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不到大世界,不算來過大上海。」


這句話在我小時候還是相當流行的,儘管我自己從小到大也只去過三次位於人民廣場東南角的上海大世界遊樂場:很小的時候爸媽帶去一次,除了門口的哈哈鏡什麼都不記得;讀初中的時候和同學們去過一次,那裡有刺激的鬼屋飛車和上海規模最大的遊戲機房(街機);第三次就是昨天,和朋友重新逛了下闊別14年之久(2003年閉門歇業),目前仍處於試運營階段的上海大世界。


圖片評論(0)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我小時候,上海大世界是一個集各地曲藝、雜技、演出,以及後來加入的電子遊戲機和各種稀奇古怪展覽於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依稀記得當時有些樓面還有一點餐飲服務和土特產銷售——反正給人的感覺大抵是「中式廟會」+「西式嘉年華會」混合體。不過隨著時代發展,這種業態的東西逐漸跟不上市場發展而被逐漸淘汰,這也就是大世界在21世紀初閉門歇業的原因。現在,上海市政府決定把這裡打造成一個所謂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所在,似乎除了娛樂價值外更要體現其教育意義?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目前上海大世界共開放四個樓層,從大門進入底樓大廳就能看到這十多面據說已經有百年歷史(191X年大世界開業時從荷蘭引進)的哈哈鏡。這也是上海市民對於大世界最深刻的印象。經過百年滄桑,這幾面哈哈鏡都已經泛黃,有些上也有些破損。雖然用現在的眼光看起來這樣的「娛樂設施」顯得初級,但大家還都依然會在它們面前喜笑顏開。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經歷重新翻修的上海大世界據說依然保留了原來的建築風格和特色,這樣的大理石牆面以及馬賽克地面在室內隨處可見。靠近南京路和外灘附近的上海老建築里多採用此類內裝風格,看起來格外典雅和氣派。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重新開業的大世界依然保留了原來的敞開式中庭設計,這個漂亮的連廊可以方便遊客在地面或者其他樓層觀賞中央舞台的演出。和以前完全露天的結構不同,現在中庭頂部有了鋼結構的頂棚,可以保證演出風雨無阻。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我們進入大世界時,中央舞台處正有演員在表演一段名為「做人勿要火氣大」的上海說唱。內容通俗易懂,曲調朗朗上口(調子好似是『春天裡來百花香』),台下的觀眾都聽得津津有味。不過,像我這個年紀的人還聽得懂這種上海說唱的內容,但估計比我還小一輩的青少年(比如我家剛上大一的侄子)就未必能完全聽明白演員爺叔在唱什麼了。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不得不說,上海大世界的建築本身就別具魅力。這是一個既有西方建築風格又融入東方元素的海派建築,內飾雖然看起來多是西式,但建築主體的那個多層六角塔樓實際也有中式建築的影子。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在我看來,重新開業的上海大世界與其說是「遊樂場」,不如說更像是一個「非遺博物館」。雖然還保留了各類民俗演出和展示,但整體娛樂性實際是有所下降的。增加的則是有關歷史(特別是上海地區歷史)和各類民間文化傳承的展示。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比如這個用整套瓷器來展現的老360行展覽,給人的感覺不像是在逛遊樂場而是參觀民俗博物館。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應該說,這樣的展示在藝術和歷史方面的確做得不錯,但這種「陽春白雪」的展示方式與我們心目中原先大世界「下里巴人」的大眾娛樂風格大相徑庭。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還有這種布置別緻,內容精心的大世界歷史展覽。雖然從內容角度來說的確很值得喜愛上海歷史的觀眾們細細品味,但很明顯那些跟著家長來逛大世界的孩子們會覺得有些失望——他們對這些東西既看不懂也不感興趣。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大世界顯然很希望能夠呈現有關文化技藝傳承的內容,所以在展廳里既可以看到傳統手工藝人的現場表演(試運營期間似乎大部分展台都空著),也能看到年輕一代運用傳統理念和現代技藝創造的新作品。問題還是那句,這種布置實際就是博物館/展覽,有教育意義但基本沒有娛樂性。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比如這個將傳統刻紙藝術與現代裝置藝術結合起來的展廳,似乎更應該出現在「上海雙年展」或者「當代藝術博物館」里而不是在上海大世界遊樂場。。。更何況除了當中的那個鞦韆,其他所有地方都有工作人員在叮囑:不能用手觸摸、小朋友請不要走到圈子裡面去...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我個人比較喜歡「非遺原生態」展館,這裡展示了上海地區一些出色的手工藝人和非遺藝術家們的作品。其技術水平和藝術品位之高,的確是在其他地方未曾見過的。不過,這個區域看起來人氣並不算足,大部分遊客都只是匆匆而過。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竹編工藝品,畫面右側的這個猴子實際就是大象竹編右下角那一尊。按照比例,可以想見這個大象竹編形體之巨大了!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這是磚雕作品,通常出現在大宅的門頭上。。。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我過去一直以為東陽磚雕獨步海內,沒想到我們上海本地也有如此精美的磚雕工藝。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現場也有幾位非遺傳人在現場向觀眾們演示技藝。這位老師正在表演精彩的麵塑絕活,她三下兩下完成了一條麵塑小龍的製作並把它送給現場一位聽講最認真的小朋友。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這同樣也是麵塑作品,雖然沒有注意名字,但看著根雕樣式與上面的美女小兔,大抵應該是表現嫦娥玉兔主題吧?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顧綉傳人的現場展示。背後那幅完全用刺繡方式完成的觀音唐卡完全只能用精美絕倫來形容!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同樣,上海地區也有景泰藍製作大師——我還以為這玩意只有北方才有呢。展廳現場還陳列了一些清代的景泰藍器具,但無論從規模形制還是工藝複雜程度來看都無法與現場靠牆展示的一排12生效景泰藍花瓶媲美。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這是剪紙工藝傳人在與觀眾交流如何將剪紙作品與扇面結合在一起,聽上去似乎要選用一些特別材質的扇面(絹)為底才能最好體現剪紙的效果。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這真的是用剪刀剪出來的,而非用刻刀完成的刻紙。我總覺得這剪紙的難度要比刻紙高出許多許多。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上海大世界也積極採用一些高新技術來提升展示的效果。比如這個與敦煌相關的展示,就利用投影技術來豐富有關西部針織作品的展覽效果。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這是被布置成敦煌莫高窟的展廳,四周的牆面都是巨幅織物而非繪畫!觀眾們可以在這裡細細觀賞織物,也可以坐或躺在現場布置的懶人椅上觀看屏幕里的專題片或者抬頭欣賞頂部的手工地毯。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這是利用AR技術和觸摸屏技術做的各類展示,比如全球各地的非遺項目(目前暫時只有非洲烏干達)保護情況,比如利用玩跳舞機之類的音樂遊戲了解中國民樂等。這類東西顯然要比單純的靜態展示更加誘人一些,特別是孩子們對此樂此不疲。所謂寓教於樂,不外如是。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整個上海大世界人氣最旺的展廳是四樓的非遺VR展。其實質就是一次進去10人帶上特製的3D眼鏡跟隨講解員,進行一次全景式的3D VR遊覽——目標就是30年代的上海大世界。不過在我看來,這個3D VR場景做的未免太過粗糙,不僅建模非常簡單表面,而且街道上的人物基本都是靜止不動的...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與其半小時隊看所謂的3D VR,還不如在這裡和孩子們一起跟著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學習下傳統麵塑、泥塑的製作。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OK,到此為止其實我已經介紹了目前正在試運營的上海大世界的全部內容。事實上,正如我前面所說,目前的上海大世界已經從原來的遊樂場變成了一個類似「民俗博物館」性質的地方。個人感覺其立意是不錯,但由於缺少娛樂性,所以我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有些擔憂。不知道未來上海大世界會以什麼價格來銷售門票,如果價格太高我估計觀眾們會覺得這個景點「性價比低」,如果採用免費開放形式,又難免成為第二個「上海博物館」——被大量遊客當免費景點塞滿,而真正想看博物館的人卻不得其門而入。

