在著確定性混沌,初始結果的微小差異(微笑到人類不能夠區分)會導致結果天壤之別。


就像我們很難從氣體原子的牛頓式運動中推導出Boyle-Charles法則一樣,我們其實也很難從個體的微觀互動中真的推導出宏觀規律。現代微觀經濟學已經證實了,人的分散化決策其實很難被精確加總(見MWG,第四、五、十七章),也就是說,除非所有人的偏好、財富分配都有非常非常好也非常非常難得的性質的時候,我們不能說加總出來的「代表性決策者」具有某種我們認為的好的性質,就像脫胎於Ramsey最優稅收模型的那些現代的宏觀模型中所做的那樣。


這兩個問題反映在經濟學裡就是作者Hoover提出的古諾問題——我們沒辦法弄清楚現實中真正意義上的人究竟要做怎樣的決策,而即使知道了,我們也很難把均衡算出來,這個問題太複雜了,不是現今的人類所能解決的。而且,現實中的人們考慮問題也是依賴於宏觀的統計規律,比如菲利普斯曲線,而不是自己建立一個包含所有人的DSGE模型,這根本不可能。Hoover指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真正的方法論立場是「本體論的個人主義」(ontological individualism)而不是大家更熟悉的「方法論的個人主義」(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也就是說,宏觀經濟學模型只是找了一個比較像人的東西扔進了模型,而並沒有真的落實到人。


其實在我看來,現在的計算經濟學和演化經濟學,基於模擬和統計模擬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結論,雖然都不好看,但才是宏觀經濟學真正應該有的微觀基礎。而現今主流的宏觀經濟學,怎麼說呢,可能有點簡單問題複雜化了。


以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 的精彩文章:

姐姐要讓著弟弟的教育方式會產生什麼影響?
吃水煮牛肉第一口覺得腥,吃多了就不覺得是為什麼?
生活中有哪些經常出現,卻又不為人知的錯別字和誤用詞?
大學輟學寫網文如何在起點生存下去?
為什麼鳥類的壽命長於同等大小的哺乳類?

TAG:知乎 |

您可能感興趣

神經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物理學的黑體輻射理論對於宏觀經濟學的啟示
快樂、基數效用與人際比較:經濟學者反主觀概念的偏見
經濟學視野中的大觀園
經濟學的哲學性質究竟是什麼?
經濟學家對經濟看法大體積極
經濟學,該怎麼學?
零基礎無數學,你該怎樣學好經濟學
吉林財經大學舉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專題研討會
應當加強廣義政治經濟學研究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了解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理論!
《魔鬼經濟學》:如何用經濟學思維來聰明地生活?
神經經濟學:一種「硬」的經濟學理論
海盜也講經濟學?
耶魯經濟學通識課:幾則小故事讓你了解經濟學
大學經濟學教授的邏輯水平令人驚訝
幸福與經濟學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經濟學
經濟學諾獎為何偏愛「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