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2016年十月,牛津大學《問津》欄目組在倫敦文學節上對劉慈欣進行了獨家專訪。反吃瓜聯盟獲得授權,將視頻和原文與大家分享。「磁鐵」主持人們難掩見到偶像大劉的興奮之情,時而過於激動,還望大家見諒。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牛津學子對話劉慈欣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x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視頻摘要


英國對我來說很重要1分48秒


寫作是內心的呼喚2分26秒


中國科幻的春天是個錯覺8分45秒


新科技的衝擊下社會需要質變11分鐘

反智風潮令人擔憂16分鐘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19分鐘



「英國對我來說是個很重要的國家。」

1


劉慈欣老師,您好。數次出訪英國,又經過這幾天的簽售活動,您對英國的印象如何?


大劉:此行最大的感受是——論奢華倫敦比不過巴黎。但即使泰晤士沿岸上飄散著工業革命恢弘已去的頹敗,大英帝國曾經的光輝猶存。我對英國文化的了解是通過閱讀文學歷史,而非蜻蜓點水地看景點而獲得的。英國是科幻文學的誕生地。對我影響最深的兩個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和喬治?奧威爾就都是英國人。作為一個科幻作者,英國對我來說是個很重要的國家。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2


亞瑟?克拉克對您的影響您在很多訪談中提到過了,他也是我們較熟悉的科幻作家。我們比較好奇的是喬治?奧威爾的作品對您的寫作產生過怎樣影響?您寫作的目的之一是像喬治?奧威爾一樣對現實進行批判嗎?


大劉:不可否認,奧威爾是對我影響最大的科幻作家之一——尤其是他的《動物莊園》和《1984》。但我純粹是出於對科幻的迷戀才寫作。從科幻來到科幻去,沒有別的。我從未考慮過批判或是隱喻。我很尊敬從現實角度出發而寫作的作家們,比如奧威爾,比如今年獲得雨果獎的郝景芳(《北京摺疊》的作者)。作家寫作的初衷的差別正表現出科幻文學獨特的多種多樣性。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寫作是內心的一種召喚。」


3


您的寫作靈感的來源通常是什麼?是不是對於科學技術的思索,或者是對於社會現實和人類歷史的有感而發?


大劉:我每時每刻都在對科學技術進行思索,每時每刻也都在對社會現象有感而發(笑)。但這中間沒有靈感。之所以叫做靈感,就是因為不知道它從哪兒來的,也正因此獲得靈感對任何一個作家來說都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包括對我。一個作家可能好幾年都沒有任何靈感,也可能突然就有了。靈感不是通過努力能得來的,但是前提是必須得有努力。


4


一些科幻作家喜歡先設定一個主題,然後在通過設置人物的情節來表達這個特定主題。而有人說,您是先構築一個獨立的世界,然後任由這個世界裡的人物互動,發展。您是如何看待這樣的說法的?


大劉:任何一類作家,如果ta的寫作方式是像前者,那這個故事肯定不會成功。寫作方式是內心的召喚,我們根本說不清那是什麼,我們只因它感動,被它震撼,然後再把它嘩啦啦地寫出來。然後才發現,讀者居然從中間解讀出這麼多東西出來了!就一部優秀的作品而言,讀者眼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創作者從未思考過的。優秀的作家在寫作的時候只集中的精力在故事本身,集中在如何傳遞激情。主題先行的寫作方式,其實是一個開始從事寫作的人最忌諱的事情。


5


您的作品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非常的「硬科幻」。您認為紮實的科學功底和寫作有必然聯繫么?


大劉:首先我的科學功底不但不紮實,而且是極其平庸的(笑)。我不是學霸,我學習水平中等,我的學校也很普通——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工科生,縣裡的一個普通的火力發電廠的普通工程師。我的科學功底有多紮實啊?另外我的工作和我的寫作基本上沒有關係,我是一個搞計算機的,搞那個發電廠集控的計算機的,我卻從來沒寫過一部計算機為主題的科幻小說。


6


即便您這樣說,我們仍在《三體》中看到了大量植於前沿科學的想像,其涉及的科技門類非常龐雜。那麼,您平時是如何積累相關知識的?


