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在美國,人們是怎麼給電影評分的?

在美國,人們是怎麼給電影評分的?

最近幾天,中文互聯網上最專業的影評網站「豆瓣電影」成為了電影界激烈討論的對象。一篇來自廣電總局官辦的《中國電影報》的文章,稱豆瓣電影以及其他社交平台上「個別大V、公眾號為博眼球、圈粉絲、流量變現等目的,發布惡意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嚴重破壞了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

這件事還真是挺有點活久見的。在美國,如果有這樣的批評來自無論民間還是官方,那簡直是要笑掉大牙了——從來沒聽說過一兩篇影評,一兩家網站就能糟蹋了一國電影生態環境的。如果真有,這國的電影生態環境是有多脆弱呀。

在美國,也有這麼幾個和豆瓣類似,跟電影有關,主流網民經常訪問的網站:專業存儲電影信息兼職打分的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互聯網電影資料庫)、創立快二十年幾經易手的爛番茄 (Rotten Tomatoes)、 專業網路購票副業打分的「美國版貓眼」Fandango,以及專門聚合書籍和視聽出版產品批評意見的 Metacritic。

隨著互聯網和社交網站的快速普及,這幾個網站也形成了獨特的電影打分機制,雖然各不相同,但還都挺受電影市場片方、觀眾和專業批評人士的信任。這也讓它們在國內甚至國際上成為了具有公信力的電影評分網站。

它們是怎樣工作的呢?

IMDb

現在市面上有一個比較流行的 IMDb 加權分計算公式,大概長這個樣子:

在美國,人們是怎麼給電影評分的?

v = 投票人數,實際上是經常投票的人數,也即 IMDb 活躍用戶投票數

m = 進入 IMDb Top 250榜單所需的最小票數

R = 該電影的平均分(分數相加除以人數)

C = IMDb 資料庫所有電影的平均分

這是一個在統計學上公認比較科學的貝葉斯演算法實例。但需要明確的是,這個公式只是 IMDb 維護 Top 250 電影榜單所使用的,並不是每一部新電影打分都採用這個方法。

平常,IMDb 的用戶可以用1-10 顆星 來為一部電影打分,最後 IMDb 會計算出一個加權平均星數作為得分。用最近上映的星戰外傳電影《俠盜一號》舉例,在 IMDb 上的得分是 8.2。目前《俠盜一號》在 Top 250 榜單里排名 205,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確定它的得分是用上面那個公式計算得到得了。

在美國,人們是怎麼給電影評分的?

但是,為了維護評分的公正,這個日常評分的計算公式仍然是個不能公開的秘密——可知的是,結果依然是加權分,採用了算術平均數 (Arithmetic mean) 的計算方法,但由於算數平均數容易受到極端數據的影響,IMDb 也設計了一些過濾機制。

在美國,人們是怎麼給電影評分的?

很明顯,IMDb 得分是一個普通觀眾打分的結果。就像美國總統大選有全民投票 (popular vote) 和選舉人票 (electoral vote) 一樣,IMDb 在全面和公正的同時,也想要追求專業,體現一下電影人的意見。於是在 上圖的 「Ratings」 後面,還有一個百分制的 「Metascore」。

這第二個得分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提到 Metascore 的來源 Metacritic 了。

Metacritic

Metacritic 是一個出版物專業批評聚合網站,成立於 1999 年。最早從書評起家,現在的 Metacritic 的批評對象已經涵蓋了音樂專輯、電影、電視劇、電子遊戲等視聽出版物。注意,重點在於「專業」二字。

要體現專業,首先,Metacritic 為電影打出的 Metascore 是從主流媒體和專業影評機構的影評人那裡聚合而來的,這是它和 IMDb 評分最主要的不同。這些影評人和他們供職的機構,大多在影評方面具有公信力,比如《衛報》、《紐約時報》、《滾石》、《好萊塢記者》,《時代周刊》和 NPR 等這樣的大報和電台,都是能參與 Metascore 計算的專業影評來源。

但不是每個機構和影評人都會自己給出一個準確的分數。實際上 Metacritic 是這樣做的:來源有分數就用來源分數;來源有星數就大概換算成百分制的分數;如果來源的影評只有文字沒有評分,他們就自己找人去閱讀影評,然後根據讀完的感受自己給一個分,然後再用這個分拿去計算……

在美國,人們是怎麼給電影評分的?

雖然這樣計算出的 Metascore,看上去不是特別能夠準確和真實地體現批評家的感受,但至少這十幾年過來 Metacritic 沒怎麼被質疑過。儘管如此,Metacritic 在 Metascore 之外也還是設立了一個 Userscore——不會展現在一部電影的頁面上,但用戶投票的工具會直接放在 Metascore 的下方,給用戶一種投了票就能影響得分的錯覺(詳見下圖)。

Metascore 採用百分制,Userscore 打分採用十分制。還是用《俠盜一號》舉例,現在的 Metascore 是 65, 整合了 51 個專業來源;Userscore 是 7.7,基於 1489 個用戶打分。

在美國,人們是怎麼給電影評分的?

