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中日之間五次大規模的戰爭

歷史上中日之間五次大規模的戰爭

其中抗日戰爭經歷的時間最長,雖然,抗日戰爭中,全國軍民同心協力,經過艱苦卓絕抵禦外辱,終以中華民族的勝利而告終。但是,這場戰爭對於被侵略的國家和日本本身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尤其日本侵華浩劫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都必須世世代代牢記這段歷史,中國人民將以最大的決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決不允許否認和歪曲侵略歷史,決不允許軍國主義捲土重來,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歷史上中日之間五次大規模的戰爭


中日第一戰:唐日血戰白村江


朝代:唐朝


白江口之戰,亦稱白村江之戰,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海口)發生的一次水戰。


公元660年,唐軍跨海進軍朝鮮半島,聯合新羅準備先滅百濟,次滅高麗,以雪唐太宗討伐高麗戰敗之恥。百濟國受到新羅和唐朝聯軍的進攻,王城陷落,國王被俘,百濟遺臣前往日本求援。 公元663年初,百濟君臣內訌,新羅乘機進攻。得知消息的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為保護這個精心扶持的半島跳板,傾其國力應援百濟。這就是史稱的「白村江之戰」。

倭軍(4萬2千,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在百濟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日軍進入白村江河口。嚴陣以待的唐和新羅聯軍,派出170艘戰艦迎戰。日本諸將輕視對手,自以為「我等爭先,彼應自退」,向大唐堅陣發起進攻。唐軍以逸待勞,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巧施包抄合擊之術,予以反擊,將倭軍圍住,其艦隻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


在此次戰役中,唐朝水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兵力、船艦皆數倍於己的倭國水軍打得大敗,堪稱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水戰。此次戰役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也是東北亞地區已知較早的一次具有國際性的戰役,其以唐朝、新羅聯軍的勝利的最終結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白村江的戰敗,也加深了日本國內的階級矛盾。經此慘敗,日本試圖在朝鮮半島上擴張勢力的野心成為泡影,天智天皇不得不在戰後與唐重新修好。


中日之間的第一次交戰以唐朝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失敗了的日本如夢方醒,終於發現了它那草台班子似的烏合之眾絕不是一個制度完備、組織成熟的帝國的對手。「以勝者為師,與強者為伍」,或許就是從那時起成了日本人的處世之道。它開始虛心的向師傅學習,先後派出十九批遣唐使不避艱險西行渡海「求經」,就像是十九世紀明治維新時的全盤西化一樣,大化革新也使國內全盤唐化。盛唐雄風恩澤日本,哺育日本,更強壯著日本,它的羽翼日漸豐滿。


中日第二戰:元朝及高麗入侵日本之戰

朝代:元朝及高麗


又稱蒙日戰爭,指中國(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軍隊入侵日本的戰爭。這個事件在日本被稱為「元寇」或「蒙古襲來」。


自唐朝以後,被注入了盛唐精氣的日本在中國面前越來越自信了,而中國的朝廷相反卻在日本人面前越來越沒面子了。元世祖忽必烈滅掉南宋後,建立了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大蒙古帝國,1259年高麗投降,元朝遂於日本隔海相望。這時,與元朝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遍及兩大洲,唯獨日本不通友好。忽必烈於1268年(元至元五年)命高麗使者攜國書赴日,書中要求日本效法高麗來朝「通好」,否則將至「用兵」。



歷史上中日之間五次大規模的戰爭


日本朝廷祈求神佑,但以「書辭無理」,拒絕接受。幕府執權北條時宗令大宰府備戰,加強九州沿海要地的警備。其後忽必烈又兩派使者,均遭日本朝廷拒見。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文永十一年)和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先後發動兩次侵日戰爭。1274年l0月3日,任命征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復亨統率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000人、水手6700人.計3.23萬人從高麗合浦出發。l0月5日至14日相繼襲擊對馬、壹岐。16日逼近肥前沿海諸島,使幾百名日本武士喪生。19日元軍兵船駛進博多灣,翌日登陸。守護藤原經資指揮日軍英勇戰鬥,但在元軍步兵集團戰法和火藥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日軍處於不利地位。激戰至暮,日軍撤至大宰府水城。劉復亨受箭傷,元軍撤至船上。當夜意外颱風刮翻元軍200多艘兵船,忻都連夜乘剩餘船隻撤退回國。第一次戰爭就此結束。


但元政府不甘心失敗,在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滅南宋後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準備。第二次征日兵分兩路。東路軍4萬人由忻都、洪茶丘統率;江南軍10萬人由范文虎指揮,兵船共4400艘。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5月初東路軍仍自合浦起錨,一路掃蕩對馬、壹岐守軍後,6月初兵船駛抵博多海面,占志賀島。草野次郎、河野通有等武士多次乘小船襲擊元兵船,雙方互有傷亡。7月初江南軍到達,兩軍匯合於平戶附近.下旬兩軍主力到達鷹島。在即將發動全面進攻的7月30日夜,颱風驟起,元軍兵船為無龍骨江船,不完全具備海上能力,大部沉沒,范文虎、忻都及部分兵卒得以生還。第二次征日又告失敗。


