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內觀術細說
一、內視法三例
黃帝內視法
所謂內視,即目不外視、將目先內觀其臟,若真有所見,其法是:「存想思念,令見五臟如懸磐、丑色了了分明,勿輟也」(《備急千金要方》)練功時取站、坐、卧均可,手足隨意放置,兩目輕閉,全身放鬆,一意存想體內五贓,一個個如懸掛的古式鍾磐,光芒四射,五色分明。肝為青色,心為紅色,脾為黃色,肺為白色,腎為黑色,一般先把一臟觀想清楚後再想下一臟。按五臟相生的次序觀想。
至遊子焚身法
焚身法,即想像熊熊大火焚燒自身內部臟器,此功法原載於曾造的《道樞,眾妙篇》。具體練法:練功時間不拘,取大坐勢,左手抱臍下,右手握固置大腿上;凝神定氣後,存想熔熔大火在心臟中燃燒(時間不可太長).接著焚燒肝臟、肺臟;燒畢,以鼻微呼氣,繼而又存想大火向下焚燒於小腹內(下丹田),時間可長些,待丹田極熱後,如果在白天就想陽光,若晚伺則想月亮(若丹田未熱極則不必想)。最後兩腿屈膝拱起,兩手抱膝下,使丹田之熱布散周身,至渾身熱極而止。
老君內視法
通過存想、內視進入虛靜境界的功法。其法是:「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裡虛靜,神道微深,外藏萬境,內察一心,瞭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寧極,湛然常往,香冥難測,憂患永消,是非莫識。」
二、「內視」機理,「內視」機理
道天同源
「內視」是道家功、氣功、內家武功練習中常用的心法,「返觀內視」貫穿練功始終。
「內視」的作用是什麼?
一、收攝心神,排除雜念,幫助入靜
二、調整陰陽
1、內視的理涵和物質性
「內視」這一行為是違背現代生理學理論的,現代生理學的視覺是外視的,不可能內視的。常人也不能內視,閉著眼睛什麼也不能看到。因為現代生理學中的眼睛的視覺機理是建立在現代光學體系之上的,所以眼睛只能外視,只能有光才有視覺。內視行為多是閉著眼睛<也可開眼內視的>,這樣就有悖於現代生理學了。「內視」這辭彙在中國文化里才有,世界各國是無法找到這種行為的,故現代哲學體系把它列到唯心論裡頭去。
內視:能看到東西嗎?這裡我說說一次練功情景:某日晨早,我在公園山頂練功,當時很快入靜進入虛無狀態,也不知練了多久,眼前看到一個老人,穿灰襯衫在一處坪地打太極拳。我用意去看一下這坪地<未睜開眼睛>,周圍環境很熟悉,是通往公園山頂的必經之處,但離我練功地有兩公里遠。那老人在打雲手,動作有些僵硬,我就象站在他身旁看著那麼清晰。我以為自已也是在這坪處練功,微微睜眼睛看看,是在山頂。就認為是練功中的幻覺,提醒自已不要留戀這些境景。內視一下體內,感覺體內光芒通透,接著又進入虛無狀態。往下練這老人仍有幾次閃出身影來,都是在打太極拳動作,我沒有再著意去看它,讓它模模糊糊消失。練完功,我往回走,走到這坪處,竟然真的有個穿灰襯衫的老人在練站樁。我閉目黙念了一下,剛才練功時的那老人身影仍印在腦海里,確實是眼前這位老人。我就站在側旁等他練完,待那老人收功後,我問他剛才是否在打太極拳,打楊式太極拳?那老人說是,我就比一下他打的雲手,他雲手時有個往下一捊的習慣,他說他是那樣打的。我指著公園山頂說剛才我在那內視到他在此處打太極拳,那老人說不是吧,在那裡看不到這裡啊。
象這樣的練功現象,很多練功的人在高度入靜時都有過。對於內視到光團、血管、經脈更是常有。有個功友說,他一段時間額門到前腦那片都象有盞燈掛著,在黑夜裡能照著看到東西。當然這些內視見物現象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出現的,也就是很難重複的。不能重複,這是司馬南斥責特異功能逃避科學測試的最大遁詞。重複性是科學實驗的標示,練功中的內視光團是可以重複的,用現代科學儀器可測試出來的。光團是有規律出現的,是道家功或丹道境界層次標準。要測試這些內視出來的光團,首先應確認它們是物質性的,不是幻覺。進行科學測試內視光團,首先應以中國人體學理論為指針。以中國人體科學為主,現代人體科學為輔。中國人體學認識到的是生命本原,現代人體科學是直觀科學。這就象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經典物理學研究的是直觀的、能看到的自然現象,現代物理學研究的很多現象是看不見的。
