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與阿里用戶量平起平坐,這家公司可以影響中國9億人?

與阿里用戶量平起平坐,這家公司可以影響中國9億人?

什麼樣的公司,可以輻射影響到中國9億人?


答案是寶寶樹。寶寶樹創始人兼CEO王懷南因為創造了谷歌的中文名稱而被譽為「谷歌之父」,並帶領團隊十年磨一劍打造出中國母嬰家庭產業帝國。


十幾年前,即便在馬雲買下雅虎中國,王懷南也是個關鍵人物,當時,馬雲非常希望將王懷南收入麾下,由他負責整個B2B業務,為留下他,馬雲甚至曾說,「Allen可能是阿里巴巴創業到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人才之一。

半年前的2016年7月,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已慧眼識珠,領投了對寶寶樹的30億元人民幣投資。在資本寒冬期,這樣的大手筆需要勇氣!但郭廣昌的邏輯是,「因為這樣中規中矩的人做出來的東西,家庭一定是比較放心的!」,在描述對王懷南印象的同時,他也一語道破了自己的投資邏輯。

與阿里用戶量平起平坐,這家公司可以影響中國9億人?



寶寶樹創始人兼CEO王懷南

2月9日,寶寶樹創始人兼CEO王懷南現身「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七屆年會」,在小米CEO雷軍出場之前,分享了自己的深度思考:當寶寶樹的用戶與阿里巴巴平起平坐時,自己應有的擔當是什麼?


他提出,鑒於中國貧乏的醫療資源,必須通過技術手段把用戶的需求和醫療資源進行更好的匹配、包括遠程的匹配。他提出,今天中國的早教費用,沒有理由超過質量更好的國外早教的費用。最重要的是,經過十年摸索,寶寶樹已經致力於改變這一現狀:中國的年輕家庭對於孩子健康的擔心所導致的不幸福感,是實實在在不可思議的!


以下為王懷南演講實錄,有刪減和編輯:


寶寶樹的用戶跟阿里平起平坐


今天我想講的,其實不是特別條條框框的寶寶樹有多少數據這些東西,我想談談寶寶樹的理想,談談我們的夢想。這些東西平常不會太多聊。在創業的過程中,每天都是「硝煙瀰漫」地解決具體的事,但是,我覺得在亞布力的這樣一個場景下,是比較適合講的。

在座的各位有的比較熟悉寶寶樹,也有很多人不大熟悉寶寶樹,因為我們服務的是一個垂直的人群,服務的是垂直的母嬰人群。如果你的身邊有這幾種人,我想你一定聽過寶寶樹:如果你身邊有懷孕的人,我想你會聽說過寶寶樹;如果你身邊有剛剛返回職場的新手媽媽,我想你一定會聽說過寶寶樹;如果你身邊有三四歲甚至五六歲的孩子,你也一定聽說過甚至使用過寶寶樹。所以,寶寶樹是服務於母嬰人群的,也是匯聚年輕家庭的一個大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有育兒的信息,有互相之間的交流,也是媽媽們在非常困惑的情況下互相交流的空間。


當然,我們也會做一定程度的消費需求,無論是服務消費還是產品消費,所以寶寶樹是這麼一個方方面面滿足中國的垂直人群、母嬰人群需求的,你說寶寶樹是工具,說寶寶樹有一定社交屬性,或者是一個社交平台,都對,這就是我們。


今天,寶寶樹每個月差不多有2個億的用戶。如果看看今天的阿里巴巴,看看BAT中的「A」,如果刨掉到阿里所併購的非阿里主幹業務,現在他們的獨立訪問人次差不多每個月是2個億。京東每個月的訪問人次是1.7-1.8億左右,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垂直的平台,我們一個月內能夠觸碰到的人群和今天BAT等一線大公司已經接近。


因此,我們需要從初創心態走向一個更有擔當的心態,所以,今天想講一講擔當的心態是什麼樣的?


「全家折騰三五天,大夫看病一分鐘」,真的夠了!

