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平發專欄:我與《少年與法》雜誌情結

李平發專欄:我與《少年與法》雜誌情結

李平發專欄:我與《少年與法》雜誌情結

專欄作家:李平發

作者簡介:李平發,男,1973年生。16歲那年,因夥同他人犯下傷害、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服刑改造時期,我努力讀書學習,積極向社會刊物寫作投稿,先後有一百多篇稿件被各種刊物刊出,由此,我也先後得到了四次減刑共五年的獎勵,得以提前釋放,回家後日子裡,我沒忘讀書學習,積極寫作,每一天都在為圓自己的夢想而忘我堅持、不懈努力。個人微信號:白石(lishenghua2003)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經歷風雨,不可能一塵不染,不可能沒有一點點雜質、瑕疵,就像水清則無魚。人生應該可以有一點點甜,也有一點點苦,有一點點幸福,也有一點點無奈,有一點點不如意,也有一點點希望……生活才會更生動,更韻味悠長。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再美好的愛情也不可能纖塵不染。

在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在自己認為窮途末路的時候,在人生跌入谷底感到無助的時候……難道真的就沒有出路了嗎?不是的。這時,只要你拿起書本,做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古賢書的人,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以及你現在所處的環境,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惡劣、那麼糟糕……

現代社會上,有很多愛抱怨和無病呻吟的人,他們不願接受生活的現實,怕挫折、怕磨難,遇到一點點不入意、不開心,就尋死覓活等等。把自己的負面情緒拋給社會、拋給朋友、甚至拋給最親近的人。這是浮躁的表現,是經受不了生活風浪的人。這類人,說白了一生也不可能有多大成就。

現代社會,還有那些愛好收藏的人,那些收藏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門、千姿百態。

有的人愛收藏古字畫、有的人愛收藏古文古物,有的人則愛收藏書藉……各人興趣愛好不同,收藏也各不相同。也許,我們的生活,應該要有一點東西,值得自己永久收藏。這種收藏可以是在自己的腦海深處,在記憶中我們又可隨時隨地把它打開。

我的收藏是一本書藉、確切地說是一本法制刊物,她一直在我的心海深處!

我永遠不能忘記在我那段人生懵懂歲月里,我如同一隻飢餓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是它給了我精神養份、讓我找到了回家的路!她像明燈、又似兄長、還如父母長輩,給了我無微不致的溫暖和關懷,這本刊物,她的名字叫 :

《少年與法》!

那年我接觸少年與法雜誌,還是1993年的夏天,距今天也有二十多年了。在那個炎熱的夏季里,天熱氣燥,血氣方剛的我正在湖北省荊州監獄服刑改造,處在生命低谷、失去了人生自由的我,有天生我有何用?真生不如快死的心結,我對整個人生都產生了懷疑、布滿了仇恨。就在我還背負著漫長的十二年多有期徒刑的時候,在我每天心情低落、煩躁不安的時候,在我鬱鬱寡歡、沉悶嘆息的時候,在我悲觀失望、甘願墮落的時候,在我繼續遊戲人生,我行我素的時候……

湖北省荊州監獄教育科鄧科長給了我這本雜誌,第一眼我就被她清晰的設計和封面所吸引,對這本法制刊物產生了濃厚興趣。《少年與法》雜誌當時是開國元勛朱德的夫人康克清題的名,肩負著對祖國青少年普法和法制教育的重任。我特別喜歡看舉案說法欄目,一件件生動的案例,講的彷彿就是我的昨天。我在今生所有的日子裡,將始終銘記這本雜誌,永遠不會忘掉它。因為,它給了我知識,給了我向上攀爬的勇氣、信心、堅強和力量!讓我的那段逆境生活變得不再枯燥、也更有意義……

可是,這本雜誌,在我當時的服刑改造的監獄並非每月(期)都有,我只能偶爾隔三差五地從管教幹部手中看到,每次拿到她我都會視為母親的乳液如饑似渴吮吸。在以後的改造中,只要看到管教幹部辦公室或幹部手裡拿著這本書,我總會第一時間要過來讀,還結合自己的改造生活,寫下了很多字的讀書筆記。後來,管教幹部要我把少年與法雜誌上刊登的所有文稿全部寫在監獄黒板報上、櫥窗里,讓全中隊180多人都學習、都受到教育。看得多了、抄得也多了,我便在心裡萌生了要給她投稿的念頭,我請示幹部,得到了積極鼓勵和支持。在1993年我向少年與法雜誌投出了第一篇稿件:

走出江湖義氣的誤區!我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

那時都是手寫稿,沒有現今發達的網路科技。我將這篇七千多字的稿件發出後不到兩個月,見刊了。剛開始我是不知道見沒見刊的,是荊州監獄織布廠八中隊管教幹部李麗萍告訴我的。當時,我有些半信半疑,可我一時又無法找到證實這個消息的真憑實據,那個期待的心情至今日都還蹦蹦直跳。直到我收到了少年與法雜誌社寄給我的樣書和稿酬,我才相信了幹部跟我說的是真的。感到興奮不已、開心不已、也倍受鼓舞!

