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八)長孫氏為什麼和李建成對立?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八)長孫氏為什麼和李建成對立?

春節期間隆重推送,我的一位老大哥,王德恆先生在央視《發現之旅》講座講稿---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八)長孫氏為什麼和李建成對立?


猜測第八:長孫氏為什麼和李建成對立起來?


劉文靜被殺引髮長孫氏的警覺


唐朝建國後二年,619年,沒什麼戰功甚至在戰場上因指揮不當不斷失敗的裴寂受李淵寵信,擔任了尚書左僕射(丞相)。這件事劉文靜不平,李世民也不平。有人分析,實際上,從戰勝隴右薛仁皋勢力開始,李淵已經開始防止李世民做大了,擔心劉文靜會給已經做大了的李世民出謀劃策,爭奪太子地位。客觀地看,劉文靜不是那種安於現狀的人。所以,在裴寂和劉文靜的爭議中,李淵一直是站在裴寂一邊想方設法壓制劉文靜。


據《舊唐書》本傳載:劉文靜在一次朝堂朝堂之上受裴寂羞辱後,與他的弟弟通直散騎常侍文起酣宴,酒後狂言,拔刀擊柱道:「必當斬裴寂耳!」

這原本是喝醉後感情衝動,理性失去控制的宣洩,但被一個失寵的姬妾聽見,把話報告了皇帝說他要謀反。


高祖李淵迅即將將劉文靜逮捕,交付屬吏,派遣尚書左僕射裴寂和民部尚書蕭瑀審訊。


劉文靜說:「起義之初,我為司馬,與長史地位相當。如今裴寂已官至僕射,居於甲第,賞賜無數。臣的官爵賞賜和眾人無異。東征西討,家口無托,確實有不滿之心。」


高祖對群臣說:「劉文靜此言,反心甚明。」


李綱、蕭瑀都認為劉文靜不是謀反。李世民也認為劉文靜在義旗初起之時,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的裴寂,及至平定京師,二人地位和待遇懸殊,故只認為劉文靜有不滿情緒,並無謀反之心,極力保全劉文靜。

裴寂則落井下石說:「劉文靜的才能謀略確實在眾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陰險,忿不顧難,其醜言怪節已經顯露。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今若赦他,必遺後患。」


說白了,就是說,此人很有才能,但又不安分守己,必須除掉。


於是,李淵下旨殺劉文靜、劉文起,並抄沒其家產。劉文靜臨刑之前,拍著胸口長嘆道:「『高鳥盡,良弓藏。』果非虛言!」死年52歲。


高祖受禪稱帝時,曾有詔書說,秦王及裴寂,劉文靜三人為太原元謀功臣,「特恕二死」(即可以赦免兩次死罪)。不料劉文靜頭一次犯罪,而且罪不及死,就被殺死了。


這件事,對於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來說,刺激是很深的。(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當了皇帝,恢復了劉文靜的官爵。)

當然,此時的長孫氏還會想到:公公李淵在晉陽起兵之初,說過:「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


如果咱們的起義成功了,這天下就是你打下來的,我當了皇上,就以你為太子了。


(「上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上謂世民曰:『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世民拜且固辭。」《資治通鑒》)


長孫氏明白李淵此時不過是賭徒心理,或者是激發李世民拚命作戰的手段。

攻入長安後李淵做了唐王,一些武將建議,提出要立李世民為唐王「世子」。此時,李世民和長孫氏相商,推辭了這個建議,要求遵循「立長」的禮法。公公李淵當即順坡下驢,當時就宣布立李建成為唐王世子。看上去就是想好的,只要你李世民一推辭,一客氣,馬上就宣布結果。後來李淵稱帝時,李建成順利地成為太子。


這種情況使得長孫氏和李世民都有些失落感。


成為天策上將之後,李世民有了短暫的休養時間。他又重新拾取了經籍,銳意文學,開創了文學館,廣招飽學之士,以杜如晦為首的「十八學士」都於此時加入秦王府。李世民與這些飽學宿儒詩詠唱和,他的文學造詣也達到了相當的程度。《全唐詩》稱他「詩筆草隸,卓越前古」「天文秀髮,沉麗高朗」「有唐三百年風雅之盛,帝實有以啟之焉!」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八)長孫氏為什麼和李建成對立?



