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神仙信仰不是彼岸的解脫,而是對現世的超越

神仙信仰不是彼岸的解脫,而是對現世的超越

道由心學輸入標題 bcdef

神仙信仰不是彼岸的解脫,而是對現世的超越


莊子寫下姑射山之神人的用意,並不是讓人們去考證這樣一位神人的真假,而是希望能藉此喻指得道後的精神和肉體的超越狀態。道教的核心信仰,是希望能夠超越了精神與肉體的限制而飛升成仙。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文/清虛道人


長生成仙的願景

英國人李約瑟曾經說:「長生不老的概念,或青春或永生的概念,只源於中國。」對於人世生命的留戀,是世間不同種族人們的共同美好願望。雖然文化體系不盡相同,但人們對於長生的渴望和探索,卻是殊途同歸的。不同於其他文明中對不死之神的崇拜,在中國文化體系中,在最具有代表性的道文化體系中,長生成仙的願望是通過諸多具體的方法可實現的,如服食、如煉養、如修真等等。正是藉助於這些方法,才可以幫助塵世的人們超脫形體的困束而實現逍遙之游,最終達到道家修鍊的終極目的——得道成仙。

神仙信仰不是彼岸的解脫,而是對現世的超越



《南華真經》書影(資料圖)


被稱作萬古丹經王的《參同契》中記載道:

「惟昔聖賢,懷玄抱真,伏煉九鼎,化跡隱淪,含精養神,通德三光,津液腠理,筋骨致堅,眾邪辟除,正炁長存,積累長久,變形而仙。」


這種「變形成仙」的追求,是道教修行的最核心。這一希冀,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華真經》的記載中: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六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是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莊子在《逍遙遊》的篇章中描述了這樣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形象,後來《列子·黃帝篇》中又對這一位神人的形象有了更為詳細的記載,其曰: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心如淵泉,形如處女。不偎不愛,仙聖為之臣。」

自此開始,姑射山的神人成為修道之人渴求的仙人典範。


莊子寫下姑射山之神人的用意,並不是讓人們去考證這樣一位神人的真假,而是希望能藉此喻指得道後的精神和肉體的超越狀態。道教的核心信仰,是希望能夠超越了精神與肉體的限制而飛升成仙。《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仙」字:「仙,長生仙去」,表達的是對壽命無盡頭的渴望。漢代劉熙作《釋名》說:「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此處暗暗傳達出了一個觀念,即人是可以修成仙的,這便為道教對證道成仙的終極理想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道教的神仙信仰,不是對彼岸世界的盲目希冀,而一定是建立在對現世超越基礎上的擁有具體可實踐的學修一體。


神仙信仰是對現實的超越


道祖老子留下的五千言,在後世人們的解讀中通常被看做是哲理性著作,卻很少有人提及其中存有的神仙觀念。《道德經》中提到的「長生久視」「死而不亡」等概念,是已經具備了早期求仙思想的。而具有「玄之又玄」特徵的「道」,在進行具體闡釋的時候又被賦予了一定的人格特徵,不論是從宗教信仰的角度還是從宇宙生成的角度來解釋,「道化萬物」的思想都是神仙思想的濫觴。更何況,在道教的信仰中認為,世間的一切存在都是具有道性的,天地萬物都是由道化生的,神仙自然也是包含在其中的。一炁化三清的過程就是道化的過程。道本身就是一個超越了哲理性的存在的,甚至可以說,道便是長生不死的存在,它炁化成為可見的仙真,以此來為塵世的修行者指明方向。

任何宗教都是具有度人思想的,道教更是以慈悲度世為最高的修真法則。不同其他宗教對彼岸世界的直接追求,道教是一個非常重視現世的宗教。即便是修仙,也是更加強調現世的積功累德,而不是僅憑藉持誦聖號就能度人到極樂之境。所以《南華經》的內容在修道人看來處處皆是對人生所處困境的抒發,是在追尋造成困境的緣由,是在探討如何擺脫塵世困境的出路,所以莊子的筆下才會出現「至人」「神人」「聖人」等超脫於俗的形象。可惜的是,人們大多只能看到的莊子的浪漫筆調,卻參悟不透他紙筆背後的深意。

神仙信仰不是彼岸的解脫,而是對現世的超越



道由心學(資料圖)


「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養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道教歷代所追求的神仙世界,是根植於現實的,是基於實實在在的個人修鍊的。只有做到坐忘、心齋等等修行的功夫,才能讓自身擺脫欲求的困擾,進而從有限的人生和憂患困苦中超脫出來,這就是道教最理想的修真目標。「道由心學」,心是連接著無形的道與有形的器的關節點,若是不能修心養性,自然也就無法求得神仙的逍遙之態了。從自身的修持著手,這是道教神仙信仰以及修鍊成仙的現實意義。因為神仙不只是用來崇拜的,更是需要我們去效仿的。


道人都希望能得到成仙,這個過程充滿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和樂觀態度。正如偉大詩人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在《離騷》中提到,因為現世的「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所以才要扣天關、西上崑崙、渡白水、登閬風、求宓妃,在神遊天界的上下求索過程中,他尋找的正是超脫人生之道。這恰恰是神仙信仰饋贈給人間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修仙理想,以及如何修現世的意義所在。(編輯:憶慈)

神仙信仰不是彼岸的解脫,而是對現世的超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修行經典《性命圭旨》,帶你去看一個更大的世界
作為道教徒,你能答對關於祖師的這些問題呢?
神明對你的感應 只在一念之間
畫棺材的手藝人,竟有能耐使人起死回生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是因為一部電影讓我們認識了信仰,而是你看與不看,信仰都在那裡!
與家人的矛盾,並不是因為信仰的不同
紋身是追求不一樣的信仰,表達不一樣的態度。給個代表你們看看。
金蓋拾得雲巢隨記之三十六:信仰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一切影響生活的信仰絕對不是真正的信仰
信仰不因距離而淡薄,愛我不因陌生而減少
真正的信仰是某種遠為深刻和神秘的東西,它肯定不依賴於一時一地的現實
因為信仰,我們成為了一群無處不在的球迷
過午不食只是僧人的一種信仰,而不是為了減肥
真正有信仰的人,永遠不會是國家的垃圾和寄生蟲!
是不是破除「我執」後才有真正的信仰?
唐辛子:對雞的信仰,是世界性的
不貧窮的理由,人生是需要一種堅持的信仰!
爐石傳說:國服環境中出現史上最坑職業,還用的不是信仰就是2!
「浮世繪就是我們的信仰」
瑜伽也是一種信仰,但是不用上頭柱香!
這世界沒有地獄與天堂,只有愛與不愛的信仰
紋身是這些人的信仰,越老越有韻味
信仰與性向的衝突,讓他無比痛苦…直到自殺的前一刻,他遇到了此生摯愛
明天,中醫藥法就來了,但這不是大多數人眼裡看到的盛世,而是一場守護信仰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