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附子湯新用醫案:51歲男子背部惡寒,手足青紫

附子湯新用醫案:51歲男子背部惡寒,手足青紫

附子湯新用醫案:51歲男子背部惡寒,手足青紫附子湯出自《傷寒論》,由炮附子、芍藥、茯苓、白朮、人蔘五味葯組成,為溫陽散寒、健脾祛濕之劑。現將我們臨床辨證運用此方的體會,簡介於下:

附子湯新用醫案:51歲男子背部惡寒,手足青紫

一、背惡寒

我們以此方治療冠心病等屬胸陽不振、陰寒內盛所致的「背惡寒」常可獲效。臨床中,若舌有瘀斑者加紅花、丹參、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四肢發涼加桂枝;氣虛者加黃芪,重用參附;夾痰者重用茯苓,加薤白、半夏。

唐××,男,51歲。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療。

平素伏案少動,經常熬夜,長期失眠,血壓持續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間。1979年冬季以來,常陣發心前區刺痛。1980年5月20日,因勞累過度,情志不舒,驟發胸背劇痛,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處於昏迷狀態。急送某醫院診以心肌梗塞,經吸氧、輸液等搶救措施,3日後脫險。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勞累,心絞痛即發作,於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藥治療。先後用活血化瘀,祛濕化痰,育陰潛陽等法治之,癥狀時輕時重。3月26日突發心絞痛,症見面色青黃,劇痛難忍,背冷惡寒,汗出不止,四肢發涼,指端青紫,舌淡苔白多津,脈沉細。證屬陰寒內盛,胸陽不振。尤以背惡寒癥狀突出,思仲景「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附子湯主之。」以附子湯加味。處方:紅參、炮附子各10克,白朮、川芎各15克,白芍、茯苓、薤白各30克,急煎頻服。

服藥須臾,汗止,精神好轉,疼痛減輕。二劑後背冷減輕,疼痛消失。以上方繼服40劑,心絞痛未再發作,背冷消失,血壓穩定在150~140/100~90毫米汞柱之間,能上班工作。

二、脈沉,手足寒

我們常以本方加減治療外周血管疾病(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栓塞、雷諾氏現象),凍瘡見手足寒和脈沉之症者。在治療雷諾氏現象時加水蛭、蜈蚣、全蠍等;栓塞性病變加水蛭、桃仁、紅花等;年老體弱者酌加當歸、黃芪;肢寒甚者加細辛、桂枝。現舉臨床治驗。

賽××,男,78歲,1981年2月12日入院。

久有氣喘、咳嗽、心悸。半月前突覺雙下肢發涼,麻木,疼痛,入夜加劇,劇痛難眠。3天後,雙腳變為紫黑色,以活血化瘀中藥及西藥脈通等,癥狀仍不能控制,病情急劇惡化,左腳大趾潰破,流清稀膿液,劇痛難忍。經介紹入我院治療。

證見:面色青黑,表情痛苦,劇痛難忍,入夜加重,心悸氣喘,下肢冰涼,色呈暗黑,雙足背、脛後、腘動脈搏動均消失,股動脈搏動減弱。左足大趾傷口腐爛,流清稀膿液,舌淡白而潤,脈沉遲無力。脈率60次/分。證屬脫疽,為寒凝氣滯,絡脈不通所致。治宜溫陽益氣,活血通絡。

處方:炮附子、党參、茯苓、黃芪各30g,白芍、桂枝各15g,白朮18g,細辛10g。

服藥3劑,疼痛減輕,夜能入睡3~5個小時。上方加當歸30g,再服20劑後,傷口縮小,雙足黑色漸退。繼服32劑,傷口癒合,靜止痛消失,腘動脈搏動已能觸及。

附子湯新用醫案:51歲男子背部惡寒,手足青紫

三、骨節痛

我們常以此方加減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之骨節疼痛,屬陽虛寒勝者。上之重加桂枝;濕重者加苡仁,重用白朮30~60克;寒盛者重用炮附子30~45克。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加黃芪、乳香、沒藥等益氣化瘀之品。現舉臨床治驗。

王××,女,32歲,1981年3月27日診治。

陰雨連綿,又居濕地,遂成四肢骨節沉困疼痛,經診為風濕性關節炎,服激素類藥物,病情時輕時重,又服散寒驅風除濕等中藥,症仍不解,遂來我院門診。

症見:面色青黃,氣短乏力,骨節痠困疼痛,固定不移,遇寒加重,步履維艱,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此屬陽氣虛衰,寒濕凝滯。治宜益氣溫陽,除濕通絡。