內視出來的光團,只要功力夠,隨時隨地都可出現的,只要進入功態,就能看到。功力不夠,它就只是偶然才出現了。根據中國人體生命學,生命是由氣組成的,組成生命的氣叫元氣。元氣分陰陽,經絡是氣運行的框架,所以練功最早出現的是經絡感。大小周天、奇經八脈這些脈象出現後,就有個陰陽交並。陰陽交並是陰氣和陽氣交匯於一起,交並後氣就混沌,氣象就越出經絡感,形成大片大片的氣團,或通體充滿著氣。這時如內視,很易就能看到白茫茫的光,或是金澄澄的光。白光屬陰氣,黃光屬陽氣。這時會自覺或不自覺出現白光或黃光以及斑斕光。陰陽氣的混合,就能溫煦五臟,五臟氣化,就出現五色光團。即心紅、肺白、肝青、脾黃、腎黑五彩色光。五髒的肺氣白光與脾氣黃光與陰陽兩氣的黃白光是不同的。肺白光如霧如雲帶點濕潤,陰氣白如月亮煦照光。陽氣黃光是黃金般的澄澄,脾氣光如鵝黃色彩。五臟氣化後會有五氣朝元境界,也就是五臟之氣混元。陰陽氣、五臟氣混元就是三花聚頂。三氣上升到上庭,接著就產生「丹」。
確認這些內視光的物質性,是物質存在形式,才能進行科學測試。因為出現天人合一時,心肺功能就產生質的變化,心搏跳動慢,肺呼吸系統幾乎消失,這樣利用現代人體生理指標就很易測量出來。不過,現代科學不相信能內視,更不相信能內視物體,所以沒有科研單位會去測試這些項目。
2、「內視」的使用方法
練功中,為了收斂心神,排除雜念,都用內照穴位、意出光感幫助入靜。一般情況下,是不好隨隨便便用「內視」法的,有時在練功中如有雜念使用一下內視,把雜念消除去是可以的。有雜念了,內視那裡?就找最易內視到的那部位或那一點或是某穴道。因為能夠內視到的點或穴,說明那點有氣,有氣就能把雜念排除。不能某點好守了,就死守著它。長久守著某一點會產生氣結於此處,會造成氣緊、有物貼撐著這處的現象。另外,內視頭部或祖竅穴這些地段,要對應地意照一下湧泉、關元、會陰這些地點,不使氣滯於頭部。氣滯於頭,會造成泰山壓頂、氣貼印堂的。有時很難入靜或雜念重重,就是氣散,身體狀況虛弱。這時強行去內視,會產生頭疼腦漲的偏差的。
內視是要耗元氣的,所以,內視不到硬去內視會感覺累的。功境不夠,內視不到的。這是初練者常有的情況,想意守但找不到點。這是功力不足,這時不用勉強去找點意守或內視。用放鬆身形、放鬆心神來練,身心虛空了,就容易入靜。進入了虛無,就是最好的練功狀態。
對於一般人來說,身體都會有陰虛、陽虛、陰陽兩虛。練功中最易把身體的這些虛象表現出來,比如陰虛,氣質燙熱,氣速沖奔。陽虛,氣質涼膩,流行緩慢。陰陽兩虛,氣質時熱如沸,時如冰敷。心性也會隨著虛象出現或亢奮或懶散,造成修鍊中的困擾。這時就要用內視法來平衡陰陽,聚陽法、凝陰法是武當道家南派的兩種整治身體陰陽虛象的有效方法。
使用內視法平衡陰陽,需慎之又慎。必要有明師指點,且應把視象時時向師彙報,以及時調整練法。有個武友,境界已過奇經八脈通,氣象已有些許混沌了。他曾做過涼氣循行周天,還曾做過氣倒轉流行周天。明顯這是陽虛現象,所以用內視光團法調整。因使用過頭,一次練功全身精華往頭上緊聚,丹田象被抽空,腳部發軟,頭漲如裂。好在他習練慣了自然法則,忙用放鬆術心攝住心神,未出現氣轟腦門現象。另一個武友,因陰陽兩虛體質,使用內視法培元。幾次練得頭腦暈炫,象血沖腦那樣,感覺腦中的血脈要漲破一樣,因為是瞬間即逝,他也未著意。一日練著忽然暈頭轉向掉在地上,失去知覺好久才悠悠醒來。這都是內視過頭,氣血沖腦,兇險異常也。
在修鍊中,陰氣陽氣的偏盛偏衰,使用內視功是有效的平衡方法。但在實際使用中,功力境界越高越需謹慎。在練功初始階段,氣量稀薄,內視過頭只是出現些氣凝氣滯現象。功境深了內視不當,就可能出現威脅身體問題。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內經>,這裡的「精神內守」與「內視」的理涵是不同的。「精神內守」意思是斂神、藏存。心神藏匿著,元氣就圓滿。
太上老君內觀經
煉習之法在其中矣!