爛番茄

爛番茄創立於 1998 年,一直致力於提供具有公信力的電影打分。其創始人帕特里克·李曾經在 Pingwest品玩的 SYNC 2016 科技大會上介紹過爛番茄的極盛時的風光和設立的機制。這麼來看,爛番茄也算是影評界的不老松。

爛番茄沒有評分!必須明確爛番茄採用的評價系統叫做 Tomatometer,一般翻譯成「新鮮度」。一部電影的新鮮度,同樣是由專業的影評意見所決定的。在爛番茄上影評人不打分,也不給星,只能給出 Fresh(一個新鮮番茄)和 Rotten(一個爛番茄)兩種標記,分別代表推薦和不推薦。

在美國,人們是怎麼給電影評分的?

如果超過 60% 的影評人推薦一部電影,電影的新鮮度就會整體為 Fresh,旁邊有一個百分比顯示新鮮度,也即具體多大比例的影評人推薦;如果超過 75% 的影評人推薦,像《俠盜一號》一樣,新鮮度就會變成「Certified Fresh」;但如果給 Fresh 的影評人低於 60%,電影就只能得到那一坨綠色的爛番茄了。

和 Metacritic 一樣,爛番茄也需要確保用戶的意見能夠得到體現,於是又設定了一個 Audience Score(觀眾分數)。這個觀眾分數採集來源是觀眾打星,但最後體現出來的所有打出 3 星半 以上的用戶比例。

在美國,人們是怎麼給電影評分的?

用打好評的影評人/用戶佔總影評人/用戶人數的比例,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值來評價一部電影,是爛番茄和其他影評網站在本質上的最大區別。它突出的是人群對一部電影持有的主流觀點,而不是用一個無法讓每個評價者都感同身受的數值。

這個設定讓爛番茄獲得了相當高的信譽,但也不是所有粉絲都能接受的了。比如今年的美國大廠爛片代表作《自殺小隊》的粉絲,就被糊了一臉只有 26% 新鮮度的爛番茄。結果這些粉絲以爛番茄敵視 DC 擴展宇宙電影的罪名,在網上發起集體簽名,要求爛番茄關站謝罪……

Fandango

2000 年成立的 Fandango(原名 Tickemaker),可以被理解為美國版貓眼。它慢慢統一了美國混亂的網路票務市場,現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網上買電影票,查座位情況,以及查看影評等等。

Fandango 對粉絲、用戶的地位和意見非常重視,在影評機制上得到了體現。Fandango 的電影評價完全採用粉絲打分作為依據。在該網站上,超過 17000 名粉絲給《俠盜一號》打出了 4 星半的評價。

在美國,人們是怎麼給電影評分的?

Fandango 的評分計算方式看上去並不複雜,應該沒有什麼加權和過濾機制。這也導致了該網站上 3 星以下電影的數量比爛番茄、Metacritic 和 IMDb 要少得多。幸好 Fandango 加上了比較專業和嚴苛的爛番茄新鮮度,以及專業的家庭電影評價機構意見(上圖右上角),來中和什麼爛片都能咽得下去的粉絲打分。比如星爵克里斯·普拉特和大表姐珍妮佛·勞倫斯主演的《太空旅客》,粉絲打了 4 分,卻得到了一顆只有 31% 新鮮度的爛番茄,也被負責任的專業機構標註了「露骨的性愛場景」、「過量的飲酒場景」、「令人恐懼的溺水場面」,可能不適宜兒童觀看……

所以你看,資深人士從電影的藝術和學術的角度進行的專業批判,和普通觀眾以獲得的感官愉悅和心理滿足程度給出的打分,就是這樣在互聯網上和平共處的。

幸運的是,美國商業電影市場經過了一百年的發展已經格外成熟,無論是創作、製作、院線、影評還是周邊開發,都已經走在一條相當專業化的道路上,不太可能像這幾天的中國電影界一樣,發生如此嚴重的爭吵。在美國,佳片會收到它應得的票房和好評作為獎賞,爛片就算進了電影院也不可能躲得開差評——無論在報紙、電台還是互聯網上。在美國,對電影的批評,也是言論自由保護的一部分。

若差評不自由,則高分無意義。連中國前總理周恩來都《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會議上的講話》里說過,「人民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國內有豆瓣,那美國人民是怎麼給電影打分的?
美國人最窮的時候,是這麼拍電影的
這部被很多國家禁播的電影,為什麼能讓我們在影院看到!
這部被其它國家禁播的電影,為什麼能讓我們在影院看到!
外國人是怎麼看中國電影的?到處都是范冰冰
一部據說「只有中國人能看懂的」電影在東京拿了大獎,它的導演是誰?
島國電影都是怎麼拍攝的?
都已經國慶節了,為什麼我們的電影院里還是沒好電影可以看?
電影里都是騙人的!
為什麼近來宣傳越好的國產電影,評分越爛?
電影院里的人,有的是為了電影,有的是為了黑暗
你們喜歡的科幻電影,都是在這裡取過景
這部燃爆北美的沖奧電影,竟然讓國外影評人群嗨了!
「最近有部電影是我喜歡的人的名字」「什麼電影?」
國人喜歡科幻電影,就是拍不了,只因我們講究因果循環!
這部電影里,美國爸爸帶給韓國普通人的,是狗一樣的生活
「蜘蛛俠」、美國隊長玩的只是電影特技,看他們,帥呆了……
走進電影院的人,有的是為了電影,有的是為了黑暗
在這個檔期,被人們遺忘的這部電影評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