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都說中文難學,可它到底難在哪?
各位小夥伴們,當你們正在被英語折磨得嗚呼哀哉時,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說中文,而有這樣一波人,陷在更深的泥沼里,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學中文的老外」。
在許多語言里,要拒絕一個人,可以說「等你先學好中文再來見我吧」。中文到底難在哪?主頁君這就帶你揭秘!
文|何滿子
From 壹讀
微信號:yiduiread
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我
的國際友人:(手拿話筒)我要感謝我的中文老師,是他讓我學會了說流利的法語。當我上了第一節中文課之後,就感到排山倒海般的崩潰,於是轉去了法語班。
中文為什麼這麼難學?!
我:不要感到孤獨!中文難學這件事,被老外吐槽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在許多語言里,要拒絕一個人,可以說「等你先學好中文再來見我吧」。
而聽不懂一個人所說的話,可以說「你在說什麼呢?聽著和中文似的」。
以至於法語里「c』est du chinois」(這是中文吧)已經成為了固定用語,爵士歌手賽日·甘斯布還有一首歌,歌名就叫「女人啊,你簡直就像中文一樣」。
還有法國版「女人心,海底針」的連環畫:
更有無數前赴後繼的中文學習者,溫順地排著隊倒在學中文的沙灘上——
你覺得德語難學?中文說,「你真可愛。」 (冷笑.jpg)
蜂蜜和蜜蜂?他們兩個聽起來完全一樣,但是意思卻不同?
所以中文到底為什麼這麼難學?我總結了以下原因:
漢字對於寫慣了字母和單詞的西方人來說,是首當其衝的令人頭疼。
對於拉丁語系(英語德語法語……)的所有語言來說,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字母。一個英國人,學會26個字母,以及標點符號、空格所有這些句子的組成部分,需要多久?大約1,2天。
中文呢?
中文裡,並沒有和拉丁語系的字母相對應的基本單位。非要說組成語言最基本的「字素」,只好算偏旁部首。可是偏旁部首的數量可比拉丁字母的數量要多得多了,儘管各種字典的分法不一:《說文解字》分了 540部,《康熙字典》分為214部,《新華字典》分為189部,最新出版又變成了201部。
不管是哪種演算法,都比拉丁字母的數量多多了,可這還不是漢字最難的地方——
因為即使記住了所有偏旁部首,如何將他們組合還是一個難題。英語的書寫是一維的,每個字母挨著從左向右寫下去。可漢字卻是一個個二維圖象:偏旁部首們可以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內一外,還有三個、四個部分擰在一起變成一個字。更甚的是,在組成漢字的過程中,這些部首會被擠壓、被拉抻、被扭曲、被異化,最終才能全部被fit進一個方塊字中。
所以對於母語是拉丁語系的西方人來說,學英語,隔層紗,學漢語,隔座山。
好不容易學會了寫字,學中文的人還會遇到第二個當頭一棒的難題:寫了還是不會讀。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語言,都是拼音文字,看著一個單詞的拼法,就能大致讀出它的讀音來。
可中文不是因缺思廳,漢語言里會意字的邏輯超乎想像地複雜——
首先說,雖然多數中國人都稱漢語是象形文字,但按照語言學上的歸類,漢字其實並不是象形字,而是會意字。
象形文字在古中國、古埃及這些文明裡都出現過,但是經過幾千年的演變,象形字在現代語言中已經幾乎絕種了。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不是有些和中國的還蠻像?
現代漢語經過演化,從象形漸漸發展成了會意字,從完全的圖畫轉變為方塊字,每個方塊字由一些「字素」組成。這些字素中,有的會意,有的象聲,還有的……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在那裡。
漢字中,有一小部分可以從字形和偏旁部首里大致猜到讀音,但是大部分不行。所以對於母語是拼音文字的人來說,學中文相當於學兩門語言——一門說的漢語,一門寫的漢語。即使會講流利中文的人,也可能一個字也不認識。(這也是在教育未普及化的中國,文盲率極高的原因。)
初學一門語言時,各位有沒有遇到這樣的狀況,一句話里每個字都認得,連成句子卻不知所云?
學漢語的外國人一定遇到過。因為漢字比拉丁語系中的單詞語義要模糊許多,乃至於往往單看一個字,完全無法知道指的是什麼意思。
往往越常用的字,可能的意思就越多,理解也就越依靠語境。譬如上一句里的「就」字,單拿出來,誰知道在說什麼?