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承其宿業。分靈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炁足萬象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頭,曰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神,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無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臍,深精根也,照諸百節,生百神也。所以週身神不空也。定位諸神,調身之法也。
元氣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運動住止關其心也,所以謂生有由然也。調息之法也。
予內觀之,歷歷分也。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則神也,變化不測,故無定形,所以五臟藏五神。五神者,五賊也。觀天之道,執天之行也。魂在肝,肝者,其色青,其象龍。魄在肺肺者,其色白,其象虎,精在腎腎者,其色黑,其象玄武,志在脾脾者,其色黃,神在心心者,其色赤,其象禽。神在心者,即神聚心也,所以字殊,隨處名也。一下乃修心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陽之精主火,上為瑩惑下應心也。色赤、三葉如蓮花,神明依泊五神聚之,從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長、非曲非直、非柔非剛、非厚非薄、非圓非方,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意不可須臾離也,清淨則生,濁躁則亡意不可須臾雜也,明照八表其光明也。八表?,暗迷一方一方?,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爲,其身則昌也。以其無形,莫之能名,禍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罰、置官僚、製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難伏,唯在於心,心若清淨,則萬禍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繫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遂至於死。人亦如此。始生之時,神元清淨,湛然無雜,既受納有形,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滯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隨健羨、身欲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內觀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諦觀此身從虛無中來,因緣運會,積精聚炁,乘華降神,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陰吐陽,分錯五行,以應四時以上由心到身,以下由身到頭。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布列宮闕,安置精神。萬物之中人為最靈,性命合道性命相合,人當愛之。內觀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貴妄染諸塵,不淨臭穢,濁亂形神,熟觀物我,何踈何親,守道長生,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從道受分謂之命,自一稟形謂之性,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出謂之志,事無不知謂之智,智週萬物謂之慧,動而營身謂之魂,靜而鎮形謂之魄,流行骨肉謂之血,保神養炁謂之精,炁清而駛謂之榮,炁濁而遲謂之衛,總括百神謂之身,萬象備見謂之形,塊然有閡謂之質,狀貌可則謂之體,大小有分謂之軀,眾思不測謂之神,邈然應化謂之靈,炁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身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而明,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常保者,以其不能內觀於心故也。內觀不遺,生道常存。
