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方村莊為何叫屯、營的很多,有多少人的老家是屯子里的?

北方村莊為何叫屯、營的很多,有多少人的老家是屯子里的?

在我國北方地區,有很多村莊叫做屯、營,例如王屯、李官屯、張家營等等,幾乎遍布各地。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屯、營,這與古代的屯田有關。

屯田又被稱為營田,是國家強制農民或士兵耕種國有土地,徵收一定數額田租的一種農業生產形式。屯田出現很早,漢武帝在擊敗匈奴後 ,就曾在在黃河河套以至河西張掖、酒泉一帶屯田,有戍卒60萬人,規模很大。當時屯田,主要是解決軍隊的糧食和給養問題,因為當時運輸能力低下,屯田可以就近解決邊疆軍隊的糧草問題。後來,曹魏、唐、宋、明都進行過屯田。

北方村莊為何叫屯、營的很多,有多少人的老家是屯子里的?

諸葛亮也曾經實行軍屯

屯田有軍屯與民屯之分,即使是民屯也大多採用軍事編製。而現在北方之所以屯、營很多,是明初那次「大槐樹移民」活動留下的歷史烙印。

明朝初期,由於長年的戰爭(包括靖難之役),河北、山東、河南、安徽等地人口大量減少,土地荒蕪,甚至出現了千里無人煙的慘狀。為開墾荒田,恢復生產,明朝開始強制移民。當時,就北方來說,山西受戰爭破壞較小,四境安寧,而且多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特別是汾河沿岸廣大地區,地沃水足,人煙尤為稠密。於是,明洪武、永樂年間,政府便大量從山西南部遷民。山西移民主要來源於太原、平陽二府和潞、澤、遼、沁、汾五州,即今天的太原、臨汾、晉城、長治等地。而當時位於交通要道的洪洞縣就成了重要的移民集散中心之一。

當時的官府在洪洞縣城北的廣濟寺設局住員,負責給集中起來的移民編號發放「憑照川資」,強制移民遷往冀、魯、豫、皖各地。大量移民到達遷居地後,在當地官員的監督下,以屯、營為基本單位定居下來。為了防止移民在遷入地聚族而居,形成新的家族勢力,影響社會穩定,明朝的移民條律還規定,凡同宗同姓者不能同遷一地。

北方村莊為何叫屯、營的很多,有多少人的老家是屯子里的?

某地劉官屯村

移民遷入後,多以姓氏為村莊、屯名,也有以故土的縣名為名的,有的以負責管理屯田的官員的姓氏為名,如丁官屯、隨官屯、李營、屯留營、長子營、霍州營等。這些多是政府組織的官屯或民屯,當然也有軍屯,小編所在的縣就有個村子直接就叫「軍屯」。

為幫助他們儘快恢復生產,政府向他們免費提供農具、種子和耕牛,減免賦稅,耕地由政府根據人丁的數量統一划撥,有的給50畝、有的給80畝,許多地方甚至規定「任其開墾,畝數無定額」並且規定這些土地均歸開荒者為永久產業。

明初這次大規模的移民過程,對促進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不過當時很多人也因此背井離鄉,骨肉分離。

北方村莊為何叫屯、營的很多,有多少人的老家是屯子里的?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人雖然知道自己是移民,但已經不知道祖上是從哪裡遷來的了,連老家也無法尋找。按說才過了幾百年,老家的名稱應該被一代代傳下來,能夠被記住,但據小編的觀察,絕大多數移民後代對自己家是從哪來的已經完全不知道了,連上幾輩人都不知道,只知道洪洞大槐樹。或許當時政府害怕移民逃回家鄉,曾經強制移民不能將自己老家告訴子孫後代吧?現在,我們只能將洪洞大槐樹作為自己的"故鄉"了: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在哪裡?山西洪洞老鴰窩。"

各位讀者,我們當中有多少人的老家村莊叫做屯或營呢?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磨坊 的精彩文章:

賣藝女為進宮把丈夫改稱表哥,成皇后掌大權政績卓越,被黑千年
《中俄密約》遭俄國背信棄義,氣得清政府一體仇外,日本漁翁得利
元朝官兵被朱元璋編入賤籍,形成賤民心理:只要錢管他卑賤不卑賤
美洲首先使用黑奴的國家,為獨立被勒索巨額贖身費,至今很貧窮
罪官斬首家人抬棺收屍,等半天沒見人,原來是溥儀姥爺幫了忙

TAG:歷史磨坊 |

您可能感興趣

農村老家的李子熟了,有沒有想吃的啊
我的老家,在合浦的一個小村莊!
農村老家的這兩類奇葩親戚,很鬧心,你家有嗎
荊州鄉村的流水席。你有多少老家的記憶?
農村老家門口的槐花真的能吃嗎?吃槐花想不到還有那麼多的好處?
老家找到的這張舊人民幣,竟是豹子號,不知道值多少錢?
這就是我的老家,慶陽鄉村!
山裡的這個小果子的補腎效果驚人!在你的老家它是叫什麼?
有多久沒有喝過老家的雞湯了
梁山好漢的家眷都在山寨,為何唯獨他的老娘在老家
農村這些老東西挺「值錢」,老家有的千萬別亂丟!
虧大了,農村老家裡的爛木頭,原來都是寶!
丁褲門、烏龜樓、尿壺樓…最丑的都在這裡,有你老家的嗎?
這片神奇的土地,是茶的老家?
農村老家的大門要朝這個方向,你家才會財運旺到家,好多人不知道
這東西老家的山上有的是,切開后里面還有清有黃的,大家看值錢嗎
這個嫩芽農村很多,今天特意回老家采它,城裡人吃過嗎?
南召老家自製的大蒸饃,你有多久沒吃過了?
這種瓜老家到處都是,吃法多著呢!最好吃的做法都在,城裡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