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胡服騎射怎樣改變了戰國史?

胡服騎射怎樣改變了戰國史?

胡服騎射怎樣改變了戰國史?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場改革都是十分艱難的,哪怕在軍隊換一套裝備亦如此。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軍事改革就經歷了一場風波。

在戰國七雄中,趙國是疆域較大的國家。公元前386年以後都邯鄲,其地北鄰林湖、摟煩,東北與東胡、燕接界,東毗中山、齊,南與衛、魏、韓等國交錯,西亦與魏、韓相接。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趙不得不一方面對付東、北胡人的擄掠,一方面應付來自西、南魏國等進攻。趙武靈王是趙國第六個國王,因他即位之時尚是少年,未能聽政,及聽政時年齡也不大,原先較為強大的趙國因延誤發展時機而落後了。趙武靈王九年後,趙國屢敗於秦,而且尚有側背之患。趙武靈王深感憂慮,於十九年(前307)分析當時形勢,決心進行「胡服」的改革。


「胡服騎射」是指戰國時趙武靈王為了國家的強大,推行「胡服」、教練「騎射」的故事,表現出趙武靈王注重實用、勇於改革的形象。


據《戰國策·趙策二》記載:「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也記載:「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是說趙武靈王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後決定推行胡服、教練騎射,勵行改革。


當時所謂的「胡服」,是指類似於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裝,同中原華夏族人的寬衣博帶長袖大不相同,所以俗稱「胡服」;「騎射」指周邊游牧部族的「馬射」(騎在馬上射箭),有別於中原地區傳統的「步射」(徒步射箭)。從此,使軍隊中寬袖長衣的正規軍裝,逐漸改進為後來的衣短袖窄的裝備。從而順應了戰爭方式由「步戰」向「騎戰」發展的趨勢,為國家的穩固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所謂「胡服」改革,就是穿胡人一樣的衣服。當時的胡人身穿短衣,便於騎馬射箭,方便靈活,進退自如。而趙國官兵都身穿著寬袍大袖,或穿盔甲,步兵與車兵混合編製,雖相策應,亦相互牽制,不如騎兵迅捷。趙國傳統的車步兵,在與靈活、快捷的胡人騎兵作戰時十分不利。趙武靈王總結戰場形勢後認識到:要加強軍隊實力,就必須發展騎兵。而發展騎兵,又必須首先對官兵的著裝進行改革。所以,穿短衣、長褲這一「胡服騎射」行動便成為了軍事改革的關鍵。他聲明「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削減軍中的車兵,增加騎兵;要求改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衣服為胡人式的緊身服裝,方便於進行騎射。


趙武靈王深知「胡服騎射」改革並不只是服裝的改革,其實質是一場軍事上的重大改革,來自內部的阻力肯定不小,便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首先找思想開明豁達的大臣肥義商量,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據《趙國策·趙策二》記載,趙武靈王對肥義說道:「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矣。」肥義答曰:「臣聞之,疑事無功,疑行無名。今王即定負遺俗之慮,殆毋顧天下之議矣。」


然後,趙武靈王又從宗室貴戚中最有威望的叔父公子成身上突破。據《資治通鑒》記載,當聽說趙武靈王帶頭穿上胡服的消息後,公子成詐稱有病不肯上朝。武靈王派人去請他,公子成對使者說了一番道理:「臣聞中國者,聖賢之所教也,禮樂之所用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則效也。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願王孰圖之也!」意思是說,中國是聖賢所教誨的地方,是禮樂風行的地方,是遠處國家參觀、嚮往的地方,是各少數民族學習的榜樣。現在大王放棄這些而去改穿胡人的服裝,改變古人的常法,違背人民的心愿,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


武靈王聽了使者的回報後,親自前去公子成家中勸說。武靈王對公子成詳細分析了趙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年來所受他國侵略蹂躪的原因,又具體解說了胡服騎射對強國備戰的好處,然後說道:先君為我國經受的苦難感到恥辱,所以我要改變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本領,以此防備國境上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難,以報中山國之仇。接著武靈王話鋒一轉,說道:可是叔父順從中原的舊風俗,厭煩改變服裝的名聲,卻忘記了所受的恥辱。公子成終於聽從了武靈王的王命,並接受了武靈王賜給的胡服,第二天就穿著胡服上朝了。此後,武靈王又耐心說服了反對胡服騎射改革的趙文、趙造、周袑等大臣,從此大張旗鼓「始出胡服令,而招騎射焉」,開始了胡服騎射的改革。