老君曰:人所以流浪惡道,沉淪滓穢,緣六情起妄而生六識,六識分別繫縛憎愛,去來取捨,染著煩惱,與道長隔,所以內觀。六識因起六欲,識從何起,識從欲起;欲從何起,欲自識起。妄想顛倒而生有識,亦曰自然,又名無爲,本來虛靜,元無有識,有識分別起識邪見。邪見既興,盡是煩惱。輾轉纏縛,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老君曰:道無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屬形不屬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則長存不亡也。
老君曰:人能常清淨其心,則道自來居,道自來居則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則生不亡也。人常欲生而不能虛心,人常惡死而不能保神,亦由欲貴而不用道,欲富而不求寶,欲速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飽也。
老君曰: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神明之在身,由火之因卮也。明從火起,火自炷發,炷因油潤,油籍卮停,四者若廢,明何生焉。亦如明緣神照,神託心存,心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謂之神明者,眼見耳聞意知心覺,分別物理細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虛心者遣其實也,無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動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靜心者令不亂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濁也,淨心者使不穢也,此皆以有令使除也。四見者,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無高低也,心明者無暗昧也,心通者無窒礙也。此皆本自照者也,粗言數者,餘可思也。
老君曰:知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老君曰:道也者,不可言傳口授而得之,常虛心靜神,道自來居。愚者不知,勞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遠、而神愈悲。背道求道,當慎擇焉。
老君曰:道貴長存,保神固根,精炁不散,純白不分,形神合道,飛昇崑崙,先天以生,後天以存,出入無間,不由其門,吹陰煦陽,制魂拘魄,億歲眷屬,千載子孫,黃塵四起,騎羊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裏虛寂,神道微深,外藏萬境,內察一心,瞭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繫,深根寧極,湛然常住,杳冥難測,憂患永消,是非莫識。
老君曰:吾非聖人,學而得之。故我求道無不受持千經萬術,惟在心也。
(太上老君內觀經終)
太上老君內觀經譯文(轉)
老君曰: " 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承其宿業,分靈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氣足,萬象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
對於人體來說,天地就是指父母,媾精就是陰陽交合,然後便開始陰陽交融(胎兒)生長發育,並且秉承父母的靈氣,這便是"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現象。父母從和合開始,這個還未形成的人但開始生長,一個月生變為"胞孕",兩個月形成"胚胎",後面三、四月中,(什麼是魂、什麼是魄,魂魄與神精直接相對應,人無神則魂丟,魂在則人的神在,人就有靈氣,如果一個人精不足,則此人無魄力,有運魄力的人一定精神飽滿。人有三魂七魄,三魂謂之天魂、地魂、命魂,七魄謂之天沖、靈慧、氣、力、中樞、精、英。這三魂七魄各有陰陽,(懷胎三月)三魂屬陽(生),主動主生,(懷胎四月)七魄屬陰(生),主靜主形,失魂落魄之人,一定站立不定、痴痴獃獃。)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前面四個月是"一生二,二生三"的過程,這兒開始"三生萬物",五臟六腑全出來了,從而分藏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臟即"心、肝、脾、肺、腎",六腑即"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第七個月,由里及外,五官等功能也逐漸俱全,第八個月,神經系統也已經有所知覺,第九個月方方面面也基本生成完畢,第十個月瓜熟蒂落,馬上就可以哺乳餵養。
太一帝君在頭,曰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神,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無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臍,保精根也。照諸百節,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氣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運動住止,關其心也。所以謂生,有由然也。予內觀之,歷歷分也。
