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舍:過去的春節

老舍:過去的春節

歡迎加微信shufayi02為好友投稿

老舍:過去的春節


原文:北京的春節


作者:老舍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


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

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


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複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曆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日就不上學了,放年假一月。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乾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摻和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用榛瓤兒。

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兒。


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須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老舍:過去的春節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綵排」。在舊社會裡,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並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

老舍:過去的春節


還有,舊社會裡的老媽媽們,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願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


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元旦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多數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並不很忙,鋪中的夥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老舍:過去的春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9位名家談書法用筆,全是乾貨!
做一個討喜的人
春節,致我最在乎的人!
春節,致我最在乎的人!(說得太好了)
2017行書集字春聯

TAG:書法易 |

您可能感興趣

老舍:北京的春節
魯迅、老舍哪些過年光景的事
文學巨匠老舍如何過春節?
老舍:北平的秋
老舍:她那麼看過我
老舍: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
老舍:五九
這家尼克松、老舍都吃過的老字號飯莊,去了就不想走
老舍:北平的夏天是很可愛的
老舍:人是為明天活著的!
走進北平,尋覓老舍筆下的秋天
老舍: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
老舍:人是為明天活著的
陳道明演過的角色里,他最愛老舍筆下這一個
老舍筆下的夜晚
50年前的今天,老舍走向了太平湖
老舍筆下的夏天,這麼可愛
老舍散文:我們家的貓
老舍打掉了梁實秋的眼鏡,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