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文 | 閔思嘉


電影的百餘年歷史,是風雨飄搖,隨時活在消亡威脅中的一段歷程。


每隔十年左右,總會出現一種新的技術,帶來新的娛樂體驗,讓電影感受到生存的危機。為何如此,是因為電影是誕生於工業化時代,科技大爆炸下的產物。它帶給我們的體驗是根植於技術,那麼新的技術勢必帶來新的體驗,電影界最大的恐懼,就是自己的技術落伍了,被觀眾拋棄。

因而電影界推動自身發展的最大動力就是玩命地革新技術,借鑒各種新的發明,更新電影能達到的娛樂體驗,唯恐遭到時代的淘汰。


今天來討論一個電影界已經議論多時的話題:VR是否會成為電影界的一次革命?它對電影的發展會帶來怎樣的衝擊?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在談到電影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提到「真實幻覺」這個詞。電影是從攝影技術延展而來,它像一台造夢機器,為我們提供明知是人工製造,但還是能讓人無限沉湎其中的故事。它用故事、情節、公式搭建起一個又一個具有強大力量、讓人浸沒的銀幕世界。


不過,人類大概天生就有記錄影像、存留自身的慾望,就像巴贊所提出的「木乃伊情結」一樣,生命有限的人類,有著保存生命的本能,而用逼真的臨摹物替代外部世界則成為了滿足這種心愿的途徑。


在巴贊看來,一切藝術背後都是以宗教衝動為出發點的,古埃及的木乃伊就是「肉體不腐、生命永存」,與時間抗衡的例子。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安德烈·巴贊


的確,在攝影機和電影還沒有出現的時候,人們就會用立體的雕塑、平面的繪畫來複制外部世界。在繪畫發展到文藝復新時期,畫家們還能運用幾何透視法來製造出三維空間的立體感,讓平面上的物體的影像看上去能夠與人眼在現實空間中看到的立體圖像相仿。


而到現在,我們也還沒有放棄在影像真實感、立體感、沉浸感方面的努力。電影界和科技界從一百年前就開始研究3D技術,乃至全息投影,再到今天的AR、VR,它們所指向的,是一條通向沒有止境的、從虛擬再造現實的宏偉目標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文藝復興時期畫作《雅典學派》


VR(虛擬現實),這個概念最早由美國VPL Research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杰倫·拉尼爾在 1989 年提出,他現在被稱作是VR之父。VR與現存其他技術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交互性體驗最強的立體影像。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杰倫·拉尼爾


不過在現代的VR技術之前,虛擬現實的產生可以追溯到1962年。美國人摩登·海利希發明了一台特殊的3D影像機器。它配有專門的座椅,人需要把頭放到機器里觀看,機器能模擬出人在騎摩托時候看到的景色,甚至還有風速和震動。


這台機器叫Sensorama,長成下面這樣: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Sensorama


海利希後來還發明了一系列配套的攝影機和投影儀,用來製造騎摩托、騎自行車、開卡丁車和開飛機的交互體驗。


在這之後,還有各種各樣的VR設備被發明出來。比如1966年的GAF Viewmaster,通過兩顆內置鏡頭播放不同的幻燈片來達到立體效果。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GAF Viewmaster


還有1968年問世的達摩克利斯之劍(Sword of Damocles),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第一款VR設備,是一個需要用機械臂來吊住的頭戴顯示器。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達摩克利斯之劍


我們可以注意到,在現代的VR設備問世之前,這些古老的VR前身技術,無不是笨重、累贅的大塊頭,所以它們更多是科學家的實驗室玩物,幾乎不會有太多的實用價值。


終於,經過幾十年的技術迭代,中間的過程此處就不介紹了,我們來到了VR頭盔的時代,例如Google Cardboard,HTC Vive Pre 、Oculus Rift等VR頭盔。


等等,為什麼我們把它稱作VR頭盔,而不是VR眼鏡呢?


因為它們確實長得像頭盔?