大劉:知識由興趣而來,並非刻意積累。看霍金的《時間簡史》就像看小說,我沒有特意想把它記住。閱讀動力也純粹是興趣。但這樣積累起來的知識不像系統學習的科學理論。不光是我,任何一個科幻作家的知識結構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什麼都知道一點,什麼也知道得不深。在任何的一個領域,科幻作家都不可能跟科學家們深入地去探討科學問題。現在在國內存在一種尷尬的局面,就是我們的讀者對科幻文學了解不深,往往把寫小說的人,當成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甚至是政治家,然後盡問一些寫小說的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中國科幻的春天是最大的錯覺。」


7


您覺得中國科幻水平達到世界一般水平了嗎?


大劉:近年來中國的科幻文學確實是受到了媒體的廣泛注意,並連續兩次在國際上獲獎(2015年雨果獎最佳長篇《三體》;2016年雨果獎最佳短篇《北京摺疊》)。《三體》這樣的作品在美國居然到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之內,以前這對一個中文翻譯小說來說是很難想像的。同時,中國科幻還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今年國家副主席來參加北京的中國科幻大會,這個在以前也是很難想像的。


8


中國科幻的春天到來了,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


大劉:這其實是最大的錯覺,根本不存在什麼春天。在這一切繁華的表象之下,中國的科幻文學仍然是一個很低迷的狀態。首先,我們沒有有影響力的作品,沒有有影響力的作家。很多作家的作品只是在圈內有影響。在整個市場上中國科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這通過作品的銷量就可以看出來。其次,媒體這一切關注對中國科幻文學真正意義上的改變並不大。中國科幻文學最本質上是什麼樣?實際情況就是和多少年前差別不大。


9


通過最近備受關注的《三體》電影改編,能否拓展讀者群的市場?


大劉:我當然希望如此,但希望不等於現實。拍《三體》這種大成本的科幻片在國內是第一次,困難重重,經驗不足。美國拍科幻片拍了一百多年了,但經典之作兩個手都能數出來。期待中國第一次拍科幻片就能達到頂峰水準,這不切實際。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新興科技的衝擊下社會需要質變。」


10


在您的小說中出現了許多您設想的先進技術, 您最希望哪一種技術變成現實?


大劉:《三體》裡面達到接近光速的宇宙航行技術。


11


人類科技的發展,例如人工智慧,不可避免會淘汰過時的舊技術和依賴舊技術生存的人。有一些保守的政客,例如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會特意對傳統工業和工人進行經濟保護。您如何看待這樣的新舊衝突?


大劉:AI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拐點。用百度總裁李彥宏的話來說,就是「這些東西真的能用了。」它以前其實也很常見,只是一直禁錮在實驗室里,大眾不了解罷了。現在AI的最大威脅不是說要征服人類,而是搶走人類的工作。前者遙遠得很,後者是嚴峻的現實。人們往往把AI革命和上一次工業革命相類比,我覺得不太正確。工業革命前世界上有大量的農民,美國當時是60%的農業人口(實為70%),而現在只有5%(實為少於1%)。當時多餘的農業人口還可以到城市裡工作,但現在工作上機器人卻能取代人類。不能被代替的只有那些創造性的工作。但創造性的工作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也不需要那麼多人。假如讓所有人都做創造力的工作,結果是什麼?可能有十幾億個藝術家,十幾億個網紅,然而他們大多都吃不飽飯。


關於特朗普,我不贊成他的做法。新技術的衝擊當前,應該採取更積極的方式去嘗試改變,而不是守舊。那種方式是永遠不可能解決問題的。我認為最根本的是要對人類的政治、社會、分配體系做根本的改變,動搖人類社會最底層的基石——自古以來人類建立文明以來最根本的基石,就是「不勞動者不得食」。這是所有政治學經濟學的基石,但現在必須打掉它。只有做出這樣的改變來,才能夠適應人工智慧帶來的社會衝擊。事實上,人工智慧和人類共存是很光明的前景。如果我們應對正確的話,人工智慧是人類走向新生活的一個機會。但這個新生活是什麼樣子,其實很難想像的。如果90%的人都不工作了,只有10%的人還在工作,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該怎麼樣運行這樣的社會,這是很有意思的科幻小說主題。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12


除了人工智慧,另一個對人類未來影響深遠的新興科技是基因工程。基因治療,基因改造,個人化診療等的技術現在還十分昂貴。您覺得這種狀況會不會造成加劇階層分化,造成更深層次的貧富不均?


