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月二」的民俗 除了剃龍頭還有哪些正確打開模式

「二月二」的民俗 除了剃龍頭還有哪些正確打開模式


「二月二」的民俗 除了剃龍頭還有哪些正確打開模式


明清兩朝,二月二這天,還要舉辦祭祀先農和皇帝親耕成為國家重要的祭祀典禮。


帝王祭祀先農


龍在我國各民族人民心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代先民們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很多關於龍的傳說,相傳龍頭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這一做法一直被世代延續,明清兩朝,二月二這天,還要舉辦祭祀先農和皇帝親耕成為國家重要的祭祀典禮。之後,皇帝還要率百官到先農壇祭祀先農神並親自耕田。


皇帝耕田有嚴格的禮儀制度。明制是皇帝右手扶犁、左手執鞭,往返犁地四趟;清制改為往返犁地三趟,然後,從西階登觀耕台,觀耕結束後,由東階退下。


至今仍保存在故宮博物院里的《雍正帝祭先農壇圖》就描繪了雍正皇帝出宮至先農壇祭先農神的禮典以及皇帝作示範性演耕的情景。

據有關史料記載,為了保障親耕典禮的順利進行,清代皇帝在耕耤之前,都要事先進行演練耕田。圓明園裡的山高水長,中南海的豐澤園,是兩處重要的演耕場所。嘉慶皇帝親耕時,還鬧出過笑話:碰上了不聽話的耕牛,將責任推給了順天府的官員。有一年,嘉慶來到先農壇親耕。碰巧順天府所備耕牛不馴服,一時發起了牛脾氣,死活不肯耕地。換了很多頭耕牛,嘉慶還是無法駕馭,最後勉強耕了三個來回。嘉慶完成禮儀,又命一些官員耕地。這些官員不會耕地,無法駕馭耕牛,甚至還出現了耕牛四處奔逃的事情。嘉慶十分震怒,當天就向軍機處發了上諭:「耕耤為劭農大典,順天府供備牛隻,平時不勤加演習,玩忽從事。著將專司供辦之大興縣知縣沈守恆、宛平縣知縣張洽俱先行革去頂戴,交部嚴加議處;順天府府尹費錫章系專轄之員,著交部嚴加議處……」


同樣,在民間,二月二的俗語、習俗也越來越豐富。比如,「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不下雨」,意思就是龍抬頭意味著天地交泰雲興雨作而萬物生長。另外,唐代以後,北方部分地區把龍抬頭的二月初二認為是「迎富貴」的日子,流傳有「二月二,龍抬頭,金子銀子滿地流」的俗語。


這些雖是俗語,但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國農曆二月時,氣候已轉暖,春回大地,正是農事之始與春耕播種之時,古今人們都祈望著新的一年農業豐收。同時二月二也是驚蟄節氣前後,百蟲蠢動,疫癘叢生,而當時的科技不發達,人們只好企盼著龍出來進而鎮住各種毒蟲,故有龍抬頭之說法。


到了明清時候,北京城有著非常多的歌謠、民俗與食俗等內容,有一些還留存至今。


「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 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這是我年少時唱過的一首民謠,它寫在家中一幅名為「皇帝耕田圖」的年畫上,年畫上畫的是身穿龍袍的皇帝手扶犁把躬耕籍田,大臣一手提著竹籃一手撒種,那牽牛的則是一位七品縣官,畫上還畫著提籃送飯的皇后和幾個宮女。這張年畫兒極具情趣,六十多年過去,仍記憶猶新。

百姓敬土地神


雖然土地爺在眾神仙中不怎麼顯眼,但先民們卻認為「萬物土中生,地能載萬物」,於是先民們心中將土地奉為神,尊土地爺為「社神」。傳說治理大地洪水的大禹,死後被尊為「社神」,社神被玉皇大帝派到人間專管人間土地及有關事務。


每當立春後的二月二時,家家戶戶都向供奉的土地爺塑像,或自家製作寫著土地爺名諱的靈牌焚香祭拜,這一天,人們還要殺豬宰羊,雇戲班子演戲,熱鬧好幾天,這是最初的「社戲」。


因此,土地廟倍受百姓的歡迎。舊時,四九城的城鄉村鎮乃至農家院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土地廟。 據《乾隆京城全圖》記載,昔日北京城有40多座土地廟,但實際上北京的土地廟遠不止此數,這還不包括三聖廟、五聖廟、七聖廟中的土地神。


老北京宣武門外曾有個三層大殿的大土地廟,清光緒《順天府志》載:「每旬之三有廟市,遊人雜沓,與護國、隆福兩寺並稱勝。」這裡舉辦的廟會,是老北京五大廟會之一。這是大的土地廟,還有很多小的土地廟,據《海淀古鎮風物誌略》記載,當年在老虎洞西口路北拐角處的利順祥煙鋪後院,有一處用石頭壘砌的小洞,洞中有一座小土地廟。筆者記得在我曾居住過的一個古老胡同里,也曾見有座小土地廟,奉供著一個土地爺,常見有人在小廟內焚香叩頭。


