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悟真篇》與張伯端

《悟真篇》與張伯端

《悟真篇》與張伯端



《悟真篇》作者,張伯端,字平叔,道號紫陽,公元987-1082年,浙江天台人。宋代著名道士、養生家、南宗開山祖師。

據《臨海縣誌》說:張伯端曾做過府吏,後因誤解侍女致死,覺著自己雖滿腹經論,到頭來卻是如此糊塗、草率,再加上看到官場的黑暗,痛定之後,遂決定退出官場去追求與世無爭、隱逸洒脫的道家生活。

《悟真篇》與張伯端



宋神宗熙寧二年,張伯端雲遊至四川青城山遇真人劉海蟾,並得受「金丹藥物火候之訣」,遂專心修鍊,終將感悟所成。後返回浙江天台上,傳徒授業,並著《悟真篇》流行於世。

《悟真篇》的精義在於內丹修鍊,它將人身比作爐鼎,以「精」、「氣」為藥物,「神」為火候,經過「煉精化氣」、「練氣化神」和「煉神返虛」三個階段,終將成就輕健純陽之體。張伯端在修鍊方面主張「先命後性」、「性命雙修」。強調「儒釋道」三教同源。

《悟真篇》與張伯端



《悟真篇》是繼承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的內丹修鍊方法和理論大行於世的。它的形成對宋以後道教的發展,特別是內丹和養生等,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後世道教徒將《悟真篇》和漢代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並稱為「丹經之王」,加以繼承和發揮。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行天下網 的精彩文章:

民間「廟會」是怎樣形成的?
留有餘地天地寬
抱朴以克服人心危機
江城不夜天

TAG:道行天下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張伯端《悟真篇》的爭議
紫陽真人《悟真篇》在「反對」什麼?
漫話《悟真篇》、育丹功、傳統採氣法
衣福強玄德堂主人——道家養生歌訣張紫陽《悟真篇》之中
道教經典《悟真篇注》解集成 序言
《悟真篇》的撰著者是誰及其影響是什麼?
祖師度世,怎能用所謂的故弄玄虛去看待:從《悟真篇原序》看道教金丹文化
《白話悟真篇原序》5:未遇真人解惑之前的求道艱難
道家金丹正宗《悟真篇》流傳本末及重要注本
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朱淑真篇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朱淑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