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虛法師:心不留亦影不留——《壇經》掠影:邪見和顛倒

大虛法師:心不留亦影不留——《壇經》掠影:邪見和顛倒

大虛法師:心不留亦影不留——《壇經》掠影:邪見和顛倒



邪見和顛倒

「師曰:汝作么生疑?」前面志道法師說他對佛陀捨命換來的這首偈子有疑惑,搞不明白,所以六祖大師就問他了:你為什麼有疑啊?


「曰:一切眾生,當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經雲「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者,不審何身寂滅?何身受樂?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樂。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生則從體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若不聽更生,則永歸寂滅,同於無情之物。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樂之有?」這一大段,可見志道法師的問題很多,疑病不輕。他說:我認為一切眾生都應該有兩種身,一種是色身,一種是法身;我認為色身是無常變化的,有生有滅;法身是恆常不變的,無知無覺。《涅槃經》里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那麼不曉得寂滅的是哪個身?又是哪個身來感受寂滅的樂啊?


如果說的是色身,那麼當色身死亡壞滅的時候,組成色身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就開始分解了,這時只會感受到苦,「全然是苦」,根本無樂可言。如果說的是法身,那麼法身的寂滅境界是無知無覺的,那就和草木瓦石沒有什麼區別,草木瓦石是感受不到任何快樂的,那這時「寂滅為樂」的是哪一個?另外,萬法性空,這個空性是所有生滅的本體,我們這個五蘊身心則是生滅的表現,「色受想行識」都是以空性為本體而顯現的有生有滅的功能、功用。所以我們的生命實際上是一體五用,有生有滅那是常態,是永恆的變化,生生滅滅都是不離空性的。如果有生,「生則從體起用」,就會從空性中生起五蘊的功用;如果有滅,「滅則攝用歸體」,死亡的時候五蘊分解,那自然就會回歸空性的懷抱。


如果說,生命在寂滅之後還能重生的話,那就說明有情眾生實際上是「不斷不滅」的,生死循環無有窮盡,那就不應該名為「寂滅」(這個邏輯思維咋一聽好像很有道理)。如果在寂滅之後生命從此不再重生,那就說明有情眾生是真的「永歸寂滅」了,那就等同於草木瓦石等「無情之物」,和它們一樣無知無覺,沒有任何感受。這樣一來,豈不是說生命中的「一切諸法」都被這個所謂的「涅槃寂滅」給禁止降伏住了嗎?在這個寂滅的境界里,五蘊尚且沒有,生命不得出生,那麼這個境界到底有什麼可樂的呢?

以上就是志道法師的長篇大論,他的種種見解和疑惑,你們看得出來他的思維邪在哪裡嗎?大家看得出來嗎?暫時看不出來或看不懂不要緊,我們先來看看六祖大師的金剛棒喝!


「師曰:汝是釋子,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據汝所說,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於寂滅。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用。斯乃執吝生死,耽著世樂。汝今當知,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迴。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聽吾偈曰:


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


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


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

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


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


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捨。


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


外現眾色像,一一音聲相。

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


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


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

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


吾今強言說,令汝舍邪見。


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


我們可以稍微想像一下,六祖大師在這裡應該是很嚴厲地大喝了一聲,他說:你是釋迦佛的弟子,為何卻拿外道的「斷常邪見」,來議論分別佛說的最上乘法?真是顛倒!按照你的說法,你的意思是在色身之外還「別有法身」,色身和法身是不同的、割裂的,所以必須要離開生滅才能「求於寂滅」,生滅和寂滅也是二元的、對立的,是不是這樣?然後你又自己想當然地推論涅槃常樂的寂滅境界,認為必須要有一個「身體」才能感受寂滅的快樂。你這個心理實際上是在「執吝生死」,是一種執著「生」害怕「死」的狀態,不捨身執,沉溺於對世俗享樂的貪著而不自知。六祖大師的批斥夠狠,連別人潛意識裡的念頭都不放過。


大家可以拿六祖大師的這段話來檢查一下自己,我們有沒有類似的毛病啊?一天到晚說求解脫、求生凈土,我們真的放得下這個身體,真的不再貪戀世間,真的能面對死亡無所畏懼、無所掛礙了嗎?如果我們捫心自問還有種種微細的不舍,那麼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警惕了,就要多多念佛祈求加持,要懂得仰仗佛號的功德力,要懂得仰仗彌陀的慈悲攝受力,盡量多多念佛,於不知不覺中化解我們潛意識的業障,消除我們累積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貪著。對絕大多數愚痴眾生來說,這個念佛法門就是獲得徹底解脫的最好最快的捷徑,捷徑中的捷徑,沒有之一!聽得清楚嗎?希望大家能牢記。