處方:炮附片、黨身、白芍、白朮、茯苓各30克,細辛15克,黃芪60克。

服上方4劑,疼痛減輕,可扶杖來診。原方繼服12劑,疼痛消失,可棄杖而行,能參加體力勞動。

四、腹痛

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有:「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當以附子湯溫其臟」。吾師周連三先生生前常以本方加減治療婦人胎脹腹痛,嘗謂:「此方為溫陽峻劑,附子又為有毒之品,妊娠三四月時要慎用。仲景在妊娠六七月時用附子是因為胎元已成,此時用附子則無墜胎之弊,何況胞宮虛寒,失於溫煦,有是證則用是葯,有故無殞也。其辨證需嚴格掌握,主要有腹痛發冷,入夜痛甚,喜按喜暖,小便清長,惡寒身倦,胎脹脈弦,舌淡苔白多津等症,方可以本方加減施治。附子乃扶陽止痛之佳品也。」

附子湯新用醫案:51歲男子背部惡寒,手足青紫

本方能治妊娠腹痛,不限於少腹,對腹中痛,上腹部疼痛,辨證屬陽虛寒盛者,多能手效。如西醫診為胃痙攣疼痛者加乾薑;下利重用白芍;兼帶紅白夾雜者酌加黃連、黃柏;瀉泄滑脫不止去芍藥,加赤石脂。現舉臨床治驗。

木××,女,28歲,1963年10月12日診治。

患者身體素健,妊娠6月,感腹部冷痛,惡寒身重,先後服當歸芍藥散等方劑,腹痛仍未好轉。

症見:面色青黃,少腹冷痛,惡寒身倦,入夜加重,胎脹脈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並發低熱。此屬里氣虛寒,陰寒內盛所致。治宜溫臟回陽,益氣健脾。

處方:附子、白朮各24克,白芍、党參各15克,茯苓、黃芪各30克。

患者家屬以處方內有附子,其辛熱有毒,墜胎為百藥之長,遂棄之不用,僅服余葯2劑,諸症不解。二診,余告之曰:「附子為溫陽散寒之佳品,本方之主葯也,棄而不用,焉能收效!」遂以原方,服藥4劑,諸症消失,後足月順產一男嬰,健康如常。

體會

附子湯仲景治少陰虛寒之劑。《金匱》亦用此方治療胎脹,實際功能遠不限於此。

方中附子為溫陽峻品,用以為君,審仲景姜附方中,附子多用一枚,唯本方用至二枚。臨床體會,附子實能破陰回陽,除濕鎮痛。我們於臨床中,附子常大劑運用,常用15~30g,重則60克,每收卓效。附子雖為辛熱有毒之品,經炮製後,其毒已微。掌握藥物的煎服法,是提高療效的關鍵,本方附子用量較大,需先煎半小時,再納諸葯,三煎兌於一起,濃煎混勻,分4次服,則無中毒之慮。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古籍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偏方,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下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七年口瘡治無門,三劑經方轉乾坤
延年半夏湯:治胃食管返流導致的哮喘驗方
兒童受到驚嚇「掉魂」,中醫治療效果極佳
陳瑞春教授使用五苓散的經驗分享,非常寶貴的中醫經驗
這些中成藥用錯傷心臟,但很多人不知道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活用三物黃芩湯經典醫案:52歲男子長期酗酒致左側睾丸腫脹跳痛
中醫神奇醫案:24女子得干血癆症,已備妥棺木壽衣
麻黃附子細辛湯醫案3則
劉樹農經典醫案:14歲女孩頭髮乾枯,大把脫髮
老中醫楊亞民經典醫案:38歲女子出現血尿,渾身乏力
五葉蘆根湯醫案:27歲教師登山游賞,乘興用山水淋頭 ,悲哀了
小柴胡湯醫案344期
熊繼柏醫案:40歲女得怪病全身毛髮脫落
烏梅丸靈活運用經典醫案:三歲男童每日便血10餘次
小承氣湯醫案331期
竹葉石膏湯應用醫案297期
大柴胡湯症醫案285期
活用龍骨牡蠣湯醫案分享:男子遺精6個月,嚴重時候每天一次
小柴胡湯證醫案266期
桂枝新加湯運用醫案277期
蒲輔周醫案:1歲幼兒氣液枯竭,生命垂危
桂枝新加湯臨床應用醫案257期
中醫14診醫案分享:男子上山為母尋雞,勞累一天突發奇病
柴胡桂枝湯應用醫案3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