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讓你焦慮的不是教育和房價,而是迷亂的人設

讓你焦慮的不是教育和房價,而是迷亂的人設

教育已然成為一場成本高昂的軍備競賽


這幾乎已是一場全民大討論了。


房價,學區房價,讀書,成功,本該毫不相關的命題,硬是湊了一桌。

身邊每個人都在討論房子,所有人都在說房價。你想抽離其中,確實困難。


沒房的人焦慮,怕徹底上不了這趟車,有房的人也在焦慮,擔心新一輪的財富分配,自己無緣。


在坐著火箭飆升的房價面前,每個人都深深無力著,是呀,你再努力奔跑又怎樣呢?還是跑不過房價啊!你拚命創業,你學富五車,都敵不過緩緩伸出五個手指,「我有五套房」!

讓你焦慮的不是教育和房價,而是迷亂的人設


所以,段子手們說,清華畢業都買不起學區房,還買學區房幹啥?可這依然擋不住大家購買學區房的熱情,也按不住以天計價的學區房價跳漲。


學區房究竟還和教育有多大關係,這已然是道謎題。


有朋友最近也在看學區房,每次梳洗精神,鬥志昂揚去看房,然後灰頭土臉,鎩羽而歸,「北京有錢人太多了,有人揣著全款,看到好房源,在中介門店直接秒拍。」對,那是好幾百萬、近千萬的房子,並非白菜。


這樣的環境里,人很難不焦慮,「我必須趕緊、馬上搶到一個學區房」,本是想給孩子爭取更好教育資源的心態異化成了對階層入場券的爭奪。為何買學區房?到底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不知道,這樣的初衷是否還有人記起?

教育成了軍備競賽,成本高昂

讓你焦慮的不是教育和房價,而是迷亂的人設



不只是學區房。


每到周末,學而思門外是北京最堵的地方之一,除了奧數、英語這種課外輔導機構,各種技能班、特長班,也是門庭若市。一些名聲好、性價比高的特長班,比如中央音樂學院的聲樂輔導,家長要上好鬧鐘,守著官網,定時秒殺,比雙十一還壯烈。

朋友曾形容過自己的心情,捧著錢,等電話,如果被通知,允許交錢,那簡直如神寵幸。這時候,就不要談什麼教育溢價了。


小一點的孩子頂多上上早教班,去下遊樂場。從幼兒園開始,才算開啟培訓班之旅。音樂、美術是標配,要麼唱歌跳舞,要麼學項樂器,這是基本的美育。體育的話,足球、游泳、棋類、武術,至少得參加一項吧。英語呢,或閱讀,或表演,也總歸要有。七七八八算下來,一個孩子平均參與的興趣班得四到五個。單純談費用,一年四五萬的花費是少的,如果再來點馬術、冰球這些高檔運動,七八萬、小十萬不在話下。

讓你焦慮的不是教育和房價,而是迷亂的人設


這只是課外的。幼兒園的學費,公立園能控制在一千出頭,但普通家庭基本別想。私立幼兒園,最一般的一個月大約四千多,而那些號稱雙語或基於某教育理念,往往要五六千,乃至七八千、上萬。


等到了小學,學區房、學費高昂的私立或者民辦校的高昂學費、各式各樣的課外輔導機構,一樣樣都擺到了眼前,如果兩個孩子,費用還要雙倍。


而這些還都只是基本款。


是的,教育已然成為一場成本高昂的軍備競賽。


那我為什麼要這麼拚命。如此全力投入,是真的因為孩子需要嗎?並不盡然。


或許,一個很重要原因,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在上。


舉個簡單例子,朋友曾是堅定地不報班家長,高調主張,童年要還給遊戲。可上了小學,在無情地現實面前,她還是敗下陣來。小學一年級,因為什麼班也沒上,自己孩子只能做十以內加減法,而上了輔導班的孩子,知識已進階到分數和小數點。更可怕的是,班上一半的同學至少掌握了三位數以內加減法。沒了成就感,老師也不再用心教。朋友的孩子每天一頭霧水地上完課,一臉沮喪地回了家。


我們在用教育尋找確定性

讓你焦慮的不是教育和房價,而是迷亂的人設



其實,這一代父母很多是70、80後,我們接受了完整的應試教育,更清楚地知道,知識和技能的嫻熟並無意義。只要會使用計算器,別說三位數加減法,開根號也是so easy。所以,何必讓幼小的孩子,爭分奪秒,用大量時間去做毫無意義的比拼。


道理都懂,可我們依然馬不停蹄。


為什麼,因為你就是覺得我不能掉隊。


資源總歸是有限的。就算人人有份,先到的人也能挑到更好的。


這點來看,縱使時代進步,我們和父母並無二致。我們總嘲笑他們不排隊,上公交、地鐵一窩蜂地往上擠,那是因為,他們真正經歷過極度匱乏,不拚命擠,可能真就上不去車,而下趟車還會否抵達終點?誰也說不好。


所以,當我們爭搶著買房,排隊報各種班,這又有什麼差別呢?