一年之後,趙國便擁有了一支強大的騎兵,並遂成為其軍隊中的最重要兵種,在征服中山國和對林胡、摟煩「闢地千里」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趙惠文王三十二年,秦與趙在閼與之戰中,趙將趙奢就是以騎兵為主力擊敗秦軍的。故此,趙奢戰後被趙王封為馬服君。趙國的廉頗、趙牧也都是精於騎射並善於使用騎兵的名將。《史記》記載,李牧「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曾親率1·3萬騎兵,與步、車兵聯合作戰,斬殺匈奴10餘萬騎。趙國依靠這支迴旋自如的隊伍,成為戰國後期軍事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很快在北方開闢了上千里的疆域,使趙國很快地強盛起來。

縱觀戰國史,「胡服騎射」改革顯示了明顯的現實意義,其很快改變了戰國軍事格局。春秋時代以前,作戰以車戰為主,步兵起輔助作用,基本沒有騎兵這一兵種。春秋時期,步兵開始興起,車步並重,各國軍隊有了少量的騎兵,同戰車步兵混編,僅是一種無足輕重的輔助力量。戰國時代,隨著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騎兵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正式登上戰爭舞台。


騎兵作戰的特點,按古代兵家所說,就是「急疾捷先」,「馳驟便捷,利於邀擊奔趨,而不宜於正守老頓」。簡言之,按恩格斯的說法,就是:「騎兵的全部力量,集中表現在衝鋒上。」騎兵作為步兵的快速部隊,主要擔負正面突擊、邀敵、翼側包抄、奇襲、長途追擊、敵後騷擾等作戰任務。在戰場上,常常部署於翼側,攻擊敵人的側後。由此,孫臏系統總結過「用騎十利」。騎兵更加迅速地在中原各國發展起來,戰國時期各大國的騎兵建設規模相當可觀。從張儀、蘇秦等策士的描述來看,當時秦、趙、楚各擁有「騎萬匹」,燕國擁有「騎六千匹」,魏擁有「騎五千匹」,其他各國都擁有數量不等的騎兵部隊。騎兵的作用在戰爭中越來越突出,如「齊宣王以騎兵六百匹伐燕」,秦國也以騎兵精良著稱,秦趙長平之戰中秦將白起用五千精騎截斷趙軍,對長平一役全殲趙軍四十餘萬起到了關鍵作用。


「胡服騎射」改革還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顯示了深遠的歷史意義。公開提出向少數民族學習,在我國古代是罕見的。趙武靈王這位中原君主採用北方少數民族的裝束髮展騎兵,絕不是一時興之所至。趙國笨重的步兵進入山林地帶,在那些輕捷的騎兵面前,往往總是被動挨打,所以他才不得不向敵人學習騎射,組建獨立的騎兵部隊。他是認真分析研究了與對方長期作戰的教訓以後,才決心將自己的劣勢轉化為優勢的。怎麼轉化?就是學習對方的長處——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在「夷夏有別」的社會氛圍中,將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衣服改為胡人式的緊身服裝以方便騎射,無疑是當時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趙武靈王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能敏銳地分析對手的長處,勇敢地向世俗挑戰,向被貴族鄙夷而又真正有特長的少數民族學習。趙武靈王決心改弦更張,以「厚國」、「利民」為唯一標準,力主「反古未可非,而循禮未足多」,以「胡服騎射」作為強國富民的根本大計,其膽識是與他同時的許多君王所不可企及的。「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何必循法?!「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有何必法古?!制度謀略者,福國利民而已,何必別夷夏與中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老實皇帝漢元帝劉奭
清朝秘史的偽皇孫案:幾耳光讓戲子的王室詐騙暴露
東漢皇后鄧綏:掌權後為東漢帝國做了哪些事?
唐朝經濟的發展狀況:繁榮強盛的大朝代
明朝與漢朝相比,最大的差距在這

TAG:歷史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胡服騎射是哪個國家的?為什麼要進行胡服騎射?
長平之戰說白了就是兩種改革的較量,胡服騎射為什麼敗給了商鞅變法?
「胡服騎射」為何戰鬥力爆表?
胡服騎射的迅速執行:戰國變法運動的軍事範本
古代騎射兵為啥那麼貴?看了這些騎馬射箭的技巧你就懂了
胡服騎射鍛造出的趙軍騎兵為何在長平之戰中沒有什麼表現?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原因
被稱為文皇帝的李世民戰鬥指數爆表 騎射近戰樣樣精通不服不行
不僅是胡服騎射:揭秘中國古代重甲騎兵的發展
趙國精銳騎兵為何缺席長平之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遺產去哪了
胡服騎射實力大增之後,趙國為什麼還打不過秦國?
擅長騎射的女真人為何會缺戰馬?
胡服騎射原來是誤讀,中國先秦騎兵就已經很牛?
謎團:趙武靈王為何要推行胡服騎射?
推行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最後怎麼著了?結局你一定想不到
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最後怎麼著了?結局你一定想不到
第七回 法老戰死沙場殉國 胡服騎射師夷長技
誰說騎兵只能豬突?騎射手照樣能教對面做人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究竟擴張了幾倍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