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養脾護肝正當時!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點擊播放 GIF/748K
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人們的健康危害很大。要注意個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發生。
【雨水節氣養生:調養脾胃護肝臟】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髮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泄的功能。
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其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繫,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在五行相生相剋關係傳變中,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泄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
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雨水節氣艾灸養生——艾灸肝臟
穴位:肝俞穴、太沖穴、太溪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
肝俞穴
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刺激太沖,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肝俞穴與太沖穴搭配,在中醫里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
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是補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靠它們運化,所以養肝必須把脾胃這個運化氣血的「機器」保養好。
太溪穴
太溪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這幾個穴位養肝護肝,用艾灸的效果很不錯。可以經常用艾條灸這幾個穴位,每個穴位灸10~20分鐘。
雨水節氣艾灸養生——艾灸脾胃
穴位: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足三里
中脘穴
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主治消化系統疾病等,如腹脹、腹瀉、便秘、食欲不振,精力不濟、神經衰弱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神闕穴
神闕穴即肚臍眼。可治療胃炎、腸炎,具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等功效。用艾火的藥力養護脾胃,效果很好。
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可治腹痛,痛經,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等。配足三里,調理腸胃,治療腹痛、腹瀉等。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可生髮胃氣、燥化脾濕。長期艾灸,可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適合各種脾胃病變。和關元一樣,也是保健養生之要穴。
「一方腧穴 灸出十方天地」
我們提供專業艾灸養生連鎖服務
我們的產品囊括艾灸、汗蒸、中醫美容等全產業鏈
我們遍布全國的養生會館
正在火熱運營中
我們渴望更多富有激情的養生愛好者及投資人
加入我們
我們發揚和傳承純正中醫艾灸精髓
誓將熊熊艾火
燃燒至世界和時間的盡頭
我們是中艾堂
微信:zhongaitang2929 微博:@中艾堂
點擊播放 GIF/963K
zhongaitang2929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關注

※有孩子的母象脾氣大,野牛莽撞接近小象,大象瞬間暴躁!不忍直視
※鳳尾魚的功效與作用 活血健脾效果好
※這個星座出名溫和,但不代表沒有脾氣,而且脾氣一發恐怖加可怕
※脾氣最好前五名星座,第一名竟然是……
※這才是你脾氣差的真相
TAG:脾 |
※號稱「千果之王」,養脾護胃補腎驅寒壯骨一個不少!
※你知道夏季怎麼養脾護心又消暑嗎?
※醫日一方——山楂,養脾護胃的「長壽食品」
※身體好壞,脾胃說了算!您的脾胃健康嗎?快來學一套養脾護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