頭有九宮,上應九天,中間一宮,謂之泥丸,亦曰黃庭。(人體的控制系統在頭部,相當於人體的CPU,)五官也集中在頭部,所以能"照生識神"與魂魄相通。心主血脈、心主神志,心腦相通,所以人的生命本元在心。(這一段內容中"司命"、"無英"、"白元"、"桃核"等都是被道教神化了的穴位之神,有關知識還必須閱讀《黃庭經》、《太清中黃真經》、《思九宮五神法》等許多道家書籍。《黃庭經》謂人體中有八大神宿衛,二十四位真人,諸如發、腦、眼、鼻,耳,舌、齒、心、肺、肝、腎、脾、膽等等皆有神主之。《太清中黃真經》中雲,人體"五臟六腑百關九節有神百萬"。而在這些神靈中,最重要的則是"泥丸"、"司命"、"無英"、"白元"、"桃孩"諸神:"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魂,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心源也。無英居左,制三魄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臍,保精根也,照諸百節,生百神也。"天體有諸"宮",人體亦有與其相對應的諸"宮",而無論天體之"宮"還是人體之"宮",均為同一神靈所轄。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體諸神不過是天體諸神之氣化。如《思九宮五神法》中說,"九天九宮中有九神,謂天皇,九魂變成九氣,化為九神,各治一宮。"在這裡,道教之神完全還原為人體自然,失去了其宗教特色。)
鼻吸天氣,口食地氣。天之元氣經鼻導入泥丸,這兒也許有人要問,氧氣應該是吸入肺部,為什麼是頭部的泥丸宮呢?其實這正是西醫和中醫的不同點,人呼吸臭氣首先是頭腦感到噁心,人呼吸鷳空氣,也是頭腦首先感到清爽,中醫所說的氣與西醫所說的氣是不同的東西,這個氣應該寫成"炁",而口吃食品,按中醫也是氣,這個氣應該寫成"氣",是地氣。正是這種氣與神明相通,與動靜相關,因此我們才能內觀,才能明白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則神也,變化不測,故無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腎,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隨處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陽之精,主火。上為熒惑,下應心也。色赤,三葉如蓮花,神明依泊,從所名也。
五臟與五神(即神魂魄精志)的關係是這一節的關鍵。神在心,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腎,志在脾,這五神的核心是"心神",五神與一行的關係是心神屬火其色赤,肝魂屬木其色青,肺魄屬金其色白,腎精屬水其色黑,脾志屬土其色黃。這些都是中醫的基礎知識,心神定則五神各守其舍,心神散則五神各出其位,導致神情惶惑。所以,心神為一身之主,能控制其它諸神,內觀也主要靠心神意會。
心為什麼是火,因為秉受太陽之精。"熒惑"是古代天文中的火星的別稱,中醫是講究天人合一,在這方面有許多書已經失傳,非常遺憾。"三葉如蓮花",也是從天文一類講的,可惜我解釋不了,我在猜想,這是不是在說"心"這一個字,但不管怎樣,心與神(也叫神明)是相互依存的。
其神也,非青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長,非曲非直,非柔非剛,非厚非薄,非圓非方。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清凈則生,濁躁則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為,其身則昌也。以其無形,莫之能名,禍福吉凶,悉由之矣。
這一段以及下一段文字,都是接在上一段的內容,因其太長,是我人為分開的。"神"這個東西屬於非物質形態,所以從顏色、大小、長短、曲直、剛柔、厚薄、方圓等方面來內觀這個"神"是不可能的。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感覺得到,感覺到"神"這個東西,大可等同天地,小基於毫芒,制約住但身形一切端正,不控制住則身體理智一切失衡。清靜則腎水壓制住心火一切處於平靜,濁燥則心火過旺,肝木損而肺金傷,魂飛魄散,六神無主。
心神可通達四面八方,上至九霄下至五洋,卻在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迷失,任何一個干擾都可能打斷心神的思維,所以只有在極其虛靜的情況下,心神才能通達自如,這就是才子所說"致虛極守靜篤"。永遠保持"無為"的狀態,心神才能一直安寧,從而保證身心不疲憊,精力旺盛。所以,"神"這種無形無名的東西,禍福吉凶全由它所主宰。
