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急小心投錯醫:法國招工詐騙招數層出不窮
據《20分鐘報》和《費加羅報》2月9日報道,一些假企業在就業中心網站上刊登假招工啟事,與求業者聯繫,用巧妙的花招騙取他們的錢。就業中心號召求業者提高警惕。
身心疲憊的求業者最易上鉤
由於找工歷程非常艱辛,失業者身心疲憊,這樣很容易中招。就業中心負責人2016年在其網站上發現了1.1萬多則假招工啟事。
就業中心一共凍結了4800個賬戶,開這些賬戶的僱主實際上無任何經濟活動。
騙子可輕鬆獲得求業者資料
這樣的詐騙手段是一直存在的。但自從就業中心允許僱主自由查閱求業者的履歷後,詐騙活動就日趨猖獗。這些僱主可以直接在就業中心網站上刊登招工啟事,查閱就業中心資料庫里的800多萬份履歷。這條舉措起初是為了給招聘者和求業者的聯繫提供便利,孰料卻給騙子以可趁之機,使他們得以掌握潛在受害人的資料。而求業者毫無戒備,特別是因為就業中心在他們看來是完全可信的中間機構。
就業中心總經理解釋,中心4200名員工藉助演算法,毫不懈怠地核實招工啟事及相應公司的真偽。每個僱主都必須開個賬戶,由員工核實通過。隨後,員工用演算法核查每則招工啟事。有些騙子會成為漏網之魚。因此必須及時更新演算法,破解騙子的新招術。此外,檢查公司的身份很難,因為有些企業的賬戶可能被人盜竊。正是這一層面存在巨大漏洞,而且很難彌補。
就業中心也承認,居心叵測的啟事越來越以假亂真。這些啟事擁有傳統招工啟事的所有特點:僱主,崗位描述及工資。過去從拼寫錯誤可以發現哪些啟事是假的。但今天這類啟事少了,發現假啟事就比較難了。
詐騙招數層出不窮
面對這類詐騙企圖,就業中心呼籲失業者提高警惕。就業中心指出,有些招工啟事應引起大家注意,如:「這些就業崗位無需任何工作經驗,工資高,福利多,應引起您的關注。」
最常見的詐騙手段之一是,「僱主」要求「被招聘者」預付一定費用,譬如購買器材。一旦收到錢,所謂的僱主就攜款而逃。
另一招是,要求求職者寄身份證複印件或銀行信息,為竊取求業者的身份或銀行賬戶的錢打開了方便之門。
還有一招是,應聘者幹了點活兒之後,假僱主就給他寄張支票,所付的金額高於事先談妥的數額。然後,假僱主要求此應聘者把多出的金額支付給第三者,即假僱主的所謂「合伙人」。隨後假僱主就把寄出的支票報失,故錢從未打進求業者的銀行賬戶,而騙子則將受害人「返還」的錢悉數揣進腰包。
就業中心支招
就業中心建議求業者對各種要求購買器材及預支費用的啟事要倍加小心。待聘崗位的報酬若超過標準,也應引起警惕。只要沒有與招聘人會面,永遠都不要提供個人資料、銀行賬戶證明(RIB)及身份證。千萬不要付一分錢。未簽勞工合同前不要接受任何報酬。說到底,最大的王牌是您自己的判斷力。
數以百計,甚至數以千計的求業者已經上過這些假公司的當,因為每天有數百萬求業者上就業中心網站查詢50到60萬招工啟事。只是,目前沒有官方數據衡量這個現象的規模。(歐洲時報/ 疏桐 編譯報道)
編輯:豆

TAG:歐洲時報內參 |
※誰說老外不闖紅燈,法國被逼出大招了
※偷情被手機「出賣」,法國男子狀告優步
※員工自殺頻出!法國雷諾被批為「血汗工廠」
※驚險!法國女鬥牛士差分毫被頂穿頭顱
※誰說老外不闖紅燈,法國被逼出大招了|快餐
※數數幾個法國女人
※被槍殺華人家境不富裕 在法國一直打工做過熨燙工
※掃除「開學恐懼症」,看法國人如何放大招
※法國學校為拯救兒童出奇招:斷網一周
※法國的部分男性跳出來要求處罰那些與德軍有染的法國婦女
※性感不靠「硬擠」!跟著法國女孩偷學這5招性感秘訣
※涉嫌協助「進口」數十噸毒品,法國警方緝毒「總長官」被拘留
※法國政壇「小鮮肉」男女通吃?專家:「出來混就別怕躺槍」
※法國好心農民幫助難民被判「罰款警告」
※法國查獲逾大量違禁假藥 五招來辨別
※法國工人又不開心系列|焊爛機器,還要炸飛工廠!
※法國小城非法移民困境折射出歐洲之弊
※法國通過法案為整治貪腐,被批治標不治本?
※這位法國女士想要嫁給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