蒙古人特殊的裝備忽必烈東征是中日之間唯一一次由中方主動發起並以日本國土為戰場的戰爭,如果不是太平洋的颱風庇佑,戰爭的結局極有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一個習慣於馳騁在大陸上的國家面對海洋時是那樣的無奈!於是,元朝征日戰爭在悲壯、宿命、神秘中結束了。忽必烈飲恨日本海。


這兩次侵略企圖儘管最終失敗,但其在宏觀歷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兩次戰爭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並且由於其在阻止蒙古帝國和元朝擴張上所發揮的作用,使得它們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遭遇,這兩起失敗的入侵嘗試應該算是日本一千多年來面臨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脅了。此後的日本更加跋扈,在兩國關係中開始更加主動的挑釁,原先的學生要教訓他的老師了!

中日第三戰:明朝抗日援朝戰爭


朝代:明朝


史稱萬曆援朝戰爭。發生在1592至1598年(大明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三年)間日本豐臣政權與明朝、朝鮮之間爆發的戰爭。萬曆援朝戰爭又稱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之役,第二次稱之為慶長之役,或合稱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征伐,征韓;朝鮮及韓國稱之為壬辰倭亂,第二次稱之為丁酉再亂;中國稱為朝鮮之役,與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稱為萬曆三大征。


萬曆援朝戰爭由日本前關白豐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入侵朝鮮引起。16世紀80年代,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全國後,執掌了整個日本的軍政大權,為了滿足國內封建主和商人貪財牟利的慾望以及他自己驟然膨脹的野心,便開始了對外擴張。他乘朝鮮李氏王朝耽於黨爭內訌,朝綱紊亂,決定通過武力征服朝鮮入侵中國,進而稱霸東亞。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秀吉於1592年4月正式開始了侵略朝鮮的戰爭。



歷史上中日之間五次大規模的戰爭



整個戰爭從萬曆二十年(1592年)開始至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結束,歷時七年。這場戰爭,明朝「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用兵數十萬,費銀近八百萬兩,歷經戰與和的反覆,最終異常艱苦的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戰爭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日軍戰略進攻階段,在短短的時間日軍迅速佔領朝鮮全境。第二階段是明軍的反攻階段,明軍通過一系列戰役,最終收復了平壤、開城等地。第三階段是相持和議和階段。第四階段是日軍再次入侵,明軍和朝鮮展開戰略總反攻,最終日本軍隊被全部趕出了朝鮮。 因朝鮮的宗主國是大明帝國,是故向中國求援,明神宗應請求派軍救援,日本佔領朝鮮並試圖殖民同化朝鮮的行動受阻,朝鮮民族文化火種得以保留。這場戰爭波及到了朝鮮全境,其間曾於1593年議和並休戰;但於1597年(丁酉年)戰事再度爆發。最後由於豐臣秀吉的病逝,日本軍隊於1598年全部從朝鮮撤退。日本佔領朝鮮並以之為跳板進攻明朝的行動最終失敗。 明朝扶弱伐強支援朝鮮,取得道義上的勝利。但是由於明政府政治腐敗,將領無能,戰爭七載,「喪師數十萬,靡餉數百萬,中國與朝鮮迄無勝算」。明朝國力更加虛弱,加速走向衰亡。日本的損失並不小於明朝,各大名造船靡餉,人力物力的損耗同樣巨大。然而,中國封建王朝並沒有在戰爭中學到什麼,日本人卻受益良多。日後,甲午中日戰爭日本人最終成了先生。


中日第四戰:甲午戰爭


朝代:清朝


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國際通稱第一次中日戰爭。1894年(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國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它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 一八九四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與前幾次相同,起因仍然是朝鮮。日本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蓄謀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極力鼓吹軍國主義,以實行對外擴張為基本國策,並將侵略矛頭首先指向其近鄰朝鮮和中國。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於6月3日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清軍首批部隊於6月8日抵朝。日方以清軍入朝為借口,大批調遣日軍赴朝,迅速搶佔從仁川至漢城一帶各戰略要地。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發動豐島海戰,在豐島附近海域對中國運兵船及護航艦隻發動突然襲擊。日本陸軍向由牙山清軍葉志超部發動進攻,清軍敗退平壤。8月1日,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同一天,明治天皇也發布宣戰詔書。整個戰爭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的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日軍在第一階段作戰中,海陸同時出擊。平壤之戰不但擊敗在朝清軍,且一舉將戰線推進至鴨綠江邊,直接威脅中國本土。清軍由於平壤迅速敗退,不僅使「海守陸攻」的總計劃歸於失敗,且來不及在鴨綠江一線組織堅固防線,以致在第二階段作戰中仍然陷於被動。在海戰方面,北洋艦隊實力被嚴重削弱,日本聯合艦隊達到了控制黃海制海權的目的。在戰爭的第二階段,清軍節節敗退,不可收拾。清廷內部的主和主張漸佔上風。旅順口失陷後,日本海軍在渤海灣獲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從此,渤海灣門戶洞開,北洋艦隊深藏於威海衛港內,戰局更加急轉直下。第三階段清軍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兩個戰場全面潰敗,遼東失守,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被迫求和,1895年3月,甲午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一個71歲的老人,中國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東渡日本,作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權大使,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日馬關條約》。承認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賠償軍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開闢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地為商埠。由於沙俄等國出面干涉,日本把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但中國給日本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作補償。 甲午戰爭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必然產物。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時也促使中華民族日益覺醒。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一躍成為亞洲強國躋身列強,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日本再也不把昔日的老師放在眼裡,相反,卻將罪惡的屠刀一步步地刺向中國的心臟。