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罰。置官僚,製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難伏,唯在於心,心若清凈,則萬禍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系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遂至於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時,神元清靜,湛然無雜。既受納有,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殢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隨健羨,身欲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內觀己身,澄其心也。
聖人之所以要確立君臣是為了要明賞罰,設官僚訂法制是為了限制人的行為,從而使人心不亂。人之所以難以制伏,就是因為人心在動。一旦某事打動了人心,便一定會產生相應的行動。所以說心靈是控制行動的源泉。佛教里也有類似的故事,一群和尚看見風吹旗飄,於是有人說是旗在動,有人說是風在動,這時慧能告訴大家,既不是風動,也不是旗動,是你們的人心在動。小雅認為慧能也說得不對,應該是風也動旗也動,從而引起心在動。如果不能引起心在動,人便感覺不到風動旗動。有一例子可以證明,一次和朋友一起向車站急趕,見朋友看了一下手錶,我馬上問他幾點了,他神情一呆說:"啊呀我忘了"。雖然他看了表,但表的時間沒有打動他的心,所以他感覺不到。這實際上是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我們以後再討論。
心神清靜便能身心安息,當然就可以萬禍不生。所以,社會上的一切動亂,包括流浪生死、沉淪惡道,都是心的不平衡所造成。人的心情、人的情緒、人的愛憎等感情方面,也是受心神的支配,所以有人感嘆道:"世上的人見多了,便有些淡然,淡然的是那些並不真切的情感的膺品,淡然的是那些瑣碎的情感的垃圾。早已知道,今日的人們就象地上的螞蟻,會無端生出一種忙碌,一種豐富,那柔腸百結,悉腸百結,拆開來看只不過是纏繞成團的一段空白時間。"
由於人心不齊,又有感情與慾望的糾葛,使得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複雜,人與人的矛盾越來越激化,社會也由此變得龐雜無比,這就好比牛馬陷入淤泥之中,欲撥不能,只能越陷越深。這兒就引出了道家治國治家的最高境界"無為而治",許多人解釋這一觀點總有點牽強附會,今天我們可以完整地來解釋這個"無為而治"的思想。道家認為人在剛出生時,神元清靜,湛然無雜,後因環境影響,社會教化,眼貪色,耳貪聲,口貪味,從而產生各種慾望和需求,無限的慾望去爭奪有限的資源,使人也同樣陷入泥潭。所以,道家要求人絕聖棄智,使身心保持清靜自然,人便可以減少慾望,沒有慾望便沒有行動,便沒有紛爭,從而社會安寧和諧。
遠古的三皇五帝時代,之所以傳說是無為而治,那是因為當時的人類,其主要敵人是洪水猛獸,人與人之間最需要合作和幫助,所以當時能夠無為而治。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便開始"富貴生淫慾",有了慾望便有紛爭,社會開始混亂,逐步走向禮治和法治。社會和我們個人是同樣的道理,我們要內觀,就必須要澄清思慮,使身心保持清靜才能洞察一切
太上老君枕中經(睡功內觀術)
老君曰:大道無形,常居杳冥,隨機化物,以應精誠,子能寂念,受吾真經。能受持者,口凈神清。然後誦之,萬惡不生。可以治病,可以延齡,百邪不幹,群魔束形。所以然者,一切有情,受吾真氣,乃得長生。今更於中,固煉身形,恆凈三業,澄止六情。自然五神守護,三一長存,坐卧安穩,魂魄康寧。旦夕兩時,三遍誦經,耳聰目明,身強體輕,一如後文,子當諦聽。
老君曰:身中有三萬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身有千二百形影,體有萬二千精光,五臟六腑,二十四神,子常念之,勿令離身,有病三呼,即降其真。
老君曰:子欲過度三災九厄,應作是言。我以天為父,地為母,吾居其中,常如赤子。日為功曹,月為主簿。雷公使者,在吾左右。風伯雨師,在吾前後。六甲直符,周匝圍繞。青龍扶吾左,白虎扶吾右,朱雀導吾前,玄武從吾後,北斗覆吾頭,天罡指吾足,騰蛇在吾手,為吾滅殃咎。吾居丹房中,太一為吾偶,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二四為吾肩,六八為吾足,吾居中宮,以為腹實。今敕千鬼萬神,各還本鄉,當吾者死,背吾者亡,速出奔迸,隱匿深藏。天丁力士,斬滅不祥。急急如律令。
老君曰:臨卧之時,當出獸自衛其身。青龍出吾肝在吾左,白虎出吾肺在吾右,朱雀出吾心在吾前,玄武出吾腎在吾後。汝等四獸,磨牙利齒,在吾左右前後,辟卻眾邪惡鬼。遠去千里,不得妄來干吾玉房。令吾寢卧安穩,無惡夢寐,急急如律令。
老君曰:都念既畢,即當還神。肝主藏魂,肺主藏魄,心主藏神,脾主藏志,腎主藏精。青龍還吾肝,白虎還吾肺,朱雀還吾心,玄武還吾腎,黃龍鎮吾脾,以為腹實。眾邪惡鬼,不得下居。急急如律令。