如果一個家庭有一個孩子,一個孩子有父母兩個人,中國一年差不多有1800萬的新生兒,如果把這個數字乘起來,中國母嬰互聯網影響的人群至少佔到總人口的30%-35%左右。


如果再把這個往外擴一點,每個家庭其實有7個人,6個人在對付一個小孩,自己的父母加上對方的父母,也就是7×1800萬 ×(7-8個年齡段),我們大概是影響的是9億人,占今天中國人口總量的60%-67%左右,這還只是今天的現狀!


最近幾年都在談「中國夢」,聽到這個非常激動!我在想,很大程度上,中國夢其實是中國年輕家庭的幸福之夢,而這個寶寶樹有義務、也略有點能力幫助更好地實現滿足。


講到中國年輕家庭的幸福夢,如果從大數據看任何一個母嬰社區,或者是任何一個互聯網,如果看自己的主動行為,就是媽媽們在社區里談論的事情,以及她關注的事情,你會發現就兩個關鍵詞:一個叫健康,健康有時候是一個模糊的大健康概念,因為有時候孩子不會有病,有任何的小問題媽媽都會著急去醫院;還有一句話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也就是說中國的父母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考慮的除了健康,還有一個是孩子的教育,中國年輕家庭佔中國總數的30%-60%,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健康的滿意程度,和他們的教育滿意程度,所以寶寶樹正好卡在這麼一個點上。

我們面臨的窘境是什麼?中國每千名兒童配備的兒科醫生人數是0.43人。世界衛生組織在衛生籌資與分配公平性的評估排序,中國是第188名,印度是第43名,美國是第1名,跟我們今天的GDP是完全不搭配的。


半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帶著孩子直奔兒童醫院,但兒童醫院人滿為患,然後奔了兒研所。第二天我就拜會了兒研所一個科室的主任,他60多歲,馬上要退休了。他跟我講,「我的病人通常是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從外地來到北京,全家都來,等三天一般才能排到我的號。」排到號甚至還要通過黃牛,然後他再坐十幾個小時的汽車火車回家鄉,來來回回大概是三四天,甚至小一個禮拜。然後他問我:「看一個病人平均花多少時間?」我說怎麼也得20分鐘,往少了想是10分鐘,再往少了想就是5分鐘。他是皮膚科的醫生,他說,「病人站在門口,我用一分鐘就知道這個孩子沒事!那4分鐘做什麼呢?就是把父母請進來做心理治療,如果爸爸來了我就一定要把爸爸請進來,如果老人也得把老人請進來,全家坐在那兒講4分鐘,孩子大部分不用那麼恐慌,下一次真正的有問題不一定到北京來!」


他講的故事讓我深深地的震撼了一把。今天我們在大城市可能資源都是充沛的,我做母嬰十年做到現在仍然是這樣的狀況,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中國的年輕家庭對於孩子健康的擔心所導致的不幸福感,是實實在在不可思議的!


早教中心要像星巴克一樣四面開花


再談談早教。從早期、從人文關懷上,我們很關心自己孩子的傳承。但大致是2000年到2003年,早教概念才引入中國的。所以中國的家庭,孩子一出生就送入早教中心,這樣的情況不到15年。


但是看看今天中國的早期資源分配,跟醫療資源非常相似,我們的家長可能為了一堂40分鐘的課(小孩子上課不能超過40分鐘,1歲2歲的孩子聽一件事情,不管多有趣超過40分鐘都不可能再關注這件事情),在北京、上海、廣州,大家猜猜比較好的早教中心每40分鐘大體收多少錢?300-500元錢,今天中國的早教費用,要超過更好的國外早教的費用!


即使這樣,2017年早教也會達到2000億的規模。有時候想想寶寶樹作為早教的網站、作為年輕家庭的平台存在了將近10年的時間,的確我們有了一定自己的用戶群,2億的規模,我說可以跟BAT相對平起平坐,的確這個品牌值得用戶信賴,但是回頭看,我們對早教的不滿意、大健康的不滿意,使得我們自己作為從業者,坦率講非常的汗顏!