距帝位就差一步怎能甘心


有一件事,很耐人尋味:就是李世民對於李淵給他的超規格等同於帝王的待遇沒有推卻。


應該說,這事他會和長孫氏商量的。但是,他們兩人安然接受了。記得長孫氏的婆婆竇氏可曾多方小心謹慎,勸說丈夫將好馬好鷹都送給隋煬帝,以免除嫌疑。但是,沒有見到長孫氏對李世民有這方面(避嫌疑)的勸說。


此事,有兩個方面的後果:其一,已經享有了皇帝級別的待遇,9998歲,往前一步,就是太子、以後的皇帝,可以說,李世民的野心是李淵給培育出來的;其二,也是李淵對李世民的警告,你的待遇已經到頭了,別再有更高的祈求了。


應該說,這兩個意思,李世民都能體察得到。始終參與其事的長孫氏自然也一清二楚。


李世民既有令將士折服的軍功,又有風雅的文人之風,而且秦王府聚集的十八學士,能縱論天下大事,也能以良策解決大事,簡直就是個小朝廷的架勢。這些人多為經世濟民之才,實際上是助長了李世民的皇帝夢。


在這種情況下,東宮和秦王府的對立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儘管如此,也還有一條道路,史書上記載,李建成「多仁厚」,他是可以讓出儲君之位的。前朝,楊廣就是因「軍功」,「克己」和「才能」取代了太子之位的。後代,長房嫡出的李成器也是主動讓出太子位置給了庶出的三子李隆基,他的理由是,治世太平年間應該是嫡長即位,亂世則應立功勛顯著的兒子。


李淵也是可以這樣考慮的,但是,他和太子都沒有一絲這樣想過。


因為,李建成和楊勇不同,和後來的李隆基更加不同。


從唐高祖剛一舉事,李建成就統領左路軍並與李世民的右路軍相互呼應的局面來看,這位大唐第一任太子也是一位卓絕的軍事人材。然而他很快就離開了戰場,這是因為他做了太子,身系國本,輔佐處理國家政務是主要的。唐高祖恪守「君之嗣適,不可以率師」出征的古訓,李建成平素在朝要輔佐高祖打理朝政,高祖外巡,他則坐鎮京師「居守監國」,代替高祖處理朝廷日常軍政要務。否則,他也會戰功累累。當時,他也確實帶兵打過仗 ,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戰是,平定劉黑闥之戰。劉黑闥繼承竇建德的事業,重新奪回了失去的地盤。李世民出征,打敗了劉黑闥,但是,軍隊一撤走,起義又開始了。屢仆屢起。李建成帶兵去平定,在打了勝仗之後,用魏徵之謀,放還了俘虜,分給他們土地,乃至耕牛,從此,河北及部分山東地面再無反叛事件。


雖然,李世民的戰功是如此的搶眼,明亮照人,但這次事件實在給李建成增加了很多分數。特別是最小的兄弟李元吉加盟了進來,使他覺得能夠對付得了咄咄逼人的李老二。


長孫氏在後宮的努力


在這方面,李世民是有劣勢的。他不善於也不注重處理與後宮的關係,「每總戎律,惟以撫接才賢為務,至於參請妃媛,素所不行,」相比之下,太子李建成在此方面則佔有絕對優勢,高祖寵妃張婕妤,尹德妃都與之交好。唐朝統一全國的戰爭基本結束後,李世民的威望迅速上升,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之上, 「時太宗功業既高,隱太子猜忌滋甚」,兄弟之間爭奪皇權的腳步都在加緊,在李建成的唆使下,李世民與後宮本身就不和諧的關係更加緊張。張、尹二妃經常挑撥是非,製造矛盾,使李世民動輒無端受到李淵的責備而苦不堪言。


