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晚清變局中的真正改革救亡者——慈禧

晚清變局中的真正改革救亡者——慈禧

晚清變局中的真正改革救亡者——慈禧



1903年,慈禧太后與宮人在紫禁城的合影,人物左起:瑾妃、裕德齡、慈禧、裕容齡、德齡與容齡之母(路易莎·皮阿森)、隆裕(光緒皇后)

來源:汗青網


旅英傳記作家張戎出版了《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一書,為慈禧「翻案」,她以大量史料力證慈禧引進西方文明推行立憲改革,打開中國現代化之門,並稱慈禧是個了不起的順應時代潮流的政治家,她的遠見超過後人。關於這本新著,金鐘專門對張戎做了採訪,以下是金鐘文章的摘要:


西太后慈禧,在很多人印象中幾乎是定格的:是中國最後一個皇權王朝腐敗的統治者,她「垂簾聽政」,喪權辱國,讓中國割地賠款,她又是扼殺戊戌變法,殺了「六君子」的千古罪人……張戎說,這些歷史評價見仁見智,但許多與史實不符,有些甚至是康梁的造謠。張戎寫這本書花了六年的功夫,查閱了大量的史料,清朝檔案,學者專家的研究成果,追尋真相,作出新的判斷。


甲午戰爭失敗責任與海軍軍費

這場被視為清朝滅亡之始的海戰,當時慈禧「歸政」已五年,是光緒掌權指揮決戰。張戎說:23歲的光緒幽居深宮,對國防一無所知,他倚靠的軍師翁同龢,只是一個守舊的古文教師。而李鴻章是個老滑官僚,不備戰,玩弄以夷制夷,還向光緒謊報軍情。豈能不敗!戰敗後,帝欲殺丁汝昌,慈禧保之。她知道戰況甚糟後,立即撥出宮款300萬銀兩,支付軍餉,同時下令停辦她的六十大壽慶典。

晚清變局中的真正改革救亡者——慈禧



至於修建頤和園耗費數千萬海軍軍費,是甲午戰爭的敗因。張戎說明:查看了大量檔案的專家結論是:「頤和園的修建經費,當在五、六百萬兩之間。」其中有皇宮積蓄300萬兩銀。她的確拿了海軍的錢,但與整個海軍軍費相比,比重並不高。清史專家認為,這筆錢「對海軍建設影響不大」,「頤和園工程挪借海軍經費對北洋海軍的建設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影響。」


戊戌變法與康黨的權力鬥爭

戊戌變法,是國人至今不息的話題。張戎對此有驚人的不同解讀。究竟西太后是一個怎樣的角色?1898戊戌年是一個歷史性拐點,那年發動了一場據稱是由皇帝領頭的政治改革,最後以譚嗣同等犧牲、康梁逃亡、光緒被禁而告終。張戎告訴我,歷史沒有這樣簡單的重複。


變法從六月十一日著名的《明定國是詔》開始。這是以光緒的名義發布的聖旨(絕非當今紅頭文件可比)。張戎說,這份詔書是慈禧下令制定,光緒只是一個傳話人。換言之,戊戌變法是慈禧發動,而不是光緒。詔書由翁同龢執筆,但幾天後,翁就被罷官出宮,因為他反對改革。之後,每天發出改革的諭旨,以皇上之名,但都曾「恭呈慈覽」,即得到慈禧的贊同。連續兩個多月發布的改革令,包括改造科舉制、辦京師大學堂、設鐵路礦務局、出洋留學、開通外貿商務、出版新書等等。——這樣的力度和速度,可以想見當年自上而下改革開放的震撼性!


那麼,變法又為何流血而失敗?張戎說,她在書中用兩章篇幅對此詳加說明。原來不是改革分歧而是有關權力鬥爭。關鍵人物是康有為。這位廣東南海人確實是一位才識非凡的改革家,有志效法西方進步,也深信朝廷出現改革的機會。但是,他有嚴重的自大狂。在得到光緒的巨大信任後,提出設立「制度局」,安置同黨成為最高政治決策中心。此議終於被慈禧否決。為搬掉絆腳石,康決定拉攏軍方袁世凱以武力圍園殺慈禧。不料為袁告密而一敗塗地。康逃亡日本,六君子斬首菜市口。張戎指出,慈禧對變法期間一個個激進措施並未阻止,事變後改革也未止步,只是沒有那麼激烈。她抓人殺人,不是為了阻止這些人搞改革,而是因為譚嗣同他們要謀殺她。


關於義和團,張戎說:慈禧並不支持他們排外,而是想利用他們打『人民戰爭』,抵抗列強的入侵,結果是更大的一次亡國危機。在20世紀第一個夏天,清軍與義和團打不過聯軍,卻在北京圍攻使館區,直到8月北京淪陷。慈禧率宮人倉皇離京西出逃西安,對義和團政策「悔恨交加」。在京津地區被八國聯軍佔領一年多後,慈禧才回到故都。她看到皇宮被保護,天津竟被改造成一個現代都市,西方沒有要她下台、亡國之意,她對洋人多了好感。


列強還同意提高海關進口稅,並且對過去免稅的洋人使用的進口物品(如洋煙、洋酒)徵稅,用這些新增稅收來償還辛丑條約的四億五千萬銀子賠款。這一新財源據慈禧估算,每年「可增出二千數百萬」。庚子賠款付款期於是定為39年,每年還款數預計約2000多萬,控制在新財源範圍內。