老君曰:還神既畢,即鳴天鼓三十六通,咽液三十六過。即閉氣從一至十,心闇數之,滿九便止。當存赤氣從口中出,狀如火光,輪行四布,周遍室中。定即內想自然。安寢其中,常能如是,永無疾病。千妖萬魅,莫之敢幹。與道合真,長生久視。子孫昌樂,富貴日興。金車入門,仕宦高遷。祿位三公,心忠志孝,輔弼帝君。急急如太上女青詔書律令。
洞玄 靈寶定觀經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絕,無與忤心。然後安坐,內觀心起。若覺一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其次,雖非的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勤行,須臾不替。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然則凡心,躁兢其次,初學息心甚難,或息不得,暫停還失。去留交戰,百體流行。久久精思,方乃調熟。勿以暫收不得,遂廢千生之業。少得靜已,則於行立坐臥之時,涉事之處,喧鬧之所,皆作意安。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惟一。若束心太急,又則成病。氣發狂顛,是其候也。心若不動,又須放任。寬急得所,自恆調適。制而不著,放而不動。處喧無惡,涉事無惱者,此是真定。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處喧無惡,強來就喧。以無事爲真宅,有事爲應跡。若水鏡之爲鑒,則隨物而現形。善巧方便,唯能入定。慧發遲速,則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則傷性,傷則無慧。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慧而不用,實智若愚。益資定慧,雙美無極。若定中念想,多感衆邪。妖精百魅,隨心應見。所見天尊,諸仙真人,是其祥也。唯念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舊業日消,新業不造。無所掛礙,迥脫塵籠。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易定,覺諸塵漏。二者,宿疾普銷,身心輕爽。三者,填補夭損,還年複命。四者,延數萬歲,名曰仙人。五者,煉形爲氣,名曰真人。六者,煉氣成神,名曰神人。七者,煉神合道,名曰至人。其於鑒力,隨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圓備。若乃久學定心,身無一候。促齡穢質,色謝方空。自雲慧覺,又稱成道者,求道之理,實所未然。說頌曰:智起生於境,火發生於緣。各是真種性,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了知性本空,知則眾妙門。
開發天眼內視法
一、 內視法
在將外光導入體內時,一些人就有可能出現內視功能。因為沒有訓練特異功能的思想準備,許多人並不表現出來,如果是你自己有了閃光,就要加意念:要有意無意地觀察自己的內臟,基礎好的人很快就可以出現功能。如何對待第一次圖象很重要,常常是有意練功,無意成功。成功來到的時候,一定要自己肯定。有意訓練天眼,有意觀察自己的內臟,也有個先後問題,應當實行 「避實就虛」的原則。要了解自己,或把握你的受激對象,對什麼顏色的光最敏感?如果象黑白電視機,只能看到白光,那最好先有意無意觀看自己的骨骼。容易成功,再慢慢地訓練觀察其他內臟。如果你先讓他看心臟或肝臟,他有可能看不見。那就要多費功夫了。他的下意識很可能會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行,就產生了障礙,以後就是可以透視了,他也看不成。還得克服這一障礙力。一般的,按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來指導,往往容易成功。不同的臟腑,他們表現出的生命之光,的確是各有特色。心臟之氣為紅色,不同的人,不同的健康狀況,不同的功夫人士可以有些區別,如,淺紅、鮮紅、深紅、紫紅等,但,只能是紅色。如果一個人對紅色敏感,那麼,就應該先讓天眼觀看心臟。圖象清楚了,下意識里建立了信心,再慢慢地訓練觀看其他內臟,所有臟腑都看清了,就可以訓練下一步了。最好學一點生理解剝的知識,將自己看到的圖象跟教科書對比,更容易掌握功能。有功能的人學習人體生理解剝也很容易。他不需要太多的死記硬背,因為,他自己可以內視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五色光與五臟六腑對應關係如下:
青色(蘭色)——肝臟 (膽) ——筋。
紅色 ——心臟 (小腸)——血脈。
黃色 ——脾臟 (胃) ——肌肉。
白色 ——肺臟 (大腸) ——皮膚。
黑色 (紫色) ——腎臟 (膀胱) ——骨骼。
如果你要幫助一個人,可以同步加功,在誘導他觀察他自己的心臟時,調動你的心臟紅色之氣,加到他的心臟上。也可以用劍指對準他耳穴的「心臟」穴位發放外氣,同時加意念:「照亮心臟」。並且,讓他用天眼觀察心臟。這樣,較容易實現內視功能。
開始先訓練內視法,功能人有助於保護自己。因為,用功能作功是要消耗高能量物質的,把握不好,一方面容易使人疲勞,睏乏。讓人產生畏難情緒,另一方面,有可能使本來有的功能消失。而訓練內視,總的來說,能量是指向內部,容易增功積能。又能慢慢培養興趣。有興趣才有最大的動力。