那麼緊接著,六祖大師就繼續開示了,他說:希望你今天能夠明白真正的道理,佛陀是為一切無明顛倒的迷人說法——這些迷人就是我們——我們凡夫錯認這個五蘊和合的身心小我為「自體相」,以為這個臭皮囊就是「我」,同時還生起自他分別的割裂的錯覺,以為這個身心小我以外的一切境界真的就是「外在」的,以為真有「外在」於「我」的色身香味觸法等六塵之相,這就是我們凡夫最根本的無明顛倒,這就是「迷」!其實佛陀在《圓覺經》里也說過類似的話,那就是「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這個意思和六祖大師說的幾乎沒什麼區別,都是講我們凡夫認物為己、以假為真,自己顛倒迷糊了,所以才貪戀執著這個臭皮囊的「生」,害怕厭惡這個臭皮囊的「死」,「好生惡死」,為此而念念相續如流水一般,念念操心,念念煩惱,念念沒完沒了,不曉得一切都是夢幻泡影,都是虛假的。因為對這些虛假的內外境界產生種種虛假的執著,從而墮落、進入虛假的六道輪迴,感受虛假的各種痛苦,六祖大師說這個就叫做「枉受輪迴」——很冤枉!冤枉嗎?真的很冤枉!真的冤枉嗎?其實一點也不冤!因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都是自己選擇的。


在輪迴中顛倒受苦的我們,最顛倒的其實還不是我們那種「以苦為樂」的「傻二傻二」的「革命精神」,最顛倒的其實是我們「以樂為苦」的種種錯認!我們把佛陀為我們開顯的常樂我凈、超越生死、超越時空的涅槃解脫的那個偉大的生命境界,當成了死亡,當成了虛無,把「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台」的極樂凈土當成了死人才去的地方,把涅槃和極樂「翻為苦相」,把本來解脫的境界,變成了虛幻的六道輪迴,從此害怕寂滅、逃避修行,還產生了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忌諱和迷信,真是叫人哭笑不得。我們凡夫對輪迴中那一點點無常的「樂」都貪著得不得了,都要想方設法去「終日馳求」,在紅塵中勞碌奔波,但是真正碰到佛說的「大樂、極樂、真實樂」,我們卻提不起興緻了,絕大多數人卻提不起興緻了,不願意為之付出努力,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我們真的就是業障深重,真的就是沒有福德,沒有智慧,不知好歹,這個顛倒的病實在是太嚴重了!


記得在南北朝時代的時候,有一位禪宗的傅大士,他是開悟的在家大德,據說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他曾經寫了一首描述顛倒的偈子,所謂: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個夠顛倒嗎?禪宗的大德還有更顛倒的,所謂:


半夜起來賊咬狗,撿個狗來打石頭;


從來不說顛倒話,陽溝踏在腳裡頭。


呵呵!聽得懂嗎諸位大德?你們聽不懂我就放心了!這兩首顛倒的偈子,據說誰能參透的話,那就能夠開悟,就能夠不再顛倒了。那不再顛倒了會是啥樣的?


明代的蒼雪大師有首詩寫得很好,所謂:


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


這就是不再顛倒!此外,宋朝的禪宗祖師真凈克文禪師,他也有一首很棒的偈子,所謂:


事事無礙,如意自在。


手把豬頭,口誦凈戒。


趁出淫房,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這也是一種不再顛倒!有誰能聽得明白嗎?當然,話說回來,對還在顛倒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建議還是要先老老實實地按照蒼雪大師的境界來修比較穩妥,真凈克文禪師的境界不是「賊心不死」的我們,不是「不老實」的我們能夠亂學亂模仿的,這點大家要切記。


(待續)


----------------------


龍象講堂聯繫方式:


龍象放生組新浪博客:


歡迎加入深圳龍象講堂大家庭!


願攜手共進,同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


請用以下任一方法關註:


1,點作者「龍象講堂-大虛法師」;


分享到朋友圈: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供養法師二維碼: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象講堂-大虛法師 的精彩文章:

大虛法師:真正的「冤親債主」

TAG:龍象講堂-大虛法師 |

您可能感興趣

愛情電影篇《曾經》:愛就要堅持到底,不留遺憾
不懂就問: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清朝的道士需要剃髮嗎?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清朝的道士需要剃髮嗎?
美容 | 抗痘攻略,不留印不留疤很簡單!
抗痘攻略,不留印不留疤很簡單!
滿清皇帝為啥實施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野蠻命令
詳解官煞去留—「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攻略 | 长痘痘怎样才能不留印不留疤!
清朝為何留辮子?為何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在大清為何總是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
「我不留金、不留銀,只給兒女留精神!」
教大家祛痘不留痕的方法
滿清入關留頭不留髮,不惜大屠殺,但為何不逼迫漢人學習滿語?
【佛心慧語】境來不拒,境去不留
大肌大臀練習大法,現在不留汗天氣暖和沒法看!
做好自己,不留遺憾,足矣
燙傷不留疤的方法你知道嗎?
高大上的飄窗不留耳朵,聽師傅的准沒錯,信不信?
滿清為什麼要剃頭留辮子?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