中日第五戰:現代抗日戰爭


朝代:民國


中國抗日戰爭是1937年到1945年之間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而引發的一場全面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東亞戰事的最重要部分;戰場除中國外,也包括緬甸北部等鄰接地區。一般以1937年7月7日發生的盧溝橋事變為開端,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結束。


1931年,日本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則採取攘外安內妥協政策,下令「絕對不抵抗」,避免衝突擴大。東北軍一槍未發,即讓出瀋陽城。日軍得寸進尺,4個多月內,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部淪陷。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開始扶持成立滿洲國等一系列的在華傀儡政權。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序幕。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衝突。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以一名士兵不見了為名,要進城搜查。29軍不準,日軍就向當地中國駐軍第29軍發動進攻,第29軍奮起抵抗。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隨後中國各方政治勢力逐漸達成統一抗日共識,中日雙方均投入大量軍隊,並動員全國力量進行制衡。8月13日,日軍又進攻上海,同樣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至此,中國結束了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的不正常狀況,開始了有組織的全面抗戰。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國民政府正式對日本宣戰,並與美國、英國、蘇聯等結成同盟國,共同對抗以日本、德國和義大利為聯盟的軸心國,中國抗日戰爭至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組成部分。1945年,隨著美軍攻入日本本土、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等,中國軍隊亦開始對日軍發動總反攻,滿洲國、汪精衛政權等傀儡政權也相繼瓦解。同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向同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最終勝利。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中華民國做為主要戰勝國之一,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改此前百年來中國積弱的國際形象。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進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有社會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全民族抗戰。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本帝國主義一直對我國虎視眈眈,早在1928年4月,日本侵略者借口保護日本僑民製造了舉世震驚的」濟南慘案「…… 中國人民期盼和平,但是,做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卻在篡改歷史,極力否認那一場戰爭。因為日本的右翼勢力在喧囂戰爭,拒不承認二戰後形成的格局。 牢記這段歷史,不僅是為了教育人們要銘記戰爭帶來的教訓,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緬懷犧牲的英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更是為了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威懾和警告不斷針對中國進行政治軍事挑釁的日本右翼勢力。


中國新時期的外交思路很明晰,就是高度重視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係的同時,更加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不惹事,但絕不怕事,尤其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挑釁,我們正告日本右翼勢力正視歷史。日本應採取切實行動,改正在歷史觀等問題上的錯誤。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新動態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三萬艘小船突然間冒出:日本海軍還沒弄清情況就徹底動不了了
中國西北有個處女山丘叫波浪谷,太驚艷,太奇特,沒去過太可惜
中國可調整造艦計劃 借鑒福特級跨越發展航母
中國出動30多萬大軍進攻越南時,美國做了多少事?
「青海王」馬步芳蹂躪5千女子 兄嫂侄女都不放過

TAG:發現新動態 |

您可能感興趣

盤點世界歷史上的七大戰爭狂人:中國佔兩個
中國歷史上十大著名的「北伐戰爭」
歷史上中日第一次戰爭在什麼時候?
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五大戰爭檄文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黨爭」
盤點世界歷史上的7大戰爭狂人:中國佔兩個
中越兩國歷史上發生過的七次戰爭
中國歷史上,八大定鼎天下之戰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戰神
中日歷史上第一次戰爭,日本戰敗臣服,竟靠如此手段快速崛起
中國古代歷史上五次最著名的邊疆收復戰
武藏號戰列艦:二戰日本製造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之一!
中國歷史上八大「定鼎天下」之戰
歷史上中國六次朝鮮戰爭,次次驚天動地
歷史上決定中國版圖的十五次擴疆之戰
中法戰爭後的光緒十二年-清朝歷史
歷史上死在中國戰場上的7位日軍大將
盤點美國歷史上的三次大分裂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劍
中國歷史上兩次大規模的「湖廣填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