在李世民攻入洛陽後,李淵派身邊幾位貴妃到洛陽皇宮中為自己挑選美女,這幾位貴妃私下裡向秦王索取皇宮的寶物,並為自己的親屬求取官職,李世民對幾位貴人的請求全然不買賬,一口拒絕。這幾位貴人惱羞成怒,回去後向李淵說了許多李世民的壞話。這事,李淵嘴上最然不說,但在心裡對李世民的好感已大打折扣。隨後發生的一件事直接導致父子兩人的衝突;秦王李世民因為淮安王李神通有功,賞給他數十頃良田。而張婕妤的父親則是通過女兒求皇上李淵把這塊地賞給自己,李淵不僅同意,而且親手寫下敕令,李神通卻認為秦王給自己的賞賜敕令在先,拒絕按李淵的聖旨把地讓給張婕妤的父親,張婕妤向李淵哭訴,說秦王把皇上賞的田地奪去賞給了李神通,耳朵里早已灌滿枕頭風的李淵一直隱忍著對兒子的不滿,在這件事上卻是忍不住了,他怒斥李世民:「難道我的手敕沒有你的秦王教令管用嗎?」


這時候,尹貴妃父親尹阿鼠也主動生事挑釁,一次,杜如晦路過其家門口,因為沒有下馬,被其家人拽下來痛打一頓,事後,惡人先告狀,說是天策上將的家人欺辱了他,使得李淵又教訓了李世民一番。此等小事,李世民無法也不屑於辯解。但是,父子之間的嫌隙則越來越大了。


過了幾天他又對自己的寵臣裴寂說:「我這個兒子常年在外帶兵,被書生教壞了,不是我以前的兒子了。」


應該說,從此父子之間的關係轉為一種實用主義的關係,「上每有寇盜,輒命世民討之,事平之後,猜疑益甚」。假如不是四方戰亂未息,又有強大的突厥時刻威脅著新生大唐的生存,李淵和李世民的父子關係怕是要降至谷底了。這件事也說明秦王李世民的勢力不僅對太子建成的地位構成足夠的威脅,對李淵的皇權也同樣是不小的麻煩。自此以後,李淵就再沒動過更換太子的念頭。


李世民多數時間征戰在外,父親和兄長的情緒都不在他能把握的範圍內,後宮的情況,他就更不了解了。比較明確的是,他得罪了高祖的寵妃張氏尹氏。而李建成在這方面就比他要優勢得多,高祖宮中的諸妃嬪,乃至掌宮女官尚宮、尚儀、尚服……等等,幾乎都在他的籠絡之中。而這樣的事情,李世民和他是怎樣也做不來的。


對於這樣的局面,長孫氏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非常清楚對於這樣的宮闈運作,無論是出征在外的李世民,還是他留在上將府內外的家將文人,都幫不上忙。能擔負這個責任的人只有自己這個王妃了。為了替丈夫挽回局面,使他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地出征,長孫氏竭心儘力地孝順李淵、恭敬諸嬪妃,儘力彌縫李世民與父親之間的關係。當然,更重要的是她要打探各種消息,以便丈夫對有些突發事件有所準備。應該說長孫氏是身處逆境中,以極大的忍耐、幹練和持重,「孝事高祖,恭順妃嬪,儘力彌縫,以存內助。」


據記載她送出了許多金銀財寶,同時,恪守兒媳本份,侍奉唐高祖以孝順歡顏,恭順於眾妃嬪,處處謹慎從事,儘力為李世民縫合漏洞,彌補誤失,這些行為也使她在唐高祖宮中贏得了友誼和幫助。在太原起事之初,李淵很喜歡的一個兒子年僅12歲的李智雲被陰世師殺害。唐朝建國後,李淵封他為楚哀王。這時,李世民和秦王府的一個婢女生了個兒子名李寬,比李承乾頂多小三個月。為了安慰李淵,長孫氏做主,將這個兒子「過繼給了李智雲」。這使李淵覺得長孫氏識大體,懂孝敬。實際上,李淵對長孫家族,一直有好感,甚至是尊重的。許多事情格外優待。如讓長孫氏住進宮中,讓她在承乾殿生孩子,這是連太子妃都享受不到的待遇。長孫氏在後宮一系列的活動,不但為李世民緩解了與後宮的矛盾,減輕了來自後宮的壓力,發揮了特殊而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也爭取了更多政治空間,並推遲了最後攤牌的時間。


但是,來自太子和齊王的陷害幾乎防不勝防,一次,是李家父子到齊王府邸齊聚會,李元吉事先安伏了刺客,準備刺殺李世民。但是,被仁厚的太子堅決制止了。他的理由是怕驚嚇了父皇。又有一次,李世民應約到齊王府聚會,竟然喝酒中毒,「嘔血數升」。事後,李淵只輕描淡寫地埋怨說:秦王不善酒,以後不要喝那麼多了。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八)長孫氏為什麼和李建成對立?



