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樣「吃茶」的?兩分鐘讀懂吃茶與飲茶的區別
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米油鹽醬醋,我們知道這是六樣東西是廚房裡做飯是必不可少,好像唯獨茶對做飯毫無關係。那麼,既然沒關係,人們為什麼還要把茶跟其他幾樣放在一起說了?
茶,它是一片葉子,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植物,它也是世界三大飲料中最為人們所喜好的,在某種程度上飲用它被視為是一種地位的象徵,權利的象徵,財富的象徵,。現在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盛行喝下午茶原因就在於此。那麼,茶它到底是才哪裡來的,人們飲用它又有著怎樣的歷史發展過程。
每當我們翻開宋元時期的小說、戲曲時,往往就會看到有關於「吃茶」的描寫。我們現在飲茶的習慣主要是以沖泡為主,那麼,在宋元時期的戲曲、小說中為什麼要寫成「吃茶」了,難道在那個時代人們飲茶是以吃的方式來食用嗎?
沒錯。我們在一些有關毛主席的影視作品中往往會看到毛主席有個吃剩茶的習慣,這一方面體現出毛主席生活的節儉,不浪費任何東西,即使是喝茶剩到茶杯底部的茶葉也不放過;另一方面,他是真真懂如何飲茶才對身體有益處的。
要問歷史上誰是第一個發現並飲用茶的。毫無疑問,我們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據《神龍本草經》記載,神龍嘗百草時就已經發現了一種可以醫治百病的神奇葉子,從這我們可以知道,在遠古傳說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知道了茶的神奇功效。當時食用的方法可能是極為簡便的,只是從茶樹上採摘下一些茶葉,不經過任何的加工處理就直接放到嘴裡,忍受著茶汁的苦澀而進行咀嚼,然後吞下。雖然苦澀但是很有療效,人們就用茶來治療疾病。
時代在前進,文明在進步。時間來到了春秋時期,人們對茶又有了新的使用方法。之前苦澀的生吞的被淘汰,而取代它的是一種更為文明的方法。這個時期的人們開始將採摘來的茶葉放在鍋里跟食物一起翻炒和蒸煮。這樣原先苦澀的茶葉在食物和各種佐料的搭配下變得可口美味,此時的茶已經遠遠超出了藥用的範疇,更為廣范的進入到千家萬戶,民正言順的進入到百姓的飯桌上。
時間再次往後推,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對茶的食用方法又有了新的改進。這時出現了一個新的詞語「茶粥」。這種「茶粥」是怎麼來的了。因為這一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僧侶們為了節省時間,開壇打坐。一天僅吞服幾粒名叫「茶蘇」的東西。這裡的茶蘇其實就是「茶粥」,茶粥的製作方法,首先是將新采來的茶葉烘乾、研末,再和小米一起熬制,最後形成一種類似藥丸的東西。當時,這種「茶粥」可是一種奢飾品,造價昂貴且一般人家很難製作成功。
到了唐朝,陸羽所著《茶經》一經問世,便在社會上產生了轟動。《茶經》在茶的發展歷史上可謂是一次跨時代的大革命。它從如何採茶、制茶、用什麼水煮茶、如何飲茶等等方面都做了系統的解釋和說明。這時的茶已經開始從食用的範疇分離出來,出現了煮茶的方式。煮茶不是我們現在意義上的煮茶葉,而煮的是茶末,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沖劑,飲用時連湯帶水一起喝下。人們覺得這樣飲茶還是有點苦澀,於是就在煮茶的時候,喜歡往茶中添加一些姜、棗、橘皮、菊花、桂圓等等一些輔料,使茶變得更加清香,爽口。這種吃法一隻到宋元時期還極為流行,廣受文人雅士喜愛。
要問吃茶的習慣到什麼時候結束,我想這個問題是沒法回答的,因為現在在一些農村時常還會見到這種飲茶的習慣。但是,到了明朝,文人開始在其著作中大量廣范的記載沖泡茶葉的習慣,如此看來沖泡茶葉的習慣是從明清時期才流行起來的,也不過三四百年的歷史。同樣「吃茶」逐漸變成了「飲茶」。


※在辦公室喝茶就這麼優雅
※三款大馬士革茶刀,哪個是你的菜?
※實用乾貨!日本拍照達人教你6招完爆朋友圈綠茶婊
※一茶一坐,美味台灣菜,滿滿小確幸
※6款決明子減肥茶 邊喝邊甩肉
TAG:茶 |
※何為飲茶的「三吃三不吃」,名著中的古人如何飲茶
※不宜飲茶的人有哪些?
※你有正確的飲茶習慣嗎?喝茶雖好卻要喝好,飲茶誤區可是一大隱患
※飲茶誤區——這樣飲茶不如不飲
※你還這樣泡茶喝?很多人這個錯誤的飲茶習慣毀了你的健康
※你的茶喝對了嗎?飲茶知識大百科
※這些人不宜飲茶
※飲茶需要什麼茶點才合適?喝茶的你該了解這些
※這幾個飲茶禁忌:普洱茶愛好者必知的喝茶常識
※究竟是「空腹不宜飲茶」還是「喝早茶好處多「?
※飲茶有道 老人適宜喝的養生茶有哪幾種
※茶知識:品飲茶有什麼誤區嗎?
※科學飲茶|濃茶和淡茶,養生的人都會這樣選擇
※飲茶,品人生百味!你知道有多少種茶嗎?茶裡面含有什麼嗎?
※飲食磚家,飲茶的講究,這幾類茶究竟要不要洗?
※問茶:這十三種時候最宜飲茶
※古人飲茶圖,太悠閑了!
※飲茶溫度,這是喝茶人的健康殺手
※喝茶須知,這些簡單的飲茶知識你掌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