先暫停一下,我們先說回VR的定義和原理。前面說過,VR提供人類和數字影像之間的交互體驗,而這是通過計算機建模製造出來的三維立體環境對人動作的捕捉和反饋來實現的。


簡單的說,就是VR裡面的環境,能夠感知到你在裡面的動作,並配合相應的變化。比如角度光線的變化,這是視覺層面的。比如你在房間走動時縱深感的變化,這是空間層面的。更進一步的VR,還會有聽覺層面、觸覺層面等等。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說白了,它就是讓機器和你做交互。它的目的,就是要讓你在戴上頭盔之時,能夠感受到一個真正的,能跟隨你的動作變化的、有沉浸感的空間。


普通的3D影像,並不會讓你身置其中,更不會隨著你的動作變換角度。即便是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用了4K、120格、3D的最高級技術,也只是提供更真實細膩的觀看感和些許的沉浸感。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2016)


而交互,則是另一碼事情。


回到電影這裡來,電影的確是一直在為我們營造一個外部世界的幻景,我們坐進電影院中,以集體觀看的儀式被銀幕上的幻覺所征服,我們在觀看的同時也融入其中,以觀者的身份與電影作者對話,以讀者的理解形式讓電影作品在自己這裡進行再次創作。


從這個角度上來理解,電影既是一種集體娛樂,也可以是單人的、私己的娛樂。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電影娛樂的一面,尤其是在我們走進電影院看商業大片的時候。在早些時候的觀影中,電影院甚至比現在更像是一個娛樂和社交場所,早期的中國影院,就是從戲園、茶樓中衍生的。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從VR的歷史上,我們似乎能看到VR和電影存在一個共同的目標,它們都想要營造一個真實的幻覺世界。不過,在VR電影被炒得火熱的當下,說這個也已經不新鮮了。我想說的,其實是VR與電影結合的一種可能:VR技術,或許能為我們改造電影的觀影方式——把電影變成是具有交互性的私己娛樂。


如果你了解一點電影史的話,會聯想到,這不是回到了120年前愛迪生的時代嗎?


在我們今天熟悉的集體觀看的電影發明之前,愛迪生實驗室推出了僅供單人觀看的活動電影放映機,就像下面這樣,觀者對準機器上的一個小孔往裡看,他看到什麼是完全獨享的。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愛迪生的活動電影放映機


最後是盧米埃爾的「眾樂樂」戰勝了愛迪生的「獨樂樂」。但錄像帶、DVD、藍光影碟等家庭娛樂的發展,證明了電影在公眾放映之外,存在另外的可能性。


120年前未能發展成熟的單人觀看模式,在今天可能會獲得新的生機。


當然,VR最厲害的殺手鐧還是「交互」,這是愛迪生做夢也無法想像得到的。我們或許終於得到了機會,可以真正參與到電影的故事中去,與電影中的故事、情節、人物發生互動,去穿越電影中的那些場景,觸摸電影中的道具;而不再是坐在銀幕之外,觀看一場視覺盛宴。


這還只是一種設想,在3D電影技術尚未完全讓大眾滿意的時候說這個,肯定太早了,但這正是科技對電影的最大意義,而且技術的發展速度,很可能會超越我們的期待的。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這就說回來了,VR技術如果想要與電影結合,目前還是面臨非常多亟待解決的挑戰,首先是佩戴習慣的問題。


因為VR的技術原理,導致VR機體的成像部分必須將眼睛放到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中,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VR佩戴設備,都是顯得比較笨重的全包式「頭盔」。


所以我不想把這類頭戴設備稱為「眼鏡」。


這樣的佩戴體驗,至少在現在看來,是不夠適合90-120分鐘甚至更長的電影的。畢竟現在大家連在眼鏡外面架一個3D眼鏡都覺得彆扭,更不要說這麼沉重的感受了。


所以到目前為止,VR頭盔的現實應用,更多還是在短時間的體驗看房、飛行模擬操作等場景下。想要讓VR電影推廣到成為大眾消費級產品,VR佩戴設備必須要足夠輕巧,不受移動的限制。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其次,則是如何設定觀眾位置的問題,這又要回到電影的本身。對於電影來講,觀眾更多來說還是觀看者,是鏡頭後面那個窺視者,是客體的身份。雖然某些情節也會讓觀眾自我代入,並轉換視角,但在更多時候,觀眾們還是處在觀看故事發生的客體位置,而非故事中掌控情節的主體位置。


但對於VR提供的交互體驗而言,參與者更多程度上是主體,VR的參與者控制著環境、情節的改變,例如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沉浸式遊戲等。


如何安置好VR電影中觀眾的身份,或許比第一個問題更加讓人搖擺。不過,這並不是技術上的問題,更多是技術革新之後留給創作者的問題。


就好像當寬銀幕電影發明之時,創作者們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銀幕上那巨大的、被拉長的、被特呂弗稱之為「大銀幕無人性的框架」的空間。


某些主觀視角的電影或許也提供了一些解決的途徑,比如全程都沒有主角臉部,以全主觀視角展現的《硬核亨利》。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硬核亨利》(2015)


這部電影飽受爭議,也許它的娛樂性還有待提高,甚至於它包含了很多「反娛樂性」,但我們不應該這麼去要求實驗產物。


上面說的這些暢想,是否像未來的科幻世界才有的景象?