楊文幹事件後,對壘公開


李世民當然要反擊,於是出現了「楊文幹事件」。此時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就如同兩軍陣前對壘一樣。李世民咽不下這口氣,他首先要保證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與此同時,尋找並創造機會。


唐武德七年(624年)六月,高祖李淵到長安以北宜君縣仁智宮避暑,命李世民、李元吉隨從,李建成留守京師,全面掌握長安的工作,於是,他派手下郎將爾朱煥和校尉橋公山給慶州都督楊文干運送盔甲。楊文干曾是東宮的宿衛,離開東宮後曾秘密為東宮運送過壯士,與太子李建成關係十分密切。李建成可能沒有想到,他的這些舉動全在秦王府的監視之下。


負責運送盔甲的爾朱煥和橋公山向李淵告發,說太子指示楊文干要謀反。李淵大怒,命人以其他理由召李建成往仁智宮見駕。李建成驚恐萬狀,有部下勸他據城起兵,另有人勸他孤身請罪。李建成聽從了後者。一見父皇,倒地便拜,以頭撞地,幾乎昏厥。李淵盛怒難平,把李建成拘押起來,只給粗食。


其實,如果李淵冷靜想一下就會明白,那就是已經身為太子的李建成為什麼要謀反?如果他真的謀反,為什麼還要那麼費力地要慶州都督先起兵?如果他真的謀反,為什麼還敢親自到仁智宮說明情況呢?那不是自投羅網嗎?


如果太子想當皇帝心切,要謀反奪權,借著監國的機會,直接控制住皇帝,然後以皇帝的名義宣布自己登基即位,那不就結了嗎?為什麼還要那麼大費周章,反而讓遙遠的慶州都督先發兵暴露目標,這個謀反計劃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其實,建成雖然沒有秦王戰功多,但絕不是個弱智的人。這麼多年以來,他一直在皇帝身邊協助處理朝政,包括軍事的以及政治的事務,經驗已經比較豐富。他要謀反,以他對皇帝的熟悉,不可能如此荒唐如同兒戲。所以,他問心無愧地來到仁智宮見駕。


李淵又令人傳楊文干覲見,不料,傳令之人將李淵獲悉密謀之事告訴了楊文干,楊文干隨即起兵了。


皇上李淵先安排靈州都督楊師道等前往鎮壓,接著又讓秦王李世民前往鎮壓。然後皇上李淵鄭重地說:「不然。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眾。汝宜自行,還,立汝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誅其子,當封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


也就是說唐高祖李淵已經答應李世民為太子了。當初在太原起兵的時候,李淵對李世民說過這個話,說起兵都是因為你,成功後你來做太子。


這話,始終縈繞在長孫氏的耳邊。


但是,當時李淵還沒有當皇帝,就向李世民許諾當太子。


當李淵登基當上皇帝後,眾人推薦李世民為太子,因為李世民「不同意」而作罷。其實,當時李建成已經是唐王的世子,李淵正式為皇帝,李建成自然升級為太子。何況,當時李世民的功勞與李建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差距。


這一次因為「楊文幹事件」李淵是真正許諾李世民為太子了。當時,李淵認為是太子急於搶班奪權。就只好廢掉這個太子,由李世民擔任太子了。這一次李世民距皇位只有一步之遙了。


在李淵許諾秦王為太子的時候,給李建成安排了為蜀王。李淵這樣做是最大限度地吸取了隋文帝換太子的悲劇教訓。隋文帝受了晉王楊廣的欺騙,廢掉了楊廣的哥哥原太子楊勇,並把楊勇交給新太子管理。後來發現新太子有問題時,文帝想見原太子,可楊勇已被楊廣牢牢控制,最後被他殺了。隋文帝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換太子。因換太子不當,導致隋朝早亡。


