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末法時代眾生,以障深慧淺為主要特徵,不知一門究竟怎樣講?

末法時代眾生,以障深慧淺為主要特徵,不知一門究竟怎樣講?

末法時代眾生,以障深慧淺為主要特徵,不知一門究竟怎樣講?



問:末法時代眾生,以障深慧淺為主要特徵,不知一門究竟怎樣講?是指關於耳根圓通一門呢?還是佛法一門?或是相比外道典籍而言,準確答案應該是什麼?別的經咒還需要讀誦嗎?

我非常贊同一門深入,但我堅決反對:什麼也不懂就一門深入下去。古代高僧大德在一門深入之前都是廣學多聞。通過廣學多聞樹立了自己的正確知見,掌握了自己的修行法門,然後一門深入下去。一門深入是他自己的修行方式,但是在一門深入下去的過程當中,還是多讀誦經典。假如不是這樣,請問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求生西方?這個我們能知道嗎?我們現在知道了,為什麼知道了,還是經上告訴咱們的。如果上來就不讀經,上來就光念佛,一門深入下去了,那麼你怎樣祈求?怎樣有動力?怎樣生髮那種法喜呢?所以當我們沒有正確知見的時候就開始一門深入,那是非常危險的。


我的修行原則是:我有自己的功課,功課掌握住每天都做,剩下的就是看經。我能保證自已不迷失。我用佛教的經典來指導修行,等於還是佛來親自指導我。


為什麼我多看經,就是因為我還是想讓很多提問題的人也明白,從我口裡明白佛說了什麼。我敢說咱們探討的這些問題、原理都是從經典上來的。為什麼呢?長期的積累我要看經。不看經,張開嘴那是我自己的東西。如果看經,我敘述的是佛的含義。怎麼才能達到這個效果呢?那就是多看經。如果一個多看經的人,你用邪門外道的理念去忽悠他,忽悠不動。


所以安全可靠有保證的修行法門是:抓住你自己愛好的那一個法門和與你有緣的那一種內容長期地熏修,但在修行過程當中一定多看經書。我不但多看經書,我還好記筆記。不讀誦經典的話你知道布施有哪些含義?布施有什麼功德?布施有哪些事相?怎樣才是真正的布施?不讀誦經典的話,你能主動去放生嗎?不讀誦經典、不聽講的話你能給佛上炷香嗎?所以如果是不讀誦經典就一門深入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我對一門深入的人非常讚歎!一般在我的理解當中,所有一門深入下去的人,都已經了不起了。可能有一些修行很高的人,已經可以不看經了。不看經書的人還有一類,哪一類呢?就是快死了,快完了。醫生說:「你願意吃點啥就吃點啥吧。」他兒子也說:「媽,你的存摺到底放在哪了?」這個時候你可以不看經了,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因為已經快差不多了么。


修行的過程不怎麼簡單,佛教的修行方法,佛教的正確理念,你就是經常讀誦經典,也很難去疏理。不見得一讀誦經典,一接觸佛法,馬上你就是了不起的人了,馬上就圓滿了,很難。 ( 仁清法師 )


福 慧 共 修


2017年釋迦牟尼佛出家日供燈祈福共修


2017年3月5日(農曆二月初八日),是釋迦牟尼佛的出家紀念日。悉達多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終證無上菩提,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度化芸芸眾生,使無數的眾生共沾法益,廣種善根,解除痛苦。值此九界導師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我們在佛前點亮盞盞明燈。至誠願國泰民安,正法久住,佛光普照,廣度眾生,自利利他!吉祥圓滿!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知乎 的精彩文章:

在家居士可不可以傳法?
尼泊爾,一個讓你無限接近自然與信仰的天堂
修持一個法門如果短期內沒有明顯特殊的宗教體驗,會不會是方法不得法或者業障太深,資糧還不夠呢?
為何皈依「佛法僧」三寶比皈依世間的其他神靈更好?
信仰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該怎麼辦?

TAG:佛教知乎 |

您可能感興趣

你們只要是為佛法、為眾生,不管什麼難都不要怕!
細說末法眾生的罪苦相狀,應時常檢討自我
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想到利益一切眾生,尤其是你最討厭的眾生
凈空老法師:在迴向給一個人時,需不需要做大迴向給法界眾生?
佛陀告訴我們,只要能講說四句話,就會得到一切眾生的供養
不是眾生讓我們煩惱,而是自己智慧不夠
佛講法能度眾生,為啥我們講的沒人聽
短髮不一定就是「女漢子」,一樣能夠迷倒眾生!
我們學佛的過程,也就是改造的過程,要把我們的眾生的知見去掉,而換成佛的知見
眾生不得真道的原因是什麼?
凡是這種的夢境,都是宿世眾生在惡趣未能出離 夢參老法師
你知道迴向的重要性嗎?將功德迴向給法界眾生福報最大,最不可思議!
影響佛教生存的續命經,您只要知道四句,一切眾生都要供養您
講錯一句佛法如挖三界眾生之眼,罪過極其嚴重!
慧律法師:不講粗惡的話,不傷所有的眾生,依照佛陀的告誡實行戒律。飲食一定要有所節制。在寧靜的地方生活
悟空傳|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的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若不了知眾生的根基差別,便無法度眾生
面對惡性眾生,我們怎麼做呢?
你不想泯於眾生,先拋棄這種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