如果我們真的探索這個路徑,真正把我們的理想升高到有擔當的水平上,該怎麼做呢?我們真的應該合理架構用戶與醫療資源的匹配,中國醫療資源貧乏,只能通過技術手段把用戶的需求和醫療資源更好的匹配、包括遠程的匹配,我覺得才能得到緩解。


早教不應該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人群在北上廣獨享的資源,而落到高質量的內容、高質量的早教上,落到周邊的社區去,我夢想有一天早教中心像星巴克一樣,我周邊有什麼樣的地方可以進行一個小時的高質量的學和玩,我會找到某某早教中心、娛樂中心,這是我們擔當的一部分。


一根棉簽就能解決孩子的幸福感


我注意到亞布力組委會裡面有復星集團郭廣昌董事長,我們和復星集團在去年有深度的合作,復星今天是寶寶樹的二股東,復星走進寶寶樹,寶寶樹走進復星,想解決一個健康的挑戰,我們有人、有需求、用用戶信賴的渠道,復星在努力架構一個優秀的醫療資源匹配平台,復星最近跟我講很多病其實可以在孩子早期就可以預知,這個病可能是基因裡帶的。但是基因可能是一個窗子,打開就犯病,關上就不犯病。


今天,只要在孩子的嘴上拿棉簽刮一下,就能夠進行一次非常完美的基因檢測, 而基因檢測的成本就像沈南鵬講的是在以指數級的下降,基因相對應的疾病庫,今天單基因的基因庫,復星掌握得最全面。我們有可能在寶寶出生時拿棉簽劃一下,就知道我們今天需要對健康關注的東西是什麼,特別是食品的關注、環境上關注的事情,我們要盡量在那些地方把基因窗口關掉,關上這些基因的窗口,生命質量就會提高很多。


講到兒童發展,講到早教中心,我們大概在幾個星期之內會宣布一家合資公司的簡歷,我們會宣布最優秀的、兒童喜歡的品牌,我們像星巴克一樣落地在中國。


寶寶樹做了將近十年,十年以來的目標和夢想一直沒變,就是利用互聯網連接家長、培養中國優秀的下一代。這是我們今天的新願景,這個大概產生了不到三個月,打造一個以年輕家庭消費升級為核心的會員俱樂部,精準地滿足中國媽媽們和年輕家庭對於知識獲取、交流交友、記錄成長以及消費購物的需求,我們希望我們能達到我們的使命,最後是讓中國年輕的家庭更加幸福。


這是我們的夢想,也希望我把這個夢想分享出來,也成為大家的夢想!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我們是一個很小的民族,現在居然出了位美國第一夫人。我們給美國的是不是太多了?」
比起武亦姝,更打動我的是這位「活出詩意」的40歲農民
一句話揭50汽車品牌老底 顫抖吧!
這個吃貨厲害了!一個飯桶宰相怎樣造就一個強大王朝?
受傷的總是穿山甲

TAG:中國新聞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在印度的公司每個月賺取百萬英鎊,讓英國人受益,中國人遭殃
為什麼日本企業動不動就是百年老店,中國公司卻平均只能活2.5年?
這家公司3年幫用戶賺2.9個億,發2億紅包,人人有份!
全球出貨量2億,碾壓三星華為,這家稱霸非洲的公司,99%的人竟然不認識
兩家中國機構1000萬美元投中的這家英國公司 想用情感讓機器人「千機千面」
價值7億的公司只有13人,創業公司到底應該招多少人?
這家身價1萬億美元的公司靠中國發財,對中國人卻很傲慢
坐擁公司10%股份,老公和他的家人甚至妹妹都來對付我
這7家公司市值都超千億,背後有美國財政撐腰,現在正在主宰世界
震惊!这家70个人的小公司让马云坐不住了!
一窺各大汽車公司CEO「薪情」 平均1人年賺1億好驚人
同樣是超售,當美聯航把人拽下飛機,這家人從另一家航空公司拿了1萬多美元的補償……
服務100萬人像服務一個人,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這家公司只有13人卻年入17億,日本小企業的生存之道
年薪2.5億,全美最貴女CEO竟是變性人,公司值250億美元,還要把老婆變成機器人!
7個人18個月,拍出讓全世界人舔屏的廣告,這家公司卻在中國倒閉了……
美國空軍最大的敵人不是中俄,而是這家公司?
花8億給員工買房!這家世界福利最好的公司,居然是兩中國人開的?
這家公司盈利未到3000萬卻成功轉板,實控人為一對台灣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