其實,未來比我們計劃的要來得更快。


最新的一條新聞,矽谷的虛擬現實公司Immerex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創辦的一家AR/VR聯合實驗室,已經製造出了一種非常便攜的電影級VR設備。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Immerex VR眼鏡


消息稱,這款最新產品將於今年下半年在中美日韓四國同時發售,結合解析度、體積等因素來比較,這可能是當前市面上最先進的一款VR眼鏡。


從「頭盔」到「眼鏡」的進化,終於邁過了我們期待已久的門檻。這款重量只有200克的眼鏡,方便長時間佩戴,希望它能支持舒服地看完一部電影長片。


除了打破了VR頭顯設備在空間上的局限性以外,Immerex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同時在前端和後端發力。為了匹配這副眼鏡的使用,它開發了專門的全景視頻拍攝設備與後期處理平台,還製作了長達10000分鐘的高清4K、3D的VR內容。


畢竟所有工具最終的意義,還是為了提供對內容的消費。對於消費者,或者影迷來說,VR的概念和技術,其實根本不重要。


Immerex更準確的定位是一種個人娛樂終端,它擁有高度清晰的視覺體驗,加上全景聲的聲音效果,加上海量的內容,打個比方,這就是一座移動的個人影音圖書館,就像Kindle閱讀器之於閱讀一樣



這玩意,真的會殺死電影,帶來更爽的娛樂體驗嗎?



佩戴Immerex VR眼鏡可以這麼美


在此之前,我們會將觸屏手機、平板電腦作為個人視聽娛樂的終端,但那只是一種權宜之計,它們遠遠無法滿足我們高質量的娛樂消費需求。現在很多人習慣了在手機上看電影、看劇,從便利性的角度來說,這算是進步,但從享受到的效果和質量來說,其實是巨大的退步。


下一代的個人視聽娛樂終端,必須在便攜性和視聽還原兩個方面,都取得突破性進步。像Immerex VR眼鏡這類產品,會成為觸屏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後下一代滿足人性基本需求的科技產物,可能改變人們的娛樂體驗。


VR創造的世界是虛擬的,但它所激發的情感,絕對是真實的,這也是電影在上個世紀取得偉大成功的最根本秘密。


擔心虛擬現實技術殺死電影,可能是一種杞人憂天。最好的結局是,電影因為VR技術的發展,獲得一種新的可能性,為我們帶來更激動人心的娛樂和藝術。


這就是我所期盼的未來,並且它已經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賽人的反擊:我其實很柔情,中國電影資料館是我的精神故鄉
近期最讓人廢寢忘食的一部日本動畫,在中國播放已超億次!
他只演過五部電影,卻獲得了40項奧斯卡提名
國際級大導演迷上玩豆瓣,我從中看到對中國電影的一腔赤子之心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梨不能和這五種食物一起吃,會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趕快收藏
狗狗們面對美食的誘惑,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更多的水果和蔬菜給你帶來更棒的身體!
既簡單又好看的髮型,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氣質,真的不錯。
避孕藥真的可以祛痘嗎?會給人體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呢?
健身最關鍵的除了能夠帶來體形上的改變外,還有這些
性、金錢、酒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你靈魂有趣嗎?
不好的坐姿,會帶來很恐怖的後果!
歡樂頌五美御用手機,它能給你帶來那些不一樣的影娛體驗
綁馬尾真的很簡單嗎?來看看這些不一樣的綁發會給帶來怎樣的感覺
不同的視覺體驗,帶來的卻是那些相同的無上感覺
堅持跑步,帶來的變化,你感受到了嗎?
皇冠品質,帶來更好的打擊體驗……
火影忍者中自來也之死帶來的衝擊力,哪一個畫面能夠超越?
「燒烤 啤酒」的飲食結構,會對你的身體帶來什麼傷害?
H什麼的最討厭了,那些帶來歡樂和感動的動漫,值得我們嘗試!
很多人做菜時常有的習慣,沒想到會帶來這麼大的危險,沒注意的要趕快改!
湯唯帶你走進嶄新的娛樂圈 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會
體內很多毒素排不出來,長期下去會給健康方面帶來很大的危害,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