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創舉與崩壞: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如何影響當下?

創舉與崩壞: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如何影響當下?

創舉與崩壞: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如何影響當下?



本文選自《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觀察」欄目

全文共4588字,主要內容:


漢代選官打破了以往「世襲制」或私相授受,無論是「官」還是「吏」,均可通過讀書考試獲得。也容易形成的「世族門第」。


實際上,對官員的選拔,還是「上面」起決定作用,「民意」和「政績」有時起作用,有時根本不起作用。對照今天的官員選拔培養制度看,顯然與漢代有相似因素。


隋唐科舉制度,大大拓寬了人才選拔範圍和進仕之途,實際上也是進一步向社會各階層「開放政權」,打破門第特殊階層的壟斷。

明代在經義考試中,漸漸地演變出一種固定的格式——「八股文」,這樣,固然錄取標準易於掌握,但體例格式固化了,思想內容也就僵化了。後期的八股文考試確實危害無窮,儘管初衷並非如此。


清明的民主政治,才是科學合理的官員選拔制度的根本前提和保證。這在中國古代是無法做到的。


本篇為節選,全文是《政商智庫》付費內容。


美國知名政治學者福山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及,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還是世襲制的時候,中國古代就建立了一套完備的官僚制度。不得不承認,在整個人類政治文明史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官員選拔,則是整個古代官僚制度最為關鍵的一環,也是對當下中國最有啟發的制度經驗。儘管研究和闡述這個話題的很多,但在給《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撰寫的獨家文章中,長期擔任地方重要幹部職務的葉銘,作為「局內人」,還是給出了很多不一樣的思考。

考試和選舉制度,被錢穆先生稱為研究中國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大題目」,是中國歷代王朝政治體系得以運轉的重要保障。以古鑒今,從古代官員選拔的得失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今的官員選拔,應循著什麼樣的路徑走去。


▌漢代選官打破了以往的「世襲制」


為了培養和選拔官員為朝廷服務,漢代在漢武帝時期,便開始辦「太學」(相當於現在的「國立大學」)。太學畢業考試分甲科和乙科。考為甲等的,可以做「郎」,即留在中央(皇帝身邊)侍衛、見習,一旦有機會便可派到地方任太守、縣令(地方官必須由中央派任)。考為乙等的,可以做「吏」,即當地方官的下屬,歸地方官任用管轄。吏可以通過一年一度的「孝廉」察舉,被選送去中央當郎官,然後經見習和考試合格後,再放到地方為官。一般不可以直接由吏升任地方長官。


漢代的這一開創性做法,極有意義。一是打破了以往的「世襲制」或私相授受,向社會各階層開放了政權和仕途。只要讀書好,不論家庭出身或與朝廷、官府關係如何,均有可能從政入仕。無論是「官」還是「吏」,均要通過讀書考試獲得。


二是官員的培養選拔,有了較為規範的標準和流程。首先,要有被選拔的基本資格,即太學畢業,並要有必備的品行和「民意」,包括當選為「孝廉」。其次,既要有中央的考試把關,又要有地方的歷練舉察,將人才的知識教育、行政實習、推舉考察、任職考試,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是從政為官者,既都是讀書人,又都是同時兼有地方和中央雙重閱歷的官吏,同時保證了基本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實際從政能力。

創舉與崩壞: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如何影響當下?



舉孝廉,是漢朝的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

當然,與任何制度一樣,漢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也有不完善之處。比如,書讀得好便可做官,似乎無論貧富貴賤一律平等。但在古代,一般貧寒家庭子弟很難有讀書的條件,能夠讀書的,大多是殷實之家,且多是世代經書傳家的「士人」家庭。因而世代讀書家庭,往往變成了世代做官家庭。這時「封建貴族」便變成了「書生貴族」。


同時,因世代有人做官,門生故吏遍布各地,對為官子弟的舉察,也極有幫助,往往容易形成頗有「郡望」的「世族門第」。於是,人才遴選的渠道就會由寬變窄,表面上的平等變為實際上的不平等。另外,地方上的「吏」,必須到中央當「郎」後,方能任地方官,固然有利於增強在地方的歷練,但若絕對化,就會使本可在地方直接任官大顯身手的人,斷了門路,或頗費周折。


▌相比民意和政績,「上級」更具決定性


對照今天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官員選拔培養制度,顯然與漢代有相似因素,包括強調基本的學歷、基層工作經驗、「民主推薦」、「組織考察」,乃至公務員公開招考等。但與漢代的缺陷也有相似之處。比如,下面的舉察和上面的考核並舉,似乎是兼顧了上下兩頭。


實際上,對官員的選拔,還是「上面」起決定作用,「民意」和「政績」有時起作用,有時根本不起作用。在我們的制度設計中,主導的傾向就是重「上」輕「下」。有時雖重「下」,但由於沒有具體操作機製作保障,往往變形走樣。特別是對官員德、才、能、績的考察,包括所謂的「民主推薦」,往往流於形式,甚至適得其反。這時,真正的人才是否能脫穎而出,往往取決於「上級」是否能出以公心,是否具有識人的眼光,而不是靠合絲連縫、環環相扣、任何情況下都起作用的制度運行。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原有制度紊亂不堪。曹丕與尚書陳群創設「九品中正制」,對官員分為「九品」嚴加考評,並據此斟酌任用,分別黜陟。這對於選賢任能、澄清吏治,很有幫助。但是,這種做法,使官員的考評任用,全部集中於「中正」系統(大、小中正)。官吏的頂頭上司沒有考評任用權,管事不管人。


同時,把考評、銓敘與「選舉」(鄉舉里選)混淆了,把考評混同於「民意」,似乎考評好的,必定是聲望高的,這就難免不誘使為官者沽名釣譽、競相「拉票」,並使「名門望族」出身者佔先。

創舉與崩壞: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如何影響當下?



