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禮大於法 禮樂是治國化民的根本

禮大於法 禮樂是治國化民的根本

騰訊儒學·明德講堂


朱高正先生講《近思錄》


制度第一

二、禮大於法 禮樂是治國化民的根本




禮大於法 禮樂是治國化民的根本


好,那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條,他是引用濂溪先生所講的話。


他說:「古者聖王制禮法,修教化,三綱正,九疇敘,百姓大和,萬物咸若。乃作樂以宣八風之氣,以平天下之情。」


大家看看,這是在說古聖王為什麼要作樂。大家知道,在古代禮、樂是分不開的。禮樂、禮樂,禮樂講的是什麼?「禮」主要就是我們眼睛看得到的,對吧?「樂」就是我們耳朵聽得到的。也就是說古聖王他為什麼要制禮作樂?大家看看,誰制禮作樂?周公制禮作樂,孔子是修訂禮樂。所以禮樂、禮樂,對教化百姓是非常的重要。


什麼叫「禮」?所謂的禮,在周公那時候所謂的禮,所指的範圍非常廣泛,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古代的禮就相當現在我們講的禮法。什麼叫「禮法」?「法」是最狹隘的,也就是以國家公權力為後盾,如果你違背的話,它就產生相應的法律效果,那個叫法律。但是我們國家古代的「禮」不僅僅只是法律而已,古代法律是包含在禮裡頭,還包括什麼呀?還包括各種的倫理、風俗、習慣。就像我們現在民法裡面所講的,法律沒有規定的話,就按照習慣嘛,所以這種習慣也是構成法律的一部分。所以說我們古代所講的「禮」,用現在的話來講叫「禮法」,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法律是包含在「禮」裡頭,但是「禮」除了習慣以外,還包括各種的傳統、風俗都在裡頭。所以說我們現在,「禮」是指這一方面。

好,那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句話他說「古者聖王制禮法、修教化」,濂溪先生說,古代的聖王,他「制禮法、修教化」,大家要記住,制定禮法的目的是為了讓教化能夠落實出來。


我在這兒打個比方,一個社會,用古代羅馬法的話來講,它有一句話很有名,就是說——Ubi societas,ibi jus Ubi jus,ibi societas——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有社會的地方就有法律,有法律的地方就有社會。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講,這就是羅馬法非常有名的一句法諺,就是法律的諺語。這句法諺它代表什麼呢?法律其實就是人類社會必然的產品,為什麼?大家想想看,什麼叫「社會」?一定要三個人以上組成的人群才叫社會,而且彼此之間要有關係。打個比方,大家同樣住在這個地方,大家同樣住在這個地方就自然而然會有共同的利益,但是因為住在一起,自然而然會有各種的矛盾,所以說在這裡面,你至少一定要有最起碼的一種行為規範,誰違反了就有處罰,誰做得好就有獎賞。也就是說,只要有人類社會就一定有法。


所以古聖王「制禮法」,這個「制禮法」,我在這兒要告訴大家,像老子所講的「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你如果把法律定得太嚴的話,盜賊不會少一點,反而更多了。所以說,講到最後,孔子一再強調,要怎麼樣?一定不能太迷信這種嚴格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只是不可或少的輔助工具而已,更重要的還是要靠禮治,就是喚醒老百姓的自覺、自尊、自愛。人不能靠法律來管,要靠自覺,自己的道德上的覺醒,做該做的,不該做的絕對不做。這樣的話,人才能夠提升自己。你人跟禽獸最大的不同——禽獸餓了,他想幹啥就幹啥;人,你不能說你餓了,你想幹啥就幹啥,對不對?


所以說在這裡面,「先王制禮法、修教化」,什麼叫「教化」?大家知道,「教」,老百姓不教,天下怎麼能夠和平,是吧?而且所謂「教」,就是他本來有這種潛能,你來教才有用。所以「修教化」,「教」是上面做的,「化」是指它的結果,化民成俗,你要把不好的習慣給化解掉,讓它善良的本性能夠顯現出來,這叫「制禮法、修教化」。也就是說,我們要治理國家,不只要求大家表面上的行為合法而已,而是要讓大家有那種自覺來守法,自覺來做一個善良的人,自己能管住自己。用國家、用法律來管理,那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


講者簡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孫。1977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1980年赴德國波恩大學深造,198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8年9月獲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覽群籍,學貫中西,向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建中國文化主體意識、推動中國全方位現代化為己任。著有《近思錄通解》,德文著作《論康德的人權與基本民權學說》,易學專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經白話例題》,作品精選集《中華文化與中國未來》等。


本文及視頻為騰訊儒學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請聯繫:3210187736@qq.com


微信號:ruxue_qq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言宜慢 慢則平和周到;心宜善 善則厚重久遠
只要大公至正才能行好大道
《于成龍》里的習習儒風:「一代廉吏」的七大儒家解讀
張岱:人間至味是自然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韓國又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明會典·皇帝宗廟祭禮和禮樂
崇善地禮樂文化展演之「國家類」
崇善地禮樂文化展演之「經典類」
「學聖賢禮·鑄中華魂」 ——海淀區禮樂文化教育實踐研討會召開
崇善地禮樂文化展演之「孝親類」
禮樂滅國,道德救國,全息邏輯興國
崇善地禮樂文化展演之「漢服類」
崇善地禮樂文化展演之「其它類」
中國的禮樂風景之一:歷史上最大的奇蹟是革命
李山教授解《詩經》,那些歌里的愛情、政治、禮樂、獻祭……
兼修禮樂 以振君臣之禮
《崑曲是中國禮樂文明的延續》
聲希審美,禮樂修身——記可愛的東秦民樂團
宗法制與禮樂制都有哪些具體的內容?
李冠云:歷史上的衍聖公及闕里禮樂
從「禮崩樂壞」到「禮樂重構」
中國的禮樂風景-統一的生活樣式與個性
禮樂雙修與君子風範丨儒學與企業管理委員會「百家講堂」首場開講
戴公的禮樂觀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