李世民信心滿滿地出兵鎮壓楊文干,應該說,長孫氏和丈夫籌謀的奪嫡之策,就要活得成功了。幾年的努力,就要有回報了,長孫氏應該是滿心欣喜。


但僅僅一天,就是李世民平定了「叛亂」的第二天,李淵就放棄了原來的決定,放太子回到長安繼續留守。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根據唐朝的法律《唐律疏議》的規定,對於謀反這項大罪,計劃謀反而沒有實行,等同於實行;謀反實行沒有造成後果等同於造成後果。甚至僅僅說說而已並沒有計劃,也要長流兩千里。至於對待參與謀反者的處置當然最重。甚至不同籍的親戚也要受到牽連。參與者斬首,十六歲以上父子都被處以絞刑。在皇帝的寶座面前,即使是親生父子也會大打出手的。為什麼李淵可以對太子的謀反無動於衷呢?


當然不會,因為李淵了解到了真相:太子是被冤枉的,是二兒子李世民「藉機」扳倒太子的一個陰謀,一次策劃。


唐朝有個叫劉餗(SU素)的人寫了本《隋唐嘉話》,裡面有「人妄告東宮」的句子,司馬光寫《資治通鑒》時引用了這句話,說明這一事件還有另外的說法。


也就是說,秦王府的人在謀劃此事的時候還是有所疏漏。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八)長孫氏為什麼和李建成對立?



從此,李建成開始增加自己太子府的力量了,到了武德九年時,有了兩千多人,而且還有幽州總管羅藝提供的燕趙慷慨悲歌捨生取義之士。


齊王也有上千的力量。


這種情況李淵當然是看在眼裡干著急。曾經一度提出,讓天策將軍府搬到洛陽,以避免兄弟相爭而出現流血事件。這個結果是李世民所期盼的。因為,那他可以天高任鳥飛 了,等到父親晏駕,以自己的實力和太子齊王大打一場沒問題,甚至可以說有必勝的把握。李建成和李元吉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全力阻擋了李世民的成行。


然後,通過李淵,將秦王府中最重要的謀士房玄齡、杜如晦調往朝廷。


以常理推之,在李世民平叛走後,李淵和李元吉肯定會審問告密者,這個押送軍械的告密者說是聽了來自秦王府的人,說這批軍械是用來謀反的,所以,前來告密。說明白了,那就是秦王府的參軍杜淹參與了整個事件,有秦王府的介入,就是針對太子的,目標則是奪取太子之位。整個事件實則是秦王府一手策劃的陰謀。李建成送甲胄給楊文干是真,但不是謀反,而是加強親信的力量,抗衡秦王勢力。李淵知道了真相,這便有了上述處理結果。此後,李淵對李世民不信任了。


李淵恢復太子的原有地位。但是,私運軍事物資本身確實違法,所以才會被秦王府抓住不放並且大做文章。而秦王府明顯要致太子於死地,李淵很生氣。


李世民平叛大軍勝利還朝,不但沒有得到太子之位,挨了李淵的一頓訓斥說:「你們兩兄弟一定要和睦,東宮的王珪、韋挺,秦王府的杜淹同時流放邊州。」


秦王李世民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


李淵作為父親,他不願意兒子們手足相殘,無休止地鬥爭下去。但是,他也知道太子之位有限,他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只能各打50大板。


楊文幹事件,是玄武門事變的前奏,如果這次鬥爭勝利,唐朝就不會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當時的情形已經很清楚,事情不到最後解決之際,雙方絕不會善罷甘休,都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


磨刀霍霍 長孫氏家族構成主要的力量


楊文幹事件之後,秦王與太子矛盾公開化,雙方決戰是一種必然,任是誰都看的出來。那麼,就看雙方力量的對比了。


秦王方面,武德四年即虎牢關大勝竇建德,緊接著李世民攻下洛陽後,平定王世充後,自己究竟往哪裡去?李世民一時沒有準主意。


為此,長孫氏和最為親信的房玄齡設計,讓李世民和房玄齡拜訪了一名叫遠知的道士。遠知對李世民說:你將作太平天子,願自惜。李世民「眷言風範,無忘寤寐」。因此,開始準備人才。


