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全國各省,按照收入分為「僅敷」、「不足」和「有餘」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的國家歲入從清初的幾百萬兩,一直到康乾盛世的幾千萬兩,甚至到了清末的上億兩,那麼這些國家錢糧是如何管理的?而我們所說的「國庫」指的又是什麼?
清代中央主管全國財政事務的執行機構是戶部。其總的職掌是管理全國土地、田畝、戶口、錢穀之政令,由下屬十四個按地區劃分的清吏司分別掌核。
這十四個司,「各掌其分省民賦,及八旗諸司,軍士糧餉,各倉,鹽課,鈔關,雜稅。」其具體職責如下:
江南司:兼管江寧、蘇州織造支銷,江寧、京口駐防兵俸餉,各省「平余」銀兩;
浙江司:兼管杭州織造支銷,杭州、乍浦駐防兵俸餉,各省民數、谷數;
福建司:兼管直隸民賦,天津海稅,東西陵、熱河、密雲駐防兵俸餉,乳牛牧馬政令,文武鄉會試支銷,京師五城賑粟;
湖廣司:兼管奉天省廠課,荊州駐防兵俸餉,各省地丁耗羨之數;
河南司:兼管開封駐防兵俸餉,察哈爾俸餉及各省動支款項報銷未結者;
山東司:兼管青州、德州駐防兵俸餉,東三省兵餉,參票畜稅,八旗官養廉,長蘆等處鹽課;
山西司:兼管察哈爾地畝,土默特地糧,喀爾喀、回部定邊左副將軍辦事官屬,張家口等地台站俸餉,烏里雅蘇台、科布多屯田官兵輪換,各省歲入歲出之數;
陝西司:兼管甘肅民賦,行銷鹽引,西安等處駐防兵俸餉,並匯核在京各項支款,新疆經費;
四川司:兼管本省關稅,兩金川等處、新疆屯務,成都駐防兵俸餉,並京城草廠出納、各部院支出費用、入官戶口、贓罰銀兩、各地水旱及麥禾收塵分數;
廣東司:兼管廣州駐防兵俸餉,八旗繼嗣之政令及本部所屬官差之更代;
廣西司:兼管本省礦政廠稅,及京省錢法,內倉出納;
雲南司:兼管本省廠課,山東、河南、江南、江西、浙江、湖廣、漕政,京、通倉儲,江寧水次六倉之考核;
貴州司:兼管各榷關稅課,並核貂貢;
江西司:兼管各省協餉(協濟鄰省之經費)。
此外,戶部還設有一些機構,其中三庫(銀庫、緞匹庫、顏料庫)最為重要,分別掌管銀錢、綢緞布匹、顏料等的出納。其中的戶部銀庫才是實際上的「國庫」。
地方上財政管理機構,主要是布政司庫(又稱藩庫),為一省財賦總匯,稽核收支出納之數,一般通過督撫上報戶部或直接上奏皇帝再下達戶部。
此外,還有按察司庫,主要用來收存贓銀罰款;督糧道庫,掌管漕政賦銀;兵備道庫掌管並餉;鹽法道庫掌管鹽課徵解,等等。
各省徵收賦稅後,將一部分款項預存以供本身開支,稱為「存留」;其餘剩餘銀兩,均解交中央戶部或協濟鄰省,這叫「起運」。
凡是存留、起運銀數,都須按戶部批准的撥款手續,每年分春秋兩次辦理,這叫「春秋撥」。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各省經濟發展不平衡,收支有盈虧,因此清廷為統籌分配徵收上來的錢糧,把全國省份分為「僅敷」、「不足」和「有餘」三類。
兩廣、福建等省作為僅敷身份,錢糧均留作本省開支;江蘇、浙江、山東、山西、湖廣、直隸、江西等省為有餘省份,一部分須協濟不足省份(如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等省),稱為「協餉」,又稱「協款」。而另一部分則要解交戶部。
以上就是清朝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的一些簡單介紹,其文不免晦澀,還請見諒!

※孝庄定下一條祖制,康熙、雍正、乾隆個個陽奉陰違
※明朝出現的「打行」、「青手」,專門以打人和挨打為生
※清朝皇帝中,康熙老婆最多,但卻是公認的最不好色
※唐太宗一口惡氣忍了12年,準備充分後最終發兵一雪前恥
※清代的中紀委很強大,但有一個衙門卻無權監察
TAG:千古歷史 |
※清朝全國各省,按照收入分為:僅敷、不足、有餘
※中國最富裕的省,其所有地級市的人均收入都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有人說明朝收入低,只有宋朝的十分之一,清朝的五分之一,明朝經濟真的不行嗎?
※一個全國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於黃金的國家,還是非洲的,看來不窮
※相比國內的和尚,日本的和尚不僅能娶妻吃肉,還能月收入超20萬
※在西部的省分中旅遊收入,能排到第二,它是誰?
※沒有哪國敢觸犯的「國中國」,人均收入比美國還高
※中國最富裕的一個省份,所有地市人均收入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廣東、江蘇都比不過
※這曾是非洲國土最大的國家,卻一分為二,教育基本文盲,收入赤貧
※美國有個國中國:一言不合就獨立,賣護照賣到人均收入達3千美金
※全球徵稅的美國,這11種收入竟然都不用納稅!
※經濟艱難復甦背景下,中國上半年財政收支和各國國民人均收入排名
※她與柳青有相同的投行背景,2年前回國死磕健康管理,不融資、不宣傳、卻已收入千萬
※全國最富有的城市,不是香港上海,而是這個人均收入50萬的小城
※這裡的人們過上了收入均分的生活,卻是歐洲人在非洲的最早殖民地
※宋朝的財政收入都沒明朝多,更加比不上清朝
※窩囊透頂的美國 拿五分之一收入給小國交保護費
※美國大兵收入按照美國標準來說並不算高,但是難得的是津貼和補助
※在中國有這麼一個城市,有著很多的外國女孩,收入高消費卻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