「二月二」的民俗 除了剃龍頭還有哪些正確打開模式


二月二年畫



當然,當時老北京級別最高,規模最隆重的,要數皇家的土地廟:「社稷壇」(中山公園內),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社稷壇是一座三層的方台。每層都有漢白玉石欄杆圍繞,祭台的地基也全部用漢白玉石鋪墊。台上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分別鋪設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的土壤,所以也稱作「五色土」,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

剃龍頭與回娘家


關於二月二的習俗,現在最為人們熟知的是,「二月二,剃龍頭」的俗語。這一習俗延續至今。一到這天,北京城大街小巷的理髮館裡人滿為患。


這個習俗為何如此盛行?是因為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正月里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故舊京時,大年三十兒前剃頭挑子及後來的理髮館最忙。


不過,「正月里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屬於誤傳。清軍入京城後曾傳令原漢族民眾-律學清滿族人,剃光頭只在後腦留個辮子;但漢族百姓心裡並不服氣,每次剃頭時必引思起曾經的滿頭黒發,所謂『』剃頭思舊『』,後來被傳說為『』剃頭死舅舅。


關於「二月二兒剃龍頭」也有傳說。那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訪遊樂後回京師途中,有一次遊船停靠在天津衛, 他看見有些農家的小孩在剃頭,,乾隆怱然想起那天是二月初二,靈機一動也想剃剃頭,下諭旨後隨行官吏急忙找來天津衛最好的剃頭匠,但來了幾個都沒剃成,皇帝都不滿意。原來過去給皇上剃龍頭, 剃頭匠是不許一隻手按著皇上的頭,一隻手拿剃刀剃的,那幾個剃頭匠不懂這規矩。後來找來個懂得此規矩的,剃好了乾隆的頭,並給颳了臉, 乾隆一高興給了好些獎賞, 剃頭匠領了賞賜高興而去。此事兒傳至四九城,就成為二月二,剃龍頭的習俗。


其實,在二月二,民間還有很多習俗。古人認為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萬蟲伏藏,農作物也因此獲得豐收。元人歐陽玄寫的《漁家傲》詞中曰:「二月都城春動野,……引龍灰向銀床畫」。清人清人潘榮陛在他寫的《帝京歲時紀勝》中也載:「二日為龍抬頭日,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呼為引龍回。」即二月二兒這天一早,天沒亮就起床,用細爐灰或石灰從大門街外井台開始一直撒向房中床腳,再沿牆根撒向灶台邊,意為「引龍回」。讓神龍鎮住各種害蟲,至今北京一些農家仍有此習俗。


「祭餅熏床蟲子收,青龍今日定抬頭」。《燕京歲時雜詠》的這句詩詞描寫出舊京百姓家於二月二龍抬頭這天用油煎春節祭祀時的剩餘麵食供品,以油炸味兒來熏屋子熏炕, 俗曰熏蟲兒。民間也有「敲呀敲,敲炕頭,金子銀子往家流。 敲呀敲,敲炕沿,蠍子蜈蚣不見面。」、「二月二,掃炕席,清清爽爽到年底」、「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不下牆」,以及「二月二,掃鍋底,省柴省火不費米」等眾多民謠民諺。


『『二月二兒,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這句歌謠說的是老北京城二月二的一個傳統民俗,舊京時百姓家新婚不久的男女,正月里男人家最諱忌守空房,媳婦必須在男方家裡,因此,正月後必在二月初二這天去接回女兒,讓女兒在家住上幾天,全家團團圓圓吃頓團圓飯,接回時父母常在大門外迎接,並用已製作好的年糕或花糕貼在女兒的額頭上,母親還會念道著「昐我女兒家日子越來越紅紅火火,節節升高」。女兒回來時,也會帶來的-些新磨成的玉米面或白面倒在父母家中的糧倉內,以示給娘家填倉,全家一片歡樂情景, 這個習俗至今在一些農鄉里仍有傳承。


另外,自明清以來,二月二兒這天在北京及各地的農鄉地區均必舉辦祭祀龍王的典儀及活動,民間的香會必在龍王廟內外出演社火,演出舞龍與舞獅等精彩節目歡慶,祈昐那龍抬頭興風下雨滋潤大地,農作物大豐收。在城鄉的一些住家的主婦們於二月二這天常用彩紙剪些貓雞以及葫蘆福字等圖案作為鎮物,然後貼在屋牆或玻璃窗上,喻意著讓貓逮老鼠,讓雞啄吃害蟲,企盼著吉祥福祿萬事如意。


