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史上今日:1934年1月29日 德國化學家哈伯逝世

史上今日:1934年1月29日 德國化學家哈伯逝世

史上今日:1934年1月29日 德國化學家哈伯逝世

史上今日:1934年1月29日 德國化學家哈伯逝世

1934年1月29日,德國化學家哈伯逝世。

1868年12月9日,哈伯出生在德國西里西亞布雷斯勞(現為波蘭的弗羅茨瓦夫)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06-1911年在卡爾斯魯厄工業大學任教授,後任威廉皇家物理化學和電化學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納粹上台後,他因猶太血統被免職,流亡英國。1918年提出借熱化學循環求出晶體點陣能的方法,稱為哈伯循環。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在1909年發明合成氨工藝,並與工業化學家博施C合作創立了哈伯博施法。這一發明解決了合成氨大規模生產的技術難題,對工業化生產及解決世界範圍內急需解決的氮肥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

氨作為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產品,對農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早在二十世紀,農民就已經用完了天然化肥,化肥對人們來說供不應求。哈伯成功的將氨工業化生產,轉變了當時慘淡的情景,使得當時的幾十億人口可以糊口。後來經過卡爾博斯的努力,不斷將空氣中大量的氨加工為氨化合物,將貧瘠的荒地變為高產的糧食地,使得我們的地球可以養活和維持一個空前的人口數量。

雖然合成氨對我們的生活有明顯的積極作用,但是對氨物質的大量需求,亦有可能引發很多的問題。我們可能因為食用大量含有化肥的食物而使我們體內的含氮量過高,也有可能是大量的氮肥被沖入到小溪、河流、湖泊等地區,使得水域表面藻類富營養化,令生活在水域下面的生物因缺氧而窒息。

合成氨是現代科技的一個典型的代表,在促進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更適宜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少不得不引起我們注意的負面效應。所以警示我們在進行科研工作時,一定要謹慎甄選那些未來能夠真正有效造福人類的研究,從而規避對世界造成不良影響及災難的可能。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孔祥宇 [責任編輯: 張端穎]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科普頻道 的精彩文章:

城市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汽車尾氣

TAG:新華網科普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每日科學家:1989年4月20日,我國林業專家朱志淞逝世
每日科學家:2011年3月19日,顧知微逝世
每日科學家:1929年3月18日,著名建築師呂彥直逝世
每日科學家:1995年3月22日,中國地質大師黃汲清逝世
每日科學家:1988年3月26日,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逝世
每日科學家:2004年2月18日,核農學家徐冠仁逝世
每日科學家:1987年3月24日,中國著名病毒學家黃禎祥逝世
每日科學家:2016年3月7日,石油化工專家閔恩澤逝世
楊絳於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
每日科學家:2004年3月25日,著名昆蟲學家龐雄飛逝世
每日科學家:1981年3月9日,植物學家蔡希陶逝世
逝世日曆 1976年3月27日顧震潮逝世
每日科學家:1970年5月10日,微生物學家鄧叔群逝世
每日科學家:2001年5月12日,物理化學家鄧景發逝世
每日科學家:1976年3月27日,氣象學家顧震潮逝世
1967年10月17日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每日科學家:1984年5月14日,著名醫學家黃家駟逝世
每日科學家:2011年5月2日,中國微電子學專家李志堅逝世
逝世日曆 1966年8月6日藥物化學家趙承嘏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