以後的監獄生活,我經常給少年與法雜誌寫稿、投稿。在她無聲教育引導下,增強了法制意識,加快了積極改造步伐,先後四次獲得了人民法院減刑五年的獎勵,提前獲得了新生!

走上社會新的生活後,我結了婚,因為生存和工作壓力,又遠走他鄉務工去了,讓我曾一度忘記了這本雜誌。後來,我有了小孩,現在我的孩子已經十三歲了,正上初二年級。面對一天天長大的孩子,為了加強對他的法制教育,我經多方查找、打聽,最後還是通過中國詩人陣線創使人、主編楊剛找到了這本雜誌。令我高興萬分。我和妻子都在浙江省寧波市打工,毫不猶豫地為我的孩子、我的家庭訂閱了全年的少年與法雜誌。看到久違的少年與法雜誌,我的內心百感交集、心如雲涌!這是一本曾讓我死里回生的法制刊物啊!今天,她將要陪伴我的孩子,陪伴我們一家人走好今後的幸福之路!

他鄉生存的日子裡,人是忙碌的,是非也很多,見慣了一些腦海中毫無法紀觀念和法制觀念淡薄的人。2008年,一對名叫李亞洲、張蓮花的貴州籍夫婦,在寧波市北侖區一家小型拉絲廠務工八年整,每年都簽有勞務合同,由於長年不堪並忍受著加班、超負荷工作,一個月加班二十四天,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在此基礎上偶爾還要加班,達到十五、六個小時),長年除節假日外基本無休。在一天清晨丈夫李亞洲醒來起床後,妻子張蓮花卻臉色泛白、永久地躺在了床上。

面對眼前死亡的妻子,老實又不懂法的李亞洲不敢找廠領導,只給幾個其他老鄉務工人員說了說,這幾個其他務工人員中有一個安徽人,他認識我,便帶著李亞洲等一行人來找我。出於同情,我陪同他們去找拉絲廠負責人。剛開始,廠方只同意給安葬費2.8萬元錢,另外再賠償1.7萬元,這個結果,不僅死亡人員家屬不能接受,我們都不能同意!根據我國勞動法和相關法律精神規定,廠方給出的這種結果實屬不負責任行動。毫無辦法的打工者找到寧波市勞動局糾察大隊,把事情起因、經過詳細講給工作人員聽,並申請調解、仲裁。在認真聽取我們的反映後,勞動局工作人員來到了這家拉絲廠,看到了因超負荷勞動致死的婦女,當即責成該廠停止生產、整頓,並規範工作時間、落實用工待遇,為公司員工補交了社保等。經勞動局工作人員調解,最終,李亞洲拿到了妻子死亡安葬費、一次性賠償費共計三十三萬五千多元。他鄉務工維權經歷告訴我,是往日學習法律知識才有了今天替人維權的喜悅和勝利。這點小收穫再次向世人佐證 : 人,在任何環境條件下,都需要讀書學習,都需要對我國法律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和理解並運用,這個社會需要法律、需要人人遵紀守法、做合法的打工者。

今夜,我陪伴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閱讀少年與法雜誌,心中百感交集、幸福無比,這是一本教育了我兩代人的刊物啊!我想,無論生活怎麼變遷,我和我的孩子還有我的家庭都要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要做國家法律知識最誠懇的宣傳者和法律尊嚴最忠實的捍衛者!

熱誠歡迎廣大微友投稿,我們將在最顯著的位置註明作者姓名、來源或作者的微信打賞二維碼等。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復「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有問題請添加小編微信(lishibuluo)

| 讀史閱世 |ID:dushi828

笑談歷史風雲,戲說野史軼聞,以史為鑒,豐富閱歷!

○溫馨提示:親 錯過就是一輩子 請長安識別關注吧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各朝代滅亡原因簡析完整版!
曾國藩四拒黃袍加身:倚天照海花無數 流水高山心自知
古人云:好想過元旦
李平發專欄:考駕照

TAG: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平發專欄:結婚
李平發專欄:讀書與做人
李平發專欄:從黑夜出發
李平發專欄:考駕照
李平發專欄:母親的年夜飯
李平發專欄:鷹的春天
李平發專欄:擁抱失敗
李平發專欄:懷念父親
李平發專欄:化解社會矛盾
李平發專欄:獄門不鎖恩師情
李平發專欄:夢碎甬城
李平發專欄:為中華教育建言
李平發專欄:租房紀事
李平發專欄:職業經理人
李平發: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李平發專欄:家鄉創業失敗
李平發專欄:生活不相信眼淚
李平發專欄:樓跳與不跳,心態決定命運
李平發專欄:抓鬮去異鄉 打拚充滿了艱辛與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