更甚的是,看書本文字的難度還是其次。口語中,不僅每個字的意思眾多,每個讀音可能指代的字也動輒成十上百,譬如一個yuan的音,是公園、人緣、還是類人猿,不聯繫上下文是猜不出來的。
最令歪果人無法理解的,莫過於中文裡的四個聲調。同一發音,聲調不同還能表示不同意思?(我還沒開始說粵語里有九個聲調呢……)
目前世界上的所有主流語言中,中文是唯一一個用不同聲調錶示不同意思的語言。
對於歪果人來說,這必頂詩一格很達的章礙。
關於漢字四聲的麥當勞教學法
每個人說起自己的母語,都會認為自己的母語沒有語法。中文有語法嗎?除了語言學專業的學生之外,大部分中國人都沒學過中文語法。中文似乎「天生」就是這麼講的,選詞造句的方式、句子的結構,似乎「天生」就是這麼自然。
但是學中文的外國人會沉痛地告訴你:中文的語法難到讓人摸不著頭腦。
確切地說,中文語法的難處不在於複雜,卻在於簡單:動詞不分人稱和時態、詞性轉換沒有變化,沒有不規則動詞,沒有動詞單複數之分,沒有陰性陽性,不用擔心主謂一致……
「我吃」與「你吃」,「今天吃」與「昨天吃」,「我愛」與「我的愛」,沒有前綴後綴,一個字用遍各種場合詞性。
沒有這些複雜的語法規則,中文豈不是變得很簡單?
非也。
因為原本可以從詞性變形和動詞規則里體現的時態和語義,在中文裡只能通過語境和少量語氣助詞來體現。請看以下對話——
「你吃了嗎?」
「我還沒吃。」
「那你吃點吧。」
「不,我吃不了。」
第一句中的「了」表示完成時,第二句的「還」是副詞,表示到現在為止(「還沒」相當於not yet),第三句的「吧」表示祈使語氣,到了第四句同樣一個「了」字,表示可能。
真可應了老子的那句著名的開篇語:道可道,非常道。
我解釋到這兒,已經有種吃不下飯的感覺,剩下的漢語語法,只能請諸位自行體會了。
不過!如果你也有外國友人,請讓我最後送出一句金玉良言,方能以不變應萬變,放之四海而皆準,一定要記好了啊——
參考資料:
1.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John DeFrancis,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 Aspects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 YR Chao 趙元任,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何滿子,From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胡歌都落地美國開始留學之旅了,你居然還在糾結出不出國?
※315打假一波美國野雞大學!千萬別被這些吊炸天的校名給唬住了啊….
※H1B申請迎來最後衝刺!這10項填錯任何一項,你就捲鋪蓋回國吧....
※22歲美國女孩來華尋根,讓藏族氂牛絨征服LV,還打造了最美民宿
TAG:INSIGHT CHINA |
※都說中文難學,中文到底難在哪兒了?
※風水,真的那麼難學嗎?從這些基礎知識學起,也不是很難
※你知道對於說英文的人,中文有多難學嗎!
※學霸比學渣究竟差哪了?對不起,你很難學會!自尊就會毀了你!
※都說時裝秀上的髮型難學,我就讓這些女明星都去試了試……
※編程難不難學?我能不能學的會?你缺的只是靜下心好好學
※這麼美的側編髮,原本以為很難學,可看了一遍就會了!
※這麼美的泡泡辮編髮,原本以為很難學,可看了一遍就會了!
※這麼漂亮的編髮,原本以為很難學,可看了一遍就會了!
※刮出來的痧和淤血是一回事嗎?刮痧難學嗎?
※自由泳真的很難學嗎 掌握這些你就成功了一半
※PS好用卻難學?你是沒有遇見他!
※開學啦,越來越多的孩子會說,為何語文越來越難學?
※中醫難學還是容易學?
※英語太難學了,這12個單詞很多老美都讀錯,看看你讀對了嗎?
※越難學,我越要學,不然和普通人有什麼區別?
※東坡難學是「超然」:凡物皆可觀,無往而不樂!蘇粉必讀
※量子力學真的那麼難學嗎?
※出現以下這些癥狀,你的邏輯很難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