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絕學:升麻的功效,原來是這樣的!
小編導讀
升麻,一般認為它是昇陽舉陷的聖葯,如今卻有人認為是一味清熱解毒的中藥,比如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作者不僅陳述了依據,而且舉例為證!針對這兩種觀點,您這麼看?您認為升麻到底是一味怎樣的中藥呢?不妨將您的看法分享在文末的寫留言處吧!
關於升麻的功效,自金元醫家張元素提出「昇陽於至陰之下」,「若補脾胃,非此為引用不補」的觀點後,一直作為昇陽舉陷的聖葯,代表方劑是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及補脾胃瀉陰火的昇陽湯等。東垣說「人蔘、黃芪非此引之,不能上行」。裘沛然先生反對此說,曾著文「直自金元錯到今——升麻功用質疑」,以有力的文獻依據及臨床體驗提出否定,認定升麻是一味清熱解毒藥。
據文獻資料:《金匱要略》中的升麻鱉甲湯:治陽毒為病,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唾膿血。方中升麻用二兩。《備急千金要方》:升麻、黃連治口熱生瘡。《仁齋直指方》:升麻一味煎湯,治胃熱齒痛。《本事方》:升麻湯(升麻、桔梗、薏苡仁、地榆、黃芩、牡丹皮、白芍、甘草)治肺癰、吐膿血。宋·朱肱有「無犀角以升麻代之……」的記載。說明升麻與犀角有相似的功效,即清熱涼血解毒作用。
裘老常用升麻主治咽喉腫痛、牙齦炎、痢疾、白塞病、瘡瘍腫毒、高熱發斑疹等。劑量15~30g。其配伍經驗:黃連合升麻清心胃之火;升麻與鱉甲、龜甲治白塞病;升麻與連翹、銀花治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過去隨師方葯中先生侍診,常用升麻30g合黃芩等清熱解毒藥治療肝炎濕熱毒盛、轉氨酶升高者,有佳效。潘華信在《中醫雜誌》撰文論及補中益氣湯及補脾胃瀉陰火升麻湯中的升麻、柴胡皆作解毒、清熱論,上方之所以能治陰火之症,實得甘味補藥與清熱祛邪的組合,總體上屬補正祛邪,義與參蘇飲同,所異者,更突出甘補與清熱解毒的作用,循名責實,當作如是觀。這也是甘溫之所以能除大熱之機理所在。
【病案舉例】
舌痛案
患者許某,女,47歲。初診:2011年11月9日。
患者因「舌體疼痛半年余」來診,難以進食,治而少效,伴口乾烘熱,大便正常。舌質紅,苔少。原有慢性胃炎史,2009年胃鏡檢查示:胃竇部萎縮性胃炎,萎縮(+),腸化(+),炎症(+);有一過性血糖升高史,未予定期監測,不曾服藥。此可能是西醫所說的舌炎,治宜補氣養陰,涼血解毒。
處方:黃芪30g,党參30g,太子參10g,南沙參10g,北沙參10g,牡丹皮12g,赤芍12g,黃連6g,炒谷芽30g,麥芽30g,蒲公英30g,連翹10g,升麻30g,細辛6g,黃精12g,藿梗12g,蘇梗12g,茯苓15g。14劑。
複診:2011年11月23日。舌不痛,烘熱仍作,舌紅苔少,繼予上方加生地黃12g,地丁草15g。14劑。
三診:2011年12月3日。舌痛康復,烘熱好轉,舌色基本正常,苔漸漸長出,食物如常。原方14劑,鞏固療效。隨訪3個月未見複發。
[按]中醫認為,舌為心苗,舌為脾胃之外候。患者舌體疼痛半年余,察舌質紅,苔少,乃氣陰兩虛,心胃蘊火。西醫學屬舌炎一類,恐與缺乏維生素或微量元素有關,故囑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等涼性食品,忌食熱性食品。治以補氣養陰,涼血解毒,數劑即愈。方中除黃芪、党參、太子參、南(北)沙參、黃精等補氣養陰葯外,重用升麻30g,意取清熱涼血解毒作用,並與有「利九竅」作用的細辛相配伍,旨取相激相成之功。經驗來自裘師,屢試不爽。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杏林散墨:王慶其醫論醫案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慶其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八段錦第一式:雙手托天理三焦
※腰酸不要隨便「捶」,學點中醫護脊椎
※探秘解析:葉天士治療眼疾的妙招!
※這些令人聞風喪膽的毒藥,你都了解嗎?
TAG:悅讀中醫 |
※中藥絕學:原來沉香的功能主治是這樣的!
※中藥絕學:黃連與黃芩,功效竟有這麼大的差異!
※中藥絕學:桔梗一味,妙用有奇效!
※中藥絕學:茵陳,解密它真正的功效!
※中藥絕學:小小五味子,竟有這般神奇的功效!
※中藥絕學:石膏一味,大有可為!
※中藥絕學:桑葉能用好,一定是個寶!
※中藥絕學:僵蠶一味,大有可為!
※中藥絕學:柴胡一味,大有可為!
※中藥絕學:小小五味子,功效竟這般妙不可言!
※中藥絕學:小小五味子,對女人的功效竟這般妙不可言!
※中藥絕學:半夏一味,大有可為!
※中藥絕學:貝母一味,大有可為!
※中藥絕學:一味能治呼吸系統疾病的奇葯,一般人想像不到!
※中藥絕學:一味能治咽炎、乳腺炎、高脂血症的妙藥,一般人想像不到!
※中藥絕學:知母一味,大有可為!
※中藥絕學:煮粥喝的薏苡仁,強悍的治咳功效必須知曉!
※中藥絕學:中藥分類一覽表,太難得了!
※中藥絕學:附子一味,配伍得當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