「剪金貼額邀神眷,還約拈香到涿州」,舊京時二月二兒京郊及涿州的碧霞元君廟燒香奉拜,以祈求吉瑞祥福,故二月二也曾被稱為踏青節。


吃春餅及爆米花


二月二兒自古流傳著眾多飲食庁面的習俗,吃春餅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被百姓們稱為吃龍鱗餅或龍皮,春餅是用溫開水和面揪成-個個小擠兒,在兩個擠兒上一側抹上些香油, 毎兩個連一起同按扁搟成約七寸見圓的麵餅在餅鐺上烙熟,故曾俗稱為荷葉餅或合頁餅;老北京人不止是在立春節那天吃,二月二龍頭節時也必吃,由於烙出的薄餅上留有很多烤烙出的糊點兒似那龍身上的龍鱗,故稱為龍鱗餅龍皮;二月二兒用春餅抹上六必居的甜麵醬放些大蔥條,夾上醬肉或「扒豬臉」及「炒合菜」或春盤中的菜卷著吃,葷素搭配營養膳食平衡,吃起來真是又香又美味可口喲。


這天常吃的餃子叫食「龍耳」,吃麵條稱為吃「龍鬚面」,吃餛飩吃元宵叫吃「龍眼」,吃米飯稱為食「龍子」。吃饅頭或春捲兒叫吃「龍蛋」,吃雞爪子也被稱為吃「龍爪」,


除此以外這一天人們還要吃豬頭和魚頭。人們喜愛把豬頭魚頭視為龍頭奉祭,其本是吉祥兆頭的標誌。自古以來豬頭是祭奠神祖的供品,豬頭曾是不能隨便吃的。民間過年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開始改善伙食,殺了豬後每天飯菜都會有點肉,待正月一過肉吃完了,就剩下曾祭奠用的豬頭,正好二月二時再用豬頭當祭龍王的供品。


舊京時也有百姓家選擇吃魚頭的,其取自於「鯉魚躍龍門」的典故,其喻意著吉祥福順。還有些人家在這天要用發好的白面擀成長片,放入已拌好的肉餡,然後捲成似龍的長條,盤入籠屜,蒸熟後全家分食,人們稱為「吃懶龍」,喻意著吃了似龍狀的食物可以解除春困與懶惰,抖起精神過好日子。


有趣的是,北京人最愛吃的美味小食品爆玉米與「二月二」龍頭節還有聯繫。傳說武則天「立周」稱帝後,惹得玉皇大帝震怒,便傳諭四海龍王在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龍王看到人間因乾旱而餓殍遍野的慘狀,他偷偷地為人間降下雨。百姓得救了,而他卻被玉帝打下凡間壓在五台山山底下受刑,並立石碑曰:「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惹想重返靈霄閣,金豆開花方可歸。」人們為報龍王降雨救百姓命之恩,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可哪裡都找不到呀!到了二月初一這天,正逢趕集之日,有一個老婆婆趕集去賣包穀,袋口鬆開金黃金黃的包穀籽撒了一地。人們看到後心想,這包穀籽不就是金豆嗎,炒炒不就開花了嗎?於是大家在二月二那天各家各戶都在大院內支起鍋爆炒起了玉米花,並在院中設案焚香,拜奉龍王。玉帝在天上向下一看,那金豆真的開花了,遂將龍王免罪釋放,讓他重掌風雨大權,不久人間普降春雨、農業豐收。打這以後每年的二月初二,老百姓都爆炒玉米花吃,邊吃口裡還唱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以企盼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景。(文/張善培)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晚報 的精彩文章:

「雨果獎」能否點燃科幻熱
古代詩詞名媛
難道這就是紫薇格格找皇阿瑪認親爹的地方?
一代梁山伯化蝶飛去 越劇范派創始人范瑞娟辭世
日本學生為何能把京劇演到北大舞台

TAG:北京晚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剃龍頭」,吃了這些「龍食」才能鴻運當頭!
明早起,請別一開水龍頭就刷牙洗漱了
龍頭股的買賣點都有哪些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家庭水龍頭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旦股票出現這一抄底形態 趕超龍頭股成新妖四連板
龍虎榜復盤:龍頭開板,龍二封死,成都幫歪打正著?
中字頭第一龍頭,散戶趕緊上車,新一輪行情又啟動了!
那些一開水龍頭貓就奔來洗澡的貓都是別人家的天使,而我家的
水龍頭、剪刀、扳手、斧頭……一旦被這個老頭逮住,就完全變了樣
如何識別龍頭股,成為龍頭股的必備條件有哪些?
貓咪躺在洗手池裡玩,一不小心打開了水龍頭……
一隻即將開板的碳纖維絕對龍頭
國足驚天大絕殺,有色金屬龍頭四天四漲停,這一概念還有哪些個股可挖掘
「二月二,龍頭節」的傳說
A股爆嗨九月行情,又一妖股脫穎而出,新龍頭連板逆襲第一妖王
看圖猜成語:把心放在水龍頭下沖一衝,臉都被刀割破了
以前一根扁擔兩個桶 如今擰開水龍頭就有水
「跳空高開」轉換龍頭法則,男女老少新老股民一看就明白!
男子作死把水管插入螞蟻巢穴,打開水龍頭後奇蹟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