大劉:我是樂觀的。現在青黴素現在花不了多少錢就能買到,但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青黴素比同等重量的黃金要貴好幾倍。為什麼便宜了?這並不是因為製藥公司良心發現,而是因為青黴素,或者說廣譜抗生素的市場啟動了,擴大了。同樣,電腦和航天技術幾乎是在一九四幾年,同時誕生的。那會兒買台電腦跟買一枚航天火箭的價錢差不多,但現在電腦便宜到什麼程度了?所以我認為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基因技術,或者能夠消滅人類疾病的技術真的出現的話,它必然面對著巨大的市場。一旦打開,它很快就能被普通人能接受。我堅信這種技術會迅速擴散。


13


許多民眾並不完全相信科學,也時常懷疑科學家。現在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一種反智風潮。您認為應該怎樣應對科學和大眾的對立?


大劉:建立起一個更完善的,以大眾為基礎的科普機制,這是目前最容易做的。而最長遠的目標還是在於要讓科學技術不斷地進步。在進步的同時,努力地把科學技術的真相向大眾普及。隨著大眾整體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整體的視角眼界的開闊,科學也會越來越容易普及開來。慢慢地整個社會的群體意識就會進入一種良性的循環。但執行起來是極其漫長的。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人類真正的發展始於當代之後。」


14


當年你的很多中學生書迷,包括今天慕名而來的我們, 已經成長成在化學、生物、物理、數學各方面工作的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您有什麼話想對我們說?


大劉:按照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的軌跡,或者人類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我們之前整個的人類發展都是一個引導程序。這個程序在計算機的操作系統真正的運行之前起引導作用,之後的所有發展都是由它啟動的。人類社會真正的發展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之後才開始。人工智慧和分子生物學所帶來的衝擊遠比歷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比如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甚至工業革命所帶來的要強烈一百倍。我們正在面臨著這麼一個時代,未來的神奇之處是我們根本沒法想像的,包括我們科幻作家。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是十分幸運的事。而作為掌握時代走向的科學技術親身參與者,那就更幸運了。所以你們要對於未來充滿信心。如果哪天你們真的沒有信心的話,就往回退一百年,仔細看看那會兒的生活什麼樣的,那會兒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你們就會知道了。

把科學的真相向大眾普及



卸任前,奧巴馬在《紐約時報》的專訪中又推了一次《三體》:


「《三體》三部曲充滿想像力,非常好看,擁有宏大的格局。在它面前我和國會的日常爭鬥都是小事,至少我不用處理外星人入侵。」


「The Three-Body Problem series was just wildly imaginative, really interesting. The scope was immense...my day-to-day problems with Congress seem fairly petty-not something to worry about. Aliens are about to invade (laugh)."


來源:2017年1月16日《紐約時報》


撰稿:孔佑心/陳童忻


編排:劉思婕


校對:WEN Y/余火/倪濤


我們是牛津Scientia


?


?match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反吃瓜聯盟 的精彩文章:

Lady Gaga在超級碗上的演出,你真的看懂了嗎?
非法移民吃光福利,不僅沒人管還被大赦?
聽說加州的非法移民可以投票治國了?
喜大普奔?AA平權法要被新大法官推翻了?

TAG:反吃瓜聯盟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快速發展的科研與大眾化的技術
小眾的科幻真的被大眾接受了嗎
爛大街的科魯茲感覺和大眾朗逸有一拼,車主真實感受!
做大眾看得懂的科普——「科學傳播人」對話「果殼網」公眾號
吉利、領克、沃爾沃的關係,就跟斯柯達、大眾、奧迪一樣
愛奇藝熊文:要把VR普及到更多消費者 做成大眾化的產品
心理學研究在愚弄大眾?
丑團的奇葩招聘:黃泛區的、東北的和開大眾車的不招
大眾健康:活動肩部及肩胛帶的拉伸與彈性練習
科學健身、運動營養食品與大眾健康論壇在北聯大舉行
王凱的演技 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
大眾速騰市場中的保有量一直遙遙領先,人性化的科技配置以及同級較大的空間設計!
特朗普能否幫助大眾在美國翻身?
安迪·沃霍爾——藝術屬於大眾
頭暈、眩暈知識之大眾科普——耳聾
科學家奉勸大眾,為了骨骼健康,請對自己的愛人好一點
宗性法師:大眾對佛教的誤解與偏見
大眾情人的邊牧智商原來這麼高,美女的心愛之物
大眾高爾夫和馬里奧體育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