比如,杜淹本來是要「委質於隱太子」的,而當時主管封德彝典選,知道杜淹是個人才,長於策劃陰謀,「以告房玄齡,恐隱太子得之,長其奸計」,「於是邃啟」李世民,引為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舊唐書》)可見那時李世民就已經與李建成展開了爭奪人才的鬥爭。李世民以秦王的身份網羅了十八學士,而且與他們「討論墳籍,商略前載」,在秦王府內已儼然是一派君臣氣氛。


長孫氏依託自己的家族,也開始準備力量:


首先是主要謀士房玄齡。再次是哥哥長孫無忌,這個不用多說,李世民多次講過,還專門撰文稱頌長孫無忌的貢獻。實際上,在貞觀之前,我們能夠看到的長孫無忌的作為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者,推動者。事變醞釀進行過程中,也是他和主要謀劃人房玄齡直接聯繫。第一批進入玄武門十一人,除了李世民,另外十人在史書中的表述就是:無忌帶領九人。也就是說,長孫無忌是前鋒的的領隊,又是李世民的侍衛。如《舊唐書卷六十九——列傳第十五》記載:


武德九年,隱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將害太宗,長孫無忌請太宗先發誅之。於是奉旨密召房玄齡、杜如晦等共為籌略。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


還有高士廉,許多研究者往往忽略了這個人。實際上在玄武門事變中,他起得作用非常大。他釋放了一批囚徒,發給他們武器,許以獎勵,如:立功者免罪等等。玄武門進行到最為關鍵的時刻,幸虧他及時趕到,否則,儘管此時殺掉了太子和齊王,但李世民等人還會被太子府那些忠於太子的近乎瘋狂的太子軍殺掉。同時,他也是最早勸說李世民先下手的人之一。


再就是長孫氏的族叔,勇猛的長孫順德也起到了挽回玄武門前戰場敗局的作用。


重要的是,長孫氏自己,直接到了事變的現場,和房玄齡形影不離。政變者出發前她一一勉勵,政變中,她傲然挺立在現場,這對於激勵人數上弱勢的秦王府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世民沒有在李氏家族中建立同盟軍,整個玄武門事變中,沒有一個李姓皇族公開支持他,所以,他的中心力量是由長孫氏家族為中心組成的。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奸賊秦檜是如何玩人於股掌的
曹操是如何處置劫持人質案的
三國名將曹洪觀看裸舞的那些齷齪事
河東獅吼應是對婦女的讚美之詞
喝酒為什麼喜歡划拳?

TAG:唐朝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三)長孫皇后的基因像誰?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二)長孫皇后和婆母的關係如何?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昭陵六駿和長孫皇后有關係嗎?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九)奪嫡之前長孫氏做了什麼?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五)長孫氏是怎樣幫李世民選夫人的?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七)洛陽時期的長孫氏幹了什麼?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一)長孫皇后叫什麼名字?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四)太原起兵時長孫氏在不在?
關於胡彥斌和楊洋和鄭爽的關係,鄭爸是這樣回答的
葉蔭宇、藍光輝、陳溪、李建、王子卓的圓桌,關於演算法優化聊什麼
關於基因編輯,饒毅、魏文勝、王立銘「吵了一架」
關於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乾隆皇帝是這樣評價的
關於青春與成長的七本國產小說
娛樂圈關於歲月的十五張泛黃的照片,梅艷芳哥哥林黛玉皆是回憶
二劉村,八閩劉氏的發源地!這些關於「劉氏」的歷史你又知道多少呢?
關於《傑西卡瓊斯》第二季的傳聞,盧克凱奇和夜魔俠將加入?
薛濤:關於那些桐花的夢 之二
楊丞琳竟然想成為一名導演?關於感情和李榮浩,她是這麼說的…
關於孟姜女傳說演變:「哭夫」成了「哭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