二、 觀氣法
觀氣,可以觀氣功師發射之外氣,也可以觀植物的生命之氣。可以結合訓練一些道家功有關採氣功法。當然,觀察自己的內氣運行是個好方法。因為,有傳統中醫理論體系中的經絡學說作印證。我們就進行過這方面的訓練。由氣功師發放外氣,對準某穴位,並加意念讓「氣」沿經絡運行。如果他能夠清楚的看到,並能正確描敘出來,你再把有關的經絡圖讓他看,多數人都會有所領悟。會增強自己的信心。一般人不容易相信特異功能,一點也不奇怪,其實,功能人自己開始也不相信,透視到了,自己還懷疑,我們隊伍里的功能人都是在做了許多有說服力的試驗後,才相信自己具有透視功能的。
觀看氣功師發放之外氣,可以設計許多方法。可以採取雙盲法或三盲法。我們的經歷中有過這樣一回事:在我們開辦的防治近視眼氣功班中,一位高中畢業女生出現了透視功能,其父母都是工程師,他們很感興趣,因此做了許多試驗,一次,在幾次試驗都成功之後,當父親的把我拉到一邊對我說:「你能不能把外氣停在半中間」?我照他的意思做,結果,他的女兒猶豫了一會,有點遲疑地說:「這回氣好象過不來,停在半中間。」 接著用手指了指說:「就停在這。」他父親哈哈大笑。自然,這位女生的功能穩定了下來。
聰明的讀者自己可以設計有說服力的試驗,可以使功能人樹立信心。有了信心,功能會極大提高,沒有信心,有功能也會變成沒功能。但,做試驗一定要練功,加強積蓄能量。
氣功師的外氣受控性較強,可以方便地設計各種試驗。常人的外氣,也各有特色。觀察、捉摸一個人的外氣,特別是觀察一個人的『頭部生命之光』,可以獲得許多感悟。
一個心情愉快的人,頭部光環是明亮的,色質感令人感到舒服,體內患有炎症的人,外氣就不那麽明亮了。如果一個人生氣了,頭部外氣就變黑,發怒時,變得煙霧騰騰,吵架的時候,發怒厲害的人,頭部還有黑氣發射到對方身上。不同情感,外氣會有相應的變化。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各種變化,對功能人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他會從心靈深處接受中醫理論『內傷七情』的結論。氣功訓練強調的調心、修德,都變的直觀可見。一個人能夠形象地領會「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一句話,而且訓練中盡量實踐它,就為今後修鍊打下了堅實基礎。順順利利地實現特異功能,提高功能。「德能載福」 ,高標準地修德,還可以避免一些人走過的彎路,免受所謂「走火入魔」帶來的傷害。
觀植物之氣,最好系統訓練,可利用「本草綱目」這本書。一般的,走肝經的草本植物,它的氣是青色的。比如,黃花倒水蓮這株植物,是治療慢性肝炎的,它可以強壯肝臟,功能人觀看它的氣是青綠色的。而且,當我對著這種植物練習採氣灌頂法的時候,功能人看到這株植物的青色之氣從頭頂進入我的體內後,最終聚攏到我的肝臟里。我們做了許多實驗,發現中醫理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是非常符合實際的。除了藥材,也可以利用常見的一些樹木,比如:松樹的氣是白色,柏樹的氣是紫紅色的。而柳樹的氣則是黃色的。等等。一年四季里,植物的氣聚集在不同的部位。春天,主要聚集在樹枝;夏天,主要聚集在樹冠,特別旺盛;秋天,聚集在樹榦,氣暈已收斂;冬天,氣卻聚集到地下的樹根。但是,不管氣在什麼地方,都可以跟人發生信息交換。道家功法里就有不少採氣的功夫。比如,將氣從頭頂百會穴發射出去,打到樹上,將樹的氣收過來,從肚臍進到體內。再提到頭頂,發射出去。反覆循環。在這過程中,讓功能人觀察,既能採氣,又能訓練透視功能。也可以採用灌頂法。即,想著植物的氣灌進頭頂,下到腳底,充滿全身。或者聚集到某一內臟。如果功能人天眼打開了,你不告訴他,用哪個穴位發射,用哪個部位接收,也不告訴他氣的運行軌跡,但是,他一定可以準確觀察到。信心樹立以後,就可以讓功能人自己一邊訓練採氣的功夫,一邊觀察氣的運行。當他們或者就是你能觀植物之氣以後,他們(或者就是你)就都能發明許多採氣的功法了。你就能發現好的氣場位置,好的練功場所。就能 「以功練功」,進入更好的良性循環。
點擊播放 GIF/304K

※借神增運法:轉化能量咒
※道家祛病之法——拍打「八虛」身健康
※解密:道教施食中每樣供品有何作用
※道教新年祝福語
※「靈和」 一個被道教界遺忘了的術語
TAG:尋道 |
※道教辟穀術細說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細說諸葛亮與道教那些事兒
※細說諸葛亮與道教那些事兒!
※細說道教「萬法宗壇」的由來
※細說和田玉籽料之文化內涵
※觀復博物館:細說奩具(下)
※細說西施之謎
※細說陰瑜伽,讓感覺向內走!
※圖版故事細說,民俗文化中的門神
※夢幻西遊手游彈珠玩法基礎規則詳細說明
※細說銅鏡隋唐工藝
※細說漢字:德
※細說歐洲歷史(3)從多神教到一神教--多神教的起源
※細說歐洲歷史(4)從多神教到一神教--多神教的融合
※細說蒙古旅遊宣傳材料中的幾大怪事,你聽說過嗎?
※混亂特工第四章劇情流程圖文詳細說明
※細說英文分級讀物
※細說漢字:南征北伐——說「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