國子監是元、明、清時期的最高學府,也是當時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科舉考試的結果是金榜題名


現今,我們也會將「民意測評」和「民主推薦」等混同於考評結論,簡單「以票取人」,便是犯了同樣的毛病,帶來同樣的弊端。更有甚者,我們還會把本不需要「選舉」產生的「吏」,搞成變相的「選舉」——「民主推薦」、「以票取人」;而把需要民主選舉產生的「官」,搞成變相的任命——事先醞釀引導、確保「組織意圖實現」。


▌科舉:進一步向社會各階層「開放政權」


到了隋唐,為了克服重門第和仕途窄的弊端,摒棄了地方察舉和九品中正評定的做法,改由任何讀書人都可以在地方報名,參加中央考試,統一錄取,並設進士、明經諸科。這就是「科舉」制的由來。這一制度一直沿襲到清末才消亡。但孫中山為民國制定的《五權憲法》中,還是傳承了歷史上的若干因素,專設考試權。西方社會的「文官任用法」,與中國的科舉制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隋唐科舉制度,大大拓寬了人才選拔範圍和進仕之途,實際上也是進一步向社會各階層「開放政權」,打破門第特殊階層的壟斷。這不僅是人才選拔制度的重大變革,也是政治進步的一大體現,更是古代王朝得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支撐。當然,也需清醒看到,科舉這一遴選人才的設計,把所有讀書人的聰明才智都引向了做官,一方面使仕途充斥、人滿為患,一方面使社會各業所需人才失衡,因而帶來種種弊端。另外,為了人才選拔的標準嚴格、統一,太過拘泥於考試的科目、格式,也帶來許多負作用。這些都值得我們今天總結思考。


宋代的科舉考試制度沿襲了前朝,無大的變化,但所帶來的實際效應卻有所不同。晚唐的門第衰落,至宋更甚。這種情況所帶來的好處是,大量寒窗苦讀的窮書生有了中舉入仕的機會。但門第的私學家傳缺失了,新中舉為官的,對老的政治傳統和政治經驗往往茫然無知。


唐代的禮部考試錄取後,往往由吏部安排在各衙門幕府實習,對政事有所了解和歷練後再分發任用。宋代,及第即可任主官,從政經驗和能力顯然不足,「進士輕薄」,便成了晚唐和宋初的一句流行語。另外,宋代將考試內容由詩賦改為「經義」,本想便於選拔更多的經世致用人才,但事與願違,反而造就了更多的死鑽經義的書獃子。王安石也不得不感嘆道:「本欲變學究為秀才,不料轉秀才為學究。」


……


本文作者為Vista政商智庫特約觀察員葉銘


掃描二維碼,可訂閱智庫>>>


更多智庫內容


熱點分析 | 「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清華大幅降低國際學生入學門檻惹爭議


降低國際學生投考門檻,進而增加國際影響力,這一邏輯看上去沒毛病。但放到國內教育是否公平還爭論未休的大背景下,顯然有些值得商榷。


更何況,其他問題可能也會被牽扯進討論,比如「曲線」讀名牌大學。>>>


智數 | 全國平均招聘薪酬稅前7754元,你的工資到了么?


收穫年終獎後,許多人開始考慮跳槽。那麼,春節假期後哪個行業競爭最激烈,需要避免扎堆?哪個職業和行業需求量最大,薪酬最高,需要心動不如行動呢?


數據顯示,互聯網、電子商務是需求最旺盛的行業,也是求職者投遞簡歷最多的行業。>>>


下載微刊APP,試讀政商智庫>>>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未來有多好 取決於你的經歷有多少
失去色情產業三年後,東莞找到它的方向了嗎?
2017年一大波「跨界導演」來襲,它真是人人都能幹的職業嗎?
每一次發生在電影院里的不可描述,都是給放映員上演的精彩大片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是如何選官的?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
閑談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
您對古代選官制度有什麼看法?
古代選官制度:科舉之前的中國都怎麼選官?舉孝廉到底公平不公平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
盤點古代奇葩的選官制度,最荒唐的居然有「八字選官法」?
80%人都不知道明朝當官的選舉制度,連皇帝都沒辦法!選出可笑方法選官!
直到有位總統送了命,美國才想起來改革選官制度
別以為只有中國古代有科舉,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用考試選官員的
以德為先的漢代選官制:漢末梟雄公孫瓚如何從基層公務員翻身?
清朝選官的奇葩事:以貌取人「挑大樑」
候選官員考試書法不好忙解釋:我把腳摔壞了!吏部:你頭摔壞了吧
一代女帝物色男妃,居然徵用了這兩位選官 到底意欲何為 驚呆了
武則天選官員時竟有試用期:如果幹不好會被革職乃至殺頭
陸榮延、張作霖、曹錕,三大軍閥如何花式選官,不走尋常路?
哈維肆虐 美國亞總會攜民選官員施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