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1840年6月,英國以林則徐虎門銷煙,影響鴉片貿易為借口,派出47艘艦船和4000名士兵遠征中國,輕而易舉地打敗了清朝的二十多萬軍隊。


想要了解中國近代史的朋友,都逃不開一個沉重的話題——


鴉片戰爭

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約定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衰老的清帝國終於步履蹣跚地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中英雙方簽訂《南京條約》時的場景

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容: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係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6.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與英國商定;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


7.以口頭協議決定中英民間「訴訟之事」,「英商歸英國自理」;中國的司法主權開始受到侵害。


8.中英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


為什麼看似強大的清帝國會被兵力不如自己十分之一的英國打敗?在1840年這個關鍵的歷史時刻,中英兩國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走進鴉片戰爭博物館的《鴉片戰爭》陳列廳,化身為一位清朝將軍,了解當時的世界形勢,檢閱武備,或許,您會得出自己的答案……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清兵大閱兵時的陣型


戰前形勢

作為負有抗英使命的重要人物,您需要對英國的政治、經濟情況有深入的了解。比如下面這位妙齡少婦,您知道她是誰嗎?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維多利亞女王


她就是您的對手,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那時的英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也就是說,女王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真正的國家軍政大權,是由議會掌握的。即使維多利亞身份高如女王,也要遵守議會制定的法律,遵從議會做出的決定。所以,別因為人家是女流之輩就小看人家,她的背後可是一個精英團隊在指揮喲。


而下面這個看似溫和無害的老頭子,則是英國政府侵華戰爭的總設計師——巴麥尊。巴麥尊出身於愛爾蘭貴族,是19 世紀英國的資深政客。那句外交名言「沒有永恆的盟友,沒有永恆的仇敵,只有永恆的利益。」 就是出自他口。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巴麥尊(又譯帕默斯頓、帕麥斯頓)


他於1809至1828 年擔任陸軍大臣,1830至1834 年、1835至1841 年、1846至 1851 年三次出任外交大臣,1855至1858 年、1859至1865 年兩次擔任首相之職。其外交政策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是強硬。對於疑難的外交問題,巴麥尊總喜歡用打仗來解決。


不僅如此,當時的英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資本家在工廠里安置機器,僱傭大量工人在工廠里集中生產產品。那生產效率真是沒的說!舉一個例子:印度的手工棉布,自古以來暢銷全世界。


但工業革命以後,英國機器生產的棉布質優價廉,硬生生把印度棉布擠出了全球市場。如果您能聯繫上東印度總督,他將會親口告訴您:「這樣的災難在商業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織布工人的屍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而我們中國的最高權力,毫無疑問掌握在這個人的手中——


道光皇帝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道光皇帝畫像


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不受任何約束。一旦將來戰爭爆發,所有的戰爭事務都由他來處理,調兵遣將的決定也是他來做出。但是千萬注意,上奏的時候要撿皇帝愛聽的話說。如果您不小心惹怒了他,他一紙調令把您從將軍的位置上撤下,發配到偏遠地區,那您的報國宏願,該怎麼實現呢?


大街上的普通人群也讓人憂慮:許多體力勞動者喜歡用吸食鴉片的方法來緩解疲勞,不知不覺就上了癮。個體商販,各級稅吏,乃至清朝的部分官吏,都借鴉片貿易獲取暴利。鴉片流入中國,不僅侵蝕了中國人的肌體,還給國家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清朝鴉片煙具


至於清朝的物質生產狀況,如果您在1840年以前的中國大地上漫遊,映入眼帘的將會是這樣的景象: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蘇州農田邊的翻車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插秧


看到這些工作效率低下,習慣於手工作業的清朝農民,您有什麼感想?是不是要考慮下戰時物資供給這一重大問題呢?那麼接下來,就邀請您到武器庫去看看——


海防裝備


英軍是乘坐運兵船和軍艦從海上入侵中國的,所以您重點檢查了與海軍有關的武器。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中英火炮對比