廢除纏足與酷刑,容納新聞自由


張戎以鮮明的筆調描述了慈禧太后1902年至1908年逝世七年間推行的「真正的革命」,認為一系列的改革遠遠超過戊戌變法:「是激進的,也是人道的,改善了人民生活,掃除中世紀的野蠻。同時中國傳統的精華沒有被破壞。」第一道諭旨是取消滿漢通婚禁令,要求漢族婦女不纏足。張戎說這是她對慈禧產生興趣的起源。之前她對慈禧知之甚少,從小到大聽到的都是眾口一詞的譴責,只得了個人人喊打的印象。在寫作《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時發現折磨姥姥的「三寸金蓮」,原來是慈禧最早頒發諭旨廢除的。她姥姥曾是中國最後一代纏足受害者。張戎高度評價了慈禧支持興辦女學、女生出洋留學、婦女辦報,「一個以纏足這最殘忍不過的方式來對待女性的國度,從此開始了女性解放。」

晚清變局中的真正改革救亡者——慈禧


張戎還肯定慈禧對新聞自由的態度。1903年,海歸鄒容在上海租界《蘇報》發表極端反滿文章《革命軍》,鼓吹殺盡五百萬滿洲人,稱慈禧是「賣淫婦那拉氏」。滿朝憤怒,租界拒不引渡,判鄒二年刑。針對當時全國自由辦報(上百家)不受管制風潮,有人主張嚴禁異端邪說,西洋影響。但是慈禧選擇立法控制,仿美日模式制定「報律」。同時西化中國法律,1905年頒發上諭「永遠刪除」凌遲、梟首等酷刑,也禁止「天經地義」的刑訊逼供。……這些,張戎認為是「後人不及的新聞自由」、「法律革命」。


新政一波又一波。很多中國人經歷了不平凡的人生第一次——第一盞路燈、第一桶自來水、第一部電話、第一部電影、第一場運動會、博物館、動物園、醫學院,第一份報紙開始了國人每天讀報的習慣。當然,還有很保守愚昧的宮廷傳統:太監製度、標誌皇權至上的下跪奴習,原封不動。


推行君主立憲,打開現代化之門


慈禧最受人稱道的是籌備君主立憲。香港有一家書店名叫「1908」,就是紀念慈禧1908年8月頒布《憲法大綱》文告。其實,在辛丑賠款回到北京之後,慈禧就在思考借鑒西洋的強國之道,反省「四萬萬人,由我一人做主」的制度。她採取的重要步驟是派遣王公大臣分赴東西洋考察各國政治,長達一年,回國後,分別接見。當年(1906年)9月即發布「皇太后懿旨」,宣布中國仿行憲政、預備立憲。御辭懇切,連在日本的梁啟超也稱讚:「從此政治革命問題,可告一段落。」次年即成立資政院,公布《選舉章程》,盡行抄參西法。慈禧還要求制定開設議會年限:九年後立憲,舉行上下議會選舉。她的遺詔,也對此念念不忘——張戎認為顯示了慈禧行憲的誠意和決心。

晚清變局中的真正改革救亡者——慈禧



訪談結束時,金鐘問張戎:讀完您的書,感到您對西太后的同情、讚許與評論是有理有據的,在一百多年前,文盲佔百分之九十九的國家,那樣熱心地引進西方文明,打開中國現代化之門,實在是很了不起的。那種膽識,正如您說為後人所不及。那麼,慈禧的改革,是不是和台灣、蘇聯的民主化一樣,顯示擁有絕對權力的人,也有可能選擇放棄和改變?


張戎說:「是的。慈禧推行現代化,是為了取代腐朽、貧窮和野蠻,她帶給中國人從未體驗過的人道、開放和自由。為此她不惜削弱自身的絕對權力,給千百萬中國人以選票。她希望用君主立憲來鞏固大清王朝,但當明白此舉不能成功時,她在臨死前接受了本不贊成的共和。


「慈禧不是聖人,她手上有血,比如她毒死光緒。但此舉為的是不讓光緒成為日本人的傀儡。她臨終前選擇懦弱的隆裕為皇太后,讓她來埋葬王朝,也是為了防止內戰,滿人遭到屠殺。她深知漢人對異族統治的仇恨。她能節制自己,犯錯時,她能公開表示自責和悔恨。」


「慈禧很有智慧。她還是一個有良心的人。看看她身後的那幾十年吧,你不能不承認,即便有種種缺陷,慈禧太后仍然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免責說明: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侵權等問題,請聯繫小編刪除。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三頻道 的精彩文章:

唐宋官員留下唐詩宋詞,後世官員留下行屍走肉
在官場怎樣讓一件事幹不成?正部級官員點破真相
成功人懂的熬,失敗人懂的逃!
金正男沒死?日媒公布證據質疑遭暗殺的是替身

TAG:李三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改革先行者:張居正改革對現代改革啟示錄
晚清官制改革:慈禧反對袁世凱廢除軍機處
晚清改革为何邀请日本“头号战犯”做顾问?
清王朝的兩支新軍,正是甲午慘敗後晚清軍事改革的成果
金正男真的拥护改革开放吗
晚唐漕運改革:李駢的方案還真有市場經濟的味道
都是改革為什麼洋務運動被日本的明治維新「秒殺」
做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創新者擔當者
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並非真為了宋朝改革,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明朝的改革开放急先锋
他才是中國改革的真正總設計師!
別整天罵慈禧保守了,看看慈禧晚年主導的這場改革,實際影響遠超戊戌變法
「王安石變法」使宋朝改革成功了嗎?
王莽:亂臣賊子中的改革先驅,疑似穿越者中的失敗者
彭敬慈:教育的「五大轉變」之下,如何系統地推行素質教育改革
探究 | 都是改革為什麼洋務運動被日本的明治維新「秒殺」
清末官制改革的關鍵時刻,軍機大臣瞿鴻禨為何要放上一把野火?
晚清三次改革為啥全都失敗?
晚清改革為何邀請日本「頭號戰犯」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