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文摘 山寺聽夜雨

文摘 山寺聽夜雨

文摘 山寺聽夜雨



山寺聽夜雨

記憶中的聽雨是來自於古詩詞的意境,所謂少年聽雨,中年聽雨,滄桑聽雨,雨蘊含了不同歲月的人生體悟。我讀南宋詩人蔣捷的詞是在少年時期,詩中謂「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當時的我似乎還是一個強說愁的人,不過看到詩人這樣的寫雨,這樣深沉的去寫人世的離合悲歡,也自然感到一種生命的易逝和蒼涼,雨有著特有的韻律和寓意。無數次的聽雨,每次都是不歷世事的清愁。


經過一路的清幽閑散之後,和朋友一起到了白雲深處的寺廟。身邊的山風呼嘯而來,山雨來臨的跫音只是留在了落葉的夢裡。還在密林深處,就聽到了從山頂寺廟悠悠而來的梵唄凈音。樹影搖曳,陽光蕭疏地灑在落滿浮塵的身上。陽光之後,又是不期而至的山雨,讓人釋懷曠達。一路上都有陽光和山雨殷勤的探看。當我們到了寺廟,已經是傍晚,站在寺廟山門,遠觀蜿蜒而走的岷江,澄凈潔白的江水,象無有瑕玷的白練;抬望天邊的殘霞,燦爛的映托出夕陽的靜默莊嚴。耳畔是僧人們聲聲的梵唱,可以一直遠揚到青山之外,可以摧伏心裡的塵想。

文摘 山寺聽夜雨


當窗外響起淅瀝潺諼的雨聲時,已經是夜深人靜了。山寺的鐘聲也沿著夕陽的步子息了下來。山上這座古老的木樓,讓人可以回溯到最深處的記憶。這些記憶里有我們早已忘卻了的悲歡。所有的日子都不是現在的我所預定的,所有的未來命運也不是我所設想的。人在生活中總有些意想不到的體悟和境遇,無論是愜意美好的東西,還是苦難無奈的東西。讀到司空曙的詩「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這種雨中的況味可算是體悟到人生無常的真相了。不諳世事的時候,並沒有想到自己會在今後的一段時光里,深居澄凈處,靜觀雨中凋落殘敗的秋葉,也不會想到風霜浸染時已經聽厭了世間的風雨。自己還是青春靚麗的時候,也不會想到百年之後不過是一堆衰朽枯骨。對於紛紛擾擾的世事而言,我似乎已經不是一個世俗人了,世間的許多追逐,塵情愛怨、聚散離合,思想哲學、詩美藝術,再也沒有了那份執著和沉迷,我似乎成了一個塵外之人。很喜歡出家人的慈悲與平和,很嚮往清凈的世外生活。不時會有碩大的耗子在木屋裡急急的散步,這些夜晚才出來的朋友,每天都會受到寺廟裡米飯的惠顧,過著沒有敵意的生活,還時常熏染著世外的清涼。悠然起落的經聲梵音,還在山間婉轉不絕,還在心裡縈繞潛隱。山雨也在夜晚來臨時,靜靜的飄在落滿塵埃的心上。


處處都能看到世間痴情兒女,寺廟山門外的鐵鏈上掛滿了同心鎖,上面刻下了許多讓人蕭然一笑的山盟海誓。靜居木樓上聽雨的我,竟然還想著夜雨飄搖中的同心鎖、鏽蝕斑剝的諾言。很早以前,特別喜歡陸遊的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春雨杏花總讓我想起小城、小巷、青石板路、斷壁殘垣,撐著油紙傘的行人,空巷中的惆悵,昔日的雨巷已經消殞,在小城裡沒有留下任何痕迹,所有的丁香只留下了一朵朵殘影,隨著風雨四處流浪。雨中的寒氣,透過了簾幕,雨聲也穿過了無邊的夜、無邊的時光之海,讓心回歸到本有的寧靜和安詳。


臨雨聲而起,不願再走回到以前的閑愁清狂,不願再回到滄桑遷變之前的海和山嶽。記得以前的雨聲里,最願接觸的就是音樂和詩,聆聽泠泠然、悠悠然、飄飄然的琴簫,靜讀發幽微之情的詩句。來到白雲深處的寺廟,沒有帶任何世間的詩和思想性的書,不願再讀那些勞心的人類典籍。借著柔和而清馨的燈光,只願讀清凈智慧的佛經,只讓經句佛號不流失於心靈,只讓鐘鼓之餘音蕩滌世間的情想染心。在這之前,從來沒有思索過生命來之何處,也沒有思索過真正快樂自在的人為什麼會那麼少,也沒有思索過人為什麼總愛飲鴆止渴,將自己置於情愛生死的牢獄之內。很多時候,想到情執的故我常常給人一種生死茫茫、如隔山嶽的謂嘆。與我擦肩而過的每一個人,其實與我都有著一樣的命運,無論人生的表相看起來有多麼的不同,但是痛苦和無奈、生老病死卻沒有任何兩樣。衰老的容顏中再也看不到青春的氣息和美麗,再平靜的生命之水都蘊藏了生生世世的驚濤駭浪,再小的一滴雨也含攝了宇宙的全部秘密。聽雨的心,——直在夢裡,不知道夢終究會破滅消散,夢醒之後,了無所得。


原本可以乘著一山的夜雨,在昏黃的燈光下,靜靜梳理被慾望所累的心靈。天空深處的孤雲,悠閑的來去,孤雲深處的夜雨,與我相視無語,只留下一個梵凈的夜、一隅安靜的燈光,讓心靈慢慢品味,慢慢舒展開一些平日里看不見的生命隱跡。從沒有想過自己的命運,就是這顆心製造出來的。無論是好日子,還是壞日子,都值得我們用心去珍惜,都是生命曠野里的足跡。風雨夏日裡的落葉、深深歲月里的心,手捧無字經書的聖人,用無言的智慧過著清凈無憂的生活。


山中風雨無定,時光來去無蹤。幽涼的清晨陽光,潔白無垢的石磴路,在夜雨之後沒有留下一點人的足跡。打點簡單的行囊,又要下山了,來來去去,我總悟不到生命純粹的本質。再也不願象詩人一樣,去用一顆情執愛染的心聆聽大自然的雨聲,只願用一顆清凈平和的心,去聆聽心靈深處的梵音和歡喜。只希望一種善良而道德的生活,一種智慧而慈悲的生活。

摘自《空林佛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隱寺 的精彩文章:

開示 明心見性
為法忘軀 成就道業
千變萬化的佛塔

TAG:靈隱寺 |

您可能感興趣

五台山大聖竹林寺文摘|佛經里的秘密!
華夏文摘
紅袖文摘
壹周文摘
悅讀文摘
《做一株佛前的青蓮》——白落梅散文摘抄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美文文摘
笨鳥文摘
【生活文摘報-收藏】洪武釉里紅石榴尊
水木文摘
三味文摘
微奇文摘
「經典文摘」賈平凹:釣者
破解《昆池岩》「恐怖」之謎|大象文摘
享讀文摘
每周文摘
且讀文摘
南方每日文摘
讀讀文摘
泰恩河上的黃龍旗|大象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