威力大、射程遠的大炮自然是防禦英國戰船的首選。清軍常用的火炮是架設在海岸炮台上的重型岸炮。炮膛呈圓柱體,炮形呈圓錐形,炮壁從炮口至炮尾逐漸加厚,射程遠,火力在清軍的火炮裝備里首屈一指。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鴉片戰爭時期清軍火炮


為了防止發射炮彈時炮膛炸裂,清代工匠普遍將膛壁加厚,炮口縮小。因此,這類大炮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特別重:95%的重型岸炮皆在200千克以上,最重的達4774 千克。


您挑選了一門岸炮,簡單地測量了一下:炮口直徑為44厘米的一門炮,膛壁厚度竟達28.5厘米!也就是說,這個炮筒里頂多能塞進去一顆直徑為14.5厘米的炮彈,殺傷力難免與它巨大的外表太不相符了。


還有一些是尺寸較小、威力有限的輕型炮。一門特殊的抬炮引起了您的注意。據旁邊的下屬介紹,這是中國特有的武器,施放時一般需要四人合作。行軍時,四人一同抬炮前進;作戰時,一人擺放炮架,一人裝填彈藥,一人調整角度,一人點火發射,分工相當明確。如果操作熟練的話,抬炮可謂是清軍中最靈活機動的炮,但由於尺寸所限,殺傷力就很一般了。


抬炮


而英軍的火炮,雖然大多是小型炮,但製作精良。膛壁內部十分光滑,膛壁厚度也比中國火炮薄了很多。同樣是直徑14.5厘米的炮彈,人家的膛壁厚度只有10厘米,炮的尺寸小了很多,機動性也好了很多,加之瞄準方法的改進,使得英國炮的殺傷力遠勝於中國炮。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火炮


除了岸上防禦的大炮之外,海面作戰的戰船也需要檢查一番。看著大小不同的船隻,下屬們向您介紹道:「這是我們廣東水師的主力戰船——米艇。米艇原來是運米的貨船,因為使用便捷,航行迅速,被水師採用,分為大、中、小三種型號。廣東水師戰船共149隻,其中大米艇54隻,中米艇46隻,小米艇16隻。就拿大米艇來說吧,它的標準配兵是60名,鐵炮17-18門,船上還配有火罐、噴筒、藤牌等,造價四千多兩白銀呢。」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米艦(模型)


一艘看起來與眾不同的戰船引起了您的注意。經過詢問,您得知,這是虎門銷煙的主持者林則徐從美國商行購買的武裝商船「甘米力治號」。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期間,早就預料到英國可能會因為查禁鴉片的問題向中國發起挑釁,因此特別重視廣東的海防建設。林則徐把美國旗昌洋行一艘1080噸的武裝商船「劍橋」號購買過來,還將之改造成裝炮34門的訓練艦,並更名為「甘米力治」號,以此提高廣東水師的實戰能力。您不禁想,這可能是清軍中最現代的一艘戰船了吧。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甘米力治號(模型)


反觀英國的軍艦和運兵船,船身較米艇修長,重心比米艇更低,因此在海中可以更穩、更快地行駛,並且上面也裝備了火炮。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19世紀的英國船隻(模型)


一說到火炮,您擺了擺手,心裡知道:在這一對比中,英軍又贏了。


戰術戰略


清軍最擅長的是騎射和肉搏戰,只有部分士兵裝備有落後的鳥槍、抬槍等火器。列陣時,通常採取方陣或半圓形陣,重火器在前,次輕火器,再次冷兵器。臨敵時,在遠距離上以火炮轟擊,敵人稍近,再以鳥槍、抬槍等輕火器射擊。「三擊不中,火器左右旋於後」,再以冷兵器展開肉搏戰。


而英軍普遍裝備有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武器——燧發槍和擊發槍,在理想的射擊條件下,燧發槍射擊更快,命中率也更高,射擊效能可以達到鳥槍的2倍。憑藉這種優勢,他們採取了更加先進的「縱隊戰術」。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英軍的火槍


親眼目睹過縱隊戰術的清代人這樣記載:


「逆夷用兵,馬隊在前,步卒在後,臨陣則馬隊分張兩翼,步卒分三層前進。前層踞地,中層微俯,後層屹立,前層現行開槍,中層繼之,後層又繼之。」


面對這種火力全開,毫無破綻的陣法,數量佔據絕對優勢的清軍擺開半圓形戰陣,一次又一次地沖向侵略軍隊,想展開近距離攻擊,但都無功而返。您想想,與英軍相比,清軍的武器裝備、戰術戰略都落後了幾百年。無論人數如何眾多,也抵不過這幾百年的差距呀……


您一頭冷汗地從穿越現場逃離,又回到了《鴉片戰爭》的展廳。在您面前呈現的是一幅1898年1月16日刊登在法國《小日報》上的漫畫。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19世紀的法國漫畫


在這幅漫畫里,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塊任人瓜分的蛋糕。坐在中間,代表德國的威廉二世已經在蛋糕上划下一刀,旁邊持刀的是維多利亞女王,正與威廉二世怒目相對。另一邊,代表俄國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已準備下刀,但對於從哪裡下手仍然猶豫不決;日本的明治天皇則手托下巴,望著蛋糕沉思。「自由領導人民」的法國女神正站在他們身後觀望。畫面的最後則是化身為李鴻章模樣的中國,面對西洋列強瓜分浪潮,氣急敗壞,卻無力制止。


望著這幅漫畫,您不禁思緒萬千:1840年之前的清政府,大概也是像您剛穿越時那樣躊躇滿志,想著一定能保家衛國,重塑大清榮耀的吧。然而,在對比了中英兩國的發展狀況和武器裝備之後,您和當年的清政府都不得不承認:落後就要挨打,當時的我們與西方,差距實在是太大,太大。


在鴉片戰爭中,固然存在林則徐一樣滿懷愛國之心的仁人志士,固然存在奮勇抗擊英軍的清朝人民,然而終究是無法彌補兩國在物質條件、在各種制度上的極大差異。從根本上做起,加快近代化的腳步,努力融入國際社會,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Tips:


鴉片戰爭博物館,包括虎門林則徐紀念館、海戰博物館、威遠炮台、沙角炮台。


1、虎門林則徐紀念館地址: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解放路113號


2、海戰博物館、威遠炮台: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威遠島南面社區


3、沙角炮台: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沙角社區


【資料】圖片由海戰博物館提供,皆為展廳內陳設展品。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


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


正在那裡等你!

鴉片戰爭前夕,大清VS英國戰力對比揭秘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群:博物館.看展覽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漢代銅燈:美觀、節能、環保!
一個有深度、有厚度、有高度、有溫度的展覽——《鴉片戰爭》陳列
絲綢之路與塔吉克——歷史上溝通中西的塔吉克人
山東的這些「小館」,簡直太逆天了,第二個你肯定沒聽過……

TAG:博物館看展覽 |

您可能感興趣

GDP世界第一的清朝為何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人暴打?
此地原屬中國領地,獨立後與英國作戰,英損失比鴉片戰爭慘的多
英國將直播富力主場戰申花兩隊將演對攻大戰
鴉片戰爭時,清朝大吏打算用猴子讓英國人全軍覆沒
鴉片戰爭也許可以避免:英國的中國粉,為何成為了對清主戰派?
原來英國人不了解鴉片戰爭 英國漢學家眼裡的鴉片戰爭
卡梅倫聲稱英國脫歐後果嚴重:恐導致世界大戰
英國展開對付超級細菌的戰爭
英國電影希望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滲透,合拍片是唯一選擇
一戰英國戰鬥機之王:「駱駝」式戰鬥機
鴉片戰爭爆發前,英國人繪畫的清代十大刑罰
英國高校泡沫大戰
鴉片戰爭200年前戰爭英國向風雨飄搖中的大明賠款
英國「脫歐」對國際大型銀行的影響
鴉片戰爭200年前的戰爭!英國向風雨飄搖中的大明賠款!
中國「飛豹」戰機強還是英國「狂風」戰機強?
二戰中,英國為何突襲冰島
組圖:英國颱風戰機首次出現在朝鮮半島
鴉片戰爭,英國人最後最無奈的選項
英國侵藏戰爭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