讓你焦慮的不是教育和房價,而是迷亂的人設



所謂焦慮,源於對未來的不可控。未知的時間面前,我們渺小和無力。於是,試圖找尋確定,想抓住些什麼。而教育,成了最好的抓手。


我們相信,教育依然是進階之道,能通往更多的資源。買學區房的人,美其名曰要給孩子更公平的教育環境,可他們從未真正期望平等,只不過想讓自己孩子能更靠近鄙視鏈的頂端。


無論學區房還是各種才藝、技能培養,我們只希望更好地武裝孩子,爭奪資源時地形更有利。


此前看到一篇文章《被學區房撕裂的中國教育——底層應試教育、中產素質教育、頂層精英教育》,文中提到底層應試教育在鍛造這個社會需要的人,讓孩子有用、聽話,中產的素質教育,則是培養工藝品,目的在幫孩子變得更好,以便被挑選。而真正的精英教育里,孩子們不需要更好,他們是挑選別人的人,只需有更強的決策能力。


是很殘酷。教育本該是無用之學,可當我們投入這場成本高昂的軍備競賽,我們就是將其視作工具,看成通向明日更好生活的路徑,當做面對巨大不確定的安慰。


生活不該有成敗,它不過是一種選擇

讓你焦慮的不是教育和房價,而是迷亂的人設



當用房價來衡量人生得失,社會就成了弱肉強食的叢林。


此時,教育被看成武器,當做強身健體的補藥,可這個邏輯並不永遠成立。


曾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那是農業社會為了控制階層流動,彼時,讀書考試是為選賢任能,將最優秀的頭腦納入統治集團,讀書做官,官僚掌握土地,土地生產財富,有錢人繼續讀書。唯此代代相繼,農業社會才保持著穩定。


然而,現代社會,這一邏輯早已斷裂。讀多少書和掙多少錢。並沒啥必然聯繫,學校傳授的知識技能也並不必然帶來財富。雖然,知識依舊是力量,依然能改變命運,但都是先作用於人的心性,改變一個人的視野格局,以此彰顯。


指望教育直接得來致富的金鑰匙,獲得階層躍升的通行卡,可能遠沒有早些年投身北京各大樓盤來的實在。


學區房、教育、資源,這本就該是一碼歸一碼,毫不相干的幾檔事。雖然,這麼說有悖觀感。但的確,走過三十而立,我明白的第一個道理就是,生命永遠千瘡百孔。我們只遠觀到別人的華美錦袍,卻看不見上面爬滿的虱子,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生命的無常和限制。

讓你焦慮的不是教育和房價,而是迷亂的人設



那些真正強壯的人並非最富有、最成功、擁有最多資源,而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與苦痛,依然能熱氣騰騰,依然會無比真誠地熱愛生活並投入其中。


聽起來,這有些唱高調,可人只有真正清晰自己內在的需求,才會滿足。如果眼睛只瞟在上漲的房價,永遠盯著別人家的孩子,時時擔心被甩落飈進的列車,那人生的意義只能繼續在風中飄,繼續在時代浪潮的擁擠里不安和焦慮。


無論逃離還是留下,每一個答案,每一條道路,無非一個選擇,不會更好,也沒有更壞,你拿自己能承受的,去換得你所希望的,負擔得起,就交換,負擔不起,只能放棄。不用強求,不必艷羨。因為他人付出的交換,可能你不敢,也不願,或者無法割棄,就好像,把靈魂交給魔鬼。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她用了50年的時間,找到了和父母和解的方式
海爾全球品質節:用20天給用戶寫了1封品質情書
華人文化牽手栩栩華生,傳統媒體將出現怎樣的新格局?
南京、長沙、杭州、西安、青島、鄭州……為什麼你們都想做國家中心城市?
美國警官幫小學生做題:該點贊還是嘲笑?

TAG:中國新聞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可怕的不是被教育,而是你沒有一顆潮流心。
比猶太人的基因更厲害的,是他們的家庭教育,這樣的家教你不服不行。
挫折教育,是不是真的讓我們更堅強了?
比猶太人的基因更厲害的,是他們的家庭教育,這樣的家教你不服不行!
婚後折磨人的不是婚外情,也不是婆媳關係不好,而是缺乏感情教育
比猶太人的基因更厲害的,是他們的家庭教育,這樣的家教你不服不行
最實用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里隨遇而安
最好的教育並不是最貴的,而是……
不是你的孩子教育不成功,而是你沒有找到好的教育方法!
該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
這些家庭教育的痛點,你是不是也在做呢!
很多人覺得中國教育的弊端在於壓制個性,真的是這樣?
這不就是我們最缺的性教育
衡水中學入浙引爭議:是素質教育倒退,還是給不能拼爹的人機會?
不打不罵,是教不出優秀的孩子,適度才是最好的教育!
不是教育,更不是打壓,引導輸不起孩子的方式竟然是愛
中國最需要的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尤其是爸爸!
日本人雖然討厭,但他們的教育還是讓我們不得不服
教育改變的不是階層,而是思想