怎麼成了博物館?體驗試運營中的上海大世界



另外,目前來看,上海大世界現在的布展方式和遊覽路線都只適合較小的人流量參觀。一旦正式對外開放,在這麼有限的空間里如何做好人流控制和展品保護也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最後,我還想要再次提醒以前逛過上海大世界的朋友們注意:這裡已經不再是你們印象中的那個大眾吃喝玩樂的大世界了。大家還是懷抱著「去看博物館」的心態來逛大世界比較合適,否則容易心理落差太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卷 的精彩文章:

TAG:春卷 |

您可能感興趣

復仇者聯盟拍成魔獸世界是一種什麼體驗?
搞趣網:我的世界籽岷的曙光先行版體驗 上古之石團隊作品
體驗奇妙夜,就在埃及這兩大博物館!
成像技術觀察大腦活動 全新的體驗病人的福音
六·一去粵博體驗奇妙的「文物動物園」之旅
逛釜山最大傳統市場,獨特的文化體驗
在世界最大的冰川上滑雪是什麼體驗?
暑假別宅著!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運河文化之旅」開始招募啦!
實驗的藝術 體驗的展覽
腎上腺素飆升 世界上最刺激的旅遊體驗
戶外真人秀開啟區域化探索,《好運旅行團》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之旅
在歐洲體驗品牌營銷:喜力啤酒博物館與鄉村蘋果節
平行世界:絕佳的產品思路,糟糕的產品體驗
世界上「最奇妙建築」,洞穴旅館獨特體驗
主題展館 帶來全新購物體驗
體驗式銷售成為家居行業的最大出路?
幻想博物館,體驗夢想成真
農家樂體驗 都市中的流行標籤
深圳第一家陶瓷文化旅遊體驗館,以陶瓷為主題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